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F空心樓蓋施工工藝(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424
2024-01-09
7頁
56.50KB
1、 GRF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項目中鐵科技大樓工程,為中鐵四局在合肥宿松路與休寧路交口處的辦公基地建設的一個集辦公會議、試驗檢測、科技培訓、后勤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大樓。建筑基地地形呈“L”型,總用地面積為13948.9m2。總建筑面積為49102平方米,絕對標高為34.9米。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積為11684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積為37418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49.1m。本工程為一類高層,設計地上十四層,地下二層,地下為兩層停車庫及人防。整體結構: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根據設計圖紙,地上部位樓面采用現澆混凝土雙向GRF空腹小密肋梁樓蓋系統,空2、腔樓蓋板厚300mm,屋面340mm,實驗室、檔案室為470mm。GRF構件采用750750250(400)規格,局部尺寸根據圖紙要求調整。二、工藝介紹現澆混凝土雙向GRF空腹小密肋梁樓蓋施工技術是采用薄壁構件,將該構件依照設計安放在樓板中,有效解決非抽心成孔而形成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生活與空間緊密相關,空間與建筑相互依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建筑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而傳統建筑結構大多采框架梁、板方案,因而極大制約了建筑物的凈空高度,降低了其使用功能。如何實現為滿足建筑的大開間、大跨度、大荷載,同時又要達到無明梁或寬扁梁、以及靈活分隔的水平結構體系,是長期困擾3、建筑界的難題。現澆混凝土雙向GRF空腹小密肋梁樓蓋的問世有效的解決了上述難題,而GRF薄壁箱體研發成功,為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提供了一種性能可靠、質量穩定的內膜形式。采用專利技術制作的GRF薄壁構件而實現非抽芯成孔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可節約混凝土用量,減輕建筑結構自重,降低工程造價,減少地震作用;還可較方便的實現人性化的隔斷,增大使用面積;在保證使用凈空高度的條件下,可降低結構層高,對于高度限制的地段可增加10%的樓層數,應用埋置GRF薄壁構件筑成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符合國家節能、省地型建筑和建筑“四新”的建設產業政策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理論分析、試驗研究以及對以4、往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采用GRF薄壁構件建成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已有成熟的設計方法及施工工藝;而CECS175:2004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程和現澆空心樓蓋標準圖集的頒布實行,為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體系提供了法規依據,必將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推廣與應用。三、GRF構件結構體系及施工特點現澆混凝土雙向GRF空腹小密肋梁樓蓋結構體系施工工藝技術是以GRF構件作內模,在鋼筋混凝土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并著重解決構件制安、抗浮措施、安裝預留預埋等關鍵技術問題,該體系可改善使用功能,拓展使用空間;降低綜合造價,施工工期縮短;具有成熟的設計技術,可行的施工方法;隔間隔熱,保溫環保;5、免吊頂裝飾,減少消防隱患;剛度大、變形小,調高抗震性。1、適用范圍適用于大跨度、大荷載、大空間的各類多層、高層現澆混凝土上空心樓蓋結構,特別適用于學校、商場、寫字辦公樓、地下停車場及民用或工用建筑中。2、工藝原理在現澆混凝土樓蓋結構中,按設計要求綁扎寬扁梁(暗梁)、密肋梁鋼筋,在密肋梁形成的空腹中安放永久性薄壁構件,在構件的低端和模板之間鋪設一層0.9mm絲徑,網絡距不大于20*20mm的鋼絲網(方形和菱形均可),構件上部鋪設構造鋼筋,將鋼筋綁扎成形后澆筑商品混凝土,達到用構件來實現非抽芯成孔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四、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一)工藝流程綁扎密肋梁鋼筋鋪設鋼絲網彈線支模測量放線施工6、準備 綁扎板面筋,抗浮控制預埋水電管線檢查驗收構件安放定位 拆模養護混凝土澆搗樓蓋混凝土澆筑箱體底部混凝土鋪設混凝土澆灌道 (二)操作要點1、 施工準備。