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內蒙古信息技術項目線下實踐測評活動實施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773
2024-01-08
9頁
94.50KB
1、“技術為我所用,教學因我而變”“國培計劃(2014)”內蒙古自治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線下教學實踐測評活動實施方案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實施意見(試行)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為了更有效地推進項目實施工作,進一步提高項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線上培訓研修與線下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發揮成效,激發教師不斷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中國教師研修網將在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的統一領導下,與莫旗教育局聯合組織開展“國培計劃(2014)”內蒙古自治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線下教學實踐測評活動。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特擬定本方案。一、活動目的通過“2、技術為我所用,教學因我而變”線下教學實踐測評活動,將“國培計劃(2014)”內蒙古自治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學習引向深入,加強專業引領,推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專業發展的能力水平,展示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提高廣大學員的參與度和培訓的有效性。二、活動原則1依勢而為,促進國培計劃與區域規劃相結合。遵照自治廳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將國培計劃與內蒙古自治區的規劃以及莫旗當地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規劃緊密結合起來。2.順勢而起,促進提升工程與校本研修相結合。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工程培訓項目與區域教研、校本3、研修結合起來,真正實現網絡研修與區域研修、校本研修的緊耦合,每人實踐一個環節,每組研磨一節課例,每校推出一組成果。3.借勢而行,促進活動實施與隊伍建設相結合。線下實踐測評活動的實施與當地管理、指導隊伍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讓區縣/學校管理者、區縣/校學科坊主在組織、指導的過程中加強對能力提升工程的認識、提升研修指導力,打造一支本區域提升工程的指導管理隊伍。4.乘勢而上,促進研修成果與專業成長相結合。“以評促學、以評促用”,學思結合、知行統一,通過線下教學實踐測評活動,進入技術應用的實踐,在課堂中應用、在教研中反思、在交流中完善,在成果的打磨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真正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4、。三、活動形式及安排階段目標主要產出模式時間組織網絡研修線上課程學習、任務完成作業階段一:熟悉網絡家園感受技術魅力網絡研修(50學時)2015.42015.6研修網階段二:運用技術工具 加工教學資源階段三:應用技術工具 創新教學活動階段四:應用技術工具 優化評價診斷階段五:運用研修社區 助力專業發展校本研修線下教學實踐應用作品環節1:選擇作業形成作品方案校本研修(20學時)2015.5學校教研組 環節2:作品進入教學設計(集體備課)環節3:完善教學設計及作品方案環節4:教學實踐(上課)修改作品環節5:教研組觀評課,打磨作品環節6:完善作品及方案并提交實踐測評物化成果成果 完善成果,每教研組推選5、一個優秀成果校本研修2015.6學校每校推選出參訓學員2%的優秀成果學校完成學員實踐測評量表并提交總結表彰精彩綻放精品優秀作品展示、總結表彰推選“四特”:特色資源、特色活動、特色工作坊、特色學校總結大會2015.6莫旗教育局、研修網注:作品可從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微課程、學情分析、應用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案例、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案例等作品中任選其一。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組研磨方向。四、線下教學實踐測評指標1原設計: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登記表設計:10分2作品打磨:填寫校本研修作品打磨記錄表:20分3最終作品:打磨完善后提交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登記表(含專家點評)+作品:40分1)用修訂模6、式完善原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登記表:10分2)最終作品:30分4坊主評價:20分 (學校學科坊主針對線下研修從參與度、活躍度、貢獻度方面進行評價) 5優秀成果:被教研組推薦為優秀成果,10分五、相關要求1.2015年6月7日前,各項目校將本校線下實踐測評量表、優秀成果登記表分別提交至莫旗教育局和中國教師研修網內蒙古國培項目組;2.2015年6月7日前,各校將優秀成果上傳至上傳至中國教師研修網3.容量較大的視頻成果,可刻錄成光盤(DVD)于2015年6月7日前送達市工程辦。4.線下實踐測評的結果與優秀學員、優秀坊主、優秀管理員、特色活動、特色學校的評選掛鉤,通過總結表彰大會中進行表彰,并頒發相應7、證書及獎勵,優秀成果將在中國教師研修網“精彩綻放”國培成果展示專區進行展示交流,并遴選部分作品推薦至省里參加評比。附件1 線下集中培訓學員提交的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說明附件2 校本研修作品打磨記錄表附件3 線下實踐成果登記表附件4 線下實踐測評量表 附件1線下集中培訓學員提交的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說明1. 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微課程、學情分析、應用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案例、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案例等作品中任選其一。