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方案設計項目說明(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278
2024-01-08
10頁
1MB
1、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國際旅游城一期工程計劃設計說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仙李白來九華山游后,為其景色所折服,寫下望九華山一詩。【一計劃背景(九華文化)】:九華山在安徽省池州市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山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佛教圣地,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道場。是國家級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首批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安徽省“兩山一湖”(九華山、太平湖、黃山)旅游開發戰略主景區。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外。公元7,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因其生前逝后多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地藏菩2、薩,僧眾尊她為地藏菩薩應世,九華山遂辟為地藏菩薩道場。受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宏愿感召,自唐以來,寺院日增,僧眾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余樽。長久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裊裊,朝山禮佛教徒信眾絡繹不絕。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現有5樽可供觀瞻,其中明代無瑕和尚肉身被崇禎皇帝敕封為“應身菩薩”,1999年1月發覺仁義師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比丘尼肉身。在氣候常年濕潤自然條件下,肉身不腐已成為生命科學之謎,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更為九華山增添了一分莊重神秘色彩。諦聽,又稱“地聽”,“善聽”。顧名思3、義,真理即聽。其實,諦聽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一個圖騰和圣物。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只浮海來華,削發為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75載中,白犬和金喬覺晝夜相隨,四處使其逢兇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歷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后,金喬覺尸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依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這只神犬也因是金喬覺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后人更緣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象征。 今存放在九華山文物館,作為展示珍品國家級文物“諦聽”。她是中國四4、大佛山九華山鎮山之寶。該文物形狀為一獨角獸猛然回首,低部標識“姑蘇梅城吾造”,屬國家關鍵保護文物,1987年5月入藏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屬九華山寺廟傳世文物。