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技能培訓項目實施方案doc211(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488
2024-01-08
16頁
117.50KB
1、農民技能培訓項目實施方案(doc21)(1)“江蘇百萬農民技能培訓專項”項目已被科技部列入2004年度國家星火培訓專項行動打算。為切實做好該項目的組織落實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如下: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和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連續高舉星火科技的旗幟,以擴大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培養農村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為主線,以提升現代農民的科技知識、職業技能為重點,充分利用星火科技工作長期積存起來的技術、治理體會和科技服務體系等工作,堅持服務產業和分類培訓的原則,通過星火打算等各類科技打算項目的實施,帶動各級星火培訓基地和星火學校、星火龍頭企業2、大力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的普及和培訓,進一步推動全省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二、目標 1、項目實施期限為: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2、項目總目標:(1)培訓人員106.8萬人次。其中培訓農民105萬人次,培訓科技興農帶頭人6000人次(含師資200人次)、農民企業家6000人次(含市場營銷師資50人次)、治理人員6000人次(含治理師資50人次)。(2)選擇和編制與培訓相習慣的教材10冊以上。 (3)組建楊樹高效栽培與深加工、農產品標準化種植、特種水產養殖、石油機械和硅資源深加工、治理類培訓等5個講師團。三、要緊培訓內容(一)星火學校師資及高層治理培訓 1、治理師資培訓:現代企業治理,科技治理,人3、力資源治理,質量治理等,約100學時。培訓師資50人次以上。 2、技術師資培訓:楊樹高產栽培技術師資培訓,農產品標準化種養殖師資培訓,特種水產無公害養殖師資培訓等。每個班約100學時左右。培訓師資200人次以上。 3、市場營銷師資:產業鏈治理、市場營銷知識、市場營銷方法、市場營銷技巧等。約50學時。培訓師資50人次以上。 4、高層治理培訓:現代企業治理、科技治理、產業鏈治理、人力資源治理、財務治理、生產治理、質量治理、企業技術創新等。培訓時刻2天以上,培訓200人次以上。(二)楊樹栽培和深加工培訓要緊內容 1、楊樹種苗技術:楊樹苗木繁育技術,優良種苗引進技術等。 2、楊樹高產栽培技術:楊樹生態4、林培養技術,楊樹用材林培養技術,楊樹紙漿林培養技術,灘涂防護林培養技術,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林農復合技術,采伐技術等。3、楊樹綜合深加工技術:木材學及木質材料環境學,膠合板制造技術與工藝,人造板質量操縱與治理,木材工藝品制作技術,紙漿造紙技術等。4、市場營銷技術:市場營銷知識、市場營銷方法、市場營銷技巧和市場治理知識等。(三)特種水產養殖和深加工培訓要緊內容1、中國對蝦無公害養殖技術;2、對蝦與縊蟶等貝類無公害混養技術;3、南美白對蝦無公害海、淡水養殖技術;4、河蟹無公害培養、養殖技術;5、條斑紫菜無公害養殖技術;6、縊蟶青蛤、雜色蛤等貝類無公害養殖技術;7、梭子蟹無公害池塘養殖技術;85、鲆魚類無公害工廠化養殖技術;9、陽澄湖大閘蟹標準化養殖技術;10、陽澄湖黃顙魚標準化養殖技術;11、陽澄湖青蝦標準化養殖技術;12、水產病蟲害防治技術;13、水產品加工保鮮技術等。(四)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要緊內容 A、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培訓1、標準化中草藥種植、采收及加工技術;2、標準化無公害優質商品瘦肉豬飼養生產技術;3、“四季胡蘿卜”為主的20余種蔬菜品種標準化種植技術;4、牛蒡、蘆筍、食用菌等特種蔬菜高產、高效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5、強筋優質小麥高產高效生產技術;6、稻麥兩熟制單季稻穩固超高產技術;7、水稻高產輕型化與機械化技術;8、高產稻田環境友好清潔生產技術;9、高品質棉6、配套栽培技術;10、優質果樹(梨、蘋果、油桃、葡萄等)標準化栽培和加工技術;11、優質林木、花卉新品種標準化栽培技術;12、地點優質畜禽標準化養殖及產品加工技術;13、奶牛高效成長技術;14、優質高產桑蠶養殖技術;15、無公害農產品的檢測認證治理。B、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設原則與治理方法1、規模要求與特點(技術性要求);2、規范的操作規程與治理運作機制;3、創新能力的要求;C、設施大棚的有機栽培與環境質量操縱 1、瓜果、茄科、葉菜類作物的有機栽培技術;2、土壤障礙因子的修復技術與質量提升技術;D、要緊農產品的加工技術 1、保鮮技術;2、脫水冷藏技術;3、綠色食品的加工技術。(五)石油機械和硅資7、源深加工支柱產業培訓要緊內容A、石油機械支柱產業1、鑄造、鍛造、金屬切削加工技術;2、數控加工編程知識; 3、企業標準化治理;4、環境和安全生產技術; 5、CAD技術;6、熱處理技術; 7、石油機械檢測技術等。B、硅資源深加工支柱產業1、連溶拉管操作技能; 2、石英燈具加工技能;3、粉體生產工藝; 4、水晶開采技術;5、水晶鑒定技術; 6、水晶切割技術;7、水晶工藝品設計; 8、水晶打磨技術等。四、培訓方式1、分級培訓:本項目分兩個層次開展培訓,即省級培訓和縣級培訓。省級培訓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縣級培訓由承擔該項目的15家縣級培訓點組織實施。2、分類培訓:本項目圍繞我省意楊栽培和深8、加工、特種水產養殖和深加工、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石油機械和硅資源深加工等5類產業開展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意楊栽培和深加工要緊在沭陽、灌南、丹陽等意楊產業基地開展培訓;特種水產養殖和深加工要緊在贛榆、蘇州市相城區、泗洪等水產養殖基地開展培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要緊在豐縣、新沂、寶應、昆山、常熟、宜興、姜堰等地開展培訓;石油機械和硅資源深加工由建湖、東海組織培訓。