按設計圖紙要求明確構件的規格型號、各項技術參數。為便于施工操作管理,根據柱網尺寸和安裝預留情況,確定構件規格型號長度繪制構件安放圖,統計構件數量,定購專用的構件。2、 測量放線。為軸線引測、支架支模做準備。3、 支模。根據受力荷載狀態,確定模板施工技術方案。(1) 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能力,上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下層支架的立柱,并鋪設墊模板。(注:當轉換層時,支模受力荷載大,其支模立柱低端應該用方木作墊層,其條形墊層的長度大于3米以上,7、達到整體受力,防止支模立柱底端承受上層大的荷載損壞樓蓋)。(2) 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安單向板或雙向板跨度的2/10003/1000.4、 彈線。按施工圖,在平板模上彈出暗梁或密肋梁位置線、鋼筋分布線及水電安裝管道等預埋位置線。5、 在樓蓋底模板上鋪設約0.9mm網格距不大于20*20的鋼絲網(方形和菱形均可),設置密肋梁鋼筋并綁扎密肋梁或暗梁。6、 安裝預留預埋。(1) 施工過程中,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工作必須與鋼筋綁扎、薄壁構件的安放等工序交叉平行進行,否則過后很難插入。(2) 預埋水平管線應根據箱體大小盡量布置在暗梁處或密肋梁間。8、當水平管線。電視盒等構件無法避開時,若構件邊長為750*750可改為750*X(可變);若采用邊長為500*500的構件時可以考慮管線集中處放棄安置構件來予以避讓。(3) 穿過樓板豎向管道宜用預埋鋼套管,并按劃線位置與鋼筋骨架焊接定位牢固,其中心允許偏差控制在3mm之內,嚴禁事后剔鑿。鋼管套與薄壁構件的凈距離應大于50mm。7、 部分密肋梁鋼筋可以在地面綁扎完成,將綁扎好的密肋梁在搬運、堆放和吊運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密肋梁鋼筋彎曲變形。8、 構件安放。在底模板上鋪設抗裂鋼絲網,將吊運的密肋梁縱鋼筋按彈線定位后串扦橫密肋梁鋼筋,在綁扎好的縱橫密肋梁形成的空腹中放置薄壁構件,在安裝過程中應注意:9、(1) 根據設計要求制作的構件采用構件上下均有保護層的空腹樓蓋其構件邊長大于600mm必須在構件中央預留直徑150mm孔洞。(2) 構件在運卸、堆放,吊放過程中,應小心輕放,禁止拋甩,防止其損壞,吊運安放時,應制作專用吊籃卸至施工點。(3) 在構件的安放過程中,應采取技術措施保證其位置準確和整體縱橫排列順直,以保證空立板肋間及上板混凝土的幾何尺寸準確。構件的支腿面必須安放在底部,目的是有利于小量混凝土砂漿滲入底部,與鋪設的抗裂鋼絲網復合成光滑的樓蓋頂面。薄壁構件安放時,與暗梁、肋梁結構鋼筋的凈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一般保持20mm以上。(4) 構件安放過程中要隨時鋪設架板,對鋼筋。構件成品進行保10、護,嚴禁直接踩踏。當板面筋未綁扎之前發生構件損壞,應予全部撤換;當板面筋已綁扎完發生構件小面積損壞,應采取填充輕質材料封堵措施。9、 綁扎板面筋。構件安放和預留工作全部完成后鋪設面筋,并與肋鋼筋進行綁扎。10、 抗浮措施(1) 當構件安放好后,檢查調整構件的位置,以及構件與暗梁、密肋梁結構鋼筋的凈間距,均符合設計要求后,才可采取抗浮技術措施。(2) 構件安放完畢,面筋綁扎后,為防止面筋與構件直接接觸,在縱橫面筋的交叉點用12鋼筋頭墊放在交叉點與箱體之間。(3) 抗浮措施一般設抗浮點。:抗浮點的距離定為在鋼柱中縱橫每隔1000mm處設抗浮點,在抗浮點定點位置用手電鉆鉆一小孔,然后用12#14#鉛11、絲雙起來拴住任何一根受力鋼筋,其雙起來的鉛絲兩端頭穿過橫板與支模鋼管架體扭固緊。:每個大于600邊長的構件中間都有一個孔洞,在抗浮點定點位置用手電鉆鉆一個小孔,然后用12#14#鉛絲雙起來拴住短鋼筋頭(鋼筋頭與構件上部通過的面筋交叉點綁扎牢固),其雙起來的鉛絲兩端頭穿過橫板與支模鋼管架體扭固緊。11、 現澆混凝土。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混凝土配合比。(1)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除對鋼筋、預留預埋質量檢查驗收外,應對構件的安放順直度及抗浮措施進行檢查驗收,符合規定要求后,才可澆筑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時,應派專人對構件內模進行觀察、維護和填補,當構件位置放生偏移時,應及時校正處理。(2) 澆筑混凝土應架空12、鋪設澆筑道。禁止將施工機具直接壓在構件上,施工操作人員不得直接踩踏構件和鋼筋(若特殊情況下腳踩在兩個構件結合處)。(3) 混凝土澆筑宜采用泵送,一次澆筑成型,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20cm范圍內。先將構件濕水后用一臺專用振動棒震動澆筑混凝土的前沿,通過振動先讓一部分砂漿滲入構件底,密實底面使抗裂鋼絲網與構件底滲入砂漿有機結合,形成光滑的底面。