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及圖示施工工藝(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177
2024-01-09
17頁
17.12MB
1、最新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及圖示一、 變形縫(一) 細部構造:1 變形縫處的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300mm。2 用于沉降和變形縫其最大允許沉降差值不應大于30mm。當計算沉降值大于30mm時,應在設計時采取措施。3 用于沉降的變形縫寬度宜為2030mm,用于伸縮的變形縫寬度宜小于此值。4 變形縫的防水措施可根據工程開挖方法、防水等級按規范規定要求選用。變形縫的幾種復合防水構造形式見下圖。圖 中埋式止水帶式外貼防水層復合使用處貼式止水帶L300 外貼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層L4001? 混凝土結構;2中埋式止水帶;3填縫材料;4外貼防水層圖一中埋式止水帶與遇水膨脹橡膠條、嵌縫材料復合2、使用1一混凝土結構;2-中埋式止水帶;3一嵌縫材料;4一背襯材料:5一遇水膨脹膠條:6-填縫材料圈一中埋式止水帶與可卸式止水帶復合使用1-混凝土結構;2-填縫材料;3-中埋式止水帶;4-預埋鋼板;5-緊固件壓板;6-預埋螺栓;7-螺母;8-墊圈;9-緊固件壓塊;10-型止水帶;11-緊固件圓鋼(二) 變形縫施工。1 中埋式止水帶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 止水帶埋設應準確,其中間空心圓環應與變形縫的中心線重合。(2)止水帶應妥善固定,頂、底板內止水帶應成盆狀安設,止水帶宜采用專用鋼筋套或扁鋼固定。采用扁鋼固定時,止水帶端訓應先用扁鋼夾緊,并將扁鋼與結構內鋼筋焊牢。固定扁鋼用的螺栓間距宜為5003、mm,見下圖。圖頂(底)板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1一結構主筋:2一混凝土結構;3一固定用鑰筋:4一固定止水帶有扁鋼;5一填縫材料;6-中埋式止水帶;7-螺母:8一雙頭螺桿(3) 中埋式止水帶先施工一側混凝土時,其端模應支撐牢固,嚴防漏漿。(4) 止水帶的接縫宜為一處,應設在邊墻較高位置上,不得設在結構轉角處,接頭宜采用熱壓焊。(5) 中埋式止水帶在轉彎處宜采用直角專用配件,并應做成圓弧形,橡膠止水帶的轉角半徑應不小于200mm,鋼邊橡膠止水帶應不小300mm.且轉角半徑應隨止帶的寬度增大而相應加大,2 宜采用遇水膨脹橡膠與普通復合的復合型橡膠條、中間夾有鋼絲或纖維織物的遇水膨脹橡膠條、中空圓環型遇4、水膨脹橡膠條。當采用遇水膨脹橡膠條時,應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防止止水條脹出縫外。二、 后澆帶(一) 細部構造:1 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3060m,寬度宜為7001000mm。2 后澆帶可做成平直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于45倍主筋直徑,并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后澆帶的防水構造見圖1-1、圖1-2、圖1-3。(二) 后澆帶施工后澆帶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 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混凝土14d后進行;2 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前,后澆帶部位和外貼式止水帶應予以保護,嚴防入雜物和損傷外貼式水帶5、;3 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兩側混凝土;4 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三、 穿墻管(盒)(一)細部構造:1 穿墻管(盒)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2 穿墻管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mm.3 穿墻管應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外應加焊止水環,見圖1一1、圖1-2。1-1穿培份防水構造(一)1止水環:2嵌縫材料;3主管:4套管.5混凝土結構;6填縫材料圖1-2套管式穿墻管防水構造(二)1翼環;2嵌縫材料:3背襯材料;4填縫材料;5檔圈;6套管:7止水環;8橡膠圈;9翼盤;10螺母;11雙頭螺栓;12短管;13主管;14法蘭盤4 穿墻管線較多時,宜相對集中6、,采用穿墻盒方法。