某村肉牛養殖扶貧項目實施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126
2024-01-05
17頁
69.50KB
1、寧城縣五化鎮姜杖子村肉牛養殖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為更好地借助東方萬旗肉牛產業公司帶動作用,加快姜杖子村脫貧步伐,根據寧城縣畜牧業發展規劃,結合姜杖子村群眾養殖意愿、飼草資源和土地資源等情況,特制定此方案。一、養殖規模該項目分三年實施,共購進優質基礎母牛(體重220330公斤)1200頭,新建養殖小區1處、5000平方米,建配套設施改良點1處、500平方米,扶持貧困戶250戶。二、肉牛養殖模式鎮政府、村委會組織召開全村貧困戶大會,經貧困戶大會評選通過,在鎮村統一指揮下,以散養為主,發展貧困戶庭院經濟或發展集中飼養。姜杖子村委會組織群眾統一簽訂聯保協議(5戶聯保)、統一購牛(群眾代表參與)、統一防疫、2、統一抓鬮分配,確保項目的可操作性、持續性與持久性。對有勞動力又能夠自籌款項的,并庭院內有空閑地養殖戶,實施分戶散養,單戶指導;對無力借款但有勞動力的,實施5戶聯保,由有借款能力的人員集中飼養。即貧困戶以扶貧牛為抵押,由能夠借貸戶統一飼養(含草料),等母牛生產母犢后按價抵還貸款,直至貸款還清,基礎母牛方可歸還貧困戶所有。政府將各個扶貧牛檔案及時歸檔立卡,使群眾看得明白弄得懂,盈利虧損分得清,在保證共整體利益的情況下帶動整個村貧困戶共同發展,長期發展。三、項目實施方式項目在自治區政法委、縣扶貧辦、縣農牧業局等部門的監督指導下,由五化鎮人民政府組織姜杖子村委會具體實施,對基礎母牛等大宗扶貧物資實行政3、府統一采購。四、項目實施時間該項目具體實施分為三年,即2016年2018年,每年13月份開始采購基礎母牛,經運前、運后嚴格的隔離防疫后發放到養殖戶手中,910月份項目驗收:2016年13月,鎮村組織召開貧困戶大會,選出群眾積極性高、自籌能力強的貧困戶首先購進優質基礎母牛600頭,照統一指揮分配扶貧牛分配情況,原則每戶最多扶持扶貧牛4頭。群眾繳納扶貧牛自籌款后,實行政府全程監督,群眾統一自購,統一隔離、統一分配。2017年13月,在前期養殖戶的帶動下,鼓勵發展后近戶,繼續購進基礎母牛300頭,嚴格手續把關,確保扶真貧、真扶貧。2018年13月,在前兩年的基礎上,繼續購買扶貧牛300頭只。根據前期4、養牛事業的發展和村莊內空間許可,需建養殖小區1處,5000平方米,建配套設施改良點一處,500平方米,進行統一飼養,保證養牛事業健康發展,同時為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五、基礎母牛品種與品質要求(一)品種要求主要是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名優品種的改良2代以上,具備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名優品種基本特征的基礎母牛。(二)品質要求應為中等以上膘情,12歲口,220330公斤之間的體重,發育及長勢良好,無疾病疫情,無生育缺陷。六、基礎母牛采購地點選擇按照畜牧業及扶貧的要求,姜杖子村舍飼肉牛養殖項目的基礎母牛統一在縣外市場采購,本著就近、就便、就廉、就優的原則,多方考察,擇優選擇,主要是隆化、壩上或山東等地的5、專業黃牛交易市場。七、技術方案飼養基礎母牛,必須抓好良種、良舍、良料、良法四個方面的技巧環節,確保養牛業延續穩固發展和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1、強化品種改良,優化牛群結構選擇適應當地氣候、飼料等條件、出產性能好、飼養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的品種。