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循環鉆機施工工藝(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8567
2024-01-09
6頁
44KB
1、丹錫高速公路大經段橋梁樁基施工技術交底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大板至經棚段,劃分兩個標段:一標段范圍樁號:K0+000至K14+500、FDK0+000至FDK14+500;二標段范圍樁號:K14+500至K30+000、FDK14+500至FDK30+440.總公里數主線為30公里,輔線為31。946公里。樁長17m-35m,樁直徑為1200mm、1500mm二種規格,總長約7773m。土層劃分為:粉砂、細砂、中砂、粉土、粉質粘土、圓礫、卵石、風化泥質粉砂巖、風化礫石、風化花崗巖。基礎結構形式為承臺基礎及基礎短柱。樁基大部采用旋挖成樁工藝施工,局部地區沖擊鉆進成樁工藝施工.2。施工2、準備施工前應先檢查場地情況,是否滿足人員、機械、原材料的進場要求,場地是否平整、夯實、無垃圾雜草,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機械便道是否滿足機械進場需求。進場前應確保機械工況良好無故障,人員已經過相關培訓或具備相關的技能經驗。施工所需水、電等相關配套設施已準備齊全,滿足施工要求。3。測量放點測量放點以經過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測量控制導線點為基礎,利用全站儀進行精確放點,對已完成的點設置地標并進行保護。測量誤差應控制在5mm以內.此道工序應在專業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無誤并形成文字資料后再進行下道工序。4.埋設護筒在全站儀進行樁位放樣后,根據現場情況進行人工或機械開挖,埋設鋼護筒固定孔位,再以軸線交會法復核3、樁位中心,確保孔位偏差符合設計要求。筒直徑比樁徑大200mm,埋設頂高高于地面30至50厘米.護筒埋設后,應再次用十字架垂線校正護筒中心位置,確保護筒中心偏離孔位中心小于50mm,護筒外周空隙用粘土填實。砼灌注結束后立即起拔鋼護筒,起拔時應用雙環吊起.鉆孔樁所需的護筒長約2.0m,應進入原狀土層至少50cm.提鉆和下鉆時要平穩,至孔口要減速,防止鉆頭刮擦護筒導致護筒偏位。護筒頂端應開一溢流口,且應低于泥漿溝底至少10cm。鑒于現場多為砂石地層,且施工季節貫穿雨季,應特別注意雨水可能造成的護筒移位、孔頂塌孔等情況.5。鉆機成孔反循環鉆機鉆進成孔工藝,此種成孔方法有鉆進速度快,不宜塌孔,成孔造價低4、,且僅產生少量泥漿等優點,施工過程中基本上不涉及泥漿外排,施工結束后集中處理即可,此工法在經濟效益、質量保證、施工進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證。在本次施工第四系風化的砂、土層的地質條件下,宜采用反循環鉆機鉆進工藝進行作業。在鉆進前應對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用電線路、泥漿循環系統、場地平整條件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進行鉆機就位。就位時使轉盤中心與樁位中心重合,再用水平尺調整好鉆機的水平度。鉆機就位后,應做到平整、穩固,確保施工時不發生傾斜、移位,回旋鉆機回轉轉盤中心與樁位中心偏差不大于2cm,鉆桿垂直度偏差小于0。5%。反循環鉆機鉆進至設計標高成孔。轉盤帶動鉆桿和鉆頭,由鉆頭轉動切削孔內土層,夾帶鉆渣的泥漿5、經鉆頭、空心鉆桿、膠管進入泥漿泵,再從泥漿泵排入泥漿池中,泥漿經沉淀后流向孔內,依次循環成孔。制備泥漿性能按以下技術指標控制,比重1。1kg/m3,粘度1025S,含砂率小于6%.現場試驗人員做好泥漿試驗,并作記錄,根據施工情況及時調整泥漿性能.開始鉆進時,進尺要適當控制,在護筒刃腳處,應低檔慢速鉆進,使刃腳處有堅韌的泥皮護壁.然后采用與設計要求的防腐套管的外徑相同的鉆頭鉆進至設計規定的防腐套管低標高,然后再用與設計樁徑相同的鉆頭繼續鉆進。在正常鉆進施工中,現場人員應根據場地地質情況控制好進尺速度,以防止縮頸、塌孔等現象發生;在地質層如遇到軟硬夾層,要控制轉速及鉆進速度,防止孔斜,確保樁的垂直6、度。現場局部地區地質條件復雜,不排除會遇到塊石、漂礫等情況,造成鉆進困難或蹩鉆,并使鉆頭因超負荷而損壞.對此情況鉆機操作應采用低檔慢速,緩慢鉆進。如遇地質條件限制,反循環鉆進工藝無法施工時,可采用沖擊鉆施工成孔工藝。當地層需要沖擊鉆施工成孔時,應先使沖擊錘中心對準護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開始時應低錘密擊,落錘高度宜在0。40.6m,并及時加片石,砂礫和粘土泥漿護壁,使孔壁擠壓密實,直至孔深達護筒底以下34m后,才可加快速度,將錘提高至23.5m以上轉入正常沖擊。沖孔時應及時將孔內殘渣排出,每沖擊12m,應排渣一次,并定時補漿,直至設計深度。每沖擊12m檢查一次成孔的垂直度,如發生斜孔7、塌孔或護筒周圍冒漿時,應停機。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施工:粉質粘土中鉆進時,采用原土造漿;在較厚的砂石層中鉆進時,采用膨潤土制備泥漿或在孔中投入粘土造漿,為使泥漿有較好的技術性能,適當摻加碳酸鈉等分散劑,其摻量為加水量0.5左右。成孔后,應及時進行驗孔。可用用測繩下掛0.5kg重物測量檢查孔深,核對無誤后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并形成書面文件。成孔時應撈取巖樣,由現場技術人員、監理工程師、勘察技術人員、業主共同鑒認是否符合終孔條件。同時巖樣保留編號以備檢查.終孔后應進行沖孔和泥漿稀釋,泥漿稀釋應緩慢進行,嚴禁大容量加水,同時設專人負責打撈泥漿中的石渣。當泥漿性能和沉渣厚度滿足規范要求后提鉆,進行8、下一道工序。6.