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410
2024-01-08
12頁
67.50KB
1、周至縣2012年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為切實做好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工作,充分調動農民運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作業的積極性,提高專業合作組織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示范引導作用,根據陜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12年省級農機化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陜農機計發201134號)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工作思路、目標(一)工作思路周至縣是西安市遠郊糧食主產縣和畜牧養殖大縣,糧食復種面積85.9754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42.57萬畝,玉米種植面積43.4萬畝),年產各類秸稈54.76萬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面積大,任務重。近年來,在國家、省市農機購置補貼項2、目和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有效帶動下,我縣農業機械數量得到顯著增長,農田機械化作業水平不斷提高,為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礎。為了進一步做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我們堅持“以疏為主,疏堵結合”的原則,根據各地種植結構、農作物資源狀況,大力推廣小麥秸稈撿拾、免耕播種、秸稈機械化還田及秸稈飼草加工等技術,依托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多形式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形成多渠道、多途徑利用秸稈的新格局。(二)目標2012年繼續按照“綜合統籌,板塊推進,持續發展,整體提升”的思路,在農作物秸稈利用重點區和禁燒區建立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示范田1萬畝,示范區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達到3、100%。進一步鞏固和扶持秸稈機械化利用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玉米秸稈飼草青貯、微貯加工5000噸以上,撿拾小麥秸稈1000噸以上,開展秸稈利用機械作業20000畝以上。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探索適宜本地作業特點的工藝技術路線,為大面積推廣做好技術準備。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縣域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到93%以上。 二、建設內容和資金安排(一)建設內容及規模為提升秸稈利用機械作業面積,我們將在往年工作的基礎上,擬在九峰鎮北部的二聯、聯新等村建立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萬畝示范田,以鎮政府農辦和村級組織為協作單位,開展技術宣傳培訓,機具作業演示,廣泛開展小麥秸稈撿拾、免耕播種、秸4、稈粉碎還田及深松作業等新技術作業示范,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從而帶動全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及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開展訂單作業,實現多途徑利用的格局,使縣域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工作再上新臺階。2012年,按照“強化宣傳、鞏固成果、擴大示范、輻射全縣”的原則,建設示范田1.0621萬畝。開展技術宣傳培訓3800人次,培訓農機手220人次。在示范區新增秸稈綜合利用機具50臺(件),其中:免耕播種機31臺,玉米秸稈還田機 15臺、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機4臺。(二)資金籌措及使用方案項目實施計劃投資167.955萬元,其中,申請示5、范建設資金35萬元,農機具購置國家補貼資金26.52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06.435萬元。示范建設資金主要用于技術宣傳1.6萬元,農戶培訓6萬元, 作業指導0.4萬元, 機具演示1萬元, 作業補助6.0萬元,合作社扶持20萬元。項目資金分配表單位:萬元項目內容合計技術宣傳農戶培訓作業指導機具演示作業補助購機補貼合作社扶持投資估算167.955資金籌措與使用方向示范田建設61.521.660.41.06.026.52 20農民自籌106.43546.43560三、技術內容示范田建設為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耕作模式,其主要技術內容有:1、作物秸稈及殘茬覆蓋。小麥收獲、留茬高度控制在20cm以下、麥6、草撿拾,夏玉米采用免耕硬茬播種機播種,播后鎮壓,殘茬覆蓋。