微課程應采取“敘事方式”描述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包括計劃準備、實施、成效及反思等,一般不超過15分鐘。其中教學設計、課件和案例需要配合有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課堂實錄片段。8、2. 格式要求:提交的資源應為視頻、演示文稿、Flash、網頁等格式。單個文件大小建議在500MB以內,其中視頻資源的推薦標準為:分辨率不低于720576(4:3)或1024576(16:9),碼流不低于256Kbps。3. 制作要求:視頻、聲音、動畫等素材提倡采用常用文件格式,運行環境為XP操作系統,考慮到課件的易用性,參選作品不需安裝即可運行。4. 知識產權要求:提交的作品資源符合國家有關知識產權、著作權等相關法律法規,申報人為相應資源的開發主體,擁有相應的知識產權和所有權。5. 申報人享有成果的著作權,須同意授權中國教師研修網和莫旗教委、國培辦享有網絡傳播權。6. 作品通過教學實踐應用環9、節打磨后,學員必須將自己的應用案例登記表(即內蒙古自治區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登記表含分享專家點評)及相應作品打包上傳平臺。優秀作品將匯集成冊,制作成電子出版物,以光盤形式發與獲獎人員及學校,并在中國教師研修網“精彩綻放”國培成果展示專區進行展示交流;優秀作品還將頒發相應證書。內蒙古自治區信息技術應用案例作品登記表帶有*標記項為必填項。場景案例/情景案例*資源名稱谷歌地球工具支持的情境探究教學案例描述*應用的場景通過谷歌地球工具,利用谷歌地圖的實景地圖、歷史地圖、月球模式、街景地圖技術支持,創設情境進行探究教學,讓學生探索全球變暖的環境危機、拓展學習深圳環境變化的歷史過程、利用月球模式理解文本內10、容、幫助整本書閱讀理解。*資源主題類別一: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類別二: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T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T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T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T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T5多媒體課件制作T6學科軟件的使用T7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T8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T9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T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T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T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T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T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復習T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T16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T17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T18適用于移動設備的教學軟件應用T19網絡教學環境11、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T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T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T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T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T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學 科綜合實踐*學 段小學*申 報 人孟靈芝*所在省份內蒙古自治區*所在單位莫旗尼爾基第二小學*職 稱小高*手 機13847088228*電子郵件*教材或課標依據 *教師簡介(200字)*內容簡介*背景描述(300字)你怎么想起用這個技術的?為什么會采用這種手段和方法?如果已經在視頻中錄像說明,則在此處注明相應時間坐標即可。*前期準備(200字)為了達到你實現的結果,使用這種技術和手段的時候,需要提前做什么準備么?如12、果已經在視頻中錄像說明,則在此處注明相應的時間坐標即可。*實施過程(200字)你是如何使用這種技術和手段的?如果已經在視頻中錄像說明,則在此處注明相應的時間坐標即可。*效果描述(200字)采用了這種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以后,有什么明顯的成效?如果已經在視頻中錄像說明,則在此處注明相應時間坐標即可。你的建議/思考(300字)對于未來可能的教師觀眾,針對這個案例涉及的信息技術應用,你有什么思考的過程或者建議要分享?如果已經在視頻中錄像說明,則在此處注明相應時間坐標即可。*組內點評(500字)含校內教研組長、小組成員點評。其他補充*環境描述(300字)開展教學實踐的硬件環境、軟件設置、學生技術準備、教師13、技術素養等方面的情況。*有關申明該資源為本人原創,若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本人自行承擔。如審核通過,本人同意授權中國教師研修網展示、分享。申報人(簽字): 附件2 “國培計劃(2014)內蒙古自治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校本研修作品打磨記錄表學校內蒙古莫旗尼二小教研組作品作者作品主題 我的書包方式(教學設計、課件、微課程、活動案例、單元試卷分析等)打磨時間研修地點參與成員研修過程描述教研組長簽字: 填表日期 : 年 月 日附件3“國培計劃(2014)內蒙古自治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線下實踐測評活動成果登記表學校: 填表日期 : 年 月 日序號姓名教研組推薦優秀成果學科方式(教學設計、課件、微課程、活動案例、單元試卷分析)主要特點教研組長簽字學校推薦最終成果推薦理由校級管理員簽字: 分管校長簽字: 附件4“國培計劃(2014)內蒙古自治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線下實踐測評量表學校: 校級管理員簽字: 分管校長簽字: 學員姓名教研組評價指標總分教研組長簽字原設計(10分)作品打磨(20分)校級學科坊主評價(20分)最終作品組內推薦優秀作品(10分)修訂后的作品設計(10分)最終作品(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