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翔大型居住社區經濟適用房項目基樁檢測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7183
2024-01-08
17頁
243.50KB
1、云翔大型居住社區經濟適用房項目基樁檢測方案2012年1月云翔大型居住社區經濟適用房項目基樁檢測方案編寫:陳 軍審核:許國華審批:姜艷東上海東亞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地址:上海浦東天雄路588弄19號電話:021-38019999 傳真021-38019888日期:2012年1月12日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方案編寫依據、檢測方法及目的1(一)編寫依據1(二)檢測方法及數量1(三)檢測目的1三、檢測方法原理2(一)低應變動測2(二)單樁豎向抗壓靜荷載試驗4(三)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7四、服務質量控制及措施10(一)現場檢測技術措施10(二)檢測工作保證措施12五、主要檢測儀器及設備13六、檢測報2、告提交14一、工程概況云翔大型居住社區經濟適用房項目有六棟住宅及一連體地庫,其工程樁分別采用PHC AB400(80)、PHC 400 A 95為樁基礎。為了解樁身質量及樁基豎向抗壓承載力,需要對基樁進行低應變動測、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二、方案編寫依據、檢測方法及目的(一)編寫依據(1)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程(DGJ082182003 )(2)設計圖紙(3)建筑樁基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4)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GJ08112010 )(二)檢測方法及數量根據圖紙及規范要求,檢測方法和數量如下表:單體總樁數(根)靜載檢測低應變檢測數量(根)最大加載量檢測數量(根3、)1號樓1231600kN(抗壓)3392號樓1851600kN(抗壓)3593號樓1381600kN(抗壓)3444號樓1931600kN(抗壓)3605、6號樓3592600kN(抗壓)4111161850kN(抗拔)1800kN(抗壓)2351合計115922364(三)檢測目的云翔大型居住社區經濟適用房項目基礎采用預制樁為樁基礎。預制樁在沉樁或成樁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如下質量問題:1.接樁質量:通常情況下預應力管樁采用剖口對焊法。錘擊時經常會因焊接質量差,焊縫開裂。嚴重時上下節樁錯位,形成斷樁。2.基樁制作時,鋼筋網片設置、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等不合要求,造成樁頂不平,混凝土強度過低等問題4、,打樁時易擊碎樁頭和樁身。3.在打樁過程中,產生打樁拉應力,使樁身開裂或斷樁。4.樁間距過小或遇土層較好的粘性土,打樁過程中,地層上隆,樁上抬,使端承力喪失。5.樁底地層變化較大或有障礙物,沉樁困難或達不到預定深度,造成樁頭或樁尖破損。鑒于上述原因,為保證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有必要對樁基質量進行檢測。檢測內容包括低應變檢測、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其中: 1.反射波法(或低應變法)主要用于樁身質量(樁身完整性)檢測。2. 靜荷載試驗:采用接近于豎向抗壓樁的實際工作條件的試驗方法,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三、檢測方法原理(一)低應變動測1分析計算方法采用反射波法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是將混凝土5、樁視為一維彈性桿件,當樁頂受到一沖擊力后,在樁頭產生應力波,應力波沿樁身垂直向下傳播,當遇到波阻抗差異界面時將產生反射波。現場測試時,把傳感器固定在樁頂面上,用一特制力錘敲擊樁頂面,由傳感器接收圖1 基樁低應變動測示意圖反射波信號,送至樁身完整性測試系統進行實時記錄及計算處理。根據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形態、相位、振幅及波的走時等特性,對樁身完整性進行分析判斷。