九華山地藏文化和諦聽文化已融入中國人文化精神。九華山以醇厚佛教文化內涵和瑰麗自然風光,成為海內外信眾瞻禮朝拜著名佛教圣地和人民觀光游覽、避暑度假理想勝地。九華山風景區范圍呈大致棒槌形,依據風景區總體計劃有北、東、南三個出入口,但北入口是風景區現在和未來最關鍵出入口。從五溪到喬安,全長約15公里。山水相間,漸見景致,漸顯禪境。池州市已修筑一條依山傍水佛光大道,根本改變了原 “五九”公路面貌。現在城市建設活動也很活躍,沿5、線地域現有便利交通條件,又有得天獨厚自然景觀資源,伴隨旅游業蓬勃發展,這里已然是投資建設熱點。青陽縣在長江中游南岸,南倚黃山,北枕長江,面積1180平方公里,分為15個鄉鎮,青陽縣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佛教圣地九華山雄踞境內。青陽縣交通便捷,基礎設施良好。青陽縣縣委、縣政府正著力加緊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進程,縣城努力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將青陽建成九華山旅游區:“交通樞紐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休閑服務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會展中心”。不過縱觀青陽城區,以九華山專題為特色建設項目并不是很多,而九華山國際旅游城項目建設恰好能夠填補這個空白。九華山國際旅游城項目正是在青陽縣和五九公路(以下稱6、佛光大道)大發展,大建設背景下,提出開發要求。 九華山國際旅游城落成,不僅僅能拉動整個青陽縣經濟發展,專題鮮明園區也能為佛光大道過境游人提供一個特色鮮明,環境優美,佛意濃烈大九華印象。最為關鍵是能給青陽縣整個城市增添一道亮麗風景。【二建設項目現實狀況概況】:1 區位概況: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處于青陽縣境內。青陽縣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皖南山區交界處,縣境東接南陵、涇縣,南鄰石臺、黃山,西接貴池,北交銅陵。距離上海約420公里,南京210公里,合肥196公里,銅陵60公里,池州(貴池區)41公里。佛光大道就是九華山北入口關鍵通道。廟前鎮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之西,座落在著名佛教名山九華山北麓,是7、青陽縣西片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全鎮總面積58平方公里,五九、青杜、蓉十等三條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轄個行政村,143個村民組,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4萬人,街道人口0.7萬人,輻射人口達10萬人。廟前鎮古稱慕善鎮,形成于唐代,興盛于宋代。集鎮四面群山圍繞,三條溪水(濂溪河、九全部河、八全部河)貫穿全鎮,地貌宛若小“四川”盆地之勢,是中低山丘陵崗地域,在青陽縣西部,九華山北麓,鎮域南臨九華鄉,北接五溪新城區,西至杜村鄉,東達縣城蓉城鎮,鎮域面積58平方公里,鎮域內公路通暢,主干線有五溪九華山線和青陽杜村線,兩線均和318國道相連。2 建設基地現實狀況概況:建設基地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8、內,緊鄰九華山風景區,地處“廟前古鎮”、九華山天臺下院“周圍,北臨蓉十公路,西靠五九公路(以下稱佛光大道),交通便利,佛教文化濃厚。基地西側和北側為已建成“廟前古鎮”,“廟前古鎮”現存石牌坊一座,望華商業步行街關鍵沿佛光大道和蓉十公路北側部署,建筑層數為三層為主,局部四層。建筑風格為經典九華山風格,關鍵采取九華山特有落肩式馬頭墻建筑形式,白墻褐瓦。建設基地一期用地面積為25671平方米,約合38.54畝,其中包含還建房用地面積356.8平方米。整個地形呈不規則形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勢基礎平坦。二期用地34914.41平方米(約52.42畝),二期地勢起伏較大,地勢西北低,東南高,最大高差9、為12米。