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參林下參種植項目實施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7105
2024-01-08
22頁
91KB
1、#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林下參種植擴建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二一二年五月目 錄第一章 總 論6第一節 項目名稱及承辦單位6第二節 項目承辦單位概況6第三節 研究工作的依據與范圍8第四節 研究結論8第五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10第二章 項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11第一節 項目提出的背景11第二節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5第三章 建設條件17第四章 需求預測及改擴建規模24第一節 需求預測24第二節 改擴建規模28第五章 工程建設方案29第一節 設計原則及依據29第二節設計方案30第三節 地震設防37第六章 環境保護與消防38第一節 環境保護38第二節 消 防38第七章 勞動防護與節能40第一節 勞動保護42、0第二節 節 能41第八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43第一節 組織機構與勞動定員43第二節 項目管理措施44第三節 招標管理45第九章 項目實施進度47第一節 實施建議47第二節 進度計劃47第十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48第一節 投資估算48第二節 資金籌措49第十一章 經濟評價50第一節 財務評價50第二節 社會效益分析54第一章 基本情況1.1 項目背景1.1.1項目名稱#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林下參種植擴建建設項目1.1.2項目建設性質擴建項目1.1.3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單位:#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注冊地址:#縣石道河鎮石道河林場注冊資金:206萬元#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3、社成立于2010年,擁有種植基地562畝,其中已開發建設約500畝,常年臨時用工達50人。主要業務范圍是為本社成員從事野山參種植提供種子購買、生產資料購買、為本社成員野山參產品提供儲存、加工、銷售、運輸等服務;為本社成員提供與野山參種植有關的技術、信息、咨詢等服務。1.1.4項目建設地點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縣石道河鎮石道河林場道班溝,占地面積4.00hm2(60畝)。1.2 項目提出的理由及建設的必要性1、項目提出的理由吉林省是我國和世界著名的人參主產區,主要集中在東部長白山區的撫松、長白、靖宇、臨江等縣市。2008年全省人參種植面積達到4500hm2,林下參面積24萬畝。鮮參總產量1.5萬噸,4、吉林省的人參產量分別占全國和世界的85%和45%左右。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人參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把振興人參產業列為五個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項目之一,成立人參產業資源整合開發推進領導小組,2006年下發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人參產業發展的意見。目標是在“十一五”計劃期末,吉林省人參實現生產基地標準化,80%以上達到無公害標準,80%以上通過GAP認證;加工實現現代化,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10戶以上,人參產業的總產值達到150億元,使其成為吉林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之一。2010年吉林省人民政府下發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振興人參產業的意見,提出了到2012年,參業產值實現200億元,參農收入年均5、增長20,60以上的人參產品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精深加工量占總量比重達到40以上。到2015年,參業產值實現400億元,參農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人參產品普遍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精深加工量占總量比重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參業產值實現1000億元,參農收入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確定長白、撫松、靖宇、臨江、江源、通化、集安、#、安圖、敦化、汪清、琿春、和龍、蛟河、樺甸15個縣(市、區)為人參標準化種植重點發展區域。