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臨街商業網點及地下車庫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施工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78115
2024-01-09
20頁
99.04KB
1、xx銀海一號工程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施工方案批準:審核:編制:目 錄1.工程概況.22.工藝流程.23。操作工藝及質量控制。34。工期及勞力安排。.55。質量控制.66。技術保證措施。96。1薄壁空心管固定措施.96.2薄壁空心管上浮控制措施.。106。3薄壁空心管底部砼澆筑控制措施.117。成品保護措施。.118。安全文明施工。12附件:頂板模板支撐計算書1。工程概況1。1xx銀海一號工程位于xx市xx區銀川西路7號,寧德路與銀川西路交匯處.由xx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xx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項目占地面積58134,一、二標段由3#樓、4#樓、5樓、6#樓、7樓、8樓、13層臨街商業網2、點及地下車庫和相應配套設施組成,總建筑面積約128000m2。本工程系統配套設施有通風、給排水、照明、動力、避雷、接地、弱電、地暖、消防等。它的建成將成為xx市一個高質量、功能齊全、造型新穎別致花園式現代化智能型住宅區。1.2本工程在地下車庫頂板采用了輕質高強薄壁空心管施工工藝,該樓蓋板厚400mm,在框架柱之間設置500mm700mm框架梁;空心樓蓋頂部配置B12200雙向鋼筋,底部配置C16150雙向鋼筋。輕質高強薄壁空心管管徑250mm(局部為200mm),長管長1000mm,短管長600mm,凈間距60mm,排距200mm。薄壁空心管管邊至梁邊200mm,至加強膨脹帶內止水鋼板邊2003、mm,至柱、墻邊300mm,至柱帽邊650mm。具體布置詳見地下車庫頂板薄壁空心管布置圖。2.工藝流程樓板模板放線(定位薄壁空心管)清掃模板安裝框架梁及樓板下部鋼筋、保護層墊塊薄壁空心管定位鋼筋網片及薄壁空心管安裝定位網片與底層鋼筋綁扎固定(抗浮拉結)及安裝預埋件檢查驗收預埋件及空心管敷設質量安裝上部鋼筋定位鋼筋網片與上部鋼筋綁扎固定薄壁空心管修補隱蔽驗收搭設澆筑混凝土馬道(或在上部鋼筋上鋪行道板)敷設混凝土泵送管薄壁空心管底部混凝土澆筑、振實薄壁空心管上部混凝土澆筑、振實混凝土壓實、找平、搓毛。3.操作工藝及質量控制3。1現澆空心板支撐系統采用鋼管扣件式滿堂腳手架,第一步立桿距墻柱邊不超過24、00mm,板底支撐間距10001000mm,支撐立桿采用3道水平桿拉結。掃地桿距地面200 mm,第一步大橫桿的步距均不應大于1.8m,其它大橫桿的步距均不應大于1。2m.模扳支架外圍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支架內部中間每隔56根立桿或57m應在叢、橫向的整個長度和高度上分別連續設置剪刀撐。3.2現澆空心板模板采用12mm散拼竹膠板,背龍骨采用50mm80mm硬方木,頂托采用48雙鋼管,利用U型托或地腳螺栓調節模板高度,且保證兩塊板接縫處底部必須加方木。竹膠板與方木用鐵釘釘牢。為保證板與板拼縫處的砼質量,板與板拼縫處夾3mm厚雙面膠帶.為防止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跨中撓度過大,模板5、按3進行起拱.3.3模板安裝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應對框架梁及預埋管孔進行定位放線,經核對無誤后方可轉入下一道工序。3。4鋼筋綁扎:本工程現澆空心板鋼筋按設計要求采用HRB335及HRB400級熱軋帶肋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方式連接,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綁扎牢固,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首先綁扎框架梁鋼筋,再綁扎樓板筋。底層鋼筋綁扎先在模板上用粉筆按鋼筋間距劃線,然后對線綁扎板底層鋼筋,確保鋼筋順直,位置準確。同時放置管端橫肋箍筋。3.5框架梁及樓板底層鋼筋綁扎完成后,安裝鋼筋網片,將鋼筋網片與板底部筋綁牢。網片綁扎過程中必須拉線控制,確保網片位置準確。該網片放置在上層筋與下層筋6、之間,采用B12及A8鋼筋組焊而成,兩網片間焊接垂直剪刀撐,確保鋼筋網片的間距及穩定性.該鋼筋網片的焊接制作,宜采用模具平臺,做到標準化生產,以提高工效,減少制作誤差。3.6電氣暗配管安裝:本工程高強薄壁空心管管距上砼厚度為80mm,下砼厚度為70mm,預留預埋管線盡量沿管肋方向敷設。3。7薄壁空心管安裝:鋼筋網片安裝完畢后,即進行薄壁空心管的安裝,將薄壁空心管沿布置好的鋼筋網片間距一一放入鋼筋網格中。安裝時進行拉線控制,對不順直的薄壁空心管進行調整,然后進行上層鋼筋綁扎,同時將鋼筋網片與上層鋼筋扎牢。最后綁扎頂板上下層鋼筋拉鉤。由于電氣預埋管道存在重疊交叉現象,局部可達到120mm,無法滿足7、薄壁空心管底部混凝土厚度保證70mm的要求,因此該處局部采用直徑200mm的薄壁空心管。加強膨脹帶內放置薄壁空心管,管邊至止水鋼板邊200mm。3.8砼澆筑泵送砼水平管采用鋼筋制作的砼管支架在薄壁空心管上架空安裝鋪設.樓板混凝土澆筑時,應先分段將薄壁空心管底的混凝土鋪平振實,使之與板底部鋼筋共同作用,增大薄壁空心管的上浮抗力,減少上浮力。為保證薄壁空心管的定位,樓板混凝土應按照平行于薄壁空心管的方向澆筑,單向進行,不宜沿垂直薄壁空心管縱軸方向澆筑。砼的布料與振搗應同步進行,以保證薄壁空心管底部被砼充填飽滿,無積存氣泡。振搗砼時,不得將振搗棒直接接觸薄壁空心管進行振搗,砼終凝前用木抹壓平,待終凝8、后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3。9模板拆除:鑒于空心樓蓋的結構特點,樓板的砼強度達到100時,方可拆除樓板模板與支撐。4。工期及勞力安排本工程地下車庫頂板施工進度計劃按照地下室施工進度計劃執行,因總體計劃的變動,局部作適當調整.地下車庫頂板總計劃為41天,自2008年9月24日至11月3日。整個地下車庫共分為3個大施工區域,根據加強膨脹帶布置又劃分為12個小施工區域,分別由相鄰3個施工隊組織施工。地下車庫頂板共需模板工24人,鋼筋工24人,砼工18人,焊工6人,測量工3人,架子工12人,力工12人。