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加工公司2.5萬噸稻谷倉儲庫擴建項目實施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8307
2024-01-09
24頁
186.54KB
1、2015年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2.5萬噸稻谷倉儲庫擴建項目實施方案目 錄23目 錄 第一章 項目概況31.1 項目名稱31.2 項目建設單位31.3 法人代表31.4 項目單位所有制形式31.5 建設地點和項目區基本情況31.5.1 建設地點31.5.2項目區基本情況31.6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6第二章 建設方案82.1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82.1.1建設規模82.1.2建設內容82.2建設規劃和布局92.3主要技術措施92.3.1 主要技術92.3.2 建筑方案112.4建設期與實施進度安排12第三章 投資概算143.1項目總投資和資金來源143.2 項目投資概算143.2.1基礎設施投資142、3.2.2設備投資143.2.3其他投資143.3資金的使用與管理153.3.1財政資金的使用與管理153.3.2自籌資金的使用與管理15第四章 項目建設預期效益164.1經濟效益164.2社會效益16第五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195.1項目組織機構設置195.2經營管理措施215.2.1項目建設階段管理措施215.2.2項目竣工后管理措施225.3技術培訓23第二章 建設方案第一章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第一章 項目概況1.1 項目名稱2015年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2.5萬噸稻谷倉儲庫擴建項目1.2 項目建設單位內蒙古XX糧油加工有限公司。1.3 法人代表吳青松1.4 項目單位所有制形式股份制1.53、 建設地點和項目區基本情況1.5.1 建設地點烏蘭浩特市物流園區糧油貿易區 見附圖:2015年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2.5萬噸稻谷倉儲庫擴建項目地理位圖1.5.2項目區基本情況經濟狀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總面積865.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32.71萬人,城市人口21.7萬人,轄7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5.9%。2012年,全市財政收入實現25537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479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6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5%;農民人均4、純收入達到74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烏蘭浩特是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類型的糧食主產區,政府始終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首位,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推進建設農業現代化進程,從實際出發,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培植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商品糧基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旗委、政府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寬松的建設環境。自然資源:A、自然地理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位于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總面積865.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32.71萬人。城市人口21.7萬人,轄7個街道辦事5、處、4個鎮,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5.9%。 B、地貌及氣候條件烏蘭特市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干燥,夏季酷熱短促多雨,春季多風,秋季溫降急劇。多年平均氣溫4.4,極端氣溫最高39.3,最低33.9,多年平均降水量430.4mm,降水集中于六、七、八三個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5左右。年均降雪日數16.2日,最大積雪日數102日,最大積雪厚度260mm,年均蒸發量1820.2mm,主導風向為西北及西北西,年均日速3.2ms,最大風速28.3ms,最大凍土深度2.49m,凍結時間多在10月下旬。C、水利資源與北方其他城市相比,烏蘭浩特地區具有6、較豐富的水資源。市內洮兒河、歸流河年徑流總量7.7億立方米,洮兒河上游察爾森水庫最大蓄水量13億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億立方米。全市年均自產水資源總量9.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徑流量7.78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1.67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基礎設施:交通條件:烏蘭浩特市距北京1200公里,距大連900公里,距沈陽620公里,距長春435公里,距哈爾濱510公里,距阿爾山284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111、302國道、省際大通道縱貫項目區,市內興安路與其相通,有直達北京、哈爾濱、長春、7、白城、阿爾山的旅客列車。有直通北京、呼和浩特、沈陽的民航班機,民航機場可購買全國聯程機票。