#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租用當地林場的林地,進行林下參的標準化種植,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項目建設符合6、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政策,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縣“十二五”規劃提出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招商引資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市平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繼續保持全省較高水平;城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5萬人;在全省縣域綜合實力評比中進入前20名。實施“農業穩縣”戰略,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其中一條為積極發展特產業,利用“中國野山參之鄉”品牌優勢,抓住通化建設“中國人參產業基地”的機遇,大力發展野山參等林7、下經濟。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創新服務形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發展。到2015年,增加值達到19億元,年均增長8%。(2)項目建設可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我國早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就相繼出臺了有關人參產品的質量標準,如GB/T15517.1-6人參加工產品分等質量標準;GB6941-86人參種子標準;GB6492-86人參種苗標準;GB6943-86人參田間調查記錄方法等。吉林省也制定了人參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國家最近又出臺了吉林長白人參地域保護標準和野山參分等質量標準等。但由于缺少強制性的管理手段,生產者與經營者又缺乏無公害意識,沒有綠色產品的概8、念,這些技術標準普及應用率很低,部分生產者在人參生產中仍然使用有毒農藥和除草劑等,致使一部分人參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通過人參產業基地建設,推廣人參規范化種植技術,生產精品人參,同時限制農藥殘留量不符合標準的人參進入市場流通,由此可以提升人參生產的規范化種植水平,從而帶動整個人參產業優化升級。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深化生產經營一體化管理制度,生產服務體系趨于更加合理、完善,人參特產有限資源產業的產、加、銷服務環節的利益聯結更為緊密。項目的建設不僅可有效促進基地農民增加收入,促進傳統產業、產品的優化升級,對農村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增強當地林地資源綜合利用能力等有著重要意義,而且還將帶動當地大批農戶加入9、到人參種植當中。對安置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及下崗職工,全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高龍頭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3、項目的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縣野山參產業發展形成了公司+協會+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新格局,全縣發展千畝以上的林下野山參栽培基地30多個,中藥材種植業戶發展到8000戶,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17.8萬畝,野山參面積發展到122141畝。#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種植基地562畝,其中已種植面積約500畝,常年臨時用工達50人。#縣陽光野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將開發剩余林地約60畝,繼續進行林下參的種植。項目建設,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壯大合作社的帶頭作用,合作10、社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高,也使其在農業生產市場化,組織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林下經濟作物種植行業的發展和壯大。