在一期和二期用地交接處,現存一個水塘。植被較為豐富,整個地塊內現存質量很好大樹9棵。基地南側現存八戶民房和土坡,土坡和一期用地垂直高差為7米左右。 3 建設基地有利原因、周圍現存問題、計劃難點:有利原因:區位優勢顯著,大九華整體文化氣氛、旅游蓬勃發展和基地周圍已建有“廟前古鎮”商業街為基地開發帶來了良好客流和氣氛。東層山形景觀優美,山水空間格局良好(周圍現存問題):沿佛光大道現存建筑和景觀尚處于自然粗放狀態,和風景區入口地位不符; 現存沿街建筑缺乏細部和特色,尚不能表現“廟前古鎮”氣氛 沿佛光大道缺乏緩沖和停留內空間,商業街多為沿街一層皮部署。透綠和透景空間缺乏,控制力不足。休閑功效10、相對單調,且住宿檔次較低。計劃難點: 怎樣了解和尊重上位計劃關鍵點?怎樣處理佛光大道商業價值和沿街景觀關系? 怎樣爭取處理酒店形象展示和和商業街功效動靜分區?怎樣充足利用東層優美山形景觀?怎樣延續城鎮建筑肌理和商業街合理尺度?怎樣在有限條件下塑造九華山濃郁佛教文化?【三、計劃依據】: 1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國發198576號文件);2中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3中國文物保護法 ();4中國土地管理法 (4月);5國務院相關加強城鎮計劃監督管理通知國務院國發6、九華鄉土地利用總體計劃(-)7.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計劃(-)8、九華山風景名勝區佛光大道沿線地域控制計劃9.佛光11、大道沿線地域控制計劃(-);10.青陽縣土地利用總體計劃11.青陽縣廟前鎮總體計劃(-)12.五溪縣城區產業發展總體計劃(-);13、廟前鎮土地利用總體計劃(-)14.民用建筑設計通則(JGJ37-87)15.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1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程(JGJ50-20)17. 甲方設計任務書及委托書18. 建設單位提供用地紅線圖(電子版)【四計劃標準】 (一)依據基地資源特征、環境條件、歷史文脈、現實狀況特征及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綜合計劃。 (二)充足考慮“廟前古鎮”突出地位和關鍵作用,突出風景資源和景觀特色,以真山、真水、真史為12、根本,開展符合游客旅游愛好特色旅游活動。 (三)保護生態環境,正確處理保護和開發關系,堅持在有效保護自然資源基礎上適度開發,保持風景名勝資源及其環境風貌完整性、自然景觀原生性和生態環境多樣性。(四)專題化標準;把握地域特征,延續九華山地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并以佛教山水文化、諦聽文化作拓展,延伸展示相關歷史和禪意,把九華山文化專題強化。(五)保護和發展鄉土文化標準:只有是民族特色才是國際。鄉土文化是地域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長久積累。地域社會造就了鄉土文化,反過來這種文化又表示了地域社會個性和要求了地域社會共同遵照秩序,其形成延續是在不停地認同和適應中完成。計劃既要延續鄉土文化,保持固有特色,又要13、和時代文化進行整合,順應時代發展。【五項目定位和計劃目標】: (一)項目特色:九華山國際旅游城應以大九華整體佛教文化和九華山山體背景為依靠,以“廟前古鎮”為專題目標,整合現有商業步行街功效,完善旅游接待功效,闡釋九華文化同時,提升“廟前古鎮”整體形象。作為九華山風景區最關鍵地出入口,營造友好旅游和生活憩環境,塑造風景區門戶形象。 (二)計劃目標 九華山國際旅游城應以九華山真山、真水、真史為根本,整合基地內風景資源,開展符合游客旅游愛好特色旅游活動,建設高質量高端能表現“廟前古鎮”特色古香古色建筑群體,建成以觀光旅游、購物休閑和體驗佛教禪意等功效生態文化景區,經過門戶形象標志空間、佛教小說展示空14、間、地藏王傳說和諦聽文化展示、等一系列佛教禪意序列改變,來表現九華山地藏王道場、佛教名山風景名勝區特色。【六計劃理念】計劃設計定位:九華文化 廟前古鎮 空山梵音 園林山水 1、九華文化多元復合整合自然山水景觀、九華和古鎮文化、旅游業在項目標開發過程中,要加強計劃區景觀打造,同時重視文化元素融入,并進行商業綜合開發,提升廟前古鎮整體形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旅游功效開發,構建多元目標體系商業文化旅游城。