目前比較合適我市黃牛品種改良的肉牛品種有:西門塔爾牛、夏洛來牛等品種的肉用型牛。利用這些品種牛做父本,與本地母牛及良種雜交母牛進行二元或三元雜交,以及二元以上品種輪回雜交,保證逐代雜交品種優勢,從而取得適應能力強和產值效益高的牛群。加大基礎母牛引進力度,最大限度地擴大母牛繁衍滋生能力,指導養牛戶掌握母牛的發情規律和發情鑒定方法,科學進行母牛人工授精,提高基礎6、母牛受胎率和產犢率,增加牛群數量,改善種群品質,為項目實施提供基礎保障。2、科學規劃小區,保證養殖環境依據養牛數量科學確定牛舍面積,保證每頭有足夠的舍內占用面積。成齡母頭每牛舍內占用面積46平方米,犢牛為2平方米。(育肥牛每頭為45平方米,育成母牛為34平方米)。牛舍建筑類型為半開放扣塑料棚式。房蓋型為起脊式(雙坡式)式。建筑材料為磚瓦構造。內部構造雙列式,跨度為910m,牛舍長度根據養殖規模和農戶養殖能力確定。牛舍一端設1間工作室(值班室),一間調料室1214平方米。舍外設運動場(栓牛場、圈),向外坡度35。兩棟牛舍間距不少于1015m。做到經濟實用、科學合理。有條件的戶可建品質好、經久耐用7、的牛舍。以單列式牛舍為例,跨度為5m,墻高2.5m,脊高3.5m(34.5m),墻厚0.37m,內部水泥地面或立磚水泥抹縫地面。牛床、清糞道、排尿溝總計寬為2.83m,牛床坡度為23,其中牛床寬1.71.8m,糞溝寬2530cm,深1015cm。單列式過道寬1.31.5m,雙列式過道1.51.8m。每頭成年母牛占槽長1.1m左右,槽底距地面高2030cm。飼槽上口寬5560cm,底寬3540cm,槽深前沿(靠牛側)4550cm,后沿高6065cm。為了擋牛在牛頸之上可設一道橫桿。在舍內最高處設。幾個排氣窗或排氣孔,冬季用來調理舍內濕度和排氣,夏季通風降溫。牛舍內應維持干燥,冬暖夏涼,地面應保溫8、不透水、不打滑,且污水、糞尿易于排出舍外。舍內清潔衛生,空氣新鮮。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東南為好。牛舍要有一定數量和大小的窗戶,以保證太陽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房頂有一定厚度,隔熱保溫性能好。養牛還應在牛舍兩側或牛場附近修一處青貯窖,便于運送和取用,地勢較高,避免糞尿等污水滲入污染。按每頭牛23立方米修建,每立方米可貯玉米秸500600kg。每頭牛每天可飼喂青貯料1020kg。養牛小區設在距離姜杖子主要交通要道,距離村莊和膨潤土廠礦都超過500m,場地地勢寬闊、向陽背風、便于排水、水源充足、土質為沙壤土、草料來源豐富、交通便捷、不占耕地。小區內設置出產區、糞便處置區、管理區布局合理,以地勢和主風向9、來合理調度。單小區占地面積為5000平方米。牛場設來往人員腳踏消毒池和車輛消毒池,四周建圍墻或挖防疫溝。秸稈及草垛設在下風向,與周圍房舍至少維持50m以上距離。貯糞場應設在牛場下風向的地勢低洼處,便于衛生防疫。3、加強草料調制,確保科學飼喂任何一種牧草都不會有完全的營養成分,舍飼母牛應盡量供應多樣草料。在充分利用當地的苜蓿草、羊草、蘇丹草等基礎上,適當補充玉米秸、稻草、豆秸等植物秸稈,科學補充玉米、豆餅(粕)、麩皮等精料。為保證飼料的長年均衡供應,有條件的可利用耕地種植苜蓿、蘇丹草、紫粒莧等,分茬收割,鮮草飼喂;種植青貯玉米可在乳熟期,蠟熟期采收制造全株青貯飼料;在秋收后可利用玉米秸、地瓜秧等10、制造青黃貯飼料。其它的秸稈和稻草、花生秧、豆秸等應全體妥當儲存起來以備冬春利用。飼草、秸稈等飼喂利用必需經加工調制,先切短(0.5cm長)或粉碎,然后可采用如下方法:一是鹽化后與精料混雜飼喂;二是利用秸稈飼料微生物制劑發酵后飼喂;三是加尿素氨化處置后飼喂;四是青黃貯后飼喂,此法比較合適秋季剛收割的玉米秸。 