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地線液壓施工工藝(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089
2024-01-09
17頁
483.50KB
1、導地線液壓施工工藝湖南省送變電建設公司超高壓運行檢修分公司二八年十二月導地線液壓施工工藝1 編制目的為了統一架空輸電線路工程中導地線液壓施工工藝,確保工程建設質量。2 適用范圍本措施適用于500kV架空輸電線路工程中,以高壓油泵為動力,以相應鋼模對導線及地線配套金具進行的液壓施工,不包含大跨越工程導地線的液壓壓接。3 編制依據3.1 圓線同心絞架空導線(GB/T 1179-1999 idt IEC 61089)3.2 型線同心絞架空導線(GB/T 2041-2006 idt IEC 62219)3.3 電力金具通用技術條件(GB 2314)3.4 電力金具 標稱破壞載荷系列及連接型式尺寸(GB2、/T 2315)3.5 電力金具 機械試驗方法(GB/T 2317.1)3.6 電力金具 驗收規則、標志與包裝(GB/T 2317.4)3.7 設備線夾(GB/T 2341)3.8 鍍鋅鋼絞線(YB/T 5004)3.9 鋁包鋼絞線(YB/T 124)3.10 耐張線夾(DL/T 757)3.11 接續金具(DL/T 758)3.12 架空送電線路導線及避雷線液壓施工工藝規程(SDJ 226)4 一般規定4.1 接續管、耐張線夾及設備線夾壓接部分為圓形,壓后呈六邊形。 液壓機的選用根據導地線用接續管、耐張線夾、跳線線夾、設備線夾及內部鋼錨外形尺寸,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鋁模、鋼模及液壓機的類型。 鋼3、模尺寸(1)對邊距:考慮壓后金屬的彈性變形及盡量減少壓后飛邊的出現,且最大尺寸不能超過規程的最大允許值,建議對邊距按設計。(2)壓口長L值(mm):可按下式計算P油壓機出力,kgk油壓機使用系數(200、250噸液壓機:k=0.8;100噸液壓機:k=0.9)HB壓接管材料的布氏硬度,kg/mm2D壓接管外徑,mm4.2 液壓施工是架空送電線路及變電站施工中的一項重要隱蔽工序,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考試合格,持有操作許可證方能進行操作。操作時應有指定的質量檢查人員在場進行監督。4.3 本工藝適用于GB/T 1179、GB/T 20141、YB/T 5004、YB/T 124等標準規定的圓線同心4、絞架空導線和地線,也包括其他符合上述標準要求的導線。4.4 導線與地線的受壓部分應平整完好,與管口距離15m以內導地線不應存在必須處理的缺陷。4.5 液壓的導線及地線的端部在割線前應將線調直,并加防止散股的綁線。切割斷面應與軸線垂直,在鋼芯鋁絞線切斷鋁股時,嚴禁傷及鋼芯。4.6 量尺畫印的定位印記,畫好后應立即復查,以確保正確無誤。5 液壓前的操作5.1 器材及液壓設備檢驗 對所用的導線、地線的結構及規格應認真進行檢查。其規格應與工程設計相符,并符合現行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各項規定。 對所使用的各種接續管、耐張線夾、跳線線夾及設備線夾,應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標卡尺測量受壓部分的內外直徑;用5、鋼尺測量各部長度,其外觀、尺寸、公差應符合國家標準GB23141997及行業標準(技術條件)的要求。 在使用液壓設備之前,應檢查其完好程度,以保證正常操作。油壓表必須定期校準,做到準確可靠。檢查模具的完好狀況,必要時檢查模具的尺寸。