鋼筋籠的施工工藝與方法鋼筋骨架現場制作,在一次清孔完畢后,起鉆、吊車吊放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加工場制作完成,采用套筒連接,同一截面接頭數不大于50%,鋼筋骨架型號、位置安放必須準確。鋼筋籠的制作應符合圖紙設計要求。鋼筋籠制作允許偏差表(mm)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1主筋間距202箍筋間距203鋼筋籠直徑104鋼筋籠傾斜度0。55鋼筋籠安裝深度1006長度100鋼筋籠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其間距豎向為2m,橫向圓周不得小于4處,頂端應設置吊環,鋼筋籠分段在井口采用單面搭接焊,主筋焊接長度不小于10d,鋼筋搭接頭應相互錯開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截面接頭數受拉區不大于9、50%,同一鋼筋上應盡量少設接頭。鋼筋籠在運輸和吊裝時,應防止變形,安放應對準孔位,不得強行插入和碰撞孔壁,就位后應立即固定。鋼筋籠安裝可用小型吊運機具或起重機吊裝就位。鋼筋籠安裝完畢時,監理單位應對該項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應及時灌注水下砼。7.安放導管導管采用壁厚7。5mm的無縫鋼管制作,直徑280,導管必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進行水密試驗的水壓不應小于孔內水1.3倍的壓力,也不應小于導管壁和焊縫可能承受灌注時最大壓力的1。3倍。導管吊放時應居中且垂直,下口距孔底0.30.5米,最下一節導管長度應大于4米。導管接頭用法蘭或雙螺紋方扣快速接頭。8。二次清10、孔首次次清孔采用橡膠管,一次清孔降低泥漿濃度,防止二次清孔因沉淤過厚而難以清理,以及保證鋼筋籠下放順利;二次清孔在導管下放后,利用導管進行,二次清孔泥漿比重控制在1。151。2,粘度28s,含砂率8,孔底沉渣厚度50mm。清孔過程中,必須及時補給足夠的泥漿,并保持孔內漿液面的穩定和高度。清孔完畢后,必須在30分鐘內進行灌注砼。9.砼灌注施工砼灌注是成樁過程的關鍵工藝,施工人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做好準備工作和技術措施后,才能開始灌注.本工程采用商品砼,砼出廠前應保證質量及主要參數符合要求。混凝土強度等C30,用砼攪拌運輸車運至現場,導管下砼灌注.采用同標號砼隔水塞隔水。料斗砼灌注量應計算準確11、,保證導管埋入砼中不小于0.81.2m。灌注前,在料斗內灌入0.2m左右的1:1。5水泥砂漿。灌注時,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大于2m/h,以防止發生鋼筋籠上浮及樁身縮頸等質量問題.保證導管埋入砼中1。56m,每根樁的灌注時間符合下面規定:灌注量1020m3不得超過2h,灌注量2030m3不得超過4h,砼澆筑要一氣呵成,不得中斷,并控制在46h內澆筑完,以保證砼的均勻性,間歇時間一般應控制在15min內,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30min.最后一次灌注砼量,應高出樁頂設計標高0.50。6m,砼澆筑完畢,馬上清除0。30。4m,余下的待施工承臺時再鑿除,以利新老砼結合和保證砼質量。相關注意事項:首批灌12、注樁砼的數量應能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所需砼數量可參考以下公式計算:式中:V-灌注首批砼所需用量(m3);D-孔樁直徑(m)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一般為0。4m;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d-導管內徑(m);h1-孔樁內砼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砼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w/c ,Hw表示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m),w表示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m3),c表示砼拌合物的重度(取24kN/m3)。砼到場后,應檢查其均勻性和坍落度等各項性能,如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首批砼拌合物下落后,砼應連續灌注。在灌注過程中,應保持13、孔內水頭。導管的埋置深度應控制在2-6m。應經常測探孔內砼面的位置,及時調整導管深度。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砼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砼的灌注速度。當砼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恢復正常灌注速度。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高出0.51。0m,以保證砼強度,多余部分接樁前必須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10。泥漿渣土處理措施成孔過程中產生的泥漿及時排放至儲漿池,再抽進全封閉泥漿車運至棄置點,產生的淤泥渣土及時成堆,然后由渣土車運至棄置點。11。雨期施工雨天施工現場必須有排水措施,嚴防地面雨水流人樁孔內。要防止樁機移動,以免造成樁孔歪斜等情況.雨天禁止在室外進行焊接作業。12.成品保護已完成的樁,不允許車輛或鉆機從鄰近經過,以免造成斷樁或樁位偏移情況。樁芯砼澆筑完成,在砼終凝后,應及時進行浸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