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敷設施工工藝建筑(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271
2024-01-09
17頁
55.50KB
1、電纜敷設施工工藝1、適應范圍低壓動力電纜、控制電纜、通信電纜和光纜的敷設施工.2 、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圖施工準備電纜布置設計形成電纜敷設計劃表電纜敷設電纜固定和就位質量驗收3、工藝流程說明及主要質量控制要點4、施工準備(1) 技術準備:施工圖紙、電纜清冊、電纜合格文件、現場檢驗記錄。(2) 現場布置:電纜通道暢通,排水良好;電纜支架、橋架的防腐層應完整,間距應符合設計規定;屏柜及端子箱已按裝結束;敷設現場布置。(3) 人員組織:技術負責人,安裝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安裝人員。(4) 機具及材料:吊車、汽車、放線架、吊裝機具(包括與電纜盤重量和寬度相配合的鋼棒,電纜捆扎材料、打印好的電纜牌等。5、電2、纜布置設計(1) 電纜的排列應符合下列要求:1) 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不應配置在同一層支架上。2) 高低壓電力電纜,強電、弱電控制電纜應按順序分層配置,一般情況宜由上而下配置.3) 并列敷設的電力電纜。其相互間的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4) 控制電纜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過1層;橋架上不宜超過層.5) 交流三芯電力電纜,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過層;橋架上不宜超過2層。(2) 編制電纜敷設順序表(或排列布置圖),作為電纜敷設和布置的依據。電纜敷設順序表應包含:電纜的敷設順序號,電纜的設計編號,電纜敷設的起點、終點,電纜的型號規格,電纜的長度。(3) 編制電纜敷設順序表的要求:1) 應按設計和實際路徑算每根3、電纜的長度,合理安排每盤電纜,減少換盤次數。2) 應使得電纜敷設時排列整齊,走向合理,不宜交叉.3) 在確保走向合理的前提下,同一層面應盡可能考慮連續施放同一種型號、規格或外徑接近的電纜。6、電纜敷設(1) 按照電纜敷設順序表或排列布置圖逐根施放電纜。電纜十方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壓扁、絞擰、護層折裂等機械損傷。(2) 電纜敷設時應排列整齊,不宜交叉,及時加以固定,并裝設標志牌。標志牌的裝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 在電纜終端頭、隧道及豎井的上端等地方,電纜上應裝設標志牌.2) 標志牌上應注明電纜編號、電纜型號、規格及起訖地點。標志牌應使用微機打印4、,字跡應清晰不易脫落,掛裝應牢固,并與電纜一一對應。3) 電纜線路路徑上有可能使電纜受到機械性損傷、化學作用、地下電流、振動、熱影響、腐植物質、蟲鼠等危害的地段,應采取保護措施。4) 直埋電纜應符合規程要求.5) 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表171的規定。6) 所有電纜敷設時,電纜溝轉彎、電纜層井口出的電纜彎曲弧度一致、過度自然,敷設時人員應站在拐彎口外側。所有直線電纜溝的電纜必須拉直,不允許直線溝內支架上有電纜彎曲或下垂現象。7) 電纜敷設完畢后,應及時清除雜物,蓋好蓋板。必要時,尚應將蓋板縫隙密封。8) 光纜敷設應在電力電纜、控制電纜敷設結束后進行。對于非金屬加強型進所光纜,應按照有關規定全5、線穿設PVC保護管,對于廠家提供的尾纖光纜,應穿設PVC軟管,有條件時可在電纜層中安裝弱電纜專用金屬屏蔽槽,所有通信網絡線、光纖等弱電線路全部進入該屏蔽槽中,以保證電纜層中電纜敷設工藝。7、電纜固定和就位(1) 電纜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1) 垂直敷設或超過450傾斜敷設的電纜在每個支架上;橋架上每隔2m處固定,見圖2) 水平敷設的電纜,在電纜首末兩端幾轉彎、電纜接頭的兩端處;當對電纜間距有要求時,每隔510m處固定.3) 單芯電纜的固定應符合設計要求,單芯電力電纜固定夾具或材料不應構成閉合磁路。(2) 電纜就位應符合下列要求:1) 端子箱內電纜就位的順序應按該電纜在端子箱內接線序號進行排列,穿6、入的電纜在端子箱底部留有適當的弧度。電纜從支架穿入端子箱時,在穿入口處應整齊一致。