5.2 清洗 對于使用的各種規格的接續管、耐張線夾、跳線線夾及設備線夾,使用前應用汽油清洗管內壁的油垢,并清除影響穿管的鋅疤與焊渣。短期內不使用時,清洗后應將管口臨時封堵,并以塑料袋封裝。 對鋁包鋼絞線的液壓部分穿管前應用棉紗擦去泥土。如有油垢,應用汽油清洗,清洗長度不應短于穿管長度的1.5倍。清洗后應保持線股干燥,并防止未清洗部分的油垢污染液壓部分。 在鋼芯鋁絞線6、液壓部分的鋁股表面穿管前,應以汽油清除其表面油垢,先套管的絞線表層清除的長度不應短于鋁管套入部位,直線搭接的另一端清洗長度不應短于半管長的1.5倍。對剝斷鋁股裸露鋼芯部分的清洗尤為重要。清洗后用白色干凈布擦拭,證明確實不存在任何油垢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穿管工序。 涂導電脂,清除鋼芯鋁絞線鋁股表面氧化膜的操作程序如下:a) 涂導電脂及清除鋁股氧化膜的范圍為鋁股進入鋁管部分;b) 按第條將外層鋁股用汽油清洗并干燥后,再將導電脂薄薄地、均勻地涂上一層,以將外層鋁股表面覆蓋??;c) 用鋼絲刷沿鋼芯鋁絞線軸線方向對已涂導電脂部分進行擦刷,將液壓后能與鋁管接觸的鋁股表面全部刷到,然后進行穿管。 用補修管補7、修導線前,其覆蓋部分的導線表面應用干凈棉紗將泥土臟物擦干凈,如有斷股應在斷股兩側涂少量導電脂,再套上補修管進行液壓。5.3 穿管 鋁包鋼絞線接續管的穿管如圖1:1鋁包鋼絞線;2鋼接續管;3鋁襯管;4鋁接續管;P綁線圖1 鋁包鋼絞線接續管穿管圖1)畫定位印記:如圖1(a)所示用鋼尺測量鋼接續管的實長L1及導電鋁接續管的實長L2。用鋼尺在鋁包鋼絞線端頭向線內量處畫一印記A,此A點命名為“鋼接續管定位印記”。2)穿管:如圖1(b)所示套鋁接續管:將鋁接續管自鋁包鋼絞線一端先套入。套鋁襯管:打開端部綁線,將導電用鋁襯管分別自鋁包鋼絞線兩端套入。穿鋼接續管:將被連接的鋁包鋼絞線兩端分別向鋼接續管口穿入,8、穿時順絞線絞制方向旋轉推入,直至兩端頭在鋼接續管內中點相抵,兩線上的定位印記A與管口重合。3)穿鋁接續管及鋁襯管如圖1(c)所示當鋼接續管壓好后,在鋼接續管的兩個端口分別做定位印記A1,用鋼尺測量A1A1L3。用鋼尺在壓好的鋼管中心劃一印記,按此印記向外量處畫一印記B,此B點命名為“鋁接續管定位印記”。將鋁襯管順鋁包鋼絞線絞制方向,分別自兩側向已壓好的鋼接續管方向旋轉推入,直至其管口與鋼接續管相抵(與定位印記A1重合),同時在兩端鋁襯管口畫定位印記C。若鋁襯管壓住定位印記B,將定位印記B移至鋁襯管上。將鋁接續管順鋁包鋼絞線絞制方向,向一側旋轉推入,直至兩端管口與兩端定位印記B重合為止。分別用鋼9、尺自鋁接續管的兩個端口向內側量處畫鋁接續管壓接定位印記A1。 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的穿管如圖2:1鋁包鋼絞線;2耐張線夾鋼錨;3鋁襯管;4耐張線夾鋁管;P綁線圖2 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穿管圖1)畫定位印記:如圖2(a)所示用鋼尺測量耐張線夾鋼錨的壓接部位實長L及鋁襯管的實長L1;用鋼尺在鍍鋅鋼絞線端頭向線內量處畫一印記A。此A點命名為“鋼錨定位印記”;2)穿管:如圖2(b)所示套耐張線夾鋁管:將耐張線夾鋁管自鋁包鋼絞線端口先套入。套鋁襯管:打開端部綁線,將導電用鋁襯管自鋁包鋼絞線端口套入。穿耐張線夾鋼錨:將鍍鋅鋼絞線自管口向管內穿入,穿時順絞線絞制方向旋轉推入,直至線端頭穿至管底,管口與定位印記A10、重合為止。3)穿耐張線夾鋁管及鋁襯管如圖2(c)所示當耐張線夾鋼錨壓好后,將鋁襯管順鋁包鋼絞線絞制方向,向已壓接好的耐張線夾鋼錨側旋轉推入,直至其管口與耐張線夾鋼錨相抵,同時在鋁包鋼絞線側鋁襯管管口畫定位印記B。將耐張線夾鋁管順鋁包鋼絞線絞制方向,向已壓接好的耐張線夾鋼錨側旋轉推入,直至其在鋁包鋼絞線側的管口與定位印記B重合。