2. 廟前古鎮 廟前古鎮在柯村西北。鎮興于唐,古稱慕容鎮,又名散席鎮。清代因主街在五廟之前更名廟前。八全部河、九華河流于廟前沿河土質肥沃,盛產桑麻、水稻、經濟發達。古鎮廟前街游店多、商店多、作坊多,“15、華里長街。五十店鋪”著名鄉里,號稱青陽西鄉第一鎮。廟前街向為九華山香客朝山和購物散地,有敬香上九華,“購物到廟前”之說,關系極為親密。現今廟前鎮高樓林立,市場繁榮,老街新城連綿數里。九華山國際旅游城建筑空間和城市肌理和建筑風格要表現廟前古鎮特色 3. 空山梵音禪影響關鍵是經過對文人士大夫性格審美情趣滲透,折射在園林、風格和意境審美觀照中。禪宗認為“梵我合一”、“法界一相”,世界萬物全部是佛法或本義幻化,山河大川所能含有一切,一草一木也一樣含有。九華山國際旅游城建設規模較小,同時建筑容量較大,極難經過空間序列和文化景點層層烘托達成九華山文化濃郁生成,此次計劃力圖在有限空間里,經過對九華山優美山體16、展示,山水空間空靈氣氛營造,和中心景石梵音播放,和佛教文化浮雕展示共同營造九華山文化專題。經過空間 山水 聽覺 視覺等表現手法完成。建筑和空間創作憑借聯想和想象,以自然山水為基礎進行發明型審美活動,欣賞者則依據自己生活經驗、思想感情,憑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文字信號,在觀、品、悟中豐富園林景象,參與園林景象再發明和園林意境開拓。 4. 園林山水景有盡而意無窮。優異園林風景,有文化,有歷史,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藝術,需要游賞者本身依據自己文化知識和生活體驗,去細細品味和了解其中無窮意境。領會園林美景藝術活動,又是一個審美認識活動。這為形式上有限園林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無限可能性, “片山多致、寸17、石生情”, “多方景勝,咫尺山林”。經過意境,一個超功利直覺審美觀照方法來解釋禪意、體悟禪意,使欣賞者在聯想和想象空間中再發明過程。【七、計劃設計整體結構框架】(一)計劃整體構思: 1以山為基址背景和襯托,使山外有山,層巒疊嶂,形成多層次專題輪廓線,增加了風景深度感和距離感;2、以入口牌坊、展場為基址入口廣場,形成開闊平遠視野,而隔水回望,有生動波光水影,造成絢麗畫面;3、以山為基址前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遠景構圖中心,使視線有所歸宿;兩重山巒,亦起到豐富風景層次感和深度感作用;4、和九華山景區、柯村景區、大佛銅像景區等佛教文化聯成一線。5、文化上多元化,以佛教文化和諦聽文化為中心,縱橫拓展為18、中華文化、民俗文化、神話小說、民間小說互為關聯,豐富景區文化內涵。增強旅游文化性和趣味性,強化獨一無二地域特色。6、建筑上以皖南徽派和九華山特色建筑和廣義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結合。7、中國傳統中水代表吉祥,代表財富,佛教和水更有不解之緣。引水入計劃區充足展示中華水文化和佛教文化。(二)蠶桑文化園功效分區:依據功效需要,整個園區劃分為六個功效區:分別是入口景觀區、素食文化美食街、法器佛香銷售區、佛茶文化區、九華特產展銷區、民俗演繹廣場。(三)空間布局和結構依據景區自然地形地貌特征、景源分布和特征,結合游覽交通和服務設施,將九華山國際旅游城分為三大功效版塊:商業購物版塊,文化展示板塊、休閑接待版塊(四19、)道路交通和游線組織計劃 道路交通:機動車線路:沿基地內設U性車行道路,關鍵道路可通行機動車,聯絡景區內各建筑。車行道控制在7米,為雙車道。盡端道路設置回車場。在入口處設置停車場,處理旅游客車和小型車輛停車問題。 徒步游覽線路:全部二級游步道均是徒步游覽線路,鋪裝成青石板形式,表現原汁原味地方特色。關鍵線路是通景點游步道。豎向分析 一期建設用地地形落差約2米。控制點提議標高見豎向分析圖。游線組織【八建筑風貌計劃】九華山風景區佛光大道沿線地域控制計劃上位計劃對項目標建筑風貌要求:建筑形式和色彩采取部分含有地方特色傳統符號、較小體量來求得和整個風景區傳統建筑友好統一,其方法有兩種:關鍵采取九華山特20、有落肩式馬頭墻建筑形式,白墻褐瓦。另一個是現代建筑和傳統建筑同構關系符號、原型利用。部分游園里小品可采取自然材料,利用現代技術來建設。