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危巖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樣本(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8481
2024-01-09
9頁
37.89KB
1、 主、 被動柔性防護系統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 四川奧思特邊坡防護工程有限公司 編制柔性防護網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覆蓋型窗簾式柔性防護網施工工藝注漿并插入錨桿放線鉆孔施工準備鋪雙絞六邊網網鋪設環型網并縫合安裝縱橫向支撐繩( 一) 施工準備1、 查坡面尺寸, 若與設計有較大出入, 則必須在設計原則允許的范圍內作出設計調整或變更設計; 2、 清除坡面防護區域內威脅施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 對不利于施工安裝和影響系統安裝后正常功能發揮的局部地形( 局部堆積體和凸起體等) 進行適當修整。( 二) 現場放線確定錨桿坑的位置1、 按設計并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對錨桿基礎進行測量定位。現場放線長度應比設計系統長度增加約32、8%, 對地形起伏較大, 系統布置難沿同一等高線呈直線布置時取上限( 8) ; 對地形較平整規則, 系統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線沿直線布置時取下限( 3) ; 在此基礎上, 錨桿間距可有為設計間距10的縮短或加寬調整范圍; 2、 根據地形條件, 孔間距可有0.3m的調整量, 對非低凹處或不能滿足系統安裝后盡可能緊貼坡面的錨桿孔( 一般連續懸空面積不得大于5m2, 否則宜增設長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錨桿, 該錨桿可采用直徑不小于12的帶彎鉤的鋼筋錨桿或直徑不小于212的雙股鋼繩錨桿) , 應在每一孔位處鑿一深度不小于錨桿外露環套長度的凹坑, 一般口徑20cm,深20cm。( 三) 鉆孔( 錨桿施3、工) 1、 挖錨桿坑前, 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底層巖性, 定出坑位, 并作出標記; 2、 上下邊沿錨坑的最小尺寸大小為50 mm, 深度為鏟去表層土壤后2.7米深( 針對2.5m錨桿) , 中間錨坑的最小尺寸大小為50 mm, 深度為鏟去表層土壤后2.2米深( 針對2m錨桿) , 當開挖至基巖尚未達到設計深度時, 則在基坑內的錨桿孔位置處鉆鑿錨桿孔, 待錨插入基巖并注漿后才灌注上部基礎; 3、 錨桿的鉆孔軸線應符合設計要求; 4、 對螺紋鋼、 鋼繩錨桿, 孔深應比設計錨桿長度長50100mm; 自進式錨桿鉆進深度誤差不宜大于50 mm; 5、 錨桿孔徑應符合下列要求: 雙股鋼繩錨桿孔徑應大于鋼繩24、倍直徑12 mm; 其它股數鋼繩錨桿孔徑應符合設計要求; 6、 當受鑿巖設備限制時, 構成每根錨桿的兩股鋼繩可分別錨入兩個孔徑不小于35的錨孔內, 形成人字型錨桿, 兩股鋼繩間夾角為1530, 以達到同樣的錨固效果。( 四) 注漿并插入錨桿( 預埋錨桿) 1、 預埋錨桿前, 應做好下列檢查工作: 錨桿原材料型號、 規格、 品種, 錨桿各部件質量及技術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錨桿孔位、 孔徑、 孔深及布置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孔內積水和巖粉應吹洗干凈。2、 錨桿的原材料及砂漿配合比, 應遵守下列規定: 鋼筋錨桿桿體使用前應平直、 除銹、 除油; 鋼繩錨桿桿體使用前應除油; 宜采用中細砂, 粒徑不應5、大于M20, 水泥: 砂宜位1: 1-1.2( 重量比) , 水灰比宜為, 不應選用標號低于325的水泥。