用鋼尺從耐張線夾鋁管出口(定位印記B處)向內量BCL1 處畫一耐張線夾鋁管壓接定位印記C。用鋼尺在圖示處由管口向內量L2約為50mm(最終通過試驗根據液壓設備具體尺寸確定)處畫一耐張線夾鋁管壓接定位印記D。4)耐張線夾鋼錨環與鋁管引流板的相對方位確定液壓操作人員根據該工程11、的施工手冊,確定耐張線夾鋼錨環與鋁管引流板的方向,在耐張線夾鋼錨與鋁管穿位完成后,分別轉動耐張線夾鋼錨和鋁管至合適的方向。耐張線夾鋼錨環定位:用標記筆自鋁包鋼絞線,過鋼錨管口至鋼錨壓接部位畫一直線,壓接時保持絞線與鋼錨壓接部位的標記線在一條直線上。耐張線夾鋁管定位:用標記筆自鋁包鋼絞線,過鋁管管口至鋁管上畫一直線,壓接時保持絞線與鋁管上的標記線在一條直線上。 鋼芯鋁絞線鋼芯搭接式接續管的穿管如圖3:鋼芯鋁絞線;2鋼接續管;3鋁接續管;P綁線圖3 鋼芯鋁絞線搭接式接續管穿管圖1)剝鋁股:如圖3(a)所示:用鋼尺測量鋼接續管的實長L1及導電鋁接續管的實長L2。用鋼尺自鋼芯鋁絞線端頭O向線內量 L112、L120mm處以綁線P扎牢。用鋼尺在鋼芯鋁絞線端頭向線內量ONL1L1處畫一割鋁股印記N;(L1約為鋼接續管長的20%,最終通過試驗確定)。然后用切割器(或手鋸),在印記N處切斷外層及中層(內層)鋁股,在切割最內層鋁股時,只割到每股直徑的3/4處,然后將鋁股逐股掰斷。2)穿管:如圖3(b)所示套鋁接續管:將鋁接續管自鋼芯鋁絞線一端先套入,然后松開綁線P,將鋁接續管順鋁線絞制方向,向內旋轉推入直至露出鋁線端頭,再用綁線扎好。穿鋼接續管:將已剝露的鋼芯表面油污全部清擦干凈后,使鋼芯呈散股扁圓形,自鋼管口一端下側向鋼管內穿入后,另一端鋼芯也呈散股扁圓形自鋼管另一端上側向鋼管內穿入,是相對搭接穿入不是13、插接,直穿至兩端鋼芯在鋼管管口對面露出5mm為止。3)穿鋁接續管如圖3(c)所示當鋼接續管壓好后,用鋼尺量NNL3,記錄L3的長度。用鋼直尺自切割印記N分別向導線兩側量取處畫鋁接續管定位印記A。按本規程及5.2.4條清洗并涂導電脂,然后將鋁管順鋁線絞制方向,向另一端旋轉推入后,松開另一端綁線P,繼續推入直至鋁接續管兩管口與鋁線上兩端定位印記A重合為止。分別用鋼尺自鋁接續管的兩個端口向內側量處畫鋁接續管壓接定位印記B(注ABAN)。 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的穿管如圖4:1鋼芯鋁絞線;2耐張線夾鋼錨;3耐張線夾鋁管;P綁線圖4 鋼芯鋁絞(耐張線夾穿管圖1)剝鋁股:如圖4(a)所示:用鋼尺測量耐張線夾鋼14、錨的壓接部位實長L1。用鋼尺自鋼芯鋁絞線端頭O向線內量 L1L120mm處以綁線P扎牢。用鋼尺在鋼芯鋁絞線端頭向線內量ONL1L1處畫一割鋁股印記N;(L1約為耐張線夾鋼錨壓接部位實長L1的20%,最終經試驗確定)。然后用切割器(或手鋸),在印記N處切斷外層及中層鋁股,在切割最內層鋁股時,只割到每股直徑的3/4處,然后將鋁股逐股掰斷。用鋼尺在鋼芯鋁絞線的鋼芯端頭向線內量OAL1處畫耐張線夾鋼錨穿線定位印記A。2)穿管:如圖4(b)所示套耐張線夾鋁管:將耐張線夾鋁管自鋼芯鋁絞線端頭先套入,然后松開綁線P,將耐張線夾鋁管順鋁線絞制方向,向內旋轉推入直至露出鋁線端頭,再用綁線扎好。穿耐張線夾鋼錨:把15、已剝露的鋼芯表面油污全部清擦干凈后,將鋼芯(如剝露的鋼芯已不呈原絞制狀態,應先恢復其至原絞制狀態)向耐張線夾鋼錨管口穿入。穿入時應順絞線絞制方向旋轉推入,直至鋼芯穿至管底且耐張線夾鋼錨管口與定位印記A重合。3)穿耐張線夾鋁管如圖4(c)所示當耐張線夾鋼錨壓好后,用鋼尺自鋼錨最后凹槽邊向鋼錨U型環端量20mm畫一定位印記B。用鋼尺測量鋼錨凹槽部位長L2 ,自B點向鋼錨壓接鋼芯方向量至鋼錨前端凹槽邊過5mm, 畫一定位印記C,使BC20mmL25mm,并記錄BC的長度。用鋼尺測量耐張線夾鋁管的全長L,自B點向鋁線側量BDL,畫一定位印記D,自D點向鋼錨側量至鋁線端頭,畫一定位印記E,使DE L3,16、并記錄DE的長度。 