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中總體規劃方案設計項目說明(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7215
2024-01-08
9頁
108.50KB
1、恩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園總體計劃設計說明一、計劃背景恩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簡稱恩施職中, 其前身為恩施市土橋壩中學,1999年由原恩施市職教中心、恩施市民族成人中專、恩施市老師進修學校、恩施市農機學校合并組建而成。恩施職中是一所國家級關鍵學校,同時也是恩施市職業教育關鍵基地,其多年來發展得到了恩施州市兩級政府高度關注。為深入優化恩施市文化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恩施職中正主動申報國家級示范學校。為滿足國家級師范學校申報條件,達成“辦學規模達成4000人,校園面積達成180畝”規模,恩施職中于初于現實狀況校園外圍征地,擴征后校園總面積為188.5畝,用于校園發展建設。多年來,伴隨學校辦學2、規模不停擴大,原有用地面積、基礎配套設施和教學設備等已遠遠不能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學校征地擴建,恰好為處理學校發展土地瓶頸制約,擴大辦學規模、優化校園布局提供了契機。為適應恩施職中長遠發展需要,科學合理指導校園各項建設,受校方委托,恩施州城鎮計劃設計院于底負擔了恩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園總體計劃編制工作。8月5日,恩施州計劃局在恩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主持召開了校園總體計劃方案評審會,教授組標準性經過該計劃方案。依據教授組意見,學校再次向外征地101.5畝(擴征后校園總面積為290畝),用于校園發展建設。二、校園現實狀況分析1校園現實狀況(1)概況職中在土橋壩片區,五峰山北側,北接州委黨校,東西分3、別被馬鞍山路、五峰山路包圍,校園用地總面積290畝(擴征地前為83.4畝)。學校現有學生2532人,教職員178人,教學班38個。(2)地形地貌基地多為山體和山間臺地,地形較為復雜,總體上西低東高,呈臺階式上升。海拔最低處在基地南部沖溝,標高為426.3米,最高處在基地北部山頂,標高為494.7米,最大高差達成68.4米。(3)現實狀況用地及建筑情況校園現實狀況用地面積55622,生均校園用地21.97 ,分為駕校培訓區、學生生活區、教學運動區和老師宿舍區。駕校培訓區靠近現實狀況入口處,由駕校場地和辦公樓組成。 學生生活區在校園中部,現實狀況建筑布局較為凌亂,以低層建筑為主,包含3棟學生宿舍、4、鍋爐房及食堂。教學運動區中部為運動場,教學樓圍繞運動場部署。老師宿舍共3棟,分南北兩片部署。校園現實狀況總建筑面積25433,生均建筑面積10.1。表一:現實狀況建(構)筑物一覽表建筑名稱占地面積(平方米)建筑層數(層)建筑面積(平方米)教學樓14713-76152教學、試驗綜合樓82654130食堂8921892鍋爐房45145男生宿舍68631372女生宿舍23051150公共廁所4521452圖書館44531335教工宿舍10616-88010培訓樓5153-51984累計657825477(4)現實狀況交通學校現有出入口一處,在校園西側五峰山路。校園現實狀況由一條寬度48米人車混行道路5、聯絡各片區域,該道路存在路幅寬度不一,局部路段坡度較大、轉彎半徑較小等問題。(5)配套設施學校現有300米標準跑道風雨操場一處,水泥籃球場5個;食堂一處,建筑面積892平方米,按人均1.22平方米計算,僅能滿足677人需要。鍋爐房和一個學生浴室各一處,僅能滿足400人同時使用。(6)市政設施校區給水水源引自市政自來水,給水主管從五峰山路引入。現實狀況消防給水和生活給水同管設置,消防設備較為破舊。校園現實狀況排水設施不完善,雨水和污水經過暗溝混流排入城市排水管網。