3、 砂漿應拌和均勻, 隨拌隨用, 一次拌和的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 并嚴防石塊、 雜物混入。錨桿長度大于3 m時, 注漿宜采用機械注漿。其注漿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注漿開始或中途停止超過30分鐘時, 應用水或稀水泥漿潤滑注漿罐及其管路; 注漿時, 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50-100mm, 隨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 桿體插入后, 若孔口無砂漿溢出, 應及時補注; 鋼繩錨桿應在桿體插入孔后內再注漿。4、 桿體插入孔內長度不應小于設計規定的95%, 外露部份應保證設計尺寸, 正負誤差5%。錨桿安裝6、后, 不得隨意敲擊, 三天內不得懸掛重物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 縱橫向支撐繩安裝1、 橫向支撐鋼絲繩的選用: 鋼絲繩材質強度不宜低于1770Mpa的619+IWS結構類型的高強度鋼芯鋼絲繩; 鋼絲繩公稱直徑宜選用10mm、 14mm、 18mm; 必須采用鍍鋅量大于70g/m2的熱鍍鋅環型網; 鋼絲繩質量性能應符合國家標準鋼絲繩( GB/T8918-1996) 的要求; 2、 張拉緊后兩端各用24個( 支撐繩長度小于15m時為2個, 大于30m時為4個, 其間為3個) 繩卡與錨桿外露環套固定連接。( 六) 鋪掛雙絞六邊網1、 從上向下鋪掛雙絞六邊網, 雙絞六邊網間重疊寬度不小于5cm, 7、兩張雙絞六邊網間的縫合以及雙絞六邊網與支撐繩間用1.5鐵絲進行扎結, 當坡度小于450時, 扎結點間距不得大于2m, 當坡度大于450時, 扎結點間距不得大于r1m( 有條件時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完成前即將雙絞六邊網置于支撐繩之下) ; 2、 雙絞六邊網底部應沿斜坡向上敷設0.5m左右, 并為使下支撐繩與地面間不留縫隙, 用一些石塊將雙絞六邊網底部壓住。( 七) 鋪設環型網并縫合1、 環型網的就位方法宜根據現場施工場地、 機具( 起吊滑輪組、 鋼絲繩、 粗麻繩、 葫蘆、 梯子等) 、 人力條件以及經驗和習慣而定, 一般宜采用以下方法: 用一根起吊繩( 鋼絲繩或專門準備的粗麻繩) 穿鋼絲繩上緣第三8、排左右網孔, 一端固定在臨近牢固點的頂端, 另一端穿過懸掛固定于橫支撐繩上的起吊滑輪組并使尾端垂落到地面附近; 拉動起吊繩尾端, 直到環型網上緣上升到橫支撐繩水平為止, 再用繩卡將網與橫支撐繩暫時進行松動聯結, 同時也可將網與下一格的橫支撐繩暫時聯結以確保縫合時的更為安全, 此后起吊繩能夠松開抽出; 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全部環型網暫時掛到橫支撐繩上為止, 并側向移動環型網使其位于正確位置; 2、 鋼絲繩的縫合: 從上向下鋪設環型網并縫合, 縱向縫合為雙向兩根4 mm鋼絲穿叉式縫合縫合繩與四周支撐繩進行縫合并預張拉, 縫合繩兩端各用兩個繩卡與網繩進行固定聯結。) ( 八) 安全防護由于此標段緊鄰公路9、邊, 為確保公路行車、 行人安全因此根據不同安全防護要求、 制定安全施工措施, 配備安全防護員、 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確保安全施工。如: 在施工碎石比較容易滾落的集中期, 經報請項目部同意, 在公路上設置臨時限行警示牌, 兩邊各設一位安全員, 配對講機, 警示哨, 警示旗, 每隔半個小時對路面行人、 行車進行單邊放行等等。SNS被動防護系統施工工藝施工準備放 線挖基槽澆筑錨桿基礎安裝基座鋼柱及拉錨繩安裝支撐繩( 減壓環) 安裝鋪設鋼絲繩網鋪掛格柵網 ( 一) 施工準備1、 查坡面尺寸, 若與設計有較大出入, 則必須在設計原則允許的范圍內作出設計調整或變更設計; 2、 清除施工面防護區域內威脅施10、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 對不利于施工安裝和影響系統安裝后正常功能發揮的局部地形( 局部堆積體和凸起體等) 進行適當修整。