按本規程及5.2.4條清洗并涂導電脂,然后將鋁管順鋁線絞制方向,向耐張線夾鋼錨端旋轉推入至綁線,松開綁線P,繼續推入直至耐張線夾鋁管兩管口分別與鋁線及耐張線夾鋼錨上的定位印記B、D重合為止。重合后,根據記錄的BC及DE的長度,將定位印記C及E移至耐張線夾鋁管上。4)耐張線夾鋼錨環與鋁管引流板的相對方位確定液壓操作人員根據該工程的施工手冊,確定耐張線夾鋼錨環與鋁管引流板的方向,在耐張線夾鋼錨與鋁管穿位完成后,分別轉動耐張線夾鋼錨和鋁管至合適的方向。耐張線夾鋼錨環定位:用標記筆自鋼芯鋁絞線剝露出的鋼芯,過鋼錨管口至鋼錨壓接部位畫一直線,壓接時保持鋼芯與鋼錨壓接部位的標記線在一條17、直線上。耐張線夾鋁管定位:用標記筆自鋼芯鋁絞線鋁線,過鋁管管口至鋁管上畫一直線,壓接時保持鋁線與鋁管上的標記線在一條直線上。 鋼芯鋁絞線跳線線夾的穿管如圖5:1鋼芯鋁絞線(鋁包鋼絞線);2跳線線夾;P綁線圖5 鋼芯鋁絞線跳線線夾穿管圖1)畫定位印記:如圖5(a)所示用鋼尺測量跳線線夾的壓接部位實長L。用鋼尺自鋼芯鋁絞線端頭O向線內量OAL,畫一定位印記A,并以綁線P扎牢。2)穿管:如圖5(b)所示印記畫好后,按本規程及5.2.4條清洗并涂導電脂,將跳線線夾自鋼芯鋁絞線端頭先套入,然后松開綁線P,將跳線線夾順絞線絞制方向,向內旋轉推入直至與鋁線上的定位印記A重合為止。3)跳線線夾的相對方位確定液18、壓操作人員根據該工程的施工手冊,確定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鋁管引流板的方向后,確定跳線線夾的方向。跳線線夾穿位完成后,根據跳線線夾的方向,轉動跳線線夾至合適的方向,用標記筆自鋼芯鋁絞線過跳線線夾管口至跳線線夾壓接部位畫一直線,壓接時保持絞線與跳線線夾壓接部位的標記線在一條直線上。6 液壓操作6.1 一般規定 液壓時所使用的鋼模應與被壓管相配套。凡上模與下模有固定方向時,則鋼模應有明顯標記,不得放錯。液壓機的缸體應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穩。 液壓管放入下鋼模時,位置應正確。檢查定位印記是否處于指定位置,雙手把住管、線后合上模。此時應使導線或地線與壓接管保持水平狀態,并與液壓機軸心相一致,以減少管子受壓后19、產生彎曲,然后開動液壓機。 液壓機的操作必須使每模都達到規定的壓力,且每模壓接應連續完成,不應斷斷續續。而不以合模為壓接完成的標準。 施壓時相鄰兩模至少應重疊5mm。6.1.5 各種液壓管在第一模壓好后應檢查壓后對邊距尺寸(也可用標準卡具檢查)。符合標準后再繼續液壓操作。對鋼模應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有變形或磨損現象,應停止或修復后使用。 當壓接管壓完后有飛邊時,應將飛邊銼掉,鋁管應銼為圓弧狀,同時用細砂紙將銼過處磨光。管子壓完后因飛邊過大而使對邊距尺寸超過規定值時,應將飛邊銼掉后重新施壓。6.1.8 鋼管壓后凡鋅皮脫落者,不論是否裸露于外,皆涂富鋅漆以防生銹。6.2 操作工藝 鋁包鋼絞線接續管20、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6、圖7。1)鋁包鋼絞線鋼接續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6。1鋁包鋼絞線;2鋼接續管;()施壓序號圖6 鋁包鋼絞線鋼接續管的施壓順序首先檢查鋼接續管與鋁包鋼絞線上的定位印記A是否重合。第一模壓模中心應與鋼接續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別依次向管口端連續施壓。