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層高層住宅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77563
2024-01-09
14頁
211.08KB
1、XXXX一期6#棟測量施工方案編 制:XX審 核:XX編制單位XX建設股份有限公司XX項目部編制日期:目錄一、工程概況2二、測量準備2三、建筑物的定位和軸線控制樁的測設23.1現場平面控制網的布設2四、現場施工水準點的建立3五、0.000以下施工測量35.1 平面放樣測量35.2 0.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3六、0.000以上施工測量46.1 0.000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測量46.20.000以上樓層的軸線具體投測方法56.30.000以上各樓層高程控制測量5七、建筑物的垂準測量67.1垂準測量6八、建筑物的沉降觀測78.1 沉降觀測點的設立78.2 沉降觀測點的測量過程8九、工程測2、量人員組織及設備配置89.1 人員組織89.2 設備配置8十、施工測量質保措施9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XX”一期6#住宅工程。該工程位于xx市XX嶺路29號,北鄰城市主干道香樟路,南鄰xx市公安局xx區分局看守所,東臨城市次干道井圭路。地下2層停車場,地上33層,剪力墻結構,0.000以上建筑面積為30373.4,住宅層高均為2.9米,房屋建筑高度97.4米。二、測量準備2.1 熟悉設計圖紙,仔細校核各圖紙之間的尺寸關系。測設前需要下列圖紙:總平面圖、建筑平面圖、基礎平面圖等。2.2 現場踏勘。全面了解現場情況,并對業主給定的現場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查看和必要的檢核。2.3 制定測設方案3、。根據設計規定、定位條件、現場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測設方案,涉及測設方法、測設數據計算和檢核、測設誤差分析和調整、繪制測設略圖等。2.4對參與測量的人員進行初步的分工并進行測量技術交底,并對所需使用的儀器進行重新的檢定且在有效期內,并且標記完好。DSZ3水準儀檢測項目是:圓水準器軸LL豎軸VV;十字絲的中絲豎軸VV;水準管軸LL視準軸CC,保證i20。電子經緯儀的檢測項目是:水準管軸LL豎軸VV,應保證氣泡偏離零點半格;十字絲的豎絲橫軸HH;視準軸CC橫軸HH;橫軸HH豎軸VV。2.5 準備好測量所需要的輔助工具和材料。例如:50m鋼卷尺一把、5m鋼卷尺3把、8磅錘2把、羊角錘1把、紅油4、漆1桶(帶稀料)、毛筆5支、紅藍鉛筆一把、15mm水泥釘1盒、50mm水泥釘1盒、鐵鍬1把、木樁若干。三、建筑物的定位和軸線控制樁的測設3.1現場平面控制網的布設一方面根據甲方提供的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果表上的三個坐標點,TK1坐標為X=92640.716,Y=53206.883,H=52.626。TK2坐標為X=92678.864,Y=53076.958,H=49.005。TK3坐標為X=92608.475,Y=53990.422,H=53.081。對甲方提供的測量成果進行復測,符合點位限差規定后,考慮現場使用方便,我方用TOPCON 332全站儀沿TK1引測出C1、C2、C3施工用點。5、C1點坐標X=92588.602,Y=53141.103,H=52.851。C2點坐標X=92491.335,Y=53090.879,H=62.879。C3點坐標X=92539.583,Y=53087.917,H=57.713。平面控制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選點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依據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用TOPCON 332全站儀,依據xx市勘測設計院編號為FX-202312-020放線回單附圖,采用極坐標法繪制軸線放樣平面圖,見附圖1,然后對控制網進行復核,滿足精度規定后即作為場區首級控制網。精度等級等級測角6、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級121/15000四、現場施工水準點的建立對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的水準測量成果進行閉合水準路線的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連測場區平面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控制的精度。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精度。場區內布設三個水準點,水準點的間距50m-100m,距離建筑物25m,距離回填土邊線15m。五、0.000以下施工測量5.1 平面放樣測量 基礎軸線投測。因我公司進場前6#棟樁基礎已經完畢,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運用地面上的軸線控制網進行地下室基礎部分軸線的投測。將儀器架設在控制樁位上,把控制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經檢查無誤,然后以控制線7、為基準,以設計圖紙為依據,放樣出其他軸線和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尺寸線。基礎放線尺寸允許偏差如下表所示:長度L、寬度B(m)允許偏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L(B)9020注:軸線的對角線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為邊長偏差的20.5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偏差應為1。5.20.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 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一方面聯測地面標高控制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0.000以下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對所需的標高臨時控制點即水平樁(又稱腰樁)必須對的投測,腰樁的距離一般從角點開始每隔35m測設一個,比8、基坑底設計標高高出0.30.5m,并互相校核,較差控制在3mm既為滿足規定。 