1.6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有利于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水稻種植業是當地政府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使農民盡快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目前項目所在地的綠色、有機農業已初具規模,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了長遠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由于項目單位收儲能力上的限制,使得項目區優質稻谷生產、加工受到制約。此項目的實施,將使項目單位增加稻谷倉儲能力,實現與稻谷加工能力的配套。符合項目區政府推廣優質稻谷種植的政策,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優質稻谷產業,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推動農業產業化8、進程。2、是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需要興安盟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是優質稻谷的生產區,興安盟在“十二五”計劃中強調指出發揮本地區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稻的種植。該公司以此為依托,按照有機農業規范操作,從育種、田間管理到收割對農戶進行科學指導,實行訂單農業,既可保證公司產品的質量,又可解決農民的賣糧難的問題,提高農民收入,從而促進本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3、有利于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它直接關系到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到農牧民增收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農產品質量安全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隨著消費9、觀念的進步,使群眾對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在美國,有機食品市場新鮮食品的價格高出鄰近普通菜市場同類產品價格幾倍甚至幾十倍,仍然供不應求。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食用綠色、有機食品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4、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項目的建設,還可以帶動當地交通運輸業、食品行業、養殖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擴大農民就業機會,有利于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5、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市場經濟將會在未來的經濟運行方式中居于主導地位,利潤10、成為企業生存命脈。稻谷加工是微利經營,只有通過在稻谷種植生產、倉儲、加工、銷售產業鏈各環節做足文章,才能保證產品增值,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得以發展,稻谷倉儲庫的建設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第二章 建設方案第二章 建設方案2.1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2.1.1建設規模建設規模為年新增稻谷倉儲庫容25000噸。2.1.2建設內容項目土建工程主要建設:鋼罩棚主體長150米,寬33米,高12米(房檐高度9米)。結構形式:根據建設項目所在地風、雪荷載,采用鋼結構門式鋼架。 保溫屋面及墻體:罩棚屋面及墻體材料采用壓型附帶保溫層彩色鋼板。彩色鋼板板材厚應在0.75mm-1.0mm之間。 保溫苯板厚度10 cm以11、上。鋼結構支架及屋面支架工字鋼支撐架鋼板厚度不低于10mm。罩棚檐口高度9米。基礎: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基礎周邊采取防凍漲措施。輔助及其它配套工程本項目建設不新增管理用房、生活用房、不新建綠化等工程,只對原有水、電等輔助設施進行完善配套。2.2建設規劃和布局 場區的規劃:布局原則:本項目按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要求,高標準、高起點建設,整體布局合理、工藝技術先進。項目建設倉庫內裝修達到食品衛生標準。設備選擇要求低能耗、高性能,少污染,相關建筑符合國家有關建設標準與規范。總平面布置:項目廠區占地面積近20.5萬平方米,以道路為界,廠區分為倉儲區、加工區和生活區。生活區位于廠區東北面,加工區位于廠12、區東南面,倉儲區占據廠區中部及西南位置,廠區設兩個大門,人流物流分開。新建的稻谷倉儲庫建在廠區西面靠北,現有鋼罩棚的西側。詳見總平面布置圖。廠區運輸及道路:廠區內原有道路已經形成,本次新建筑物周圍除綠化外,不用新增道路建設。企業運輸:原糧以公路運輸為主,產成品以鐵路運輸為主。2.3主要技術措施2.3.1 主要技術1、技術(工藝)路線及流程圖 A.稻谷接收系統來糧(潮糧)汽車衡(檢斤檢質)散糧卸車皮帶輸送機清理篩入烘前倉烘干塔烘后倉散糧運糧小車入倉來糧(干糧)汽車衡(檢斤檢質)入倉B.稻谷出庫系統原糧稻谷扒糧機移動式輸送機散裝汽車(火車)計量發放(去加工車間)。2、工藝過程描述A、稻谷集并稻谷集13、并工作主要由散糧汽車運輸系統來完成,集并區域為企業收購半徑內的各稻谷收購點。B、稻谷接收農戶運來的稻谷或用散糧汽車集并的稻谷經過庫區大門附近的汽車衡檢斤并抽檢質量后,潮糧直接卸至庫區烘干塔附近,然后由移動式輸送機送入清理篩進行清理,清理后的凈糧入烘前倉準備烘干。干糧經過清理后,由移動式輸送機或散糧汽車送入封閉式罩棚庫倉儲。C、稻谷出庫倉儲庫中的稻谷經扒糧機送到移動式輸送機上,直接裝入散糧汽車,經汽車衡計量后出庫。項目單位生產用稻谷由輸送機等設備送到加工車間。D、稻谷儲藏干糧也可由移動式輸送機送入倉儲庫貯存。貯存的稻谷將嚴格按照有關規范進行糧情檢測、通風等作業。E、稻谷檢驗及計量系統稻谷檢驗:稻14、谷入庫時,由檢驗人員當場提樣化驗,檢測水分、含雜,確定等級。出庫時,由檢驗人員進行檢驗把關,為加工生產提供原料質量指標依據。2.3.2 建筑方案表2-1 建筑物(主體工程)明細表序號項目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建設面積(平方米)備注1主體工程4950.00 1.1鋼罩棚新建4950.00 1.22輔助工程2.12.2合計4950.00 1、主要結構結構形式:根據建設項目所在地風、雪荷載,采用鋼結構門式剛架。 保溫屋面及墻體:罩棚屋面及墻體材料采用壓型附帶保溫層彩色鋼板。