綜上所述,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吉林省的農業發展戰略,對促進吉林省人參產業發展,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縣和通化市人參經濟的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1.3 項目績效目標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縣石道河鎮石道河林場道班溝,計劃建設林下參種植基地4.0hm2(畝);達產年(第四年開始)年產林下參種子15斤,第19年可收獲林下參4.0hm2(畝)。本項目營業收入為第四年開始的參籽采摘收入(未考慮人參采摘獲得收益),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估算,參籽采摘按11、照25000 .00元/噸估算,經測算,項目達產年正常年營業收入18.75萬元。由于本項目屬于農業種植項目,因此免征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及附加等費用,由此確定,本項目年利潤總額為18.75萬元;總投資收益率18.24%;投資利稅率18.24%;投資回收期9.48年(含建設期1年和人參成長期3年)。第二章 項目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及技術方案2.1 建設規模與建設內容1、建設規模根據建設單位現有林地面積以及已種植人參林地面積,確定本項目建設規模為開發人參種植基地4.0hm2(60畝)。2、產品方案達產年(第四年開始)年產林下參種子15斤,人參種植滿19年后可收獲人參。3、建設內容本項目由種植基地和12、附屬的圍欄、看護房、道路等內容組成,項目共建設人參種植基地4hm2,其中:(1)為防止參地被野生動物或家養的牲畜破壞,擬在參地四周修建圍欄。圍欄以鋼筋混凝土立柱為桿,尺寸為10cm10cm,地面高度為1.5m,埋深0.7m。欄桿間距為5m。欄桿間以編花鐵絲網連接。本項目共設置圍欄約800m長。(2)為了防止參地被人為的破壞,在參地中部新建看護房一座,建筑面積50m2,擬采用砌體結構、毛石基礎,層高為2.8m。內設休息室、看護室和倉庫。24h安排人員看護。2.2 技術方案2.2.1種植基地方案種植基地嚴格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標準進行組織實施。空氣的環境執行“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二級標準;13、灌溉水質執行“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執行國家二級標準。病蟲害防治采取綜合防治策略,施用生物農藥,以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以保證原料安全、有效及保護生態環境。1、整地規劃:在選好的林地上進行規劃,打檔子,檔子長810m,寬為67m,呈“井”字形或梯形,檔與檔之問留出05m作業道。 清場:將檔內的小灌木及雜草用鋸子和鐮刀全部清除場外,注意根茬一定要與地面一平,不必刨地。 2、選種及種子消毒種子來源:種子來源選用桓仁地區產的地道藥材人參正品。必須使用本基地種子田生產的林下參種子。種子質量標準:選用上一年生產的成熟飽滿、無病菌、無蟲蝕的優質種子。種子質量應符合 GB6941-86二級以14、上規定標準,種子不符合規定的不準使用。種子消毒:干籽用1福爾馬林浸種1015min,撈出用清水沖洗23次。水籽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代森鋅200倍液浸種10-15min,撈出后至種子表面無水。3、種子催芽催芽方法:采用室外催芽。催芽日期:干籽6月中旬前開始催芽,水籽8月上旬開始催芽。 催芽場地: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場地,按東西方向,挖長方形的貯籽坑窖,塌實底土,四周挖好排水溝,在西、北兩面夾好防風障,南面留出曬種場。做框:在整理好的場地上,用木板鑲上四框或用磚、石等砌框,框高40cm,寬90100cm,長視種子量而定。在框外再鑲上1層框,內外框間距15cm,中間用沙子填實,然后15、將過篩的細沙鋪在內框中,厚度5cm左右,再裝入混拌好的參籽與細沙體積1:1或1:3的種子,上蓋510cm的細沙。4、催芽管理架棚:要架設大小適宜的東西走向、北高南低的蔭棚,周圍挖好排水溝,防止場地積水。倒種:前期每7d倒種1次,后期10d左右倒種1次,每次將種子篩出晾曬2030min后,往河砂里噴適量水濕潤,再拌種子入窖。種子炸口90以上,可篩出陰干裝入袋內(口袋要透氣),放在通風干燥冷庫待播。調水:一般在倒種前1d澆水,以澆到種層13處為度。若用純沙催芽,沙子含水量保持在1015為宜。控溫:溫度控制在1020,一般前期1820,后期為1015,催芽后期溫度不足時,可扣上塑料薄膜保濕增溫。防范16、:在催芽槽上扣放1層鐵紗網,以防止鳥禽和鼠害。5、播種播種時期,春播:春播時間宜早,土壤化凍后既可播種,最晚不能超過4月20日。秋播: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水籽,10月中旬至結凍前播催芽籽。播種方法:以穴播為好,其次條播。穴播時用耙子將地面樹葉雜草摟在作業道上,按10cm20cm或20cm20cm穴距進行橫山刨穴,穴深4cm5cm,穴底要平,每穴放35粒種子,覆土56cm,鎮壓后再覆落葉,落葉厚以蓋住地面為準。條播按20cm行距橫山開溝,溝深45cm,然后播種,每距810cm播1粒種子,其它同穴播。 播種量:每畝播種1.52.5kg。6、管理封山看護:種植林下參的林地應進行常年封山看護,嚴禁人畜17、進入,不準在林下參種植林地內進行割柴、放牧、采集山貨野果、開礦等活動。摟樹葉:種植林下參前3年,要在每年春季土壤未化凍時,將堆積的樹葉用耙子摟出去,以利出苗整齊。