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PE成品井及管材施工工藝(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434
2024-01-09
4頁
24.50KB
1、HDPE成品井及管材施工工藝1、施工現場整理:清除施工現場有礙施工的障礙物,包括場地的平整、建筑垃圾的清除等工作。做到二通、三無、五必須。2、管位中心線放樣:溝槽平面放樣應根據管道中心樁和溝槽寬度放出溝槽開挖邊線,同時考慮施工作業面。溝槽允許偏差如下表: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槽底高程10,-20mm兩井之間3用水準儀測量2槽底中線不小于規定兩井之間6掛中心線用尺量,每側計3點每側寬度3、管道施工工藝(1)管道裝卸HDPE管主要采用機械裝卸,裝卸時應采用柔韌性較好的皮帶、吊帶、或吊繩進行安裝,不得采用鋼絲繩或鏈條來裝卸或運輸。裝卸時應采用2個支撐吊點,兩個支撐吊點位置宜在管長2、的四分之一處,以保證管道平穩,不得采用穿心吊裝。在管道裝卸過程中應防止管道撞擊或摔跌,尤其應注意對管端的保護,如有擦傷,應及時與供應方聯系,以便妥善處理。(2)管道運輸短距離搬運,不應在堅硬不平的路面或者石子地面上滾動,以防擦傷管道。(3)管道進場檢驗管道運到現場,可采用目測法,對管道是否有損傷進行檢驗,并做好記錄與驗收手續,同時按要求見證取樣送檢。如發現管道有損傷,應將該管與其他管道分開存放,立即通知管道供應方經行檢查,分析原因并做出鑒定,以便妥善處理。(4)管道存放當管道直接放到地上時,要求地面平整,不能有石塊和容易刮傷管道的尖利物體,管道兩側用木楔或者木板擋住,以防止管道滾動。堆放時應注3、意下層管道的承受能力,變形不得大于5%。管道存放過程中,應嚴格做好防火措施,嚴禁在管道附近有長期明火。橡膠制品應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防止太陽直曬,加速老化。(5)管道施工1)管道基礎施工前必須復核槽底標高,以控制基礎厚度。槽底土應采用人工修整,清除淤泥、松散土、大塊雜物和積水。如超挖,應用碎石或舊料填實,不得用土回填。HDPE雙壁纏繞管基礎墊層采用15cm礫石砂基礎與5cm黃砂整平層,應按規定的溝槽寬度滿堂鋪筑、攤平及拍實。2)管道敷設基本要求:下管前,先清除管坑內雜物,加強基坑的支護,排除基坑內的積水,然后在平基上彈放管道中線,復核平基面標高。根據管徑大小及現場情況,采用人力下管和吊車下管相結4、合。下管時應將管道排好,然后對線校正,嚴格控制中心線和標高,自下游向上游進行下管。管道穩定后,應再復核一次流水位的高程,使管道的縱坡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進 行下一道工序。3)接口處理方法:管道接頭采用彈性密封橡膠圈連接的承插式接口,橡膠圈接口應遵守以下規定:接口前,應檢查橡膠圈是否配套完好,確認橡膠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接口時,先將承口的內壁清理干凈,并在承口內壁及插口橡膠圈上涂潤滑劑,然后將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軸線對齊。接口方法應按下述程序進行:DN400及以下管道,先由一人用面紗繩吊住被安裝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長撬杠斜插入基礎,并抵住該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擋板,然后用力將該管緩緩插入待安裝管道5、的承口至預定位置;DN400以上的管道,可以用兩臺手扳葫蘆將管節拉動就位。接口合攏時,管節兩側的手扳葫蘆應同步拉動,是橡膠密封圈正確就位,不扭曲,不脫落。(6)塑料檢查井安裝1)井坑與基礎井坑與管溝同時開挖,開挖時井座主管線應與管溝中管線在同一軸線,不得超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或在雨季施工,應有排水降低水位的措施。檢查井基礎應根據當地地質勘查設計資料和回填土上下拽力經計算確定。2)接管安裝檢查井井座與管道連接安裝順序,應先從接戶管上游段開始安裝,以井-管-井-管順序安裝,并逐漸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井座接頭與管道連接施工辦法,應與同類型的管道連接辦法一致。井座與匯入管、排出管連接需變徑,采用6、異徑接頭時,當匯入管徑小于井座接頭管徑時,應采用管頂平接;井座排出管接頭大于下游管時,應管內底平接。3)井筒安裝井筒的長度應為井座連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設計地面的高度,再減去井筒頂至地面的凈距。當地面或路面標高無法精確確定時,井筒長度可適當留有余量。井筒插入井座應保持垂直,井筒插接時,不得使用重錘敲打,應采用專用收緊工具。(7)管道閉水試驗施工需臨時封堵的支管頭子封在靠近窨井井壁的管口內;暫不繼續施工的窨井預留頭子,除了在井壁管口封堵外,在支管管口的另一端也進行封堵。采用磅筒閉水,閉水前,先灌水24小時,使管道充分浸透。先加水試閉20分鐘,待水位下降穩定后,進行正式閉水,加水至標準高度,觀察水位7、下降值,計算30分鐘水位下降平均值并做好閉水記錄。閉水水頭為檢驗段上游管道內頂以上2米。(8)回填1)回填應在管線(含管道和檢查井)驗收合格后,并用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回填前可用沙土袋、鋼釬、木支撐將井座井筒固定,并應排除基坑、溝槽內的積水。2)溝槽回填:本下水道工程的管道采用中粗砂塢膀并回填至管頂以上50cm。在進行塢膀及胸腔回填時,應在管節的兩側均勻下料并分層(每層厚度不超過25厘米)灑水振實拍平,其干重度不小于16KN/m3。 中粗砂塢膀回填至管頂以上50cm以上直至新的道路墊層底部范圍內應采用良質土分層夯實回填,其壓實厚度為20cm。管頂范圍內,必須用人工回填,嚴禁機械推土回填。38、)溝槽回填應先選好合格土源,將土內雜物清除干凈,不得含有碎磚、石塊及大于10cm以上硬土塊;非同時進行的兩回填土段的搭接處,不得形成陡坎,應隨鋪土夯實層設置成階梯狀,階梯的長度應大于高度的2倍。溝槽回填從管道檢查井等構筑物兩側同時對稱回填,確保管道及構筑物不產生移位,必要時可對管道采取限位措施。4、支撐拆除(1)支撐的拆除和復土應自下而上進行,拆板與覆土交替進行,當天拆板、當天覆土、當天夯實。 (2)鋼板樁在回填土達到密實度后方可拔除。板樁應間隔拔,并及時灌砂,填充板樁拔去后留下的空間。(3)溝槽回填時,槽邊設置護輪木,溝槽上下統一指揮,相互協調,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5、井蓋安裝(1)井蓋安裝前應精確測量井筒長度,切割井筒多余部分。(2)安裝井蓋應按輸送介質性質確定,不得混淆污水、雨水和廢水的井蓋。(3)有防護蓋座的檢查井的井筒上還應安裝內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