彩色鋼板板材厚應在0.75mm-1.0mm之間。 保溫苯板厚度10 cm以上。保溫苯板密實度每立方米在12-18公斤之間。鋼結15、構支架及屋面支架工字鋼支撐架鋼板厚度不低于10mm。罩棚檐口高度9米。工字鋼支撐架中心軸線間距3米。工字鋼規格:主柱體30 cm15cm,空屋架工字鋼20 cm15cm,主上下弦及支撐檁條25cm10 cm重體C型鋼。基礎: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基礎周邊采取防凍漲措施。地面:地面設計考慮堆糧、機械作業,要達到每平方米承載100噸以上荷載的要求。硬化混凝土地面做法:面層:C25水泥混凝土,厚18cm,基層:水泥穩定級配沙礫 厚16cm,墊層:干壓礫石 厚12cm,原土碾壓夯實,密實度94%。2.3.3設備方案為了節省投資,本項目建設不新購置設備,稻谷倉儲所需設備全部利用企業原有設備。2.4建設期與16、實施進度安排本項目工程包括前期準備階段,項目實施階段和工程驗收階段。項目建設期為申請項目立項之日起11個月。項目實施進度安排如下:2015年1月-2月上報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2015年3-4月 進行施工圖設計;2015年58月 工程施工,設施配套;2015年9月 人員培訓;2015年10月 調試生產;2015年11月 項目驗收;2015年12月 投入使用。表2-2 實施進度計劃表第三章 投資概算第三章 投資概算3.1項目總投資和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建設投資+流動資金375萬元+0萬元420萬元。資金來源:中央財政資金150萬元,自治區財政資金54萬元,盟財政配套6萬元,企業自籌資金210萬17、元。3.2 項目投資概算總投資420萬元,其中用于建設投資420萬元,流動資金不計。詳見附表:項目概算及財政資金使用明細表。3.2.1基礎設施投資基礎設施投資420萬元,其中財政補助資金210萬元。全部用于鋼罩棚投資。3.2.2設備投資本項目建設不新購置設備,稻谷倉儲所需設備全部利用企業原有設備。3.2.3其他投資流動資金不計。3.3資金的使用與管理3.3.1財政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按照2015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中的財政補貼資金使用范圍和縣級報賬制的規定,項目財政補助資金210萬元中,其中用于建設投資210萬元。合作社建立農業綜合開發投資專帳,用自籌資金建設工程,項目工程完工18、后經本級和盟級驗收后持發票、決算表、施工合同、驗收單等到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報賬。見附表:財政資金使用明細表。3.3.2自籌資金的使用與管理項目建設自籌資金總額210萬元。用于建設投資420萬元,自籌資金在建設期內全部存入項目建設專用賬戶,支出要按照工程的進度,監理、農發辦、項目區負責人簽字后支出。第四章 項目建設預期效益第四章 項目建設預期效益4.1經濟效益項目年新增倉容25000噸,年運營收入200萬元,利潤總額75.92萬元、所得稅18.98萬元、稅后利潤56.94萬元。年新增營業稅及營業稅金及附加11.00萬元。4.2社會效益1、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及示范性分析農業產業化的核心是培19、育和建立當地的主導產業,烏蘭浩特市政府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將綠色、優質農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著力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烏蘭浩特綠色、優質農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本項目實施后,可使項目單位增加水稻倉儲能力25000噸,可極大地緩解當地水稻的 “賣難”矛盾。企業及時收購農民種植的水稻,科學儲存,保證加工大米的質量,保質增值,提高水稻生產的綜合效益,促進項目區水稻產業發展。2、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農產品流通、轉化及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分析項目采取產業化經營,實現種植生產、儲藏、加工的標準化、規模化,實現稻谷生產的產銷對接,加快農產品流通、轉化,加20、工企業通過水稻、大米、銷售形成產業鏈,與客戶簽訂供應合同,再安排基地種植生產,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實行訂單生產。由龍頭企業統一供應種子、肥料、藥品、技術,統一收購稻谷,有利于優化水稻種植品種和品質,有利于加速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與提高。有效地提高水稻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業規模化生產和區域化布局,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3、項目帶動及輻射能力分析A、項目單位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 項目單位通過“合同契約式”,做好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護價收購和優質優價,通過設立風險基金、利潤返還等形式大力推行訂單農業,從而與農民建立合理利益聯結機制,即采取訂單發展優質稻,合同明確以高于市場價0.21、24元/公斤的保護價收購,可極大地調動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企業由此獲得穩定的原料,農民則獲得了比以前高出120元/畝的種植利潤。切實保證農民群眾利益,保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B、 帶動農戶及增收效果分析項目啟動后,可直接帶動農戶2500戶,可使戶均增收7200元。C、 帶動基地輻射帶動基地:項目建成后,龍頭企業通過提供籽種、收購水稻產品,可直接帶動水稻種植基地50000畝,間接帶動基地面積100000畝。D、帶動就業項目建成后,可直接安排固定崗位職工3人,季節性崗位50人。固定崗位職工年工資性收入為12.86萬元。新增固定崗位員工以安排當地農村勞動力就業為主,季節性工作崗位全部安排當地農村勞動力就22、業。4、項目對保障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的作用項目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由龍頭企業統一種子品種,統一有機肥料,統一最佳生態區域種植,統一監控管理。