2)鋁包鋼絞線鋁接續管及鋁襯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7:1鋁包鋼絞線;2鋼接續管;3鋁襯管;4鋁接續管;()施壓序號圖7 鋁包鋼絞線鋁接續管及鋁襯管的施壓順序首先檢查兩個鋁襯管與鋁包鋼絞線上的定位印記C是否重合。再檢查鋁接續管與定位印記B是否重合。內有鋼接續管部分(A1A1處)的鋁接續管為不壓區,自鋁接續管上的壓接定位印21、記A1處開始施壓,一側連續壓至管口后再壓另一側。 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8、圖9:1)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鋼錨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8:1鋁包鋼絞線;2耐張線夾鋼錨;3鋁襯管;4耐張線夾鋁管;()施壓序號圖8 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鋼錨的施壓順序首先檢查耐張線夾鋼錨壓接部位與鋁包鋼絞線上的定位印記A是否重合。檢查耐張線夾鋼錨環的方位確定線是否在一條直線上。第一模自耐張線夾鋼錨長圓環側開始,依次向管口端施壓。2)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鋁管及鋁襯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9:1鋁包鋼絞線;2耐張線夾鋼錨;3鋁襯管;4耐張線夾鋁管;()施壓序號圖9 鋁包鋼絞線耐張線夾鋁管及鋁襯管的施壓順序22、首先檢查耐張線夾鋁管及鋁襯管與鋁包鋼絞線上的定位印記B是否重合。 檢查耐張線夾鋁管的方位確定線是否在一條直線上。自耐張線夾鋁管上的壓接定位印記C處開始,連續向鋁管管口方向(絞線方向即定位印記B的方向)施壓,一直連續壓到鋁管管口。最后在耐張線夾鋁管尾端施壓印記D處壓一模,使鋁管與鋼錨連接上。 鋼芯鋁絞線接續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0、圖11:1)鋼芯鋁絞線鋼芯搭接式鋼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0:1鋼芯鋁絞線;2鋼接續管;3鋁接續管;()施壓序號圖10 鋼芯鋁絞線鋼芯搭接式鋼管的施壓順序首先檢查鋼接續管內鋼芯是否符合穿鋼接續管的要求。第一模壓模中心應與鋼接續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別依次向管口23、端連續施壓。一側壓至管口后再壓另一側。如因湊整模數,允許第一模稍偏離鋼管中心。2)鋼芯鋁絞線鋁接續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1:1鋼芯鋁絞線;2鋼接續管;3鋁接續管;()施壓序號圖11 鋼芯鋁絞線鋁接續管的施壓順序圖首先檢查鋼芯鋁絞線鋁接續管的兩端口與定位印記A是否重合。內有鋼接續管部分(NN處)的鋁接續管為不壓區,自鋁接續管上的壓接定位印記 C處開始施壓,一側連續壓至管口后再壓另一側。 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2、圖13:1)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鋼錨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2:1鋼芯鋁絞線;2耐張線夾鋼錨;3鋁耐張管;()施壓序號圖12 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鋼錨的施壓順序24、圖首先檢查耐張線夾鋼錨壓接部位與鋼芯鋁絞線上的定位印記A是否重合。檢查耐張線夾鋼錨環的方位確定線是否在一條直線上。