建筑色彩統一要求以白色為主基調,建筑底部或局部科合適點綴冷色或中性色調,嚴禁采取艷麗、刺眼色彩。建筑輪廓線控制 關鍵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建筑和建筑物之間高度關系,伴隨建筑位置退后,高度漸次增高,越靠近臨街道路,建筑高度越低,確保關鍵景觀視線通廊。二是建筑物和周圍環境關系,關鍵考慮建筑群體形成輪廓線和環境背景烘托效果,以組成優美韻律改變,突出環境特點。另外,沿線建筑屋頂形式以坡屋頂為主,它對建筑群體天際線起著關鍵作用。建筑組合開敞式自由組合:開敞式自由組合:指建筑物21、相對間距較大、建筑體量和組合方法富有改變一個建筑部署方法,就形成整體效果而言,建筑物體量感和空間縱深感較強。封閉式自由組合關鍵表現在相鄰建筑物側向間距較小,并連續排列建筑部署方法,形成整體效果建筑界面感覺較強,而體塊感覺較弱,可很好圍合街道空間。視覺效果可經過立面構圖改變和建筑立面凹凸來取得,局部地段經過建筑后退圍合成小開敞空間,可形成較強對比效果。封閉式節奏組合指建筑側向間距較小,并沿街連續部署同時,一些立面構圖和體量相近和建筑物或元素規律地進行反復部署一個建筑布局方法。經過利用造型相對一致山墻或統一柱距和立面構圖進行反復部署。自然式自由組合一個開敞式自由組合特殊類型,指建筑密度很低,建筑體22、量較小,并和周圍綠化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部署方法,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筑常采取部署方法。充足尊重場地地形地貌條件,強調建筑和自然有機融合。開敞式節奏組合指建筑間距相對較大,并由體量和造型相近建筑物有規律反復部署一個方法,就形成總體效果而言,建筑物體量感、韻律感和空間縱深感均較強。以上文字為.九華山風景區佛光大道沿線地域控制計劃對佛光大道建筑風貌要求 “天人合一”觀念是中國古人對大自然懷有強烈感情,反應著中國迎合大自然傳統生存方法和精神境界。兩千多年前莊子說:“天地和我并生,萬物和我為一”。這是一個天地和人融為一體美。 建筑作為中國藝術經典存在,景觀組織上很重視詩情畫意把握。第一:景區景觀意象有哪些特23、征。首先,是它親切、自然、質樸。一切全部匝其自然中產生,建筑尺度宜人,村落景觀秀美自然景觀延展;第二:飄逸流動感。假如說,建筑意象足一個靜態雕塑感, 村落意象是一個飄逸流動感。步移景異街巷,馬頭墻反復跳躍遞進,全部傳達著強烈動感;第三:虛實相間,豐富層次感;建筑定位和解構九華山國際旅游城建筑風格定位: 基地內建筑風格遵照“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隱不宜顯”標準,吸收中國其它風景區建設經驗教訓,建筑設計要以皖南古村落、九華山古建筑為范本,以石材、褐瓦、木材 等建筑材料,注入傳統建筑語言和元素,以跌宕起伏、挑檐深遠屋面、曲折圍合平面、通透開敞立面等地方建筑特色發明景區建筑景觀。 景區內建筑通常以24、三層為主,不超出四層,盡可能利用坡頂空間。建筑色彩樸素大方,以石、木本色為主,以九華山建筑為基調,屋頂色彩要做到協調統一,以褐色為主,墻體以白色為主。建筑簡練明快。建筑風格采取含有九華山特色新徽派建筑,以建筑色彩要和山林大背景相融合,強調自然和人工建筑物整體感,避免不協調個體建筑突出。其它設計說明見分項設計說明分析圖【九、技術經濟指標】 計劃用地面積: 25671 m2 一期建設用地面積: 23000 m2 還建房用地面積: 356.8 m2 總建筑面積: 30781 m2 容積率: 1.2 建筑面積: 其中 商業建筑面積: 22960 m2 賓館建筑面積: 7821 m2 綠化率: 30.425、%(含草坪停車綠化) 停車位: 81輛 【十、文化、景觀篇】基于對徽派和九華山建筑和傳統園林設計了解及對本案場地分析,考慮了外部空間容積塑造,尋求富表現力人居環境,和建筑空間融為一體。(一)、理景理念設計圍繞以下理景概念展開:自然化 以自然景觀為線索,發明和自然契合景觀系統:生活化 豐富景區內大家生活內容,滿足現代景區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精簡化 精巧和簡約,追求景觀節點細部精巧和有時代感簡約風格。(二)、景觀計劃標準和景觀組織景觀特色 在具體設計上,以景觀生態學理論進行指導,依據景區中各綠地所處位置、性質、功效不一樣,從綠地使用對象出發,考慮進行綠地空間分隔,經過所發明不一樣氣氛來定性質不一樣26、空間形態。 