玉米收獲后,用秸稈粉碎還田機作業覆蓋。2、免耕施肥播種。夏玉米收獲后,對玉米秸稈進行粉碎還田,對土壤不再進行耕翻作業,用免(少)耕施肥播種機直接播種冬小麥或用帶狀旋播機進行小麥播種作業,減少作業環節,降低生產成本。3、雜草及病蟲害控制。一是播前進行藥物拌種。二是在雜草長出35片葉時,采用人工或化學方式進行除草,并對雜草和蟲害情況隨時觀測,綜合防治。技術路線: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麥草撿拾(粉碎還田)玉米硬茬(免耕覆蓋)播種-田間管理-玉米收獲-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深松-免(少)耕播種小麥-田間管理。四、進度安排1、宣傳培訓階段。20127、年1月至5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示范區和鎮村通過發放技術宣傳資料;舉辦技術培訓班、面對面授課、解惑答疑等形式,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重大意義。使機手全面掌握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機具的操作、使用、調整、維修、保養技術,確保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得到全面應用。2、組織實施階段。2012年5月到10月,組建農機作業技術服務隊與群眾簽訂作業合同,落實作業地塊和面積,做好補貼機具購置工作,確保示范作業機具數量,現場幫助機手解決疑難問題,安排專人做好示范區的田間管理、苗情記錄、測產評估分析等作業數據收錄工作。3、自查驗收階段。2012年11月至12月,組織人員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驗收8、,完善資料和總結示范工作,做好上級主管部門檢查驗收準備工作。五、工作措施(一)組織保障成立示范田建設領導小組和技術實施小組1、領導小組組 長:趙 毓 周至縣農機管理推廣站站長副組長:郝領柱 周至縣九峰鎮副鎮長 馬洪波 周至縣農機管理推廣站副站長成 員:石東泉 周至縣農機管理推廣站推廣1股股長 劉三斌 周至縣農機管理推廣站推廣2股股長九峰鎮 農辦及各實施村村組長2、技術小組組 長:趙 毓 周至縣農機化中心主任 工程師副組長:李春游 周至縣農技中心主任 高級農藝師成 員:王天泰 周至縣土肥站站長 高級農藝師張 鑫 周至縣農技站站長 農藝師周小輝 周至縣植保站站長 農藝師侯軍寧 周至縣農機化學校副校9、長 工程師(二)措施保障1、加強管理,做好相關組織工作。示范田建設期間,按照實施方案,縣農機管理推廣站與承擔建設任務的所在鎮示范村層層簽訂示范實施合同,并負責監督示范區農業生產的組織管理,建立以示范區農機服務隊為引導,個體農機戶為主體的示范作業服務網絡。統一組織機具,聯合作業,分片包干,提高機械利用率,保證各項技術措施都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在示范區實行“統種分管”的生產管理模式,即:統一區域化種植,統一作物品種,統一農機作業,統一作業收費標準、統一技術指導,分戶管理的“統分結合、雙層管理”責任制,并認真做好技術服務的組織管理工作。2、加強宣傳培訓,做好技術服務。通過張貼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10、開辦專題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服務活動,加強對農民、機手技術培訓,使其正確掌握操作技能;實行技術人員跟蹤服務,幫助機手檢修、保養機具,解決技術難題,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引導農民自覺地應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3、做好補貼機具管理工作。對示范區內新增補貼機具,由農戶提出購置申請,經縣站審查篩選后向社會公示,無異議后簽訂購置合同,實行統一采購,機具產權歸農戶所有,縣站監督其用途,二年內不得轉讓處理,每年必須完成縣站下達的示范作業任務。4、完善技術模式,提供技術支撐。開展技術模式創新研究,探索新的技術組合。重點在秋冬季玉米收獲環節和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爭取新突破,努力形成成本低、效益好、群眾11、易接受的農作物秸稈機械化利用技術體系,為開展綜合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5、在“三夏”、“三秋”兩個關鍵作業季節,召開全縣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作業演示會及技術培訓會,擴大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農民群眾的認識,為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6、充分發揮秸稈利用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橋梁紐帶作用,合理組織安排,開展訂單作業,最大限度的發揮機具效能,實現農作物秸稈機械化多途徑利用的格局。