2) 屏柜電纜就位前先將電纜層電纜整理好,并用扎帶或鐵芯扎線將整理好的電纜扎牢。根據電纜在層架上敷設順序分層將電纜穿入屏柜內,確保電纜就位弧度一致,層次分明.3) 戶外短電纜就位:電纜排管在敷設電纜前,應進行疏通,清除雜物。管道內部應無積水,且不得損傷護層,可采用無腐蝕性的防滑劑(粉)。4) 戶外引入設備接線箱的電纜應有保護和固定措施。5) 光纜固定工藝方法與電纜類似。8、質量驗收(1) 電纜出廠合格證、出廠試驗報告、現場試驗報告、電纜安裝記錄及質量評定記錄、施工圖及變更設計的說明文件.(2) 外觀檢查、幫扎固定7、電纜標牌掛設等。9、主要引用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199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DL/T5161。172002電纜二次接線施工工藝1、適應范圍各種盤、柜、端子箱內二次接線施工。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圖見圖施工準備電纜就位電纜頭制作電纜牌標識及固定線芯整理、布置線芯標識、接線備用芯、屏蔽處理施工準備施工準備3、工藝流程說明及主要質量控制要點4、施工準備(1) 技術準備:熟悉二次接線圖和原理圖,核對接線圖的準確性;熟悉二次接線有關規范;根據電纜清冊統計各類二次設備的電纜根數,根據電纜的根數、電纜型號、設備接線空間的大小等因素進行二次接線工藝的策劃。(8、2) 材料準備:相色帶、屏蔽線、扎帶、線帽管、電纜牌等二次接線的消耗性材料的準備。(3) 人員組織:技術人員,安全、質量負責人,二次接線員。(4) 機具準備:線帽機、電纜牌打印機、計算機及二次接線用工具。5、電纜就位(1) 根據二次工藝策劃的要求將電纜分層、逐根穿入二次設備。(2) 在考慮電纜的穿入順序、位置的時候,要盡可能使電纜在支架(層架)的引入部位、設備的引入口盡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狀現象的發生,同時應避免電纜芯線左右交叉的現象發生(對于多列端子的設備).(3) 直徑相近的電纜應盡可能布置在同一層。(4) 為了便于二次接線,保護桂、端子箱等等二次設備在廠方的布局設計和組裝過程中,應盡可能留出9、足夠大的電纜布置空間。電纜布置的寬度適合芯線固定及與端子盤的連接。(5) 電纜的綁扎要求牢固,在接線后不應使端子排受機械應力。在引入二次設備的過程中應進行相應的綁扎,在進入二次設備時應在最底部的支架上進行綁扎,然后根據電纜頭的制作高度決定是否進行再次綁扎.(6) 電纜的綁扎采用扎帶,綁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6、電纜頭制作(1) 根據二次工藝策劃的要求進行電纜頭制作。(2) 單層布置的電纜頭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層布置的電纜頭高度可以一致,或者從里往外逐層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統一。同時。盡可能使某一區域或每類設備的電纜頭的制作高度統一、制作樣式統一.(3) 電纜頭制作時纏繞的聚氯乙烯帶要求顏色10、一致,纏繞密實、牢固;熱縮管電纜頭應采用統一長度熱縮管加熱收縮而成,電纜的直徑應在所用熱縮管的熱縮范圍之內;電纜頭制作結束后要求頂部平整、密實。(4) 電纜的屏蔽層接地方式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措,戶外短電纜端子箱側4mm2一端接地、其余電纜2。5mm2兩端接地),在剝除電纜電纜外層護套時,屏蔽層應留有一定的長度(或屏蔽線),以便與屏蔽接地線進行連接;屏蔽接地線與屏蔽層的連接采用焊接或絞接的方式(推薦絞接方式,焊接方式要控制溫度,防止損傷內部芯線絕緣),但都應確保連接可靠。(5) 戶外電纜一般均為鎧裝電纜,鎧裝電纜的鋼帶應一點接地,接地點可選在端子箱或匯控柜專用接地銅排上。(6) 11、鋼帶應在電纜進入端子箱(匯控柜)后進行剝除并接地。鋼帶接地應采用單獨的接地線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電纜頭下部的某一統一高度,不宜和電纜的屏蔽層在同一位置引出。(7) 在鋼帶接地處,剝除一定長度的電纜外層護套(25cm)將屏蔽接地線與鋼帶用焊接或絞接的方式連接,同時采用聚氯乙烯帶進行纏繞,確保連接可靠。用熱縮管進行烘縮鋼帶露出部位。(8) 電纜頭屏蔽線、鋼帶屏蔽線應在電纜的統一的方向引出。7、電纜牌標識及固定(1) 在電纜頭制作和芯線整理過程中可能會破壞電纜就位時的原有固定,在電纜接線時應按照電纜的接線順序再次進行固定,然后掛設電纜牌。