第一模自耐張線夾鋼錨長圓環側開始,依次向管口端連續施壓。2)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鋁管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3:1鋼芯鋁絞線;2耐張線夾鋼錨;3耐張線夾鋁管;()施壓序號圖13 鋼芯鋁絞線耐張線夾鋁管的施壓順序圖首先檢查耐張線夾鋁管與鋼芯鋁絞線及耐張線夾鋼錨上的定位印記B、D是否重合。檢查耐張線夾鋁管上的壓接定位印記C、E是否標注。檢查耐張線夾鋁管的方位確定線是否在一條直線上。第一模壓耐張線夾鋁管末端即鋼錨凹槽處,壓模應覆蓋壓接定位標記CB所包含的長度(在此位置施壓一模長度不夠,可25、以施壓兩模。凹槽處壓接完成后,可以用其它方法校核鋼錨的凹槽部位是否全部被鋁管壓?。?。然后自耐張線夾鋁管上的壓接定位印記E處開始,連續向鋁管管口方向(絞線方向即定位印記D的方向)施壓,一直連續壓到鋁管管口。 鋼芯鋁絞線跳線線夾(引流板)的液壓部位及操作順序見圖14:1絞線;2跳線線夾(引流板);()施壓序號圖14 跳線線夾(引流板)的施壓順序1)首先檢查跳線線夾(引流板)的端口與定位印記A是否重合。2)檢查跳線線夾(引流板)的方位確定線是否在一條直線上。3)自跳線線夾(引流板)的管底處開始,連續向鋁管管口方向(絞線方向即定位印記A的方向)施壓,一直連續壓到鋁管管口。 鋁包鋼絞線、鋼芯鋁絞線耐張線26、夾鋁管液壓時其引流連板與鋼錨長圓環的相對角度應符合該工程施工手冊(或技術措施)上有的相關規定。7 質量檢查7.1 工程進行的檢驗性試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架線工程開工前應對該工程實際使用的導線、地線及相應的液壓管,同配套的液壓機及壓接鋼模,按本規程規定的操作工藝,制作檢驗性試件。每種形式的試件不得少于3根(允許接續管與耐張線夾做成一根試件)。線路中試件的握著力均不應小于導線及地線額定抗拉力(計算拉斷力)的95,跳線線夾及設備線夾的握著力均不應小于導線額定抗拉力(計算拉斷力)的10。 如果發現有一根試件的握著力未達到要求,應查明原因,改進后做加倍的試件再試,直至全部合格。 同一工程中,不同的施工標27、段,所使用的導線、地線、接續管、耐張線夾、跳線線夾、設備線夾、液壓設備、鋼模及施工單位如果不同,應以施工標段為單位,進行上述項目的試驗。7.2 各種液壓管壓后對邊距尺寸S的最大允許值為:S0.866*(0.993D)0.2mm式中 D壓接管實際外徑(mm),但三個對邊距只允許有一個達到最大值,超過此規定時應更換鋼模重壓。7.3 液壓后管子不應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彎曲現象,壓接后彎曲度不超過2%。有彎曲時應校直,校直后不應有裂縫。壓后如有裂縫,應斷開重壓。7.4 各液壓管施壓后,應認真填寫記錄。液壓操作人員自檢后,在管子指定部位打上自己的鋼印。質檢人員檢查合格后,在記錄表上簽名。8 安全注意事項8.1 切割導地線時,線頭應扎牢,并防止線頭回彈傷人。8.2 液壓機使用前,應檢查壓鉗與頂蓋接觸口,如液壓鉗體裂紋,嚴禁使用。8.3 液壓機壓鉗起落時,人體任何部位不得位于壓鉗的正上方,防止壓鉗上蓋向上彈出傷人。8.4 放入頂蓋時,必須與鉗體完全吻合,嚴禁在未旋轉到位的情況下壓接。8.5 液壓時,操作人員扶線人位于壓鉗的側面,并注意手指不得深入壓模內。8.6 高空壓接時,操作平臺內機械設備及材料必須固定牢靠,防止脫落傷人及設備損失;操作平臺與高空臨錨鋼繩或導線等連接固定必須可靠,并固定在多根線繩上;導線必須有防跑線的措施,高空操作人員的安全繩連接在鐵塔上,并不得與平臺、線繩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