附件:1、項目實施區域圖2、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田建設任務分解表3、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對比試驗方案4、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建設宣傳培訓方案5、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12、示范建設機具配置表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附件2: 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田建設任務分解表 單位:戶、人、畝示范村農戶數人口數耕地面積示范面積備注二聯村564233729332733集中連片聯新村338132515181315龔家莊434160317231520西巖村48519022114.872004張屯村412142418321619王屯村31115091581.781430合計25441010011702.6510621附件3: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對比試驗方案為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水平和農戶認識,在九峰鎮二聯村選擇土地肥力及各項指標相同的田塊建立對比試驗田60畝,試驗期間按作物13、生長期進行土壤溫度、水分、養分、作物生育期和田間性狀測定,對比各種技術模式所需的田間管理、苗情及產量。一、試驗目的通過不同種植模式和不同作業環節的對比試驗,測定作業成本、出苗情況、產量情況、土壤水分、土壤有機質、土壤理化數據、病蟲草害情況,并進行互比,考察秸稈覆蓋利用后在我縣一年兩作區的優點,通過不同種植模式的相關數據對比,不斷完善技術方案和篩選配套機具,選擇最佳種植模式、技術方案和配套機具。二、試驗內容試驗田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地區,玉米實施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小麥實施帶狀播種、旋耕施肥播種。技術模式和技術路線1、免耕施肥播種。小麥機收留高茬玉米免耕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玉米收獲玉米秸稈粉碎還14、田免(少)耕播種小麥田間管理。2、秸稈覆蓋耕作。秸稈覆蓋耕作和免耕施肥播種模式相同,要求秸稈地表覆蓋達到30%以上。3、常規播種。小麥機收玉米常規播種田間管理玉米收獲秸稈還田機深耕旋耕機播小麥田間管理。三、試驗條件1、試驗田選擇:試驗田設立在九峰鎮二聯村。試驗田土壤類型為潮土和褐土,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14.5 g/kg ,堿解氮79 mg/kg,有效磷16.8 mg/kg,速效鉀103.8 mg/kg。2、地表狀況:作物收獲后秸稈粉碎覆蓋還田處理,粉碎長度8cm、根茬高度15 cm。秸稈覆蓋率為45%,秸稈覆蓋量470-620kg/畝。3、作業要求:試驗田種植相同品種,畝播量相等,小麥播15、種深度3-5 cm。玉米播種深度4-6 cm;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對雜草病蟲害隨時觀察,及時防治。追肥量:純N10-14kg/畝,P2O55-6kg/畝,K2O5-8kg/畝,施肥深度10-13cm。四、對比田作業機具1、大洋2BFY-4型硬茬播種機技術參數:行距60cm,收獲后播種施肥一次完成。2、西旋2BMG-4/6型帶狀旋耕覆蓋播種機技術參數:行距30cm,苗帶寬12cm,播種小麥6行、玉米4行,僅對種床進行旋耕處理。3、西旋SGTNB-200Z4/8A8旋耕施肥播種機技術參數:行距15cm,播種小麥8行、玉米4行。播時對地表進行淺旋處理,旋耕深度10cm。我們將認真做好技術對比試驗的跟16、蹤調查和技術測試工作,做好各階段相關數據的采集記錄和文字、圖像資料的收積整理工作,形成客觀、科學、翔實的試驗報告,為在更大區域內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提供技術依據,更好地發揮項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附件4: 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建設宣傳培訓方案 單位:人次時 間內 容地 點人次負責人2012年3月4月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機具知識宣傳二聯村、聯新村、龔家莊、西巖村、張屯村、王屯村1000石冬泉劉三斌2012年5月玉米免耕硬茬播種技術培訓二聯村、聯新村、龔家莊、西巖村、張屯村、王屯村1000劉三斌2012年6月玉米免耕硬茬播種作業技術指導二聯村、聯新村、龔家莊、西巖村、張屯村、王屯村15017、石冬泉劉三斌2012年6月玉米免耕硬茬播種現場作業演示二聯村、張屯村200馬洪波2012年7月9月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技術培訓二聯村、聯新村、龔家莊、西巖村、張屯村、王屯村1000石冬泉劉三斌2012年10月玉米聯合收獲與小麥條帶播種作業技術指導二聯村、聯新村、龔家莊、西巖村、張屯村、王屯村150劉三斌2012年10月玉米聯合收獲與條帶播種現場作業演示二聯村、張屯村300馬洪波石冬泉合計3800附件5: 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建設機具配置表序號機具名稱及型號生產廠家數量單價金額購機資金來源備注國家補貼農戶自籌12BFY-4型免耕播種機西安大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210.3858.0852.525.56522BMG-200型免耕播種機西安亞澳農機公司101.3113.102.011.1034Q-165型秸稈還田機石家莊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150.74411.1164.07.1649YFQ-1.9麥草撿拾打捆機中國農業機械化呼和浩特分院410.1533.08918.024.569合 計5072.94526.524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