除草:種植林下參的林地前2年不必除草,但在第3年開始后每年7月末要進行1次除草,除草方法用鐮刀或剪子將高于參葉以上的雜草全部清除。打藥:林下參很少染病,一般不需要打藥,但在大面積發生病蟲害時也要進行藥劑防治,防治方法同園參,但不準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施肥:根據土壤肥力測定,作為合理施肥依據。為保證林下參的質量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施要在試驗的基礎上,參考綠色食品生產中肥料使用準則有關規定,優選出最佳施肥方案。排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水18、,挖好排水溝,疏通水道。調整郁閉度:林下參生長到5年后,需要足夠的光照,要及時調整林分郁閉度,在每年夏、秋兩季進行全園踏查,注意觀察,發現有郁閉度過大的地方,要在冬季進行清理樹冠,調整郁閉度在0607左右,同時要將干枝樹權清除,避免夏天干枝樹權落下傷參。摘花摘蕾:為提高人參產量,8年生以上林下參在每年的57月開花結果時,每株花蕾多達100個,過多的花蕾影響參根產量,因此要及時摘花摘蕾。如想留種子,也要及時疏花,摘掉后開放的邊緣的小花,以保證中間先開放的花有充足養分,生產出飽滿的種子。 移栽:播后直到出商品一般不需要移栽。但在受到病蟲鼠害、自然災害,對林下參生長造成損害,或為培養大支頭林下參時可19、移栽,移栽時要隨挖隨栽,保證須根完整,將人參按原來的生長方向,深度等,按原樣栽到新的林下土壤中。7、防盜種植后要建更房,設專人看護,4年后設報警器和看護犬,10年后要增派人手加以看護。8、鼠害防治鼠名:主要有鼴鼠、山鼠等。防治方法:用夾子誘夾和下地箭捕殺或用毒餌誘殺。示范基地林下參種植流程見下圖: 選 地 清林整地 種子催芽 播種育苗 田間管理與看護(包括病蟲害防治)四年生采籽 20年生起參作貨人參種植生產流程框圖2.2.2采收方案1、種子采收采種時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人參果實由綠色變成鮮紅(黃)色時,為采種適期。采種方法:用剪刀從花梗1/3上剪斷,紅、黃果要分采、分收。如花序的果實未完全20、成熟,則應分2次采收。采種時要區別好果和病果,做到分別采收、分別處理。脫粒:將參果裝入搓粒機脫去果肉或裝入布袋用手搓至果肉與種子完全分離時,投入清水中漂洗,漂去果肉和癟粒,再用清水洗凈后,晾干或陰干,不得在強光下暴曬。種子的儲藏:脫粒后的種子陰干34d,進行催芽處理,于1011月播種或將種子和沙子(1:3)混合,埋在不受雨水侵襲的室外陰涼處,于第二年春播。為保證參籽質量,本項目從第四年開始采摘參籽。2、參根收獲收獲年生:15年以上。收獲時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采收方法:用移植鏟挖,要有一定深度,以不傷根斷須為度。3、運輸,挖出的人參抖凈泥土后應立即用紙箱裝好,避免風吹El曬,小心搬運,安全運21、輸到加工場所。2.2.3加工方案1、鮮品用長35cm齒的毛刷或柔軟牙刷,在干凈涼水里,將蘆、膀、體、須四大部分上的泥土等污物刷凈,不可將皮刷破,也不可將珍珠疙瘩刷掉。蘆下要用手揉,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用盤子裝好,在陽光下晾干。2、凍干品真空冷凍干燥脫水。3、干貨取晾好的人參,用夾子夾在蘆上15cm的秧上,將之吊在干燥箱內,用燈泡烘烤,溫度控制在5060。先50干燥05h左右,打開排氣孔排潮,升溫至55再干燥1h,再排潮。繼續升溫至60至半干時再排一次潮,直至完全干燥。2.2.4包裝、儲藏及運輸方案1、包裝包裝前應檢查并及時消除劣質品及異物,包裝器材(袋、盒、箱等)應干燥、無污染、無破損,所用包22、裝應符合藥用包裝標準,包裝應有批包裝記錄,內容有:名稱、批號、規格、產地、執行標準、生產單位、生產日期等,并應附有質量合格的標志。 林下參要分等包裝。13等,單支裝盒;47等,群體裝箱。裝箱時必須打潮不能破壞林下參原樣,裝完后,置陽光下晾干。2、儲藏倉庫應通風、干燥、避光,最好有空調及防濕設備,地面為混凝土,并具有防蟲措施。3、運輸運輸工具或容器應具有良好的通氣性以保持干燥,并應有防潮措施,盡可能的縮短運輸時間;同時不應與其它有毒、有害及易串味的物質混裝。2.2.5質量管理方案1、質檢部的設立質檢部門的任務,負責林下參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檢驗。質檢部門人員配備;根據生產規模配備相應的人員,一23、般不少于2人。要求有大專以上學歷責任心強,懂技術、會使用儀器,掌握分析檢測方法。質檢人員職責:環境(空氣、水、土質)等監測、衛生管理、生產資料、成品、包裝材料及批包裝的檢驗,制定企業本規范培訓計劃并監督實施;負責本規范文件的管理;負責各種檢測的各項原始記錄(如生產記錄、批包裝記錄、檢驗記錄)的管理。2、抽樣林下參包裝前與后,質檢部門應按批隨機取樣,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IIA藥材取樣法,企業標準或購銷合同規定的標準進行檢測。3、質檢方法藥材性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規定標準。 雜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XA)測定方法。水分:按照中華24、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XH)測定方法。灰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 IXK)測定方法。