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北項目測量初步策劃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831
2024-01-08
15頁
80KB
1、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TJ-11標 (K114+533K121+778)測量初步策劃方案: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TJ-11標項目經理部測量室 目 錄一、編制依據二、測量總流程圖三、工程概況四、前期復測工作規劃五、特大橋施工控制測量方案編 制 依 據1.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1.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1.4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LJ-11標段施工圖設計圖紙;第一章 測量總流程圖由于本項目工程規模較大,橋梁結構的復雜,測量工作任務也較大,為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2、工程需要我們做如下測量操作流程圖:了解工程概況及復核圖紙數據數據有問題,申報項目總工審核復測,加密控制點,并布設控制網控制點有問題申報監理工程師公路用地放樣,復測原地面高程高程有問題上報監理工程師數據整理上報監理工程師批復第二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TJ-11標段位于西安市戶縣境內,本標段起止里程為K114+533K121+778,路線長7.245km。標段內路基土石方量54.7萬m3,其中路基填方366596.2 m3,挖方171174.2m3;主線橋三座,其中特大橋1489.6m/1座,大橋1536m/2座;小橋21m/1座,互通匝道橋1460.9m/4座;路線交叉中設置3、互通式立體交叉1座,天橋248m/4座,其中人行天橋116m/2座;服務區1處(灃京服務區);通道3道;涵洞8道。基項目的測量工作控制重點為三座大橋:K117+065.3新河大橋,K118+622.0西戶鐵路高架橋、K120+682.6戶縣東樞紐立交主線橋。二、復核圖紙數據施工圖紙是測量放樣的主要依據,圖紙數據校核是第一步,作為測量人員首先應讀懂并理解施工圖紙的設計意圖,才能準確的進行圖紙數據校核。首先,應該了解圖紙的工程概況及技術要求,其次應該讀懂圖紙總平面設計圖,了解工程各部位的平面位置,紅線樁位圖,公路、橋梁、涵洞的詳細位置,合理有效利用,為今后控制點布設及施工放樣創造有利條件。 其次,4、閱讀圖紙所有樁基,橋臺,蓋梁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了解它們的形狀、尺寸、構造,特別是測量放樣所需要的各種結構尺寸,同時也要復核線路設計樁位坐標與高程,可根據圖紙提供的曲線要素(曲線要素也需要檢查)逐個檢查,對應樁號與高程是否一致,如發現問題要及時溝通、匯報。所以圖紙復核應在施工前及早進行,如發現有圖紙僅有細小出入,對工程施工沒有影響的可自行進行調整,如若變化出入較大應上報監理工程師部或設計院。 第三章 前期復測工作規劃一、測量人員配置1.1 人員情況:本項目測量室配備測量人員五人,其中測量主任一人,測量員四人。1.2各人員工作要求::測量主任:全面負責本項目測量室的技術工作,負責制定本項目的5、測量組織方案,技術保障工作,組織測量人員交接樁、復測工作。負責整個工程項目的所有測量及施工的監控工作,包括首級測量控制網的復測,施工控制網的布設和定期復測,永久結構物的測量放樣,配合監理進行必要的相鄰標段聯合復測、施工各階段的監控工作。測量員:全力配合測量室主任完成各項測量工作。負責圖紙會審及編制審核記錄;編制測量技術交底;負責測量計算和資料的收集整理;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放樣及時為現場施工提供測量依據。1.3 工作計劃安排:導線復測:全線導線復測計劃采用GPS儀器、全站儀。其中GPS儀器共6臺,則需測量人員至少6人,到時根據實際情況可從其它部門臨時抽調兩人,另擬邀請公司測量室前來指導。導線復測計6、劃于GPS儀器到位之日起八天內完成。紅線放樣:利用全站儀進行放樣。目前只有一臺全站儀,紅線放樣將集中分為一組,從標段起點往大里程方向按設計紅線寬度及里程每25米一個斷面逐樁進行,同步進行界溝開挖。紅線放樣計劃導線復測完成之后10天內完成。原地面復測:利用全站儀按一組人員計劃紅線放樣全部完成后15天之內完成。1.4 后期安排: 后續施工期間,根據項目建設及現場施工情況,項目部測量室計劃將測量人員另分兩人為一組駐管理組,具體負責起點K114+533K117+500范圍內的測量細部工作。本段工程內容包括: K114+533K116+737段和K117+400K117+500段路基工程共計2.3公里,7、涵洞、通道共4座,人行天橋一座,灃京服務區一處;大橋一座(新河大橋),橋梁起點樁號為K116+737.3,終點樁號為K117+393.3,橋梁全長656米。從以上工作內容及工作量來看,配備兩人能保障施工需求。 項目部為一組:主體負責從K117+500至終點K121+788段4.3公里全部測量工作。本段工作內容包括:K117+500至K118+180和K119+60至K119+940路基工程共1.4公里;K118+180K119+060跨西戶鐵路大橋一座;K119+939K121+427戶縣東樞紐立交主線橋一座;互通匝道4處;涵洞、通道共7座。從以上工作內容及工作量來看,配備三人能保障施工需求。8、二、控制點復測為確保整個工程測量的準確無誤,首先應該對設計院提供的首級控制點用GPS、全站儀、水準儀等精密儀器進行復測,并將復測的最后結果交由測量監理工程師審核、批復。 三、 控制點加密 2.1由于工程測量工作的需要,甲方提供的控制點不能對整個工程實施放樣,所以有必要對控制點進行加密。2.2首先應該了解工程現場需要,然后才進行加密導線點的埋設。