園區景觀總平面圖基礎構想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 強調“弧形”步行道路軸線,以“弧形”軸線凸現“水”之主脈,綠化景觀經過“脈網”得聯絡開展,形成穩定“綠色”系統。 2 發明各具特色“院落區域”,在建筑圍合而成院落空間中,經過對不一樣物種花木給予個性化特征,豐富院落綠化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 3 景觀設計總體處理上,追求“九華佛國”,配置豐富樹種,利用現代植物造景理論,經過空間組合改變極其季相時序營造本園區獨有景觀特色(三)植物配置本工程植物配置是以發明一個總體大氣,塊內相對封閉景觀為總體指導思想,在形式上整個植物配置以片塊狀出現,塊和塊之間疏密有致,相互統一。在空間組成上做到大小空間相27、結合,有收有放,步移景異。在植物配置上,使整個道路植物配置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相為專題,形成一個統一中又各個專題并不是割裂分開單體,它們是為整體服務元素,是相對統一基礎上突出亮點。同時采取多個植物配置形式和各個景見解相呼應,使每個景點全部掩映在綠叢之中,形成友好、統一整體。結合自然植物群落,增強了自然氣息,形成了自然改變林冠線,增強了園林意境美。(四)濱水河岸處理方法能夠考慮保持自然狀態,配合植物種植,達成穩定河岸目標。如種蘆葦、芭蒲、荷花含有一定佛家文化關聯含有喜水特征植物,由它們生長舒展發達根系來穩固堤岸同時,塑造一定文化氣氛。形成一個水、植物、緩坡友好共生生態濕地, 營造自然、清馨28、景象。同時,大家能夠層層靠近湖水,達成最好親水效果,人和自然友好共融。在坡腳采取石籠、木樁或漿砌石等護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土堤,斜坡種植植被,實施喬灌草相結合,固堤護岸。營造自然生態濕地景觀。【十一.解譯系統計劃設計】 景區解譯系統包含游人中心、導游人員、標牌系統等。本計劃關鍵結合景區特色和游人使用對標牌系統進行計劃設計構思。 景區內設置標牌系統按內容分為指示型、要求型、說明型、解釋型和宣傳型等五類。 (1)指示型標牌 指示型標牌用來提供路線指南,幫助游客尋求目標,應配置游覽示意圖,標明景點、關鍵服務設施(如飲用水、衛生間、餐廳、垃圾桶等)。關鍵設置在出入口、道路兩側。 (2)要求型標牌 要求型29、標牌揭示規章制度,規范游客行為,應設置在休息點和出入口等旅游者集中地。經過這類標牌,提醒游客注意自己責任,使游客行為符合生態旅游標準。 (3)說明型標牌 說明型標牌用來說明景點相關情況,能夠豐富游客視野。在出入口要對景區和關鍵景點進行概括性介紹,內容包含位置、面積、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自然和文化景觀特色等。 (4)解釋型標牌 解釋型標牌對景區內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因子(如桑樹種類、土壤、地貌、溪流、植被等)進行科學解釋、介紹,提升游客認識桑蠶文化水平。宜設在被解釋對象旁適宜位置。 (5)宣傳型標牌 宣傳型標牌關鍵宣傳環境保護、防災、生態等口號,營造人和自然友好旅游氣氛,設置在景區出入口、休息30、點及水體等處。【十二. 工程計劃】 (一)給水排水工程:一生活給水:1 用水量估算: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為900立方米/日,最大小時用水量為100立方米/小時。2 水源:由市政給水管網供水。3 給水方法:由市政管網直接供水,用水點壓力超出0.35Mpa樓層采取減壓閥減壓供水。二消火栓給水系統:4 消防用水量:室外20L/S,室內20L/S,火災延續時間2h。5 消火栓系統:由給水加壓泵、屋頂水箱、水泵接合器及管網組成,管網為水平及垂直部署成環,在每層合適位置設室內消火栓。6 給水方法:本工程供水不分區,采取一組給水加壓泵拱水,消火栓口出水壓力大于0.5Mpa時設減壓孔板減壓。7 儲水裝置:設水泵31、房及生活消防水池。三 自噴水滅火系統:1 自動噴水滅火設備用水量:30L/S,火災延續時間1h。2 噴灑系統:由噴灑給水加壓泵、濕式報警閥、水流指示器、水泵接合器及管網組成。3 危險等級:按中等危險級設計。四 排水系統:1 排水體制:采取分流制系統,污、雨水分系統排出。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干管。