基礎結構模板支好后,用水準儀在模板內壁定出基礎面設計標高線控制混凝土澆筑。拆模后,在結構立面抄測結構1m線。 基坑標高傳遞示意如下圖所示:六、0.000以上施工測量6.1 0.000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測量6#棟建筑物0.000以上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鉛垂儀內控接力傳遞法進行軸線投測。商場軸線的投測采用吊垂球的方法即可滿足規定。根據首層以上各樓層的平面圖以及施工流水段的劃分情況,選定所需要的內控點布設方法。采用內控點進行測量的準備工作和原理如下:首層底板澆筑時,在需要設立內控點的位置埋設1501504mm厚的鐵件,為9、內控點作準備。通過基坑外圍的軸線控制樁把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然后對各軸線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的檢核,允許偏差不得低于建筑物基礎放線尺寸允許偏差規定。用鋼鋸在鐵件上沿軸線方向刻劃十字線,其交點即為首層布設的內控點,并做施工期保護,作為以上各樓層平面控制的傳遞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即為0.000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在0.000以上各樓層樓面板施工的過程中,在內控點區域上方相應位置預留一個15cm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內控點的豎向傳遞。首層各內控點的1.0m范圍內嚴禁堆放各種材料和雜物,樓層激光洞嚴禁堵塞,以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直至結構封頂。6.20.000以上樓層的軸10、線具體投測方法內控點傳遞:本工程采用激光鉛垂儀配合經緯儀進行豎向軸線傳遞。將激光鉛垂儀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接受靶放在待測樓層的相應預留洞口上,對中整平鉛垂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并調整光束,直至接受靶接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慢慢旋轉鉛垂儀,每轉90停下來觀測光斑的變化,最后接受靶將得到一個激光圓,當該圓直徑小于2mm時,圓心即為該控制點的接受點,然后依次投測所需其它控制點。軸線豎向投測允許偏差滿足如下規定:項 目允許偏差(mm)每 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015 施工層軸線放樣:運用經緯儀和50米鋼尺對待測樓層的接受點所組成的軸線矩形進行角度、距離的測量。作為該施工層的平面控制11、網,以此放出其他各條軸線,并用紅油漆作好明顯標記。施工層測量放線允許偏差如下:項 目允許偏差(mm)外廓主軸線長度L(m)L30530L601060L9015L90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 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樣登記表并報監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對的。6.3 0.000以上各樓層高程控制測量 首層標高基準點聯測。由于地下部分在結構上承受荷載后,會有沉降的因素,為保證地上部分的標高及樓層的凈高規定,首層標高的+1.000m線由現場引測的水準點在兩個樓體上(主樓和裙樓)分別抄測標高控制點,作為地上部12、分高程傳遞的依據,避免兩樓結構的不均勻沉降導致對標高的影響。樓層高程傳遞方法。如下圖所示:運用水準儀、塔尺和50m鋼尺,依次將標高由激光洞口傳遞至待測樓層,并用公式1進行計算,得該樓層的儀器的視線標高,同時依此制作本樓層統一的標高基準點。H2=H1+b1+a2a1b2 公式1式中:H1首層基準點標高值;H2待測樓層基準點標高值;a1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a2S2水準儀在鋼尺讀數;b1S1水準儀在塔尺讀數;b2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 標高的豎向傳遞規定。應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且每棟建筑應由三處分別向上傳遞。當三個點的標高差值小于3mm時,應取其平均值;否則應重新引測。標高的豎向傳遞允許偏差13、應符合下表規定:項 目允許偏差(mm)每 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015七、建筑物的垂準測量7.1垂準測量垂準測量內部控制點的留設:根據施工規范和規定,6#棟計劃在軸線處留設“十”字形垂準測量控制點8個,具體見附圖2。內部控制網的施測:根據業主提供的測量資料及開始施工時建立的平面控制網建立建筑物內部平面控制點,運用極坐標法,按既定的垂準測量控制點在建筑物內布設測量。所布設的控制點與整幢大樓的測量基準點進行聯測,測量結果進行嚴密平差,計算點位坐標,并與設計坐標比較改化。改化之后再次進行檢測,規定控制網的測距相對中誤差小于L/20230,測角中誤差小于5。若不滿足規定,再次改14、化,直至滿足規定。一般情況下,這種改化只需進行兩次。因垂準測量的精度規定較高,為此,基準點處預埋10CM10CM鋼板,用鋼針刻劃十字線定點,線寬0.2MM,并在交點上打洋沖眼,以便長期保存。所布設的平面控制網應定期進行復測、校核。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首層平面放線直接依據首層平面控制網,其它樓層平面放線,根據規范規定,應從地面控制網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樓層的定位軸線。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采用內控天頂法,投點儀器選用天頂垂準儀。在控制點上方架設好儀器,嚴密對中,整平。