國家糧食豐產工程和奶業重大科技專項培訓由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實施。高層治理人員、重點星火企業家及公共課師資培訓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負責實施。3、分時期培訓:第一時期: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培訓農民30萬余人次;培訓科技興農帶頭人、農民9、企業家及治理人員5200余人次,其中培訓師資150人次。第二時期: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培訓農民37.5萬余人次;培訓科技興農帶頭人、農民企業家及治理人員6400余人次,其中培訓師資150人次。第三時期: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 培訓農民37.5萬余人次以上;培訓科技興農帶頭人、農民企業家及治理人員6400余人次。 4、教學方式:采納集中授課和實地教學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高層次的治理人員、重點星火企業家及公共課師資實行集中封閉式培訓;農民培訓采納組織講師團深入到鄉、鎮、村進行實地培訓,定期舉辦專業培訓班或公布課;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舉辦有關的培訓辦或公布課。利用地點現有電視、廣播、報10、刊、網絡等宣傳工具為農民培訓服務。 五、打算進度安排1、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完成楊樹、水產、農產品標準化、石油機械和硅資源深加工技術及治理培訓5個講師團的組建;完成課程設計和開發;完成教材的初選和教材大綱的編寫;完成農民培訓30萬余人次;完成治理人員、科技興農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培訓5200余人次,含師資150人次。檢查培訓成效,對培訓成效作出評估,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2、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完成教材的定稿;完成農民培訓37.5萬余人次;完成治理人員、科技興農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培訓6400余人次,含師資150人次;檢查培訓成效,對培訓成效作出評估,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3、11、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完成農民培訓37.5萬余人次;完成治理人員、科技興農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培訓6400余人次。4、2007年6月至7月:檢查項目完成情形,評估項目成效;完成項目驗收。 六、工作分工江蘇省百萬農民技能培訓項目由省科技廳負責組織和諧,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牽頭組織實施,聯合沭陽縣、灌南縣、丹陽市、贛榆縣、泗洪縣、蘇州相城區、豐縣、新沂市、寶應縣、姜堰市、昆山市、常熟市、宜興市、建湖縣、東海縣等15個培訓點共同完成。各培訓點在本項目中承擔的要緊工作如下:(一)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要緊工作中心在本項目中要緊承擔三方面的工作,即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日常事務性治理工作,高層治理人員、重點星火12、企業家、公共課師資培訓工作及協助15個縣級培訓點的教學工作。第一、項目實施日常事務性治理工作在農村處的領導下,進行項目實施的日常事務性治理工作,這些工作要緊有:1、制定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協助其他培訓點制定分項目實施方案;2、與各培訓點簽定協議,明確職責和工作分工;3、制定治理考核方法,對項目執行進度、培訓成效進行檢查和考核,定期向領導匯報項目執行情形;4、定期組織各培訓點交流,總結體會,找出差距,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5、編寫項目時期小結和總結材料,組織項目驗收、結題等工作。第二、協助各培訓點完成的工作1、協助各教學點共同制定教學打算,確保教學打算與項目總要求相一致; 2、協助各教學點進行教材的13、選編。充分利用現有教材,關于現有適用教材,直截了當使用;關于不適用的教材,改編后使用或重新編寫;各培訓點相同的培訓課程,采納共同教材,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節約成本。3、協助各培訓點,共同組建講師團。協助沭陽縣、灌南縣、丹陽市組建楊樹高產栽培講師團;協助贛榆縣、泗洪縣、蘇州市相城區組建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培訓講師團;協助豐縣、新沂市、寶應縣、姜堰市、昆山市、常熟市、宜興市等組建農產品標準化種植培訓講師團;協助建湖縣、東海縣組建石油機械和硅資源深加工培訓講師團;同時與各培訓點共同組建治理培訓講師團。第三、高層治理人員、重點星火企業家及公共課師資培訓工作培訓高層治理人員、重點星火企業家1300余人次,14、培訓教師100余人次。采納集中封閉的培訓方式。聘請在寧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的高層次專家授課,集中授課時刻至少2天。師資培訓100人次以上,培訓課程約50至100學時,集中兩次,每次授課3天。編制多媒體課件一套。