5。質量控制5.1材料進場檢驗5。1.1筒芯進場時,應按同一生產廠、同一材料、同一生產工藝9、同一規格,且連續進場不超過5000件為一個檢驗批,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抽樣檢驗。當連續3批一次檢驗合格時,可改為每10000件為一個檢驗批。對每個檢驗批薄壁空心管的外觀質量應全數目測檢查,其質量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對不符合外觀質量要求的薄壁空心管,可在現場修補,經檢驗合格后可重新用于工程。對每個檢驗批應隨機抽取20件進行尺寸偏差檢驗;檢驗合格后,從中隨機抽取3件檢驗重量和抗壓荷載。5。1.2筒芯的筒壁應密實,兩端封板應與筒壁連接牢固。筒芯外表面不得有孔洞和影響混凝土形成空腔的其他缺陷。5.1.3筒芯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筒芯尺寸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10、長度0,-20外徑3端面垂直度5平直度(側彎曲)5不圓度口55。1。4筒芯的尺寸偏差應按下表進行檢驗尺寸,量測應精確至lmm。筒芯尺寸偏差檢驗項目量具檢驗方法長度鋼尺在試件兩端對應點之間量測一次,計算尺寸偏差外徑鋼尺在試件兩個端面各量測一次,取偏差較大值端面垂直度直角尺和塞尺在試件端面量測一次,取最大空隙值平直度(側彎曲)靠尺和塞尺在試件側面量測一次,取最大空隙值不圓度鋼尺在試件端面上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量側直徑,取其差值5.2施工質量控制5。2。1薄壁空心管在運輸、堆放及裝卸過程中應小心輕放嚴禁甩扔。薄壁空心管宜采用專用吊籃運至作業地點.5.2。2應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保證薄壁空心管安裝位置準確11、和整體順直,并符合下列規定:5。2。2.1薄壁空心管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5.2。2。2區格板周邊和柱周圍混凝土實心部分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5.2.2。3施工中筒芯需要接長時,可將筒芯直接對接;對需要截斷的筒芯,截斷后應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5。2.2。4施工過程中應防止薄壁空心管損壞對板面鋼筋安裝之前損壞的薄壁空心管,應予以更換;對板面鋼筋安裝之后損壞的薄壁空心管,應采取有效的修補措施封堵.5.2.2。5對單個薄壁空心管和樓板底模均應采取抗浮技術措施。薄壁空心管抗浮技術措施應在檢查確認薄壁空心管位置、間距符合要求后施行。5.2。3施工過程中,預留、預理設施(水平管線、電線盒等)的安裝應與12、鋼筋安裝、預應力筋鋪設、薄壁空心管安裝等工序交叉進行。5.2。4預留、預埋設施宜布置在樓蓋結構的樓板實心區域、肋寬范圍內。當預留、預埋設施無法避開薄壁空心管時,可對薄壁空心管采取斷開或鋸缺口等措施,但事后應封堵在管線集中處,可采取換用小尺寸薄壁空心管等措施避讓.5。2.5在澆筑混凝土前,除對鋼筋、預應力筋和預留、預埋設施的安裝質量應檢查驗收外,尚應對薄壁空心管安裝按下表的規定進行檢查驗收.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有吸水性的薄壁空心管應澆水濕潤。薄壁空心管安裝檢驗批的質量驗收序號檢查項目質量要求檢查數量檢驗方法1薄壁空心管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全數檢查觀察,輔以鋼尺量測2安裝位置和定位措施位置應符合13、設計要求間距、肋寬、板頂厚度、板底厚度允許偏差10mm;薄壁空心管底部和肋部定位措施符合要求在同一檢驗批內,薄壁空心管位置抽查5且不少于5個; 定位措施全數檢查對照施工技術方案,觀察和鋼尺量測3抗浮技術措施抗浮技術措施合理方法正確全數檢查對照施工技術方案,觀察檢查4薄壁空心管更換或封堵應防止薄壁空心管損壞出現破損時應及時更換或封堵全數檢查觀察檢查5區格板中薄壁空心管的整體順直度允許偏差3/1000,且不應大于15mm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薄壁空心管總列數的5且不少于5列拉線和鋼尺量測6區格板周邊和柱周圍混凝土實心部分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士10mm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區格板總數的10且不少14、于3個鋼尺量測5.2.6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應根據薄壁空心管形式和混凝土澆筑要求確定,不宜大于空心樓板肋寬的1/2和板底厚度的1/2,且不得大于31.5mm。5。2.7澆筑混凝土時,應對薄壁空心管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處理。5。2.8混凝土澆筑宜采用泵送施工,并一次澆筑成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宜小于160mm。振搗器應避免觸碰薄壁空心管和定位馬凳。澆筑混凝土時宜沿順筒方向推進。6.技術保證措施6。1薄壁空心管固定措施由于薄壁空心管難以固定成線且管距難以保持均勻,工程中采用B12及A8鋼筋組焊而成的鋼筋網片(如下圖),連續設置。在施工中首先掛線,將鋼筋網片固15、定在下層鋼筋上,確保鋼筋網片沿薄壁空心管方向的順直,然后將薄壁空心管綁扎安裝到鋼筋網片的方格中。6.2薄壁空心管上浮控制措施砼澆筑時易造成薄壁空心管上浮帶動板筋向上,導致板下保護層偏大,樓面標高難以控制。為了解決薄壁空心管上浮問題,工程中采用A8鋼筋焊接在鋼筋網片上,垂直凈間距256mm,將鋼筋網片與頂板底部筋綁牢,同時利用12鐵絲穿過竹膠模板將頂板底部筋與其下部支架體系綁扎牢固,間距為1000mm。6.3薄壁空心管底部砼澆筑控制措施樓板混凝土澆筑時,應先分段將薄壁空心管底的混凝土鋪平振實。澆注砼時,保證砼的入模坍落度180200mm,用直徑50mm振搗棒對薄壁空心管側下部的砼進行振搗,防止樓16、板底部與薄壁空心管下端相接觸的部位砼出現蜂窩麻面,同時應避免因砼過振而導致該部位砂漿富集現象。7.成品保護措施7.1薄壁空心管在運輸、裝卸、安裝時應輕拿輕放,嚴禁甩扔。