學校電力線路多為架空線路,現有一條架空35KV高壓線由東至西自校園中部穿過,對校園用地造成一定分割。校園內配有800KVA變壓器一臺,6、基礎能滿足現實狀況用電需求。學校現已開通有線電視、網絡、電話等電信線路,線路接口均在現實狀況入口處。學校現實狀況未和城市燃氣管道連通,生活能源關鍵為燃煤和電力。2存在關鍵問題(1)校園用地不足生均校園用地面積遠低于國家要求(國家規范要求為54平方米,職中現實狀況人均用地為21.97平方米),用地嚴重不足。(2)功效分區不合理校園各片區功效混雜,建筑布局混亂。駕校在校園出入口,既不便于使用,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3)交通不暢現實狀況出入口單一、關鍵道路不規范等造成校園對外聯絡不足、對內疏通不暢情況。(4)配套設施不足教學用房、生活用房及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影響教學活動開展。三、計劃依據1.恩施市城7、市總體計劃(-)2.恩施市土橋壩片區控制性具體計劃3.全日制一般中等職業學校校舍計劃面積定額(試行)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 16-87)5.湖北省示范中等職業學校條件(試行)6. 恩施市職中相關職中計劃設計委托文件7. 恩施職中征地范圍圖8. 校園1:1000地形圖四、計劃標準、目標及發展規模1.計劃標準(1)立足近期,展望未來針對現在校園周圍用地擔心情況,對校區用地根據總體計劃嚴格控制,并依據實力分期分步實施,既處理近期辦學需要,也為未來學校發展留有余地。(2)傳承歷史,開拓創新表現可連續發展計劃理念,校園立足學校實際情況,以自然環境和周圍城市發展為依靠,處理好現有建筑、周圍城市計劃和8、校園新建設關系,在傳承校園歷史基礎上勇于開拓創新,有機有序營造校園環境。(3)尺度適宜,人性設計重視以人尺度和行為方法為標準來進行功效分區和建筑布局。表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步行交通為關鍵標準,發明宜人學習生活場所。(4)依山就勢,特色凸顯充足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山體、植被,挖掘地域傳統建筑文化底蘊,塑造恩施職中特有建筑語匯和文化氣氛,營造優美校園自然環境;建筑布局盡可能依山就勢,并盡可能滿足節能通風要求,形成整體化生態型校園格局。2.計劃目標滿足發展需求,完善功效布局,營造文明、平靜、舒適教學環境,建設綠標準化、人性化、生態化校園。3.發展規模(1)人口規模職中計劃學生規模為4500人,老師規模9、 474人(按1:9.5計算)。(2)用地規模依據全日制一般中等職業學校校舍計劃面積定額(試行),職中生均校園用地面積為54平方米。考慮山區用地較為擔心, 此次計劃按生均43 平方米用地計算,計劃總用地面積193571平方米。五、計劃布局1.功效分區計劃對校園總體布局進行調整,使功效分區愈加明確,關鍵分為“兩軸四區”。“兩軸”為縱貫校園結構主軸線和次軸線,沿次軸線自西北東南分別部署老師生活區、學生生活一區、教學關鍵區,學生生活二區在主軸線西側。2.計劃布局(1)教學關鍵區在校園中部,由4棟教學樓(含保留現實狀況一棟)、4棟試驗樓(含保留現實狀況一棟)、圖書館、培訓大樓和辦公樓組成。在中央部分三10、棟教學樓平行部署,教學樓之間經過連廊連接成整體,使教學區內聯絡更為方便,沿連廊可設置學生作業展、科普知識展、學校校史展等系列展覽,豐富同學們課余生活。試驗樓和保留建筑綜合教學試驗樓結合設計為一個整體建筑,既傳承了校園歷史,又在學校歷史基礎上對建筑形式大膽創新。辦公樓結合地形,采取底層架空形式,連通教學關鍵區和學生生活二區。培訓大樓關鍵為老師、農民工培訓所用。教學關鍵區各建筑呈中軸對稱部署,營造出富有極強整體性和韻律感建筑群落。(2)學生生活一區在教學關鍵區西側,由3棟學生宿舍和學生食堂組成,食堂內設置超市等輔助用房。(3)學生生活二區在校園西部,關鍵包含風雨操場、室內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學生11、二食堂和3棟學生宿舍組成。運動場為400米標準跑道。