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廣場項目基坑監測工作方案(2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252
2024-01-08
23頁
271.54KB
1、購物廣場項目基坑監測工作方案 目 錄1.概況11.1工程概況11.2工作內容及目的11.3執行技術標準11.4坐標系統及高程系統11.5投入儀器設備及人員22.基坑監測基準點的布設及觀測32.1基坑監測基準點位的選埋32.2基坑監測基準點的標志32.3基坑監測基準點的觀測的技術要求32.4基坑監測基準點的檢測43.基坑頂部監測點的布設及觀測43.1基坑頂部監測點的布設43.2基坑頂部監測點的編號43.3基坑頂部監測點埋設及標志43.4基坑頂部監測點的觀測53.5基坑頂部監測點監測周期64.周邊建筑物沉降觀測74.1周邊建筑物監測點的布設和數量74.2沉降監測點的編號74.3沉降監測點布設及標志2、74.4沉降監測點的觀測7 4.5沉降監測點的觀測周期75.周邊路面沉降觀測85.1周邊路面沉降點的布設和數量85.2沉降點的編號85.3沉降點布設及標志85.4沉降點的觀測85.6注意事項86. 護坡樁深層水平位移(測斜)96.1測斜點的布設和數量96.2測斜點的編號9 6.3測斜管的安裝與監測.8 6.4測斜頻率 9 6.5測斜監測報警值 97. 水位測量107.1水位測量點的布設和數量107.2水位測量點的編號107.3水位測量107.4水位測量頻率118. 錨桿內力監測118.1錨桿內力監測點的布設和數量118.2錨桿內力監測點的編號118.4錨桿內力監測頻率119. 監測要求12103、.監測報警值1211.內業資料的處理1212.提交成果13附圖1:基坑監測基準點布置示意圖14附圖2:基坑監測基準點標志示意圖17附圖3:基坑頂部監測點布設示意圖191.概況1.1工程概況我公司承擔*廣場二期工程C區基坑監測。本工程位于*市和平路與永豐道西北角。*廣場為一高檔商業建筑群,由五棟高層商業樓和裙樓組成,基坑為大開挖形式,基坑深度17.9米,基坑南北和東側支護為護坡樁形式,西側為噴錨形式。1.2工作內容及目的基坑監測內容為基坑頂部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周邊建筑物沉降觀測、護坡樁深層水平位移、錨桿內力監測、水位監測、路面沉降觀測等。目的是通過監測為業主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便于業主分析4、基坑的變形程度和變形趨勢,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依據為(地勘、設計圖、周邊環境及市政部門的交底等)。1.3執行技術標準(1)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2)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3)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4)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5)公司管理體系文件。1.4坐標系統及高程系統平面坐標系采用與甲方提供控制點坐標系或獨立坐標系統,獨立坐標系統假設基準點的坐標,盡量使基準點的相對方位處在正南正北位置,這樣有利于對數據的分析。高程系可采用與甲方提供控制點相同的高程系統或獨立的高程系統,但無論采用哪種高程系統,都不影響工5、程的質量。1.5投入儀器設備及人員1.5.1投入人員本工程擬投入4人,其中工程師1名,負責成果的檢查驗收,工程師1名,負責整個施工過程,助工、高級工人2名,組成作業組。1.5.2投入儀器設備本工程擬投入主要的儀器設備見表1。表1 主要儀器設備一覽表 序 號儀器設備名稱數 量型 號用 途精密度1全站儀一臺南方352L水平位移22mm-2ppm2水準儀一臺蘇光DSZ2+GPM3豎向位移0.7mm3測斜儀一臺RQBF-6989A測斜500mm0.1分辨率24頻率儀一臺608A錨桿內力監測0.1HZ5水位儀或測繩一臺SWY-30水位監測1mm6測斜管330米7輔材若干以上儀器可采用同等精度的其它品牌儀6、器。