穿墻盒的封口鋼板應與墻上的預埋角焊鋼焊嚴,并從鋼板上的預留澆注孔注入改性瀝青柔性密封材或細石混凝土處理,見圖1-3。圖1-3穿墻群管防水構造1澆注孔;2柔性材料或細石混凝土;3穿墻管;4封口鋼板:5固定角鋼;6預留孔(二) 穿墻管防水施工。穿墻管防水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 采用套管式穿墻管防水構造時,翼環與套管應滿焊密實,并在施工前將套管內表面清理干凈。2 管與管的間距應大于300mm。3 當工程有防護要求時,穿墻管除應采取有效防水措施外,還應采取措施滿足防護要求。四、 埋設件 結構上的埋設件預埋。 埋設件端部或預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當厚度小于2507、mm時,應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見下圖。3 預留孔(槽)內的防水層,宜與孔(槽)外的結構防水層保持連續。五、 預留通道接頭(一) 細部構造:1 預留通道接縫處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2 預留通道接頭應采取復合防水構造形式,見圖-1、圖-2、圖-3。(二) 預留通道接頭的防水施工。預留通道接頭的防水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 中埋式止水帶,遇水膨脹橡膠條,嵌縫材料、可卸式止水帶的施工應符合本節變形縫施工中的有關規定;2 預留通道先施工部位的混凝土、中埋式止水帶、與防水相關的預埋件等應及時保護,確保端部表面混凝土和中埋式止水帶清潔,埋件不銹蝕;圖-3預留通道接頭防水構造(三)1先澆泥凝土8、結構;2防水涂料;3填縫材料;4可卸式止水帶;5后澆混凝土結構3 采用圖(一)-2的防水構造時,在接頭混凝土施工前應將先澆混凝土端部表面鑿毛,露出鋼筋或預埋的鋼筋接駁器鋼板,與待澆混凝土部位的鋼筋焊接或連接好后再行澆筑;4 當先澆混凝土中未預埋可卸式止水帶的預埋螺栓時,可選用金屬或尼龍的膨脹螺栓固定可卸式止水帶。采用金屬膨脹螺栓時,可用不銹鋼材料或用金屬膜、環氧涂料進行防銹處理。六、 樁頭(一)細部構造:樁頭防水構造形式見下圖圈樁頭防水構造(一)1結構底板;2底板防水層:3細石混凝土保護層: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5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6樁墓受力筋;7遇水膨脹止水條;8混凝土墊層;9樁基9、混凝土圈樁頭防水構造(二)1構造底板:2底板防水層;3細石棍凝土保護層: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5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徐料;6樁基受力筋;7遇水膨脹止水條;8混凝土墊層;9樁基混凝土(二)樁頭防水施工。樁頭防水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 破樁后如發現滲漏水,應先采取措施將滲漏水止住;2 采用其他防水材料進行防水時,基面應符合防水層施工的要求;3 應對遇水膨脹止水條進行保護。七、 孔口1 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種孔應設置防地面水倒灌措施。人員出入口應高出地面不小于500mm,汽車出入口設明溝排水時,其高度宜為150mm,并應有防雨措施。2 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時,窗井的底板和墻應做防水處理并宜與10、主體結構斷開,見下圖。3 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時,窗井應與主體結構連成整體,其防水層也應連成整體,并在窗井內設集水井。見圖3。1窗井;2防水層;3主體結構;4防水層保護層;5集水井;6墊層4 無論地下水位高低,窗臺下部的墻體和底板應做防水層。5 窗井內的底板,應比窗下緣低300mm,墻井墻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應做散水,與墻面間應采用密封材料嵌填。6 通風口應與窗井同樣處理,堅井窗下緣離室外地面高度不得小于500mm。八、 坑池1 坑、池、儲水庫宜用防水混凝土整體澆筑,內設其他防水層。受振動作用時應設柔性防水層。2 底板以下的坑、池,其局部底板必須相應降低,并應使防水層保護連續,見下圖。圖底板下坑、池的防水構造1底板;2蓋板;3坑、池防水層;4坑、池;5主體結構防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