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施工工藝手冊-風機基礎部分(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8675
2024-01-09
14頁
11.45MB
1、施工工藝手冊風電工程風機基礎篇風電事業(yè)部第1章土方工程1 吊裝平臺施工工藝質量要求1.1.1 平整區(qū)域的坡度與設計要求相差不應超過0。1%(人工施工表面平整,不應偏陡;機械施工基本成型,不應偏陡),如有排水溝,排水溝坡度與設計要求相差不應超過0.05。1.1.2 邊坡坡度:人工施工表面平整,不應偏陡;機械施工基本成型,不應偏陡.1.1.3 表面標高:人工清理30mm;機械清理50mm。1.1.4 長度、寬度(由設計中心向兩邊量):人工+300、100mm,機械+500、150mm.1.1.5 表面平整度:人工施工20mm,機械施工50mm(用2m直尺檢查)。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1.1.6 平整場2、地前,在地形圖上布設普通方格網(wǎng),邊長10m40m,一般多用20m,根據(jù)設計標高確定挖填土方平衡量,以便土方調配。1.1.7 根據(jù)具體施工條件、運輸距離以及填挖土層厚度、土壤類別選擇適宜施工機械。1.1.8 土料質量如含水率、粒徑等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土方回填應分層攤鋪和夯實,每層鋪土厚度和壓實遍數(shù)應根據(jù)土質、壓實系數(shù)、機械性能確定。工藝圖片示例平整區(qū)域的坡度與設計要求相差不應超過0.1,排水溝坡度與設計要求相差不應超過0.05。表面標高:人工清理30mm;機械清理50mm;平整場地前,在地形圖上布設普通方格網(wǎng),邊長10m40m,一般多用20m,根據(jù)設計標高確定挖填土方平衡量,以便土方調配。圖地基3、處理工程2 基坑開挖與護坡施工工藝質量要求2.1.1 符合基坑開挖圖、符合設計要求。2.1.2 基坑上下口線規(guī)整、順直。2.1.3 邊坡坡度修整一致。2.1.4 坑底布設排水明溝和集水井,不積水,坡頂有截水明溝或泛水坡度作為擋水壩,能夠有效截流地表雨水.2.1.5 滿足局部不滑坡或不塌方要求。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2.1.6 基坑開挖方案和開挖圖設計應嚴格審批制度,須經(jīng)審批后方可實施;土方開挖前,對所挖區(qū)域進行定位放線,根據(jù)作業(yè)指導書要求進行放坡。2.1.7 根據(jù)具體施工條件、運輸距離以及挖土層厚度、土壤類別選擇適宜施工機械。工藝圖片示例基坑上下口線規(guī)整、順直;四周場地平整和布設截水明溝;邊坡坡度4、修整一致。圖1.2。13 土方回填施工工藝質量要求3.1.1 回填土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如土質及壓實度要求等。3.1.2 分層夯實,攤鋪厚度為300mm.3.1.3 大面積回填用機械碾壓為主,人工夯實配合。3.1.4 場地平整標高偏差:人工清理30mm,機械清理50mm.3.1.5 表面平整度(挖方回填區(qū)):人工施工20mm,機械施工30mm(用2m直尺檢查);表面平整度(基坑)20mm.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3.1.6 回填前,必須對基礎等驗收合格后,方可隱蔽回填。3.1.7 回填土土質必須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3.1.8 土料質量如含水率、粒徑等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土方回填應分層攤鋪和夯實,每層鋪土5、厚度和壓實遍數(shù)應根據(jù)土質、壓實系數(shù)、機械性能確定。工藝圖片示例圖1.3。1圖1。3。2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攤鋪厚度不大于300mm;大面積回填用機械碾壓為主,人工夯實配合;表面平整度(挖方回填區(qū)):人工施工20mm,機械施工30mm(用2m直尺檢查);表面平整度(基坑)20mm;每層均需見證取樣并試驗合格,回填土做好成品保護工作。第2章混凝土工程1、鋼筋工程施工工藝質量要求3.1.9 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xiàn)行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抽取試件進行力學性能檢驗和質量偏差檢驗,檢驗機構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3.1.10 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guī)格和數(shù)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1.11 鋼筋配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6、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3.1.12 鋼筋網(wǎng)片和骨架的綁扎間距應均勻美觀。3.1.13 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3.1.14 鋼筋骨架:長度偏差10mm,寬、高度偏差5mm。3.1.15 受力鋼筋:間距偏差10mm,排距偏差5mm,保護層厚度偏差基礎10mm,粱5mm。3.1.16 箍筋、橫向鋼筋間距偏差20mm(鋼尺檢查,尺量連續(xù)三檔,取最大值).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3.1.17 半成品鋼筋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滿足現(xiàn)場安裝條件。必要時,運輸機械配合就位,確保安裝過程中,半成品鋼筋不變形。3.1.18 梁板結構鋼筋綁扎前,應把模板安裝完畢,具備施工條件。綁扎時,先在模板上劃線7、,標出鋼筋分布位置,確保綁扎工藝。3.1.19 框架柱鋼筋綁扎確保主筋位置正確,箍筋綁扎美觀平直,保護層墊塊均勻。3.1.20 在鋼筋綁扎時,不得在已綁好的鋼筋上行人、堆放物料或搭設跳板,以免影響結構強度和使用安全。3.1.21 鋼筋需增加可靠保護層,一般采用成品塑料保護塊,混凝土澆筑前對梁底模板銹跡清理、沖洗,避免影響砼外觀。工藝圖片示例鋼筋原材在加工直螺紋前需將端部切除12cm,保證端部平齊圖2.1。