其它運動場地相對集中部署,降低對教學區干擾。室內體育館結合周圍地形設計為三角形建筑,和周圍建筑形成對比,突出體育館功效地位,成為校園標志性建筑之一。學生活動中心和體育館綜合部署,內設畫室、琴房、舞蹈訓練室、陳列室等,豐富學生課外生活。學生二食堂為方便周圍學生就餐設置。(4)老師生活區在校園西部,靠近學校次入口,由2棟老師宿舍和后勤樓組成。六、交通組織1.出入口計劃校區設置2個出入口,分別在北側和東南側。其中北側出入口作為校園主入口,東南側作為次入口。2.道路系統校園采取環狀和枝狀相結合道路系統。坡度控制在8%以下,高差尤其大地方能夠控制在1012、%以下。圍繞各功效區圍繞道路既是各區邊界,也是聯絡各功效區紐帶和骨架,經過出入口道路和城市道路相接。校園內道路寬度分別為10米,6米,5米。3.靜態交通設施計劃充足考慮了機動車和自行車停放問題,車輛停放方法以地上停車為主。主校門周圍設置臨時停車場,校區各類車輛停放就近分散安排于各功效區建筑周圍。七、景觀設計意向計劃設計以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為目標,以外部空間多層次園林化處理為關鍵組織空間和景觀,突出學校文化氣氛、學術氣氛和藝術氣氛,發明融景觀、建筑為一體優美教學環境。校園結合現實狀況沿用臺地式景觀設計,沿步行道形成“一橫兩縱”步行景觀軸線。軸線上建筑、噴泉廣場、花壇充足結合校園地形地貌進行設計。八13、工程計劃1道路豎向計劃(1)計劃標準尊重自然地形,降低土石方工程量和多種工程構筑物平整量,并努力爭取填、挖就近平衡,運距最短;道路計劃設計滿足師生教學、生活及工程管線設施要求,并使交通合理、便捷、高效。場地設計重視完整、有效雨水排放系統,使建設場地不受洪水、潮水及澇水影響,場地雨水能順利排出。(2)豎向設計學校豎向計劃結合現實狀況地形,并盡可能滿足總體布局及排水要求,在確定道路轉點交點控制高程基礎上,對校園內各地塊地基高程進行了控制。校園內各地塊雨水流向,排水溝坡均和道路坡向,坡道基礎保持一致,以利雨水排放。.給水工程計劃(1) 計劃依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14、GB50016-) 國家其它相關技術規范及要求(2)用水量估計校區內學生生活人數按4500人,150L/人.d計,則學生生活綜適用量Q1=675m3/d,老師生活綜適用水量取Q2=47m3/d。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時間發生火災1次,滅火水量5L/S,連續時間為2小時計,則消防用水量Q3=36m3/d。學校試驗、綠化澆灌及其它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15%計,約為108m3/d。則校區總用水量約Q=866m3/d。時改變系數K時=2(3)給水系統計劃校區給水水源引自市政自來水,給水主管從五峰山路、馬鞍山路兩處引入,由管徑為150MM主管引入學校內,并在入口處設置總表井,給水管網沿道路部署,在校區內呈樹狀部15、署,在給水干管上最遠每隔120m設置室外地上式消防栓,供校區全部建筑物室外消防用水及部分建筑物室內消防用水。3.排水工程計劃(1)計劃依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其它相關工程設計規范及要求(2) 排水系統計劃學校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水(3)污水排放學校污水關鍵為校區學生及工作人員生活辦公污水,污水管沿學校主人流通道鋪設,采取重力自流式排放。校區內污水關鍵為生活污水和試驗污水。生活污水量取生活用水量80%,則生活污水量Q2=578m3/d。試驗污水量Q2取生活污水量5%,則Q=29m3/d總污水量Q=607m3/d污水管管徑為300-6016、0MM,最小坡度為0.9%,管道于道路下收水側部署,并在雨水管之下.最終排入城市污水管網內。(4)雨水排放計劃校區暴雨強度公式和市區一致,匯水面積為學校用地面積.排水溝采取明溝加蓋形式,縱坡坡度大于0.5%,主管徑400MM-800MM,雨水從校區預留入口處排入城市雨水管網.雨水口設置間距2030M。4.