澆筑推進方向沿肋梁軸線方向循序漸進地進行。混凝土卸料應均勻,防止堆積過高而壓壞薄壁構件,振搗混凝土時應采用直徑30或50的振動棒或高頻振動片。利用振動的作用范圍,使混凝土擠進薄壁構件底部,保證底部混凝土砂漿滲入和肋梁密實,嚴禁振動棒(片)直接振動薄壁構件13、內模。12、 混凝土養護、拆模。混凝土養護宜采用麻袋或塑料薄膜覆蓋,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如遇高溫天氣濕水次數相應增加。混凝土經養護達到施工驗收要求的強度即可拆模。五、材料1、 水泥。其質量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GB1751999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相應規定。2、 水泥、鋼筋、砂、石、外加劑、摻合料等原材料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的檢查數量和檢查方法的規定進行驗收。3、 構件技術參數(1) 構件壁厚應大于2mm,進場應有產品合格證,并現場進行外觀質量、尺寸規格驗收檢驗。(2) 出廠檢驗項目內容為: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吸水率、氣干性密度、14、抗壓荷載值、浸水抗壓荷載值、抗振搗性性能、對鋼筋銹蝕性。(3) 進場抽樣檢查項目內容為:外觀質量、尺寸偏差、抗壓性能、浸水抗壓性能。(4) 進場檢驗批及檢驗方法:同一材料按同一工藝方法生產的同一規格的產品批量5000為一檢驗批(或以同一樓層用量作為一檢驗批),隨機抽取20塊,在外觀質量檢驗合格后,再各自選取3塊分別作尺寸偏差、抗壓性能和浸水抗壓性能的檢驗。(5) 構件技術指標、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見附錄。六、所需相關機具設備機具設備見表1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經緯儀、水準儀各1-2臺混凝土攪拌站1套電焊機2-4臺混凝土輸送泵HBT視工程量定構件專用吊籠每臺塔吊用1-2個塔吊事情可選定視15、工程量定電動機割機手提式2-3臺混凝土振動器、片平板式和插入式視工程量定鋼筋加工設備1套手搶式電鉆視工程量定七、勞動力組織及安全(一) 勞動力組織1、 構件進行驗收及安放。(1) 現場驗收:由材料員1人,負責按規格、數量對構件進行驗收,試驗工1人,負責取樣檢驗。(2) 樓層施工:按平面施工段劃分每個工班,選派24人,清點構件規格數量,吊運構件進入指定安放區,瓦工班610人負責按彈線位置分區安放,其他工種人數視工作面而定。(3) 安放驗收:澆搗混凝土前,由木工班選派46人檢查構件有無破損并修整構件。(4) 有810人(包括瓦工和電焊工)對構件檢驗,抗浮進行處理,并進行各工序之間的檢查,移交驗收。16、2、 鋼筋制作安裝、混凝土澆筑。視現澆空心樓蓋混凝土工程量,與普通混凝土現澆樓蓋勞動力組織相同。(二) 安全施工1、 凡在高度操作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墮落的高處進行作業時,均應遵照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程(JGJ80-90)的規定執行。2、 該施工工法的編制參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222001)對安全進行嚴格的檢查監控,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施工工法(YJGF402002)。3、 施工現場執行各專業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要求各特殊工種持證上崗操作,機械設備做到專人專機。八、質量要求1、 構17、件的產品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2、 構件安裝要按圖紙標識及彈線位置順直準確安放。3、 構件防側移抗浮措施到位,方法正確,應對照施工技術方案全數檢查,以保證整個樓板不浮起、不超厚、保證板肋厚度尺寸。4、 現澆薄壁構件空心樓蓋混凝土,應遵照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九、效益分析1、 本工藝技術在全國數個工程中大面積的應用,采取的系列技術措施是成功的,采用薄壁構件達到解決了現澆空心樓蓋非抽心成孔工藝的技術難題。2、 構件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與普通有梁板的預應力平板相比,該體系可改善使用功能,拓展使用空間;綜合造價降低,施工工期縮短;具有成熟的設計技術,可行的施工方法;隔間隔熱,保溫環保;免吊頂裝飾,減少消防隱患;剛度大、變形小,提高抗震性。3、 本工藝技術的研制與開發符合國家建設的產業政策,為建筑產業倡導的“時新”即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設備和“節能省地”型建筑起到了促進作用,并促進了建筑科學技術進步,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