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礎基礎施工工藝(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8558
2024-01-09
8頁
402.50KB
1、一、施工工藝流程測量定位放線墊層施工測量定位放線筏板基礎鋼筋綁扎筏板基礎側模安裝柱插筋驗收筏板基礎混凝土澆注混凝土養護防雷接地應隨著筏板基礎施工隨著進行。二。主要分項工程施工方案1、測量定位放線1.1定位點依據:根據業主提供的控制點坐標、標高及總平面布置圖、施工圖紙進行定位。1。2場區內控制網布置:在各單體工程測量定位放線之前,在場區內布置好測量控制點控制網(包括坐標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1.3測量工具:場區內坐標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設置采用全站儀進行;1。3。2建筑物坐標點定位采用全站儀進行;1。3.3建筑物高程控制點設置采用水準儀進行;1。3。4建筑物軸線定位采用經緯儀進行;1.3。5其他輔2、助工具:50m鋼尺、木樁、鋼筋樁、墨斗、油漆等等。1。4.建筑物軸線定位:根據已知軸線坐標控制點采用經緯儀進行建筑物軸線的定位,其他相應線采用鋼尺進行排尺。1。5.建筑物標高測量:根據已知高程控制點采用水準儀進行測量建筑物各工序的標高.2、模板工程2。1材料選擇模板采用=18mm厚九夾板制作加工,采用6090mm木方模板背楞,木方間距不得超過200mm。對拉螺栓桿采用14圓鋼制作,兩端絲扣長度不得小于150mm。模板鋼管支撐系統中鋼管為483。5。2。2模板安裝2。2.1筏板基礎側壁模板 2.3模板拆除筏板基礎側模應待澆筑完畢3d后方可松動對拉螺栓和拆除鋼管三角支撐體系,7d后方可拆除基礎側模3、。待模板拆除完后應及時將對拉螺桿抽出或切割.三、鋼筋工程3。1鋼筋加工制作3。1.1.進場鋼筋應按級別、種類和直徑分類架空堆放,不得直接放置在地上,以免銹蝕和油污,進場鋼筋應有出廠質量合格證明,并及時抽樣進行復檢,復檢合格后方可進行加工。3。1.2.鋼筋加工應先按圖紙設計要求及09G101-2圖集、09G1013圖集、06G101-1圖集、04G1013圖集和03G101-1圖集進行翻樣,然后經相關部門核認后開始加工.3.1。3.加工的半成品鋼筋應按型號、品種及規格尺寸等掛牌堆放。3.1.4.級鋼筋末端需做180彎鉤,其圓弧曲線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級4、鋼筋末端須作90或135彎折時,彎曲直徑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平直部分長度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箍筋的末端應作1350彎鉤,彎鉤端頭平直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3。1.5.鋼筋端部彎頭長度以設計圖紙和相應規范、圖集中鋼筋彎頭長度為準,但必須滿足錨固長度,如鋼筋表中彎頭長度+水平段錨固長度小于計算錨固長度時,彎頭長度應以計算值為準。3。1。6。筏板基礎端部鋼筋封邊等按照04G101-3圖集中43頁中縱筋彎鉤交錯封邊方式執行。3.1。7。筏板基礎柱插筋按照04G101-3圖集中45頁中節點構造執行。3.1.8。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彎起鋼筋的5、彎折位置20箍筋內凈尺寸53.2鋼筋綁扎3。2.1。筏板基礎鋼筋綁扎應設計要求及相關圖集、規范進行綁扎,其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3.2。2。筏板基礎鋼筋為上下雙層雙向鋼筋網片,當設計無說明時,底板鋼筋位置按照“底部鋼筋,短跨鋼筋置于下排,長跨鋼筋置于上排;上部鋼筋,短跨鋼筋置于上排,長跨鋼筋置于下排”進行布置,且每個交叉點處均應采用綁絲綁扎牢固。鋼筋綁扎時,其鋼筋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當綁扎上層鋼筋網片之前應在上下層鋼筋網片之前布設馬凳架立筋作為上層鋼筋網片的支撐骨架,馬凳架立筋設置詳見下圖:注:馬凳筋采用焊接方式連接,馬凳水平筋采用綁扎搭接或機械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3。3.柱插筋及定6、位筏板基礎混凝土澆筑之前應按照設計及規范、圖集要求進行柱插筋,柱插筋的錨固長度、鋼筋甩出長度、鋼筋根數、鋼筋間距、鋼筋位置等均應滿足設計及規范、圖集要求。