精料類的玉米、豆餅等主要經過粉碎后作補飼用,喂量不要過多,否則易得病。補喂精料依據畜體大小、懷孕、哺乳、育肥等狀況斷定。母牛懷孕的后2個月應補喂精料,每天12kg精料,骨粉50g,食鹽30g。哺乳母牛產后頭2個月,每天應補給12kg精料,骨粉60g,食鹽40g。空懷母牛假如膘情差,粗飼料品質11、不好或飼料單一的也應當適當補喂精料,每天半公斤左右,以利于盡快發情受配懷孕。1頭成齡母牛1年的飼料計劃:大概需干秸稈4噸左右,其中可分為干玉米秸3噸,青黃貯飼料3.5噸(折合干秸稈為1噸)。精料需700kg(精料中玉米占75、豆餅20、骨粉3、食鹽2),其中玉米525kg,豆餅140kg,骨粉20kg,食鹽15kg(育成母牛需籌備精料300kg,犢牛100kg)。舍飼養牛應補給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添加劑,能夠利用營養舔磚,其中含有鹽及鈣、磷、碘、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利用舔磚可放在飼槽中或固定在柱子上,讓牛自由舔食,保證充足飲水。舔磚要避免雨淋而造成溶解。4、注重基礎母牛飼養,提供項目實施保障在飼喂上12、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飲,冬季每天可喂2次,喂后飲溫水;夏季每天喂3次。精料要按期按比例配合成混雜料,混勻,喂前68h用水調濕混勻,悶軟后拌料喂給。每次飼喂時,飼養人員要看槽飼喂,調解余缺,隨吃隨填,做到一次性吃飽。飼料品種要相對穩固,各種飼料要搭配著喂,不要常常革新,如必需更換時,必需逐漸更替,使牛逐漸適應,以保證牛的正常消化。不喂發霉變質的結凍的飼料。青貯飼料在冬季要在舍內飼喂,現喂現取。在管理上要做到“五定”:即定管理人員,定牛的槽位,定飼料品種,定喂飲時間,定管理日程。飼料儲存要防潮、防雨、防鼠咬和農藥污染:清除飼料中的雜物;飼喂用具要常常維持清潔衛生;舍、圈、場常常維持地面平整、干燥、13、無泥坑、無宿糞;常常維持牛體衛生,身無掛糞和土壤,每天對牛體進行刷拭1次;常常留意觀察牛的健康狀況,觀察牛的精神、采食、糞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早發現病畜,早醫治。冬季留意防寒,夏季留意避暑。舍飼圈養的母牛每天要適當運動,每天要維持68h的日光映射,但在夏季中午要避免陽光直射,以防中暑。特殊是妊娠后期的母牛,每天應趕著、牽著運動或在圈內逍遙運動均可,以減少難產率。要避免互相頂嘴事故的發生,以防流產。母牛的妊娠期為285d左右,母牛表現不安、頻頻排糞排尿,即將為臨產,這時就應做好分娩時的籌備工作,給母牛供應清潔清潔的墊草和沉靜的環境。可用清潔、沉靜的屋舍作為專用產房,做好清掃消毒,鋪好墊草、籌備好熱14、水和照明燈,1的來蘇兒、碘酊、肥皂等。母牛分娩時,要做好接產和助產工作,發生難產時,要及時處置。清除污染的墊草,換上清潔的墊草。犢牛產出后立即將口鼻部粘液擦凈,臍帶斷端用5碘酊浸泡須臾,如未自斷可在距腹部68cm拉斷,然后消毒。犢牛身上的粘液可由母牛舔干或用柔軟干草擦干。產后保證母牛的營養和供應充足的飲水,使母牛在產后體況、子宮盡快恢復,于產后60天左右發情配種受孕,確保每年產犢1次;保證犢牛出生后半小時到1小時之內吃到初乳,生后20天以后訓練吃草吃料進行補飼,46月齡時可進行斷奶。牛的疾病預防除按當地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防疫注射外,每年應驅蟲2次,用伊維菌素制劑注射,對防治體內外寄生蟲效果較好15、。八、資金預算及資金來源該項目預算總金額為1781萬元,其中群眾自籌1089萬元,爭取上級扶持資金692萬元。