另配備計算機一臺及配套的軟件。2.基坑監測基準點的布設及觀測2.1基坑監測基準點位的選埋基準點應選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與基坑的距離應滿足規范要求,且便于全站儀觀測。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在和平路與永豐道合適位置布設3個基準點,編號為BM01、BM02 、BM03。基準點布置示意圖見附圖(一)。為了便于工作及分析邊坡位移情況,在工地上可布設若干工作基點,工作基點盡量為正南正北方向。工作基點的數量可根據現場施工情況確定。2.2基坑監測基準點的標志基準點的埋設標志:埋設地下水泥標石的標志為鐵質,設置在建筑物上的標志為涂防銹漆的鐵質。基準點采用混凝土現澆式,在選好的位置上按照7、規范要求進行點位埋設,其規格與形狀詳見附圖(二)。2.3基坑監測基準點的觀測的技術要求基坑監測平面基準點觀測使用南方352L儀器或同等精度儀器,采用極坐標方法進行觀測。即以已有控制點為已知點,采用極坐標方法兩次擺站進行基準點的觀測。或假設其中一個基準點的坐標,并將此基準點作為已知點,采用極坐標方法兩次擺站進行其他基準點的觀測。在觀測坐標中誤差3.0mm時,取兩次平均數值做為觀測結果。基坑監測豎向基準點觀測使用DSZ2+GPM3水準儀,采用閉合線路往返觀測,其觀測方法按國家一級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施測,當觀測路線確定后,不得任意改動,各項技術要求見表2:表2 一級水準測量技術要求 等級視線長度前后視8、距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線高度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mm)一級30m0.7m1.0m0.5m0.3mm0.5mm0.20.45注: n為測站數2.4基坑監測基準點的檢測基坑監測基準點的檢測周期,每半年觀測一次。觀測方法同上。3.基坑頂部監測點的布設及觀測3.1基坑頂部監測點的布設根據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基坑監測點平面布置圖,基坑頂部監測點共66個。3.2基坑頂部監測點的編號基坑頂部監測點編號可采用WY+流水號的方法,流水號可從基坑東北角的監測點編為01號點,然后按順時針方向增加依次編號。 點位布置詳見設計圖紙。3.3基坑頂部監測點埋設及9、標志從基坑頂部硬化后或護坡樁過梁澆筑好后開始埋設監測點,在平行基坑方向:基坑的轉角與每隔20米左右圍護樁頂上;在垂直基坑方向:距離基坑1米左右的基坑邊沿上或基坑圍護樁頂埋設混凝土觀測標志。為了保持標志的穩定性,采用現埋式方法。在位置點上埋設一直徑20mm、長為250mm左右的鋼筋,鋼筋一端加工成球狀,中間打一深、直徑均為2mm左右的孔或畫“十”字,另一端埋進混凝土以結構膠粘合,一端露出混凝20mm,詳見附圖(三)。3.4基坑頂部監測點的觀測為保證工程監測的初始值準確,在工程開始監測時應連續觀測二次,取二次觀測數據的平均數為項目的初始值。3.4.1基坑頂部監測點水平位移觀測基坑頂部監測點水平位移10、觀測采用極坐標法,即以基準點為已知點,用全站儀精確測出每個基坑頂部監測點的坐標,從而分析監測點在基坑內側方向的位移。3.4.2基坑頂部監測點豎向位移觀測基坑頂部監測點豎向位移觀測使用DSZ2+GPM3水準儀,采用閉合或附合線路進行觀測,按國家二級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施測,當觀測路線確定后,不得任意改動,各項技術要求見表3。