農藥殘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XQ)測定方法。重金屬含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XE)檢測。4、質檢結果藥材性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規定指標。雜質:不得超過1。水分:商品安全水分912。灰分:總灰分不得超過12。農藥殘留:五氯硝基苯不得超過0.1mgkg,六六六不得超過0.1mgkg,DDT不得超過0.1mgkg。重金屬含量:砷(As)2.0mgkg,銅Cu20.0mgkg,汞(Hg)2.0mgkg,鎘(C25、a)0.3ragkg,鉛(Pb)5.0mgkg。2.3 公用工程方案2.3.1供電工程本項目基地內不需要照明,看護房需要照明,擬采用合作社現有的蓄電池解決。2.3.2供、排水方案主要為看護人員飲用水,擬由參地附近的自涌泉水解決。2.3.3供熱及通風方案看護房冬季需要采暖,擬自建土火爐,燃料采用林地枝丫材。看護房采用自然通風。2.3.4通信設施本項目采用移動電話進行通訊。第三章 工程概算與資金籌措3.1 工程概況1、項目擬在參地四周修建圍欄,圍欄以鋼筋混凝土立柱為桿,尺寸為10cm10cm,地面高度為1.5m,埋深0.7m。欄桿間距為5m。欄桿間以編花鐵絲網連接,圍欄約為800m;2、項目新建看26、護房一座,建筑面積50m2,采用砌體結構、毛石基礎,層高為2.8m。工程概算總投資:2385.81萬元。3.2 編制依據執行吉林省建設工程費用定額(JLJD-FY-2009)。3.3 編制辦法工程建設均采用預算定額法(單價法)編制。3.4 主要材料價格材料價格采用通化市及周邊地區2011年近期工程造價信息,人工單價按吉建造【2010】14號文件調整到70元/工日。3.5 工程建設其它費用工程建設工程其它費用,按照國家計委及建設部建標的有關最新文件規定及標準計算,具體參見標準如下:1、財政部“關于印發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的通知”(財建2002394號);2、國家計委“關于印發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咨詢27、收費暫行規定的通知”(計價格19901283號);3、國家計委、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印發規范環境影響咨詢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計價格2002125號);4、國家計委“關于印發招標代理服務費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計價格20021980號)。3.6 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項目概算總投資102.81萬元,全部為建設投資,其中:建筑工程費2243.21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28.99萬元;基本預備費113.61萬元。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為102.81萬元,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全部由建設單位自籌解決。第四章 結論人參是吉林省傳統的資源型優勢產業,產量分別占全國和世界的85%和70%。可以說,世界人參在中國,中國人28、參看吉林,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參是吉林省的名片。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人參產業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實施了加快振興人參產業工程,提出了把我省人參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切實強化組織推動和政策扶持力度,著力采取10項措施做精、做大、做強人參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0年末,全省人參留存面積6000萬平方米,鮮參產量達2.7萬噸,鮮參產值13億元,鮮參價格達到48元/公斤,比上年翻了一番。全省人參產業總產值實現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本項目的建設思路、原則、目標符合國家和吉林省農業產業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能有效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能有效增強吉林省人參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高,使人參產業實現由粗放型向高科技、高效益、生態型的轉移,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林下參種植,大幅提高參農收益,促進社會進步;增強周邊地區群眾的生態保護和物種保護意識;維護長白山人參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提高我國在傳統人參產業的國際形象。本項目建設規模合理,建設方案可行,社會文化環境適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