7。2在薄壁空心管安裝和混凝土澆筑前,應鋪設架空馬道,嚴禁將施工機具直接放置在薄壁空心管上。施工操作人員不得直接踩踏薄壁空心管。7.3加強膨脹帶內薄壁空心管在兩側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有效覆蓋,以免被混凝土污染.7.4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對加強膨脹帶進行清理,特別是加強膨脹帶與薄壁空心管垂直交叉處,將加強膨脹帶兩側溢出的混凝土徹底清理.7.5施工中若發現薄壁空心管局部破損,可利用寬面膠帶進行封堵,對于大面積破損的薄壁空心管,應17、予以置換。8.安全文明施工8。1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高處作業配備安全帶。8.2施工中破損的薄壁空心管應及時清理干凈,并集中堆放。8。3木工機械必須根據操作規程有專人負責,禁止他人使用。8.4所有從事鋼筋工程的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和勞保手套,不準穿拖鞋和赤腳進入場地。8。5所有混凝土操作工人勞動安全防護用品的佩戴必須齊全、有效,尤其持振動棒者必須戴好安全帽、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和防護裙。8.6拆模必須辦理審批手續,操作面下禁止站人,拆下的模板輸送必須合乎要求,集中、統一運送。8.7夜晚加班,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照明,電器接線必須有專職電工負責,并嚴格采取絕緣措施.附件:頂板模板支撐計算書18、模板支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架參數(按最不利處進行驗算)橫向間距或排距(m):1.00;縱距(m):1.00;步距(m):1。8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3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4.00;采用的鋼管(mm):483。5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托座;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鋼筋自(kN19、/m3):25.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3。000;3。樓板參數鋼筋級別:二級鋼HRB 335(20MnSi);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每層標準施工天數:10;每平米樓板截面的鋼筋面(mm2):654。500;樓板的計算長度(m):4。50;施工平均溫度():25。000;樓板的計算寬度(m):4。00;樓板的計算厚度(mm):310。00;4。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2mm;板底支撐采用方木;面板彈性模量E(N/mm2):9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1;木方彈性模量E(N/mm2):100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7.20、000;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300.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托梁材料為:鋼管(雙鋼管) :48 3.5;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二、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構件,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取單位寬度1m的面板作為計算單元.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1001。22/6 = 24 cm3;I = 1001.23/12 = 14.4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面板計算簡圖1、荷載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31121、+0。351 = 8.1 kN/m;(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 = 31= 3 kN/m;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其中:q=1。28。1+1。43= 13。92kN/m最大彎矩M=0.113.920。32= 0.125 k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 = 125280/24000 = 5.22 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1 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5.22 N/mm2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1 N/mm2,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400其中q = 8。1kN/m面板最大撓度計22、算值 v = 0。6778。13004/(100900014。4104)=0。343 mm;面板最大允許撓度 V=300/ 400=0。75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343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0。75 mm,滿足要求!