( 二) 放線1、 現場放線確定基座坑、 上拉錨桿墑坑、 側拉及中間加固錨桿坑的位置。按設計并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對鋼柱和錨桿基礎進行測量定位。現場放線長度應比設計系統長度增加約38%, 對地形起伏較大, 系統布置難沿同一等高線呈直線布置時取上限( 8) ; 對地形較平整規則, 系統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線沿直線布置時取下限( 3) ; 在此基礎上, 柱間距可有為設計間距20的縮短或加寬調整范圍。( 三) 挖基槽1、 挖基座坑和錨桿坑前, 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底層巖性, 定出坑位, 并11、作出標記。2、 基座坑的最小尺寸大小為: 6060cm, 深度為鏟去表層土壤后1米深, 上拉錨坑的最小尺寸大小為5060cm, 深度為鏟去表層土壤后2米深, 側拉錨坑的最小尺寸大小為5040cm, 深度為鏟去表層土壤后2.5米深。中間加固錨坑的最小尺寸為5040cm, 深度為鏟去表層封后2米深。對覆蓋層不厚的地方, 當開挖至基巖尚未達到設計深度時, 則在基坑內的錨桿孔位置處鉆鑿錨桿孔, 待錨插入基巖并注漿后才灌注上部基礎砼。3、 錨桿的鉆孔軸線應符合設計要求。4、 錨桿孔深應符合下列要求: 對水泥砂漿鋼筋錨桿, 孔深誤差不宜大于50mm; 對鋼繩錨桿, 孔深應比設計錨桿長度大50100mm, 12、孔深不得小于設計錨桿長度; 自進式錨桿鉆進深度誤差不宜大于50 mm。5、 錨桿孔徑應符合下列要求: 鋼筋錨桿孔徑應大于桿體直徑15mm; 雙股鋼繩錨桿孔徑應大于鋼繩2倍直徑12 mm; 其它股數鋼繩錨桿孔徑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 澆筑錨桿基礎1、 預埋錨桿前, 應做好下列檢查工作: 錨桿原材料型號、 規格、 品種, 錨桿各部件質量及技術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錨桿孔位、 孔徑、 孔深及布置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孔內積水和巖粉應吹洗干凈。2、 錨桿的原材料及砂漿配合比, 應遵守下列規定: 鋼筋錨桿桿體使用前應平直、 除銹、 除油; 鋼繩錨桿桿體使用前應除油; 宜采用中細砂, 粒徑不應大于M2013、, 水泥: 砂宜位1: 1-1.2( 重量比) , 水灰比宜為0.45: 0.5, 應選用標號不低于325的水泥。3、 砂漿應拌和均勻, 隨拌隨用, 一次拌和的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 并嚴防石塊、 雜物混入。4、 錨桿長度大于4 m時, 注漿宜采用機械注漿。其注漿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注漿開始或中途停止超過30分鐘時, 應用水或稀水泥漿潤滑注漿罐及其管路; 注漿時, 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50-100mm, 隨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 桿體插入后, 若孔口無砂漿溢出, 應及時補注; 鋼繩錨桿應在桿體插入孔后內再注漿。5、 桿體插入孔內長度不應小于設計規定的95%。錨桿安裝后, 不得隨意敲擊, 三天內14、不得懸掛重物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 基座安裝1、 將基座搬到基坑位置后, 將基座套入地腳螺栓, 用水平尺測量基座的水平度, 若不平整用水泥砂漿墊平, 待水泥砂漿凝固到能承受力時, 將螺帽擰緊, 基座的各個方向水平誤差允許在5o范圍內, 基座地與混凝土必須完全接觸, 若有縫隙, 必須用水泥砂漿將縫隙補滿。在安裝基座時, 注意基座的安裝方向。