根據工程對導線精度的要求,布設相應的閉合導線或附合導線。 埋設過程中應該選擇視覺空間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穩定能長期保存的地方,考慮埋設的控制點是否便于施工放樣,相鄰控制點是否能通視、距離是否太近。保證平均邊長大于300米,最大500米。為了便于保護,應該9、對做好的控制點做明顯測量標志及圍護等措施,然后根據已知點與新增點的關系進行排名編號,至此,控制點埋設任務基本完成。四、導線測量4.1導線測量是工程測量的開始,是工程施工測量工作運轉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工程各結構部位的正確性與精確性,所以進行高精度的導線測量是工程測量關鍵的一步。4.2根據工程對導線精度的要求,布設相應的閉合導線或附合導線。高速公路一般是以四等高程和一級平面導線以滿足精度要求。4.3為滿足測量精度的要求,測量器具必須經過專業檢測部門檢測,保證其在檢定期內。測量儀器配備計劃見下表:儀器名稱儀器型號精度數量備注全站儀徠卡TS0221臺 配套棱鏡及對中桿兩套,腳架一副水準儀蘇光DSZ2110、mm3臺配套塔尺各一把GPS徠卡0.1mm 6臺配套腳架六副4.4導線測量其主要技術要求:四等導線測角中誤差為2.5,方位角閉合差n (n為測站數) ,導線全長相對閉和差1/35000了,測距相對中誤差為1/ 75000,一級導線其測角中誤差為5,測距中誤差為15 mm, 方位角閉合差為10n(n為測站數),導線全長閉合差為1/15000。4.5測量員根據記錄的測量結果進行整理,然后進行平差,四等導線與一級導線須采用嚴密平差,其平差結果應該滿足規定技術要求,否則,不可作為測量施工放樣。最后,將導線最終成果表交由測量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后導線點才可以使用。本標段平面導線采用一級導線測量,儀器采用徠11、卡TS02。五、水準導線測量5.1水準導線測量采用三角高程水準測量。 5.2 測量方法:外業測量時采用全站儀,按 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07 ) 規范中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和精度指標進行觀測。在加密點穩固后,根據設計院提供的已知水準點開始進行水準點的高程測量。水準高程采用三角高程三測回變棱鏡高法對向觀測,豎盤指標差較差7,測回較差7,往返各測一次。 外業測量完成進行內業平差計算其計算結果滿足規范要求時將測量結果形成文字形式上報至測量監理工程師予以批復使用。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10mm,邊長1KM,高差閉合差為20D(D為測距邊的長度)。六、原地面復測:12、6.1復測目的及精度要求:橫斷面測量是指對垂直于線路中線方向的地面高低所進行的測量工作,橫斷面圖是計算土石方數量的必須資料。橫斷面測量的精度要求:橫斷面地形點的精度,包括地形點對中心線樁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平地、丘陵地應1.5m,山地、高地應2.0m,地形點對鄰近基本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應0.3m。橫斷面上地形點密度,在平坦地區最大點距不得大于30m。地形變化處應增加測點,提高橫斷面的精度。6.2復測方案6.2.1根據設計提供的設計橫斷面圖中斷面里程樁號及中樁坐標用全站儀施測出中樁位置(打樁),同時用全站儀分別施測出左右任意一點(打樁);將中樁及左右任意邊樁連線作為該樁號橫斷面復測的定向邊,根13、據地形變化用皮尺分別測出左右側距中線距離及及地形變化位置處高程,并做好書面記錄。具體測量點數量根據地形及征地寬度確定。6.2.2 將外業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后,繪制出斷面圖,根據斷面圖計算出填挖土石方量,將結果與設計量進行對比,并將對比結果形成報告上報至監理工程師批復確認。 第四章、特大橋施工控制測量方案一、編制原則1.1 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先確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然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細部尺寸的定位、放樣和復核。1.2 堅持施工圖復核制度,組織技術人員熟悉設計文件及施工圖紙,弄清設計意圖、復核計算施工圖尺寸和相關尺寸要素,并會審做好記錄;必要時與監理、設計14、業主等單位共同審核,并完成審核記錄。1.3 堅持動態測量控制制度,根據不同結構的測量需求,合理選用合適的測量設備、方法和頻率。1.4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現場測量放樣”與“內業測量計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二、設計方案與意圖2.1 K117+065.3新河大橋:橋梁起點樁號為K116+737.3,終點樁號為K117+393.3,橋梁全長656米,最大橋高為9.8米。橋梁上部結構采用上部結構為4(525)+625米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柱式墩,孔灌注樁基礎。該橋為跨越新河與地方路而設。2.2 左線ZK118+621、右線K118+622.0西戶鐵路15、高架橋:橋梁左線起點樁號K118+181.5,終點樁號K119+060.7,橋梁全長(折合全幅)879.2米;右線起點樁號K118+181.5,終點樁號K119+062.5,橋梁全長(折合全幅)881米。上部結構左幅:1025+1824.9+725米,右幅:3525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柱式墩,孔灌注樁基礎。該橋為跨越既有西戶鐵路而設。