電力工程計劃(1)電源計劃恩施市第二中學用電電源直接接10KV城市電網,其具體電源及線路走向由電力部門確定。(2)用電量估計采取“負荷密度法”估計學校用電負荷,全校負荷統計列于下表。表二:用電負荷統計表序號建筑物名稱建筑面積(M2)單位用電(W)總負荷(KW)1學生宿舍23968350838817、.82食堂10925404373辦公樓4076100407.64圖書館5885100588.55教學樓、試驗樓學生活動中心樓458301205499.67老師宿舍80106KW/套6728室內體育館3004140420.569培訓大樓102131201225.5610后勤樓198410019.8411其它80累計17739.46利用系數取0.4,功率因數取0.8,計算用電負荷為:17739.460.4/0.8= 8869.73(KVA)(3)供配電設計計劃校園用電按2個電壓層次考慮,高壓供電電壓為10KV,低壓配電為0.38KV/0.22KV。校園內電網由10KV城市電網直接供 電,再由各區域18、變壓器降壓至0.38KV/0.22KV,供給各用電單位。各區域變壓器具體配置見表四。表三:變壓器容量配置表變電站編號變壓器容量所在位置T131000KVA現實狀況變壓器T231000KVA試驗樓T331000KVA圖書館計劃各電力線路均埋地敷設,其中10KV線路采取鎧裝電纜直接埋地敷設,電纜走向詳見電力電訊計劃圖。5.電信工程計劃(1)電話通信計劃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電話數按每套一門計算,校園公用電話亭按每200人一門計算,其它樓房按建筑面積計算,全校此次計劃電話總數為1297門,按1:1.3放線比放線,則線路容量為1465.61門。(2)互聯網計劃全校此次計劃網絡終端總數為275,按1:1.319、放線比放線,則應預設網絡終端數為357。(3)有線電視計劃學校有線電視信號來自市有線電視網,終端關鍵是教學電視。教學電視由學校教務管理單位依據學校教學要求,落實電視教學課室后安排。各電視教學課室應自成一子體系,既接學校有線電視系統,又可獨立運行。(4)廣播計劃學校有線廣播系統關鍵是作為傳達公眾性緊急通知(如停水通知、停電通知、集會通知等)使用,且必需是課余時間廣播。為了方便使用,廣播室設在學校行政辦公樓內。廣播喇叭采取32W室外防水音柱,具體部署,由學校整體園林計劃統一考慮。6.燃氣工程計劃計劃校園使用天然氣,燃氣管道從五峰山路引入,沿校園道路成樹枝狀部署。主管管徑為DN150mm。主次管道均20、采取地埋和地溝敷設。7.管線綜合校區管線采取預埋集中敷設,接施州大道計劃管線系統。此次計劃進入綜合預埋管道中內敷設管線包含:給水、污水、雨水、天然氣、供電、電話、有線電視及計算機寬帶光纜等十余種。其平面部署要求滿足本系統布局要求,滿足管線水平間距要求,盡可能降低交叉穿越;其豎向部署要求滿足埋深或高度要求,滿足管線垂直間距要求。九、近期建設計劃為節省投資,保障學校正常教學需要,計劃校園近期建設關鍵集中于對現實狀況校園內部改造。計劃于于現實狀況食堂南側球場處建設“7”字形學生宿舍一棟;拆除現風雨操場西側宿舍,并于原址建設辦公樓一棟。拆除現實狀況女生宿舍,并于原址建設食堂一棟。表四:近期建設建筑一覽21、表建筑名稱層數占地面積()建筑面積()食堂5F17068025學生宿舍7F7365152辦公樓5F8564076累計329817253十、關鍵經濟技術指標計劃用地面積193571建筑占地面積20721建筑總面積114099建筑密度10.7容積率0.59綠地率56.2表五:計劃建筑一覽表建筑名稱層數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教學樓(現實狀況)2-7F11755560教學樓6F231313878試驗樓5F-6F370321392圖書館5F11775885培訓大樓7F145910213辦公樓5F8564280學生活動中心5F10005000學生宿舍7F342423968食堂3F-5F253610925室內體育館2F15023004老師宿舍6-8F10618010后勤樓2-5F5151984累計207211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