為了保證其柱插筋綁扎過程中定位準確,除了按照設計及規范、圖集要求在筏板基礎內設置相應數量的箍筋,應按照下圖進行柱筋定位:3.4。鋼筋位置的允許偏差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1受力鋼筋的間距102受力鋼筋的排距53鋼筋彎起點位置204箍筋、橫向鋼筋間距綁扎骨架20焊接骨架105焊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3水平高差36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基礎10柱、梁5板、墻33.5鋼筋連接3。5.1。直徑小于等于16的鋼筋一般采用綁扎搭接方式連接;直徑大于16的螺紋鋼筋一7、般采用機械連接。3。5.2。接頭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接頭.3。5.3。受力鋼筋接著的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機械接頭時,在任一35d且不小于500mm區段內,和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任一1。3倍搭接長度的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表要求:接頭形式受拉區接頭數量受壓區接頭數量機械連接50不限綁扎連接25503.5.4。框架柱插筋應按照機械連接考慮.3。5。5。筏板基礎和上返梁受力鋼筋全部采用機械連接。3.6。6。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4、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澆筑采用混凝土輸送泵向地下室輸送為主,塔吊配合吊8、運,采用商品混凝土供料。2、采用分段連續澆筑的方法,混凝土輸送泵各自的澆筑方向如混凝土澆筑方法示意圖所示.混凝土澆注的順序按分段圖至下而上澆注。 底板鋼筋支撐圖3、混凝土澆筑前準確掌握天氣情況,避開雨天,澆筑混凝土前需設置馬凳及人行通道和操作平臺,嚴禁直接踩踏鋼筋,通道誰打誰拆,澆注混凝土時,模板、支撐、鋼筋、預埋、預留應設專人值班,如有位移、變形應及時處理,確保混凝土質量.4、澆筑混凝土底板時,應采用“分段分層、斜面澆筑、一個坡度、薄層澆搗、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式,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注方法示意圖。這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澆筑方法,避免了輸送管經常拆卸、沖洗、接長,從而提高了泵送混凝9、土效率,對上下層混凝土間隙時間不超過1。5小時起到保證作用.根據混凝土自然形成一個坡度的實際情況,在每個澆筑帶的前、后布置兩道振動器,前一道布置在卸料點,主要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搗實;后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腳處確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實.隨著混凝土澆筑的推進,振動器也相應的跟進,以確保整個高度混凝土的質量。5、在后澆帶處澆筑混凝土時,應先于施工縫表面抹水泥砂漿一層。混凝土要避免直接靠近施工縫下料,機械振搗時,向施工縫處逐漸推進,加強對施工縫接縫處的搗實,使其緊密結合.6、混凝土澆筑時表面泌水采用真空吸水,若發現表面泌水過多,應及時調整水灰比,混凝土澆至頂端時的泌水排除。7、由底板面積大、表面會出現較厚的漿層,為保證板面平整度及防止表面出現微細裂縫,在混凝土澆筑結束后,要認真處理,經24小時左右,初步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鐵滾筒碾壓數遍,再用木抹子收平壓實,以閉合收水裂縫,約12小時后,覆蓋麻袋,充分澆水濕潤養護。每塊底板混凝土澆筑方向示意圖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法示意圖四、其他措施施工中若遇到大風,應及時復蓋塑料薄膜,避免遭遇大風襲擊,引起劇烈水分蒸發,形成上部和下部或截面中部與邊緣部位硬化不均和差異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