2.3 K120+682.6戶縣東樞紐立交主線橋:該橋起點樁號K119+939,終點樁號K121+427.20,橋梁全長1489.2米,其中立交范圍橋梁長427.7米。該橋匝道為連接既有已通車的西漢高速而設計,主線橋為上垮既有西漢高速高架橋16、,終點于與西漢高速相交,連接西咸北環線二期規劃線路起點。該橋為施工過程中重難點控制工程,其上部結構為:2(425)+(425+4)+40+(324.5)+4(425.6)+(525.6)+(425.7)+(525.7)米預應力混凝土預制箱梁+(526.5)+(324)+(325.6) 米預應力混凝土現澆連續箱梁,下部為墩柱式,鉆孔灌注樁基礎。三、測量控制的目的3.1施工測量的主要目的是為保證各道工序在施工過程中的正常開展提供依據,另一方面要保證施工過程中結構線型符合設計要求,達到美觀的效果。四、測量人員機構組成為保證測量工作順利開展,測量工作實行總工負責制,并專設測量小組。由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實17、施,設專職測量人員實施放樣、復核全過程,并報監理檢查驗收。測量人員機構如下圖:項目總工程師測量工程師駐項目部測量一組項目部測量主管駐管理組測量二組五、測量程序流程施工準備施工圖會審測繪原始資料校核編制實施性施工測量方案配備滿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儀器設備測量人員到位放樣資料施 測測量控制點引進(坐標和高程控制點)單位工程施測高墩垂直度和標高控制承臺、墩身、梁部、沉降觀測資料匯總歸檔將發現的問題形成書面資料,在圖紙會審時提交設計單位,并將設計單位關于測量方面的反饋意見交測量組測量資料及時整理編制報監理驗收六、控制測量等級和技術要求6.1、平面控制測量和技術要求本項目平面控制測量等級選用四等。 平面控制18、測量等級見下表,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 平面控制測量等級測 量 等 級多跨橋梁總長L(m)三等2000L3000四等1000L2000一級L10006.2高程控制測量和技術要求本項目高程控制測量等級選用三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規定,水準測量等級應符合下列要求:2000m以上的特大橋一般為三等;10002000m的特大橋為四等;1000m以下的橋梁為五等。6.3平面控制網布置平面控制網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布設平面控制網形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19、易保護的地方,本工程各控制樁布設在距結構物相對較近便于觀測的穩固開闊場地,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6.4平面控制網的加密及要求、施工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平面控制網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測,復測后,精度須達到規范要求。如達不到規范要求,要及時調整。、在既有平面控制網的基礎上,根據樁基、承臺、墩臺的具體情況,通過內插或加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承臺、墩臺施工平面控制網。、建立的平面控制網應滿足控制精度和觀測條件的要求并應使其在施工測量中能發揮最大的作用。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邊長有時相差甚大,在滿足施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使各邊接近等長。、盡可能提高建立的平面控制網的精度,以減少墩臺放樣的誤差比例。、20、控制點設在堅實可靠、便于保護、不受施工干擾、使施工放樣具有良好通視角度的地方。七、施工測量7.1測量前的準備工作(1)、樁基、承臺、墩臺的測量工作,施工前要仔細復核設計圖紙,對所有樁基、承臺、墩臺的中心點位,縱橫軸線、結構尺寸、重要構件的空間位置,事前計算好其坐標或其他定位要素,并有專業人員進行復核,數據確認無誤后,進行施工放樣。(2)、橋梁墩臺施工應首先施放墩臺中心點。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施工放樣,均應用重復測量的方法進行,做到處處有檢測、點點有復核。曲線橋梁上的樁基、承臺、墩臺采用極坐標法。7.2主要放樣方法(1)、平面位置放樣對于橋梁的下部結構選用就近控制點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行施工放樣。測站21、及后視均采用固定點,盡量減小對中誤差,并在測量過程中經常觀測后視,出現偏差及時調整。樁位放出后需用不同放樣點位進行校核,確認無誤后方可交付使用。 (2)、高程放樣對橋梁的樁基、承臺、底系梁等低位置結構部位用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對高墩可采用三用高程法進行高程測量;對橋梁上部結構可采用水準儀進行,但前提是把高程控制點引測到橋上易于觀測的地方。(3)、測量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測量數據的準確收集、及時整理是測量控制工作有效進行的保障。為此,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機制,并明確需要完成以下測量內容:設計圖紙中相關數據的復核計算;全橋控制網的建立和定期復核測量; 每施工兩個節段后,主梁中線、高程控制點的測放和復測; 結構尺寸實時量測數據。采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的整理、統計、分析,上報監理工程師簽認并存檔,實時指導現場施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