(二)各培訓點要緊任務1、沭陽縣要緊任務培訓楊樹、林木花卉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選編楊樹高產栽培培訓教材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2、灌南縣要緊任務培訓楊樹、林木花卉等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15、00余人次,選編楊樹病蟲害防治培訓教材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3、丹陽市要緊任務培訓楊樹、食用菌栽培技術等從業農民5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1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 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4、贛榆縣要緊任務培訓海產品等標準化養殖從業農民8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選編與培訓內容配套的教材1冊,在省生產16、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3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5、泗洪縣要緊任務培訓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楊樹等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 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6、相城區要緊任務培訓陽澄湖大閘蟹等特種水產品標準化養殖從業農民9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選編與培訓內容配套的教材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17、目執行期內每年度培訓3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7、豐縣要緊任務培訓優質果樹、特種蔬菜等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選編技術指導書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8、新沂市要緊任務培訓優質專用小麥、油料作物等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18、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9、寶應縣要緊任務培訓荷藕、水產品等標準化種養殖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020余人次,舉辦農村科技服務機構建設與治理培訓班80余人次,選編與培訓內容配套的教材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 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10、姜堰市要緊任務培訓蔬菜園藝、花卉、食用菌、畜牧等種養殖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020余人次,舉辦農村遠程有用技術示范推廣培訓班80余人次,選編多媒體課件一套,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19、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11、昆山市要緊任務培訓高品質棉花、西甜瓜、白蘭花等從業農民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200余人次,選編技術指導書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12、常熟市要緊任務培訓無公害水稻、蔬菜種植及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等從業農民7萬人次,技術帶頭人及農民企業家1100余人次,選編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教材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20、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13、宜興市要緊任務培訓中藥材、四季胡蘿卜標準化種植及瘦肉豬標準化養殖等從業農民6萬余人次,種植技術帶頭人1100余人次,編制有用技術手冊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內每年度分別培訓2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14、建湖縣要緊任務培訓石油機械和農產品標準化種植從業人員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企業家1100人次,選編石油機械通用教材1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項目執行期的第一年度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和第三年度分21、別培訓2.5 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15、東海縣要緊任務培訓硅資源支柱產業從業人員等7萬余人次,技術帶頭人及企業家1100人次,編寫硅資源深加工初級技能培訓教材冊,在省生產力中心的協助下,組建教師隊伍。第一年培訓2萬余人次,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培訓2.5萬余人次。定期匯報培訓任務完成情形,同意上級領導部門檢查。各培訓點培訓任務一覽表 單位:萬人次序號培訓地點要緊培訓內容培訓農民帶頭人等教材(冊)1沭陽縣楊樹高產栽培及深加工7 0.1112灌南縣楊樹高產栽培及深加工70.1113丹陽市楊樹高產栽培及深加工5 0.1104贛榆縣特種海產品標準化養殖 80.111522、泗洪縣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及楊樹高產栽培、深加工 70.1106相城區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 90.1117豐 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7 0.1118新沂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7 0.1109寶應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70.11110姜堰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7 