(2) 電纜牌采用專用的打印機進行打印,電纜牌打印排版合理,標12、識齊全、打印清晰。(3) 電纜牌的型號、打印的樣式、掛設的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策劃的要求進行。(4) 電纜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疊或并排,上下高低錯位等方式進行掛設,但要求高低一致、間距一致,保證電纜牌掛設整齊,牢固。(5) 電纜牌的綁扎可以采用扎帶、尼龍線、細PV銅芯線等材料。8、芯線整理、布置(1) 在電纜頭制作結束后,接線前必須進行芯線的整理工作。(2) 將每根電纜的芯線單獨分開,將每根芯線拉直。(3) 網格式接線方式(適用于全部單股硬線的形式,參見圖。1) 從電纜頭上部開始,按照一定的間距將每根電纜的芯線單獨綁扎成一束.在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從芯線束中將芯線向端子排側折900彎,分出線束13、引至接線位置。2) 電纜芯線的扎帶綁扎間距一致,且間距要求適中(1520cm)。3) 固定的扎帶應視為電纜芯線的綁扎帶.4) 每根電纜的芯線宜單獨成束綁扎,以便于查找.電纜的芯線可以與電纜保持上下垂直進行固定,也可以以某根電纜為基準,其余電纜在電纜在電纜芯線根部進行兩次折彎后緊靠前一根電纜,以節省接線空間。(4) 整體接線綁扎接線方式(適用于以單股硬線為主,底部電纜進線寬闊形式。1) 在電纜頭上部將每根電纜進行一道垂直綁扎后,將同一走向的電纜芯線綁扎成一圓把(主線束)。2) 在芯線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將芯線引出,或將部分芯線整體引出(分線束),在引至接線位置后再分別將芯線單獨引出.3) 線束的綁14、扎間距不宜過大(50100cm),但要求間距統一。在分線束引出位置和線束的拐彎處應有綁扎措施。4) 經綁扎后的線束及分線束應做到橫平豎直,走向合理,整齊美觀。(5) 線槽接線(方式適用于以多股軟線為主形式)1) 將芯線主要接入位置為線槽兩側端子的電纜合理排列在線槽正下方,寬度不宜過多超過線槽的寬度。2) 在電纜頭上部將每根電纜進行一道垂直綁扎后,垂直或略有傾斜折彎后引入線槽.3) 在芯線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將芯線引出線槽,接入端子.4) 接線位置不在線槽兩側的芯線,通過調整走向的線槽引至相應的接線位置。9 、芯線標識、接線(1) 芯線兩端標識必須核對正確。(2) 盤、柜內的電纜芯線,應垂直或水平15、有規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連接。(3) 電纜的芯線接入端子排應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則,當芯線引至接入端子的對應位置時,將芯線向端子排側折彎900,以保證芯線的水平。(4) 對于在線槽外固定接線的芯線,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彎,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斷芯線、接入端子;對于在線槽內固定接線的芯線,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端子,不需折成“S”彎,在線槽和端子的間距較大、不在同一平面時宜折成“S彎;“S”彎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5) 用剝線鉗剝除芯線護套,長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長度一致,不宜過長,剝線鉗的規格要和芯線截面一致,不得損壞芯線。(6) 對于螺栓式端子,需將剝除護套的芯線彎圈,彎圈的16、方向為順時針,彎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螺栓的平墊不能壓住彎圈的芯線。(7) 對于插入式接線端子,可直接將剝除護套的芯線插入端子,并緊固螺栓。(8) 對于多股芯的芯線,應采用線鼻子進行壓接方可接入端子,采用的線鼻子應與芯線的規格、端子的接線方式及端子螺栓規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線的銅絲,接線孔不得比螺栓規格大。多股芯剝除外層護套時,其長度要和線鼻子相符,不宜將芯線露出.(9) 每個接線端子不得超過兩根接線,不同截面芯線不允許接在同一個接線端子上。