2 生活污水:設伸頂通氣管排水系統。3 雨水系統:采取有組織排放。4 空調冷凝廢水統一搜集有組成排放。五、人工水景結合園林景觀設計另行處理。(二)電力電信工程計劃:一 設計范圍:1 高、低壓供電系統。2 電力和照明配電系統。3 防雷接地系統。4 電話配線系統。5 有32、線電視系統。二 供電設計:1 負荷等級(1)客梯、生活泵等用電屬二類負荷。(2)其它電力和照明及多層商鋪用電屬三類負荷。2 供電電源10KV供電電源來自城市供電網,采取一進一出環網供電方法。高壓變配電室設于1#樓商鋪內,賓館單獨設一箱式變電站,在一樓配電間內。3 供電系統(1)高壓配電系統采取單母線供電方法。各臺變壓器分列運行,低壓母線之間設聯絡開關,母聯開關和變壓器低壓出線主開關之間設有電氣聯鎖。(2)為確保賓館供電,在賓館設有應急柴油發電機組。當市電停電時,應急母線失電,應急柴油發電機在15秒內自動起動向應急母線供電。(3)變壓器由高壓開關柜內限流式高壓熔斷器作短路速斷保護。低壓開關柜出線33、回路根據用途和需要安裝計費電度表。(4)各段低壓母線均裝設成套無功功率賠償電容器柜。4 商業街建筑電源由箱式變電站引來。電源電壓為380220V。三 電力和照明設計:1 建筑電力和照明采取樹干式及放射式配電,消防用電設備均采取二路電源末端自動切換供電方法。2 照明燈具均選擇高效節能光源。以高效節能日光燈為主,商鋪除臥室、廚房選擇日光燈外,其它均選擇白熾燈。3 商鋪建筑在每棟樓設總配電箱,用戶電表箱集中設置于首層樓梯間內。四 防雷和接地:1 本工程賓館建筑按二級防雷建筑物設防,商業街建筑按三級防雷建筑設防。利用柱、梁內或鋼筋混凝土墻內縱向鋼筋作引下線,利用建筑物混凝土基礎鋼筋作自然接地體。2 賓34、館建筑防雷接地,變壓器中性點接地、消防控制室接地均共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值小于1歐姆。3 商鋪建筑防雷接地和配電系統反復接地裝置共用。接地電阻值小于10歐姆。4 為用電安全,建筑物作總等電位聯結,商鋪衛生間作局部等電位聯結。五 電話配線系統:本工程采取市話直播電話通訊方法。電話電纜由市政通訊網引至建筑室內電話機房或室外電話組線箱。商鋪每戶設二門直撥電話,賓館電話分線盒分層設弱電豎井內,多層商鋪電話分線盒設于各單元首層樓梯間。六 有線電視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進線由城市有線電視網引來。電視前端箱設賓館配電間或多層商鋪樓梯間,商鋪每戶設有二路分支。七 防盜對講系統在商鋪單元入口設有防盜對講設備,商鋪每戶35、門口設有對講機。(三)環衛設施: 1公共廁所 在入口游客集中區域建設生態公廁累計1處.。 2垃圾搜集及轉運設施 在景區入口邊設置小型垃圾搜集站,每處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搜集垃圾運往周圍垃圾轉運站外運處理。在關鍵道路和游步道兩側安放廢物箱累計10余只。 (四)防災減災: 1消防計劃 為保障景區內游客生命財產和山林安全,在以預防為主為主前提下,必需加強消防設施建設,消防設施可分為以下多個層次: (1)防火隔離帶:在局部地域發生火災情況下,防火隔離帶起到隔離火源,阻止火勢蔓延作用。景區內防火隔離帶關鍵安排在設施周圍和林地之間,隔離帶寬15米左右,在范圍內不得有樹木或其它易燃物品,確保良好防火隔離效36、果。 (2)消防通道:結合景區道路系統,計劃能貫通關鍵景點消防通道,景區內一級游步道寬度通常要求達成4米。 游客便利疏散通道。發生火災時,消防車可從入口經過車行道,快速進入景區,并在道路設置回車場。 2防洪計劃 工程依據實際情況結合游步道建設進行,以服從風景名勝保護、不破壞景觀環境為前提。3地質災難防治計劃工程治理:對災難區域(點)采取消除危巖、部分削坡、排水防滲、斜坡加固、攔截等工程治理方法。預防:對建設區域要進行以地質災難為關鍵用地評價工作,在危害性大區域不得進行工程建設;其它工程建設要科學計劃設計,因地制宜,避免大開大挖。其它技術設計:一、 紅線退讓和建筑間距按國家和東莞市相關法規、條例實施。二、 消防設計按國家相關建筑防火規范及東莞市具體要求設計。 三、 豎向設計以原有地形地貌為基礎。山林地貌、植被和關鍵古樹,局部開挖則以綠化檔土墻圍護。其它用地則沿地勢由南到北逐層跌落,高差改變盡可能消化在室外庭院空間中,并和高底錯落造景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