投資概算1、購能繁基礎母牛1200頭,需費用:10000元/頭1200頭=1200萬元;2、流動資金:480萬元(飼草、飼料);3、技術培訓費需費用:1萬元;4、建標準化配套改良點1個,需費用5萬元;5、建標準小區費用:總費用為92萬元,其中小區建設征地費7萬元,欄圈建設費2500平米300元/平米=75萬元,水電配套費10萬元(打配深水井1眼,安裝30KV/A変臺1臺套)。共計1781萬元。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781萬元,由群眾自籌資金1089萬元,爭取項目扶持資金692萬元。(見附16、表)九、項目實施步驟(一)確定肉牛養殖貧困戶1、建立肉牛養殖貧困戶評選委員會。在五化鎮政府的領導下,由姜杖子村委會牽頭,成立由村班子成員、各村民小組組長、每個村民小組23名的正直公道、威望高、威信好的村民代表組成的肉牛養殖貧困戶評選委員會。2、提名篩選肉牛養殖貧困戶。根據扶持總戶數分攤到各村民小組的指標,由村民代表、村民小組組長依次按照縣扶貧辦辦法規定的肉牛養殖貧困戶篩選原則、條件進行提名,擇優選擇,篩選全村肉牛養殖貧困戶。3、公示肉牛養殖貧困戶名單。按照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實施辦法的要求,在村顯目位置對篩選出的肉牛養殖貧困戶名單進行張榜公布,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公示期限至少不少于17、7天。4、及時解決群眾異議。在公示期間,若有群眾對肉牛養殖貧困戶名單提出異議,由村委會負責向提出異議的群眾進行解釋;對群眾爭議較大的肉牛養殖貧困戶,尊重大多數群眾的意見予以更換。5、確定肉牛養殖貧困戶名單。群眾無異議后,村委會即可在鎮政府的監督下最終確定肉牛養殖貧困戶名單。(二)收繳群眾自籌款由姜杖子村村委會對所確定的肉牛養殖貧困戶逐戶收繳群眾自籌款,并將群眾自籌款交由五化鎮政府財政所統一管理,待購牛結算結束后按多退少補原則對上繳自籌款的肉牛養殖貧困戶進行多退少補。(三)考察確定牛源市場由鎮政府組織村兩委班子、群眾代表對牛源市場及基礎母牛行情進行考察,按照擇優原則確定牛源供應地市場。(四)辦理18、政府統一采購手續由鎮政府牽頭,到縣財政局辦理政府統一采購手續,實行政府統一采購。(五)辦理檢疫和防疫手續由鎮政府牽頭,到縣畜牧局辦理購牛防疫手續,商定檢疫及防疫事項,特別是異地防疫事項,具體研究決定是采取基礎母牛輸出地防疫還是采取基礎母牛輸入地防疫,有必要簽訂異地隔離防疫協議,確保防疫安全。(六)申請購牛向縣扶貧辦提出采購基礎母牛及預撥扶貧資金的申請,經縣扶貧辦許可并預撥資金后進行采購。(七)實施采購由鎮政府統一組織,協調縣畜牧部門委派畜禽改良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村兩委班子成員具體落實,在姜杖子村選取35名懂牛行、識牛情、估斤準、應辯強的群眾代表具體負責選牛購牛,與牛源地售牛人現場面對面地討價還19、價敲定每頭基礎母牛的價格,每購一頭打上一頭的耳標,耳標號不能重復,同時按耳標號一一詳細記錄所購每頭基礎母牛的價格。(八)隔離防疫對選好購好的牛,按縣畜牧防疫部門的具體要求進行防疫。防疫采取設隔離場統一隔離防疫形式進行,防疫期不少于15天。防疫期滿無疫情后,由縣畜牧防疫部門出具防疫合格證明。(九)運輸基礎母牛基礎母牛的運輸方式由姜杖子村自主解決。(十)發放基礎母牛采取抓鬮的方式進行。每發放一戶,由領牛戶戶主在領牛簽收單上簽字以示簽收,并注明所領基礎母牛的耳標號和價格。(十一)簽訂基礎母牛養殖協議基礎母牛發放完畢后,由姜杖子村委會與養殖戶簽訂扶貧基礎母牛養殖協議,約定受扶持貧困戶妥善飼養和經營管理20、好基礎母牛的義務,強調3年內不得無故出售基礎母牛等事宜,以保證基礎母牛發展規模,確保肉牛養殖產業發揮持久實效。