根據反射波與入射波的波形特征、幅值、相位、頻率的比較,對混凝土樁的完整性進行分析,若完整樁樁底反射波信號到達樁頂的時間為t,按下式計算應力波沿樁身軸線方向傳播的縱波速度C:C=2L/t 式中 L完整樁樁長(m);t樁底反射波到達樁頂的時間(s6、); 完整性的平均縱波速度,可選取本工程有代表性的若干根(5根)完整樁的檢測結果進行計算。 第i根樁的樁身缺陷距樁頂的距離Lri可按下式計算:Lri= C tri/2 式中Lri第i樁樁身缺陷處距樁頂的距離(m);tri第i根樁缺陷的反射波到達樁頂的時間(s);2 樁身質量評定等級分類及有關說明根據實測曲線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頻率及波的到達時間等特征,并結合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施工原始記錄和施工工藝進行綜合分析,判定缺陷類型及其在樁身中的位置。低應變動測樁身質量評定等級分四類:無缺陷。2L/C時刻前無缺陷反射波,樁底反射明顯;波形規則、波列清晰、完整樁之間波形特征相似,幅頻曲線正7、常。:輕度缺陷。2L/C時刻前有輕度缺陷反射波,樁底反射明顯;樁底反射波受輕度缺陷反射波的干涉,反射波的規律不如完整性樁。:明顯缺陷。2L/C時刻前有明顯缺陷反射波,樁底反射波不明顯或無樁底反射,幅頻1曲線有明顯的峰谷狀多次起伏。:嚴重缺陷。2L/C時刻前缺陷反射波強烈,且有二次甚至多次重復反射;無樁底反射;幅頻曲線有十分深凹的峰谷狀多次起伏。當測試結論較難評價時,可以附用其他手段(高應變、超聲波、靜載試驗、鉆孔取芯等方法)進行測試,互相驗證,綜合分析,作出合理評價。 (二)單樁豎向抗壓靜荷載試驗1.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裝置單樁豎向抗壓靜荷載試驗選用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反力裝置提供的反力不應小8、于預估最大試驗荷載的1.2倍。1)試樁、錨樁和基準樁之間的中心距離應符合下表規定。表1反力裝置試樁與壓重平臺支墩邊試樁中心與基準樁中心基準樁中心與壓重平臺支墩邊壓重平臺4D且2.0m4D且2.0m4D且2.0m2)試樁樁頂同地面基本持平。3)位移測量:試樁的軸向位移采用量程為50.0mm、精度為0.01mm的百分表或全自動靜載儀配套位移計測試。4)荷載量測采用應變式壓力傳感器直接測定,也可用精度不低于0.4級的精密壓力表測定。5)壓重平臺反力裝置(見下圖)主要由壓重平臺、壓重塊、支墩、千斤頂等組成。壓重施加于地基土的壓應力不應超過地基土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的0.6倍,壓重平臺的支墩于試樁和基準樁的9、凈距應足夠大(見表1),有條件時,宜利用工程樁作為堆載支點。位移傳感器或百分表、千斤頂、位移傳感器、荷載量測、試樁和基準樁之間的中心距離等同上。 2.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方法本次試驗宜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1)加荷卸荷分級按試樁預估最大試驗荷載的1/101/12為加載級差,逐級等量加載,第一級可取二倍的加載級差;卸載應分級進行,每級卸載值取加載值的二倍,逐級等量卸載。(2)沉降測讀時間慢速維持荷載法加載:每級荷載施加后按第5、15、30、45、60分鐘測讀樁頂沉降量,以后每隔30分鐘測讀一次,當樁頂沉降速率達到相對穩定標準時,施加下一級荷載;試樁沉降相對穩定標準為每一小時的樁頂沉降量不大于010、.1mm,并連續出現兩次(由1.5小時三次30分鐘沉降觀測值計算);卸載時,每級荷載維持60分鐘,按5、15、30、60分鐘測讀樁頂沉降量,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樁頂殘余沉降量,測讀時間為5、15、30、60分鐘,以后每隔30分鐘測讀一次,一般維持3小時;對有特殊要求的試樁,沉降觀測時間可另行確定。(3)終止試驗條件(當出現下列現象之一時)1)試樁在某級荷載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級荷載沉降量的5倍;2)試樁在某級荷載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級的2倍,且經24h尚未穩定;3)達到設計要求最大加載量且沉降達到穩定,或已達到反力裝置提供的最大加載量或樁身出現明顯的破損現象;4)當荷載-沉降曲線呈緩變形時應11、按總沉降量控制:樁長小于、等于40m時,總沉降量宜按6080mm控制;樁長大于40m時,可根據具體要求控制至100mm以上。5)對于灌注樁及有接頭的預制樁,當滿足本條、款,但未達到最大加載量時,宜繼續加荷至滿足總沉降量達到100mm以上的要求。3.