1鋼筋直螺紋加工完成后,在安裝之前要求全部套上塑料保護套,并碼放整齊圖2。1。2圖2.1.3圖2.1。4圖2.1。5圖2。1.6鋼筋骨架:長度偏差10mm,寬、高度偏差5mm;受力鋼筋:間距偏8、差10mm,排距偏差5mm,保護層厚度偏差 基礎10mm,粱5mm;箍筋、橫向鋼筋間距偏差20mm(鋼尺檢查,尺量連續(xù)三檔,取最大值)。2、模板(壓型鋼板)施工工藝質量要求3.1.22 模板安裝位置準確、接縫嚴密,不得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象.3.1.23 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jù)基礎結構的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力、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3.1.24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zhí)行,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3.1.253.1.26 現(xiàn)澆混凝土模板截面尺寸偏差基礎109、mm,柱、墻、梁 5+4mm;高度5m時其垂直度6mm,高度5m時其垂直度8mm。3.1.27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mm。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3.1.28 木模板優(yōu)先選用覆膜酚醛木膠合板,模板拼縫處貼雙面膠帶,使模板之間緊密結合。3.1.29 按照施工圖進行模板設計,對柱模板型式、梁柱接頭、對拉螺栓型式布置方式進行確定,并按模板施工工藝要求施工。3.1.30 模板間拼縫嚴密,側模拼縫可在板間加設雙面膠帶,板間拼縫可加膠帶或在縫上貼膠帶,以防漏漿。3.1.31 鋼模板安裝前,要進行預組裝,預組裝后應進行編號,整齊堆放。3.1.32 鋼模板安裝前,要預先涂刷脫模劑,安裝時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3.1.10、33 鋼模板拆模時,不得用大錘硬砸或撬杠硬撬或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結構和模板;拆下的模板,不得拋擲.3.1.34 拆下的鋼模板要及時清除粘結的灰漿,如發(fā)現(xiàn)脫焊、肋邊變形、配件損壞,應及時修理;拆下的零星配件應用箱或袋收集.工藝圖片示例圖2.2.1木模板優(yōu)先選用覆膜酚醛膠合板,模板拼縫處貼雙面膠帶,使模板之間緊密結合;地梁側模板安裝完成后,對上口的直線度進行調整,并用不小于5040mm方木沿上口加固。圖2.2。2鋼模板安裝前,要進行預組裝,預組裝后應進行編號,預先涂刷脫模劑,安裝時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拆模時,不得用大錘硬砸或撬杠硬撬或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結構和模板;及時清除粘結的灰漿,如發(fā)現(xiàn)脫焊、肋11、邊變形、配件損壞,應及時修理;拆下的零星配件應用箱或袋收集。3、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質量要求3.1.35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順直、色澤一致、無氣泡龜裂、無色差.3.1.36 倒角圓弧統(tǒng)一、流暢.3.1.37 標高、軸線及外形尺寸偏差小于或等于5mm,表面平整度小于或等于2mm。3.1.38 基礎環(huán)安裝定位準確。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3.1.39 有效處理模板拼縫,確?;炷翝仓r不漏漿。3.1.40 混凝土澆筑方案合理,優(yōu)先采用集中生產(chǎn)泵送澆筑方案,從原材料質量控制到配合比控制等環(huán)節(jié),保證混凝土的生產(chǎn)質量。3.1.41 混凝土振搗符合施工工藝要求。震動棒應與模板保持150mm左右間隙,利于氣泡排12、出,在第一遍振搗后的30分鐘內,再進行二次振搗(冬季一小時),消除混凝土內部氣泡。結構上表面用原漿收光,為防止表面裂紋在終凝前二次壓光。3.1.42 做好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對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采用薄塑料薄膜覆蓋,或麻袋、彩條布等進行覆蓋保濕養(yǎng)護。3.1.43 模板拆除必須符合現(xiàn)行規(guī)程規(guī)范要求.工藝圖片示例圖2。3。1圖2.3.2圖2.3。3震動棒應與模板保持150mm左右間隙,利于氣泡排出,在第一遍振搗后的30分鐘內,再進行二次振搗(冬季一小時),消除混凝土內部氣泡。結構上表面用原漿收光,為防止表面裂紋在終凝前二次壓光。收光完成后及時進行覆蓋。4 基礎環(huán)安裝施工工藝質量要求4.1.1 基礎環(huán)13、支架預埋件材質、錨固長度及間距符合設計要求。4.1.2 基礎環(huán)支架焊接符合設計要求。4.1.3 基礎墊層混凝土強度達到75%方可進行基礎環(huán)的安裝.4.1.4 基礎環(huán)調平后,上表面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主要技術及管理措施4.1.5 焊工要持有焊工證并試焊合格.4.1.6 預埋件及支架制作由專業(yè)技術人員根據(jù)施工圖紙、圖集所需型號進行放樣、下料,并由專業(yè)施工人員進行施焊.4.1.7 基礎環(huán)安裝完成后,鋼筋安裝注意不要觸碰到基礎環(huán)及支架。4.1.8 基礎環(huán)在首次安裝、鋼筋綁扎完成、混凝土澆筑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都需要及時進行復查表面平整度。4.1.9 基礎混凝土澆筑時,要四周均勻下料,防止一邊下料對基礎環(huán)支架產(chǎn)生側壓力,影響基礎環(huán)表面平整度.工藝圖片示例圖2。4.1圖2。4。2基礎環(huán)調平后,上表面平整度不超過2mm?;A環(huán)在首次安裝、鋼筋綁扎完成、混凝土澆筑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都需要及時進行復查表面平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