經田間抽樣檢測達標,統一回收,統一儲存、統一加工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農業部門抽調技術人員進行跟蹤服務,指導農戶嚴格按優質水稻示范栽培技術規程生產,在育秧、播種、秧田管理、本田管理、水層管理、除草、去雜、收割等環節層層把關,進而保證了優質水稻生產的標準化、規范化。從而提升了農產品科技含量,保證了產品質量,保證了食品安全。附錄第五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5.1項目組織機構設置1.建設期機構設置項目建設期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由法人代表任項23、目總指揮,全面負責項目的組織管理、資金審批、人員聘用、工作考核等工作。具體組織機構如圖7-1。圖5-1 項目建設期組織機構圖項目獨立核算,總指揮全面負責并制訂詳實可行的實施計劃。財務后勤組,負責項目資金的審核和監督管理,設立單獨的資金帳戶,嚴格資金審批手續,保證項目資金的投入和專款專用。負責項目的后勤保證及相關部門的聯系,辦理相關證照,從組織機構和管理上保證項目的實施。技術設備組負責項目的技術問題、負責項目設備的采購和安裝、調試。土建施工組負責項目的土建施工工程。在項目設備的采購、土建施工中,采用招投標方式,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貨比三家。建立嚴格的項目實施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按工作業績對項目參24、與人員進行獎懲,保證項目按時完成。2.運營期機構設置項目建成后按照公司法運行,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其組織機構如下:圖5-2 項目單位組織機構圖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各管理層的設置有較強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能夠滿足生產、運營的要求,并制定嚴格的目標管理制度,保證項目生產正常運行。5.2 勞動定員工作制度:新建項目根據原料情況及設備能力,確定全年生產天數為250天。按照工藝特點和銷售能力,管理人員實行一班制,每班工作八小時。生產工人實行一班制,可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勞動定員:項目建成后需要新增勞動定員3人,具體用工方25、案見下表。 表53 企業計劃增員表序號名稱定員(人)運行備注1管理員1正常班2生產工人2正常班合計3。5.2經營管理措施5.2.1項目建設階段管理措施制訂詳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對項目資金的審核和監督管理建立相關工作制度,設立單獨的資金帳戶,嚴格資金審批手續,保證項目資金的專款專用。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按期辦理相關證照保證項目實施。對項目土建設計、施工工程,按照相關規范采用招投標方式。建立嚴格的項目實施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工程監理。按工作業績對項目參與人員進行獎懲,保證項目按時完成。成立專門基建班子,邀請專家對項目進行精心設計,堅持“科學、合理、經濟、實用”的原則,研究制定切實可26、行的施工方案和技術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招標,工程建設聘請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監督,確保項目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快速度。5.2.2項目竣工后管理措施1、生產運營管理:包括生產經營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項目單位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企業與種植農戶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合同,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在保證廣大種植戶利益的同時,提高企業效益。公司目前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銷售管理制度和措施,該項目建成后,均可按現行制度執行,保證企業連續、有序、高效運行。為保證項目建成后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效益,對項目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按勞動計酬、績效掛鉤”的管理模式,27、以利益為紐帶,按照“互惠互利、共擔風險”的原則,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保證產品收購,確保銷售渠道暢通。2、生產管理。按照現代企業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產管理辦法和企業生產計劃。由公司統一生產標準,確保產品質量。同時,重點抓好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實現管理現代化。3、銷售管理。建立健全銷售網絡,充實銷售人員,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營銷隊伍,制定營銷戰略和策略,按照“統一銷價、定額銷售、區域管理、聯銷計酬”的營銷管理辦法,健全銷售責任制。5.3技術培訓A、培訓內容a、對管理員工培訓內容: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及市場營銷知識;計算機及信息網絡知識;現代先進企業管理知識;有關產業政策及行業發展趨勢。b、一般員工培訓:28、有關法律法規知識;企業管理規章制度,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操作技能。安全生產、清潔生產、環保、消防知識;企業文化及職業道德規范。c、對生產基地農戶:在加強農業技術培訓的同時,還要通過培訓提高農戶的市場意識、合作意識、信用意識、質量意識等,使廣大農戶真正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B、培訓方法:通過辦班培訓、科技大集等形式,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相結合、發放聲像資料,宣傳相結合,采取送技術直接入戶、到田等形式。C、培訓措施:企業對員工實行上崗培訓考核制度、發放資料培訓。對農民,深入到項目區現場鄉鎮集中培訓,充分利用農閑季節,到項目區辦班培訓。現場指導培訓,選派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咨詢服務組,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