表3 二級水準測量技術要求等級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線高度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mm)二級50m2.0m3.0m0.3m0.5mm0.7mm1.01.5注: n為測站數3.5基坑頂部監測點監測周期根據規范要求和現場的11、施工情況水平和豎直位移監測從基坑頂部硬化面完成時時開始布點觀測,監測頻率見下表:表4 監測頻率表施工進程監測頻率開挖深度(m)51次/2天5101次/1天102次/1天底板澆筑后時間(天)72次/1天7141次/1天14281次/2天281次/3天當大雨、基坑周邊環境出現不利基坑穩定的變化、本監測項目或其他監測項目出現異常時,加密監測當基礎底板澆筑后2個月后可分析監測數據的收斂情況,若數據有所收斂,監測頻率可放寬至7天監測一次。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一步加強監測,縮短監測時間間隔、加密監測次數,并及時向施工、監理和設計人員報告監測結果。(1)監測項目的監測值達到報警標準;(2)監測項目的監12、測值變化量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基坑及周圍環境中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4)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5)支護結構出現開裂;(6)鄰近的地面突然出現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的開裂;(7)基坑底部、坡體或圍護結構出現管涌、流沙現象;(8)當有危險事故征兆時,應連續監測。4.周邊建筑物沉降觀測 4.1周邊建筑物監測點的布設和數量 根據設計圖紙,周邊建筑物工商銀行布設13個沉降監測點、餐廳8個、辦公樓11個、水池4個、北側商場18個。4.2沉降監測點的編號基坑頂部監測點編號可采用JZW+建筑物拼音第一個字母+流水號的方法,流水號可從建筑物東北角的監測點編為01號點,然后按13、順時針方向增加依次編號。 4.3沉降監測點布設及標志由于周邊建筑物的所有權比較復雜,所以沉降點標志采用在離地面50公分左右的墻體上畫測量線的方法。4.4沉降監測點的觀測沉降觀測實質上就是豎向位移的監測,所以周邊建筑物的沉降觀測與基坑頂部豎向位移監測的方法、精度、技術要求、使用儀器等均相同。4.5沉降監測點的觀測周期沉降觀測周期及注意事項同基坑頂部豎向位移監測。5.周邊路面沉降觀測 5.1周邊路面沉降點的布設和數量 根據設計圖紙,周邊路面沉降點共53個。5.2沉降點的編號周邊路面沉降點編號可采用CJ+流水號的方法,流水號可從基坑東北角的沉降點編為01號點,然后按順時針方向增加依次編號。 5.3沉14、降點布設及標志為了保持標志的穩定性,采用現埋式方法。在位置點上埋設一直徑20mm、長為250mm左右的鋼筋,鋼筋一端加工成球狀,中間打一深、直徑均為2mm左右的孔或畫“十”字,另一端埋進混凝土,一端露出混凝土20mm。5.4沉降點的觀測沉降觀測實質上就是豎向位移的監測,所以周邊路面的沉降觀測與基坑頂部豎向位移監測的方法、精度、技術要求、使用儀器等均相同。5.5沉降點的觀測周期沉降觀測周期及注意事項同基坑頂部豎向位移監測。5.6注意事項 根據以往經驗,由于現場施工作業面小,周邊路面來往車輛較多,路面的沉降點破壞性很大,如果補點則導致沉降成果不連續,所以在破壞點不小于沉降點總數的70%時可不補點,15、以保證成果的連續性。6. 護坡樁深層水平位移(測斜)6.1測斜點的布設和數量根據設計單位的圖紙要求,測斜觀測點共11個。6.2測斜點的編號測斜點編號可采用CX+流水號的方法,流水號可從基坑東北角的沉降點編為01號點,然后按順時針方向增加依次編號。6.3測斜管的安裝與監測測斜管埋設采用直接埋入法。即在擬安裝的支護樁清孔完畢后,將測斜管隨鋼筋籠一并放入樁孔內,待灌注混凝土后即完成埋設。具體步驟如下:安裝測斜管在鋼筋籠上;測斜管接頭處用玻璃膠密封,并將測斜管中的一對導槽垂直于基坑邊線;用測斜儀探頭檢驗槽口是否通順;測斜管管口加蓋保護,灌注混凝土。圍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測采用RQBF-6989A型測斜儀。16、測斜儀的系統精度不低于0.25mm/m,分辨率不低于0.02mm/500mm。