檢測數據分析與判斷試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可按下列方法綜合確定:1)取QS曲線發生明顯陡降的起始點所對應的荷載值;2)取Slgt曲線尾部出現明顯向下彎曲的前一級荷載值;3)對緩變型QS曲線按總沉降量確定:混凝土樁宜取S=40mm對應的荷載值;當樁長大于40m時,應考慮樁身彈性壓縮變形的影響; 4)在上述曲線判斷有困難時,輔以其它有關的試樁曲線綜合判斷。12、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按統計分析法確定。4、現場條件場地達到三通一平。(三)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1、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裝置單樁豎向抗拔靜荷載試驗采用錨樁(支撐樁)做反力裝置,反力由兩根錨樁提供(也可由地基提供反力),錨樁受向下的壓力作用,試樁受向上的拉力作用。主要載荷裝置(見下圖)由一根主梁、兩根錨樁、千斤頂等組成。1)主梁:先將鋼墊板放在錨樁上,然后把主梁放在鋼墊板上,千斤頂放在主梁上,主梁、千斤頂等通過鋼拉桿與試樁連接。2)試樁、錨樁和基準樁之間的中心距離應符合表1的規定。3)試錨樁樁頂同地面基本持平。4)位移測量:試樁的軸向位移采用量程為50.0mm、精度為0.01mm的百分13、表或全自動靜載儀配套位移計測試。5)荷載量測采用應變式壓力傳感器直接測定,也可用精度不低于0.4級的精密壓力表測定。2、檢測方法本次試驗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 1)加、卸載分級按試樁預估最大試驗荷載的1/101/12為加載級差,逐級等量加載,第一級可取二倍的加載級差;卸載應分級進行,每級卸載值取加載值的二倍,逐級等量卸載。2)上拔量測讀時間慢速維持荷載法:每級荷載施加后按第5、15、30、45、60分鐘測讀樁頂變形量,以后每隔30分鐘測讀一次,當樁頂變形速率達到相對穩定標準時,施加下一級荷載;試樁變形相對穩定標準為每一小時的樁頂變形量不大于0.1mm,并連續出現兩次(由1.5小時三次30分鐘變形14、觀測值計算);卸載時,每級荷載維持60分鐘,按5、15、30、60分鐘測讀樁頂變形量,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樁頂殘余變形量,測讀時間為5、15、30、60分鐘,以后每隔30分鐘測讀一次,一般維持3小時。3)終止試驗條件(當出現下列現象之一時)A、在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上拔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上拔量的5倍;B、在某級荷載作用下,試樁的鋼筋拉應力達到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的0.9倍;C、混凝土預制樁或灌注樁累計樁頂上拔量超過30mm;鋼樁累計上拔量超過100mm;D、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載值且上拔位移量達到穩定。3、檢測數據分析與判斷1) 對于陡變形U曲線,取陡升起始點荷載為極限荷載;2) 對于緩變15、形U曲線,取lgt曲線尾部顯著彎曲的前一級荷載為極限荷載;3)當在某級荷載下抗拔鋼筋斷裂時,取其前一級荷載為該樁的極限荷載。單樁豎向抗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按統計分析法確定。4、現場條件場地達到三通一平。四、服務質量控制及措施(一)現場檢測技術措施本次檢測工作嚴格按照有關的規范、規程及現場監理、施工單位的要求進行檢測,經常與業主、監理和施工單位溝通,加強了解,在現場設辦公地點,做到隨叫隨到,決不因檢測工作而影響施工進度。始終堅持“堅持質量第一,滿足用戶需要,提供最佳服務,確保質量效益”的質量方針。檢測過程中,堅持立場公正,執行嚴格,作風嚴謹,不弄虛作假,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認真做好每一項檢測工作。重16、視每一個環節,尤其是野外數據采集是基樁檢測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因為只有采集到真實可靠的數據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為保證檢測工作質量,在現場檢測及資料處理中,嚴格按照我們已通過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的質量手冊進行。具體措施如下: 1.反射波法 1)為提高反射波法檢測的分辨率,選用截止頻率高的傳感器和放大器。 2)檢測前,樁頂達到設計標高鑿平樁頭,進行激振和接收條件的選擇實驗,以確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條件。 