三、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兩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588/6 = 53.33 cm3;I=5888/12 = 213.33 cm4;方木楞計算簡圖(mm)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30。31 = 2.325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0.350.3 = 0.23、105 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p1 = 50.3 = 1。5 kN/m;2。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 =1。2 (q1 +q2)+ 1.4 p1 = 1。2(2.325 + 0。105)+1.41。5 = 5.016 kN/m;最大彎距 M = 0。125ql2 = 0.1255.01612 = 0。627 kN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M /W = 0.627106/53333.33 = 11.756N/mm2;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000 N/mm2;方木的24、最大應力計算值為11.756 N/mm2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7 N/mm2,滿足要求!3??辜趄炈悖航孛婵辜魪姸缺仨殱M足: = 3V/2bhn 其中最大剪力: V= 0。6255。0161 = 3.135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 3.135103/(2 5080) = 1。176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4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1.176 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1。4 N/mm2,滿足要求!4。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 = q1 + q2 = 2。43 kN/m;最大撓25、度計算值= 0。5212。4310004 /(100100002133333.333)= 0.593 mm;最大允許撓度 V=1000/ 400=2。5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593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2。5mm,滿足要求!四、托梁材料計算: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托梁采用:鋼管(雙鋼管) :48 3。5;W=10。16 cm3;I=24.38 cm4;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 = 5.22 kN;托梁計算簡圖托梁計算彎矩圖(kNm)托梁計算變形圖(mm)托梁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1.757 kNm ;最大變形 Vmax = 2.26、246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8。984 kN ;最大應力 = 1757191。2/10160 = 172。952 N/mm2;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72.952 N/mm2小于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托梁的最大撓度為 2。246mm 小于 10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五、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494 = 0.596 kN;(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27、11 = 0.35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 250.3111 = 7.75 kN;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8。696 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活荷載標準值 NQ = (3+2 ) 11 = 5 kN;3.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17。435 kN;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7.435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28、 :i = 1。58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89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由下式計算: l0 = h+2a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 m;得到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 = h + 2a = 1.8+20。3 = 2。4 m ;L0 / i = 2400 / 15.8=152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301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17277.28/(0.301489) = 117.382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117。382 N/mm2小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