(10) 彎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對應的線帽管,線帽管的規格應和芯線的規格一致。線帽管長度要一致、字體大小一致,線帽的內容包括回路編號17、和端子號,易于辨認。10、備用芯、屏蔽處理(1)電纜的備用芯應留有適當的余量,可以剪成統一長度,每根電纜單獨垂直布置,也可以將備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時彎圈布置,可以單層或多層布置。(2)電纜的屏蔽線宜在電纜背面成束引出,編織在一起引至接地線,單束的電纜屏蔽線根數不宜過多,引至接地排時應排列自然美觀.(3)屏蔽線接至接地排時,可以采用單根壓接或多根壓接的方式,但多根壓接時根數不宜過多,并對線鼻子的根部進行熱縮處理,以確保工藝.(4)屏蔽線接至接地排的接線方式一致,弧度一致。11、質量驗收(1)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和設備接線圖.(2)接線符合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和規范要求,螺栓緊固。(3)整體接線工藝美觀18、。12、主要引用標準GB501711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1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DL/T5161.15161.17-2002屏柜(端子箱)安裝施工工藝1、適用范圍變電工程各類配電盤、保護盤、控制盤、屏、臺、箱和成套柜安裝.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圖見圖施工準備基礎與型鋼基座屏柜就位找正屏柜固定質量驗收3、工藝流程說明及主要質量控制要點4、施工準備(1)現場布置:室內屏柜應運入戶內開箱(戶內開箱應采取防護措施、保證吊裝、運輸過程中不損傷屏柜)并放置于安裝位置附近。戶外端子箱到貨后應直接放置于安裝基礎后,或盡量就近擺放,以避免二次倒運可能造成的19、外觀損傷。(2)技術準備:試驗報告、合格證明書和使用手冊等應及時收集存檔.(3)人員組織:技術負責人,安裝負責人,安全、質量負責人,技能人員。(4)機具及材料:吊車、電焊機、盤柜運輸工具及安裝工具等.(5)屏柜(端子箱)檢查:應在正式安裝前,對屏柜(端子箱)進行外觀和內部附件的檢查。確保交付安裝的屏柜(端子箱)外觀無破損,內部附件無位移和損傷.5、屏柜(端子箱)基礎找平(1)屏柜型鋼基礎水平誤差1mm/m,全長水平誤差2mm。(2)屏柜型鋼基礎不直度誤差1mm/m,全長不誤差5mm。(3)屏柜位置型鋼基礎誤差及不平行度全長5mm。(4)端子箱基礎按施工圖要求及每列端子箱在同一軸線上。(5)屏柜20、型鋼及端子箱底座與主接地網連接牢靠。6、屏柜就位、固定(1)屏柜進入戶內應采取適當防護措施實施對門、窗和地面等成品進行保護。戶內運輸宜采用液壓鏟車或專用小車等機械。(2)戶內屏柜固定應采用在基礎型鋼上鉆孔后螺栓固定,不宜使用點焊的方式.戶外端子箱基礎上如無預埋型鋼,可采用膨脹螺栓固定。(3)應根據屏柜(端子箱)地腳孔的規格、數量配置完好、齊全的緊固件。緊固件應經熱鍍鋅防腐處理。(4)相鄰屏柜間連接螺栓和地腳螺栓緊固力矩應符合規范要求。(5)成列盤(柜)頂部誤差5mm,盤(柜)面誤差應滿足相鄰兩盤邊1mm,成列盤面5mm,盤(柜)間接縫2mm,成列端子箱應在同一軸線上。(6)所有屏柜(端子箱)安21、裝牢固,外觀完好,無損傷,內部電器元件固定牢固。7、屏柜(端子箱)接地(1)屏柜(端子箱)框架和底座接地良好。(2)有防震墊的屏柜:每列盤有兩點以上明顯接地.(3)屏柜內二次接地銅排應與專用接地銅排可靠連接。(4)屏柜(端子箱)可開啟門應用軟銅導線可靠連接接地。(5)室內試驗接地端子標識清晰.8、質量驗收(1)檢驗、評定記錄,制造廠提供的產品說明書、試驗記錄、合格證件及安裝圖紙等技術文件,施工圖及變更設計的說明文件.(2)盤面平整齊全,盤上標志正確齊全、清晰、不易脫色,屏柜(端子箱)內各空開、熔斷器位置正確,所有內部接線、電器元件緊固.(3)備品、備件、專用工具及測試儀器清單。9、主要引用標準電器裝置安裝工程 盤、柜及二次回路結線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71-1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199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DL/T5161。15161。1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