3)敲擊測試,一點敲擊多點數據采集,每根樁等間距進行2點敲擊檢測試驗,確保檢測數據的可靠性。4)為有效判別樁身淺部缺陷,采用小能量激振,以提高振動頻率,增加淺部的分辨率。為了提高對深部缺陷及樁底17、反射的檢測能力,采用特制的檢測力錘進行敲擊。 5)在檢測工程中,每個檢測點進行多次采集數據,并對現場實測曲線進行監視,當發現波形曲線異常時,進行多次重復測試(或輔助其它方法測試),然后對實測曲線進行分析,判斷樁身是否存在缺陷,并結合施工及工程地質情況判斷出缺陷的類型。 6)當隨機干擾較大時,可采用信號增強技術,進行多次迭加采集數據,提高信噪比。 7)當接收到的波形較復雜時,可先做頻譜分析,根據振幅譜分辨出干擾波的頻率范圍,再進一步進行濾波,將干擾波濾掉。 2.單樁豎向靜載荷試驗1)試樁與錨樁的中心距離大于3d(d為樁的直徑或邊長)且不小于2m,基準樁與試樁的中心距離均大于4d且不小于2m,基準18、樁打入處地面要較平整且有一定強度,基準樁必須打入地下深度不小于50cm,為保證基準梁有足夠剛度,力架用工字鋼。2)在試樁期間,試樁設備及測量儀表等有遮擋設施,嚴禁日光直射基準梁。試樁區域不受沖擊、振動等影響。一般在試樁周圍用圍護材料圈上,并設有明顯標記,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測試區域。3)將量程為30mm或50mm、精度為0.01mm的位移傳感器或百分表底座固定在基準梁上,另一端放在樁頂的玻璃墊板上, 隨樁位移而變化。試樁上均勻布設4個位移傳感器或百分表。(二)檢測工作保證措施1設備保證所有檢測設備均已經過法定計量單位檢定合格。檢測儀器設備進入檢測現場,有專人保管,輕拿、輕放,嚴禁與硬物撞擊,避免19、儀器設備損傷;檢測儀器設備,由專職檢測人員操作;傳感器安裝,必須做到輕拿、輕放、安裝穩固,嚴禁傳感器與硬物碰撞(尤其是擊振錘),確保檢測過程儀器正常工作。2安全保證基樁檢測工作主要在施工現場,安全工作是檢測工作的重點之一,每位員工時時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遵守施工單位的安全指導;進入檢測工地穿戴必要的勞防用品,如安全帽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穿戴勞防用品不得進入檢測工地;檢測現場,嚴禁穿大衣、風衣、拖鞋等,以免發生事故。3.工期保證配合現場施工,在業主、監理和施工方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檢測工作,并在現場設置項目經理部,做到隨叫隨到,不因檢測工作而影響工期。在每次現場檢測以后,臨時口頭通知監理是20、否能繼續施工,并在24小時內出具速報傳真給監理。對有疑問的樁,要求進行復測,并在48小時內出具速報給監理。在每個單位工程的檢測任務結束后2個星期內出具完整的檢測報告,報告一式四份。4.質量保證嚴格按照質量手冊和IS9001質量保證體系條款工作,在檢測過程中,堅持“立場公正、執行嚴格、作風嚴謹、質量第一、提供最佳服務”。所有檢測人員均持證上崗、所有儀器均經過法定計量單位檢定合格,檢測精度都能達到設計規范要求。為保證工作質量,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1)檢測齡期:低應變動測的齡期由業主、設計及監理確定,接到通知后立即進場開展檢測工作。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為成樁后28天。當基樁達到測試時間后,提前21、兩天通知測試單位,以便做好準備。(2)在檢測工作中注意對基礎資料的收集,其目的是把檢測曲線與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增加檢測工作的準確性。現場收集的資料有:a、工程地質資料;b、施工原始記錄(鉆孔記錄、灌注記錄和打樁記錄等);c、樁位布置圖及樁號。(3)加強檢測過程的現場記錄,除檢測工作應有記錄(如檢測儀器編號、檢測人員、樁號、樁長等)外,還要注意周邊環境(包括人文干擾、環境干擾等)、樁頭處理(包括樁頭破損、傾斜及樁頂標高等)等情況的記錄,為后續資料處理提供旁證。五、主要檢測儀器及設備1.低應變動測儀器武漢產RS1616K(P)基樁動測儀及加速度傳感器1臺套;美國產PIT動測儀及傳感器1臺套2.靜載荷試驗華東電子儀表廠/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荷重傳感器測力系統、千斤頂、百分表1臺套(備用除外)。3工程車1輛六、檢測報告提交檢測報告的提交分二步:第一步為速報,檢測工作完成后24小時內提交,發現有重大問題的樁,立即通知業主、監理、施工單位,做到問題不過夜。第二步為正式報告,正式報告等檢測工作結束后(或每個單位工程檢測任務結束后)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