(十二)結算群眾自籌款基礎母牛發放完畢后,村委會按肉牛養殖貧困戶領牛簽收單注明的牛價對群眾自籌款核算后進行多退少補。(十三)申請檢查驗收將基礎母牛發放到戶并達到進一步隔離防疫期滿15天后,向扶貧辦提交肉牛養殖貧困戶領牛簽收單等相關資料手續,提出項目驗收申請。十、效益分析(一)總收入項目年初購買基礎母牛,按基礎母牛年末產犢,每頭牛產一頭牛犢,母牛犢出產率為50%,牛犢平均價值為5000元/頭計算:項目實施第一年末(2014年),可產牛犢600頭,產值可計為:600頭5000元/頭=30021、萬元。項目實施第二年末(2015年),可產牛犢900頭(第一年牛犢未計產犢),產值計為:900頭5000元/頭=450萬元。項目實施第三年末(2016年),可產牛犢1500頭(第二年牛犢未計產犢),產值計為:1500頭5000元/頭=750萬元糞肥收入與其他開支平。總收入為1500萬元。(二)成本分析1.本項目不計算喂牛年人工工資費用(以散戶為主)。2.購牛投資成本:1200萬元3.飼草、飼料成本480萬元總成本: 1200萬元+480萬元=1680經濟效益分析投資利潤率:1500萬元1680萬元=89.3%年利潤:1500萬元89.3%=1339.3萬元投資回收期:總投資/年利潤=1680/22、1339.3=1.25(輪)即以三年為一周期,1.25個周期即可收回全部成本。十一、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實施專項推進。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在自治區政法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以鎮黨委書記崔偉平、鎮長喬榮才為組長,抽調鎮扶貧辦、土地所、財政所、林工站、畜牧、動檢、農經站、紀檢、信貸部門等相關部門專職人員組成的專項推進組織,全力配合姜杖子村兩委班子,將該項扶貧攻堅提升到政治高度對待,堅決杜絕在各個環節出現問題。2、多方籌措資金,保證項目實施。該項目除爭取自治區政法委支持外,還應積極爭取農牧業局項目資金、扶貧資金、信貸資金、社會捐助等資金的大力投入,積極引導群眾,通過自籌解決日常飼養資金問題,確保23、項目資金足額投入,保證項目正常實施。3、嚴格項目管理,確保項目效益。項目管理要以成本管理為主,樹立集約經營,樹立成本意識,項目群眾參與實施全過程,保證項目正常實施。鎮村領導組織要抓好責任、策劃、控制、核算等方面,使項目成本與經濟效益緊密的結合起來,要堵住物資采供、計價管理、非生產性開支等效益流失渠道,杜絕項目資金沉淀和挪用,確保項目效益最大化。附表:1基礎母牛養殖項目單位(1頭)投資概預算表項 目規格單位單價(元)數量金額(元)基礎母牛12歲口,體重450550Kg,膘情良好,無疫病和生理缺陷。頭950019500調運費頭1001100耳標費頭30130檢疫防疫費頭70170隔離期間飼養費頭2001200其他雜費頭1001100合 計10000附表2:肉牛養殖項目預算、籌措表序號項目類別單位數量單價(元)合價(萬元)資金籌措爭取補助(萬元)群眾自籌(萬元)一黃牛養殖168060010801黃牛購進頭12001000012006006002養殖流動資金頭12004000480480二小區建設處1928571建筑面積平方米250030075752水電配套設施臺套110000010103占地費畝71000077三技術培訓費人次2504011四配套改良點處18621建筑面積平方米2003006422配套設施套12000022五合計1781692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