0.11多媒體課件1套11昆山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70.12112常熟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70.11113宜興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6 0.11114建湖縣石油機械支柱產業及農產品標準化生產70.11115東海縣硅資源支柱產業 70.11016省中心牽頭、高層治理及師資培訓等00.14多媒體課件1套1051.812各培訓點培訓進度一覽表 單位:萬人次 序號培訓地23、點要緊培訓內容培訓農民帶頭人、企業家和治理人員帶頭人等教材(冊)第1年度第2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3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1年度第2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3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1年度全部完成第2年度1沭陽縣楊樹高產栽培及深加工22.52.50.030.040.0412灌南縣楊樹高產栽培及深加工22.52.50.030.040.0413丹陽市楊樹高產栽培及深加工1220.030.040.0404贛榆縣特種海產品標準化養殖2330.030.040.0415泗洪縣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及楊樹高產栽培、深加工22.52.50.030.040.0406相城區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3330.030.040.0424、17豐 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30.040.0418新沂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30.040.0409寶應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30.040.041各培訓點培訓進度一覽表序號培訓地點要緊培訓內容培訓農民帶頭人等帶頭人等教材(冊)第1年度第2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3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1年度第2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3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第1年度全部完成第2年度10姜堰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30.040.04多媒體課件1套11昆山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40.040.04112常熟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25、30.040.04113宜興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20.030.040.04114建湖縣石油機械支柱產業及農產品標準化生產22.52.50.030.040.04115東海縣硅資源支柱產業22.52.50.030.040.04016省中心牽頭、高層治理及師資培訓等0000.040.050.05多媒體課件1套3037.537.50.520.640.6412冊(套) 七、科技部撥款經費使用1、本項目中的昆山市和建湖縣,由于科技部已撥款,故不再另撥經費;2、列入2004年度省星火培訓打算項目的常熟市、宜興市、寶應縣、建湖縣、姜堰市、東海縣、泗洪縣由于有省撥款,也不從本經費中劃撥;3、本項目的其他承擔單26、位,即沭陽縣、灌南縣、丹陽市、贛榆縣、相城區、豐縣及新沂市,按照其工作量,給予不同的經費補助(見下表);2004年各培訓點經費分配表 單位:萬人次、萬元序號培訓地點培訓農民帶頭人等教材(冊)擬撥經費1沭陽縣7 0.111102灌南縣70.111103丹陽市5 0.11054贛榆縣8 0.11175相城區90.11156豐 縣7 0.11177新沂市7 0.11078省中心00.14多媒體課件1套49合 計1004、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治理,制定實施方案,簽定合作協議,關心各地選編教材,協助各地共同組建講師團;負責高層治理人員、重點星火企業家及公共課師資培訓;制定治理考核方法對27、項目進度和質量進行檢查、督促;負責項目的總結、驗收等工作。總經費49萬元。 八、保證措施1、加大組織治理: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組建項目實施工作小組,對項目進行日常治理;負責制定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各培訓點在總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各自實施細則;負責牽頭,與15個培訓點簽定協議,明確職責和分工;制定治理考核方法對項目進度和質量進行檢查、督促,在組織和治理上確保項目順利實施。2、強化技術支撐:充分利用在寧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加大產、學、研結合。楊樹高產栽培培訓將要緊依靠南京林業大學的師資力量,特種水產標準化養殖要緊依靠省海洋所、省淡水所的技術力量,農產品標準化種植以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及省農科院的師資力量為主體,參與講學及教材編審等工作。 3、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籌措資金:在充分利用好國家培訓經費的基礎上,爭取省現代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的支持;各培訓點所在地的科技治理部門應重視星火培訓,加大培訓投入,給予許多于1:1經費匹配;鼓舞項目承擔單位充分利用自有資金開展培訓;同時鼓舞科技園區、基地、星火龍頭企業參與培訓,加大經費投入。確保項目按預定目標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