測斜測量時,將測斜儀探頭沿測斜管垂直于基坑邊線方向的導槽緩緩沉至孔底,在恒溫1015分鐘后,自下而上每0.5m一個測點,測量至起算點后,旋轉測斜儀探頭180,重新放入孔內,按上述方法反方向量測一次至起算點。現場測量完畢后,及時將數據采集至電腦內,采用專用軟件分析當日數據,與初始值比較后,打印當日成果,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相關單位。6.4測斜頻率 測斜點的監測頻率同基坑頂部監測點相同。6.5測斜監測報警值累計變形量35mm,或變化速率3mm/d。結構安全性判別標準如下:F=容許值/實測值當F1 判定“安全”1F0.8 17、判定“注意”F0.8 判定“危險”當安全性為“注意”時,應加密監測次數;當安全性為“危險”時,應嚴密監測,并召開由設計、施工及監測等單位進行會診,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作出估計和決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與優化下一步的設計與施工。7. 水位測量7.1水位測量點的布設和數量根據設計單位的圖紙要求,測斜觀測點共24個。7.2水位測量點的編號水位測量點編號可采用SW+流水號的方法,流水號可從基坑東北角的沉降點編為01號點,然后按順時針方向增加依次編號。7.3水位測量 水位測量采用SWY-30型水位儀測量,在打好的水位井上部固定水位儀,當測頭的觸點接觸到水位時,接受系統的音響器便會發出連續不斷的蜂鳴18、聲,此時讀寫鋼尺電纜在井口處的深度尺寸,即為地下水位離井口的距離。根據實際情況水位測量亦可采用測繩觀測。7.4水位測量頻率監測頻率同基坑頂部監測點相同。8. 錨桿內力監測8.1錨桿內力監測點的布設和數量根據設計單位的圖紙要求,測斜觀測點共11處。每處有5點,共55個點。8.2錨桿內力監測點的編號錨桿內力監測點編號可采用YLJ+流水號+(由上到下為1、2、3、4、5)的方法,流水號可從基坑東北角的沉降點編為01號點,然后按順時針方向增加依次編號。 8.3錨索測力計的安裝與監測根據結構的設計要求,測力計安裝在錨固墊座上,鋼絞線從測力筒中心孔穿過,測力計置于剛墊座與工作錨之間,安裝時應放置平穩,如發19、現幾何偏心過大應及時調整。安裝好后及時用頻率以測量初值。現場測量完畢后,及時將數據采集至電腦內,采用專用軟件分析當日數據,與初始值比較后,打印當日成果,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相關單位。8.4錨桿內力監測頻率監測頻率同基坑頂部監測點相同。9. 監測要求同一監測項目每次觀測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相同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2)使用同一監測儀器和設備;(3)固定觀測人員;(4)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10.監測報警值以上各項監測項目報警值詳見表5。表5 基坑頂部監測點監測報警值序號監測項目累計絕對值(mm)變化速率(mm/d)1基坑頂部水平位移2522基坑頂部豎向位移1523測斜353420、水位10005005周邊建筑物沉降2026周邊路面沉降3037錨桿內力監測承載力設計值的70%11.內業資料的處理現場監測的數據經過核對無誤后,通過平差,得出基坑頂部監測點平面坐標值和豎向高程值、周邊建筑物和周邊路面沉降值、測斜值、水位觀測值、內力監測數據。制出成果表。若各項成果符合規范要求,則提交成果,若數據達到報警值則及時告知甲方或設計部門。12.提交成果 (1)每次觀測結束后,及時提交資料,提交該次資料觀測成果一式伍份(可以為電子版)。(2)基坑回填完畢后 5 日內提供綜合報告 (含變形觀測分析報告、觀測點平面位置布置圖、沉降觀測數據等)一式伍份。 附圖(一):基準點布置示意圖附圖(二):基準點標志示意圖附圖(三):基坑頂部監測點標志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