在控制點正上方,在需要傳遞控制點的樓面預留孔處水平設立一塊有機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儀器附帶的光靶,光靶嚴格固定。儀器從0、90、15、180、2704個方向向光靶投點,用0.2MM筆定出這4個點。若4點重合則傳遞無誤差;若4點不重合,則找出4點對角線的交點作為傳遞上來的控制點。所有控制點傳遞完畢后,則形成該樓面平面控制網。對該平面控制網進行角度觀測(2全站儀二測回)及邊長量距(精度l/20230)。由觀測成果作經典自由網平差,根據平差結果與理論值相比較,若邊長較差S2.0MM,角度較差12,則說明4點精度達標,則記錄不作歸化;若邊長較差2.0S3.0mm,角度較差1224,則說明4點精度不夠,必須歸化;若邊長較差S3.1mm,24,則說明投點精度不夠,必須重新投點,直至滿足精度規定。在首層根據軸線設立坐標點作為平面控制點后,16、澆筑上升的各層樓面必須在相應的位置予留150150mm與首層平面控制點相相應的小方孔,能保證激光束垂直向上穿過預留孔。八、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根據規范規定,對于20層以上或造型復雜的14層以上的建筑物,應進行沉降觀測,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的有關規定。故根據本工程特點,6#棟應進行建筑物的沉降觀測。8.1 沉降觀測點的設立為了可以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特性并結合地質情況及建筑物結構特點,擬定在6#棟的6-16-R、6-16-H、6-66-B、6-17B、6-23F、6-24Q、6-376-R、6-466-R、6-466-H、6-106-R的各軸線交點的混凝土柱上設立沉17、降觀測點,具體見附圖3.觀測點的埋設形式如下圖所示:1008050磨圓-4.100沉降觀測點埋設示意圖8.2 沉降觀測點的測量過程8.2.1 建筑物施工階段的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地下室封頂后觀測一次,以上部分每增長3層觀測一次。假如施工過程中出現暫時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個月觀測一次。在施工過程中,假如出現長時間連續降雨、基礎四周大量積水等情況應增長觀測次數。當建筑物忽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入逐日觀測或幾天一次連續觀測。8.2.2 建筑物使用階段的觀測。第一年觀測34次,次年觀測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觀測一次,直至穩定為止。沉降18、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鑒定。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8.2.3 觀測方法。對于高層建筑的沉降觀測,應采用DS1精密水準儀用等水準測量方法往返觀測,其誤差不應超過1n0.5(n為測戰數),或4L0.5(L為公里數)。為了保證觀測精度,觀測時視線長度一般50m,前后視距離要盡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觀測時先后視水準點,再依次前視各觀測點,最后應再次后視水準點,前后兩個后視讀數之差不應超過1mm。九、工程測量人員組織及設備配置9.1 人員組織所有測量工作嚴格按照國家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19、023)的規定進行。由于本工程工期緊張,施工流水段較多,為更好地配合主體結構的施工,工程測量人員要熟悉各種測量儀器的操作,可以獨立完畢各種測量放線任務,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對于軸線控制與高程控制等關鍵環節,責任到人,強調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畢測量放線任務。9.2 設備配置序號器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檢定期間1全站儀TOPCON 332臺12023.13經緯儀TDJ2E臺12023.34垂準儀蘇州一光臺12023.44水準儀SOUTHS31-1臺12023.65塔尺5m把12023.66鋼卷尺50m把12023.67鋼卷尺5m把1免檢所有儀器、設備都有20、有效的鑒定證書,儀器在平常使用過程中,定期對其進行檢查、保養,并做好記錄。十、施工測量質保措施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而測量又是質量的關鍵環節,為保證測量成果的質量,制定以下措施:10.1 測放負責人按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規定,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作好施工測量日記。方案、測法要科學、合理,重要的單位工程或部位的測量方案由測量負責人審批后方可實行。10.2 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應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保養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10.3 本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必須符合國家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23)的規定。認真審核圖紙及相關資料,仔細核對依據資料及點位,針對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方案、措施。10.4 測量放線作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三檢制”。自檢時必須換人,以不同的方法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交給專檢部門驗線。10.5技術資料、記錄要齊全、完整,使每項測量工作都可追溯。10.6 質量檢查程序如下:測量方案編制、審核技術交底實行測量放線自 檢不合格 合格互 檢不合格 合格交接檢 不合格 合格監理公司驗線 不合格 合格進入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