( 六) 鋼柱及上、 側拉錨繩安裝: 1、 將鋼柱順坡向上放置并使鋼柱底部位于基座處; 2、 將上拉錨繩的掛環掛于鋼柱頂端掛座上,然后將上拉錨桿另一端于對應的上拉錨桿套連接并用繩卡暫時固定(設置中間加固和下拉錨繩時, 中間加固和下拉錨繩同上拉錨繩一起安裝15、或待上拉錨繩安裝后均可); 3、 將鋼柱緩慢抬起并對準基座,然后將鋼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連接螺桿并擰緊; 4、 經過上拉錨繩來按設計方位調整好鋼柱的方位,拉緊上拉錨繩并用繩卡固定; 5、 側拉錨繩的安裝: 安裝方法同上拉錨繩,只是在上拉錨繩安裝好后進行。( 七) 上支撐繩安裝1、 將第一根支撐的掛環端暫時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裝時為每一段的起始鋼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統走向的方向上調直支撐繩并放置于基座的下側,并將減壓環調節就位,(距鋼柱約50cm,同一根支撐繩上每一跨的減壓環相對于網柱對稱布置); 2、 將該支撐繩的掛環于端柱的頂部掛座上; 3、 在第二根鋼柱處,用繩卡將支撐繩固定于掛16、座的外側(僅用30%標準固力); 在第三鋼柱處,用支撐繩放在掛座內側; 如此相同安裝支撐繩在基座外側和內側,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鋼柱并向下統至該鋼柱基座的掛座上,再用繩卡暫時固定; 4、 再次調整減壓環位置,當確信減壓環全部正確就位后拉緊支撐繩并用繩卡固定; 5、 第二根上支撐繩和第一根的安裝方法相同,只不過是從第一根的最后一根鋼柱向第二根鋼柱的方向反向安裝而已.且減壓環位于同一跨的另側(有減壓環時)。6、 在距減壓環約為40cm處用一個繩卡將兩根上部支撐繩相互聯結(僅用30%標準固定力)。( 八) 下支撐繩安裝1、 下支撐繩的安裝方法同上支撐繩,只是在上上支撐繩安裝好后進行。( 九) 環形網的安17、裝1、 將環形網按編號,并在鋼柱之間按照對應的位置展開; 2、 用一根多余的起吊環形網上緣網孔(同一跨內兩張網同時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臨近鋼柱的頂端,另一端經過另一根鋼柱座繞戴其基座并暫時固定; 3、 用緊繩器將起吊繩拉緊,直到環形網上升到支撐繩的水平為止,再用多余的繩卡將網與上支撐繩暫時進行松動聯結,同時也可將網與下支撐繩暫時聯結以確保縫合時更為安全,此后起吊繩可松開抽出; 4、 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全部環形網暫時掛到上支撐繩上為止,并側向移動環形網網使其位于正確位置; 5、 將縫合繩按單張網周邊長的1.3倍截短,并在其中點做上標志; 6、 環形網網的縫合:從系統的一端開始,先將縫合繩中點固定18、在每一張網的上緣中點,從中點開始用一半縫合繩向左逐步將網與兩根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直到用繩卡將兩根支撐繩聯結在一起的地方后,用縫合繩將網與不帶減壓環的一根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當到達柱頂掛座時,將縫合繩從掛座的前側穿地,并繼續轉向右纏繞不帶減壓環的一根支撐繩,直到聯結兩根支撐繩的繩卡之后。從這里開始用縫合繩將網與兩根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繩卡應放在離縫合末端約0.5m的地方; 7、 縫合繩的另一半從網上緣中點開始向右縫合,直到與另一張網交界的地方轉向下起,最后使左右側的縫合端頭重疊1m。( 十) 格柵網的安裝: 1、 格柵網鋪掛在環形網的內側,應疊蓋環形網上緣并折打網的外側15cm, 用扎絲將環形網與格柵網聯結在一起; 2、 格柵網底部應沿斜坡向上敷設0.5m左右,為使下支撐繩與地面間不留縫隙,用一些石塊,將格柵網底部壓住; 3、 每張格柵網之間應疊蓋10cm; 4、 用扎絲將格柵網固定到環形網上,每平方米固定約為4處。 四川奧思特邊坡防護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6份
建筑結構
上傳時間:2021-05-18
76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