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吸式挖泥船施工工藝(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612
2024-01-09
4頁
16KB
1、耙吸式挖泥船施工工藝 1.耙吸式挖泥船的操作工藝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方法一般有三種:裝艙施工法;邊拋施工法;吹填施工法。黃驊港工程航道疏浚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裝艙施工法。工程初期開挖邊坡時,由于自然水深無法滿足自航耙吸挖泥船滿載施工的需要,也采用過邊拋施工法,然后采用“二次搬運”的方式再挖除因邊拋回淤至航道內的淤泥。 裝艙溢流法是指挖泥船進入指定的開挖段內,將耙管放到水下水平狀態后啟動泵機,根據當時潮位將耙頭下放到泥面,將耙管內的清水和低濃度泥漿直接排出舷外,待泥漿濃度正常后再打開進艙閘閥裝艙;當泥艙裝滿后仍繼續泵吸泥漿進艙,使泥艙上層低濃度泥漿通過溢流筒溢出。采取這一施工方法必須對溢流時間2、加以控制,根據不同土質控制不同溢流時間,以盡可能使泥艙裝載量達到最大,然后停泵起耙,把泥沙運到指定拋泥區拋卸。在黃驊港施工過程中,我們根據施工區段長度和挖泥航速,確定適度的溢流時間,保證每船最大的裝艙量,并提高挖泥船次,以做到多裝快跑。 挖泥航速的選用。耙吸挖泥船挖泥作業時,其對地航速的快慢與挖泥效率有著很大的關系,應根據所挖土質不同,而選用不同的航速。這是因為耙頭吸入泥沙多少,除受泵機功率、水深等制約外,基本上是由單位時間內耙頭拖移過的河床面積與可能吸動土壤的深度決定的,因所配用耙頭的寬度和齒深不變,可變的在于對地航速。淤泥或軟土很容易被耙吸,松土深度較大,對地航速可以低些,一般在2節左右;3、挖浮泥時,對地航速還可以更低;如果土質為較高塑性粘土、亞粘土、密實細沙,耙齒能入土深度較小,必須增大耙頭動能來加強剪切和擴大耙挖面積,從而提高松動量,對地航速一般為3-4節。但航速過快,往往不易控制挖泥深度,并招致水流作用于耙管產生上舉分力,耙頭與泥面保持不了正常的密切接觸,泥漿濃度反而下降。這種動向,水深越大越早發生。反之對地航速過慢,不僅吸處可能變深,松動泥沙供應下降,吸入泥漿自然低落,產量下降。 在黃驊港施工過程中,我們根據黃驊港細粉沙的特點,現場采集數據分析、測試,得出挖泥航速控制在3.03.5節泥漿濃度最高的結論。 2.根據不同施工地段選用不同施工工藝 1)槽內及邊坡施工。在施工過程4、中,我們根據自航耙吸挖泥船具體施工長度、挖深等確定分段、分帶與分層開挖。每段之間搭接100米,在施工中將邊坡分成6-8帶,由各施工船舶所劃分區段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厚度不超過1米。 2)掃淺施工。由于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時是處于航行狀態,挖槽平整度的控制相對其它挖泥船較差。所以在工程尾期掃淺,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航道淺點的特點是淺點孤立,水深落差大,分布不集中,路線長,土質堅硬,難于挖掘。通過長期實踐,我們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掃淺施工工藝:首先對航道內淺點進行統一編號,然后采用進退拉鋸掃淺法以及“S”形繞行掃淺法,對各淺點逐個挖除。進退拉鋸掃淺法就是當船舶挖過淺點后,起耙將耙頭提升到離開泥面,5、然后倒車退回并越過起點,待船舶不再存在對地航速,轉而微微進車,再下耙著底挖泥,如此反復在淺點上拉鋸式施工。“S”形繞行掃淺法就是根據散布淺點或淺埂的分布,使船舶成“S”形軌跡與淺點、淺埂呈斜交挖泥,利用耙齒削切淺點。 3.改進挖掘機具,是提高施工效果的有效途徑 耙頭是自航耙吸挖泥船直接挖掘機具,是主要疏浚設備,對挖泥船的生產效率有著很大影響。提高耙頭破土能力是提高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效率的關鍵之一。我們針對黃驊港土質密實度高、板結力強(標準貫入擊數815,最大可達到26)、一般耙頭根本無法挖掘的特點,不斷改進現用加利福尼亞沖水耙頭的耙齒,摸索出犁形耙齒能夠有效增強耙頭在粉質土中的破土能力。經過施工6、檢驗證明,該耙齒入土深度大,破土能力強,泥漿進艙濃度高,施工效率明顯提高。耙吸式挖泥泥船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就是要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實施對疏浚施工全過程的管理,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根據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特點,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管理措施: 1.組建現場調度,合理指揮,增加有效作業時間 為了不影響港口生產營運,港口航道疏浚一般選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施工。但由于黃驊港航道140米的底寬,不能滿足航道內挖泥船與生產營運船舶交會的需要。為了增加施工船舶作業時間,在港方大力支持下,在現場接通了黃驊VTS交管中心的信息訊號,使現場調度員對施工作業船舶動態可進行實時跟蹤。由于現場調7、度指揮與交管中心及施工船舶聯絡信息暢通,確保了施工船舶和航行船舶的安全避讓,增加了挖泥施工時間。 2.每日召開施工生產例會,解決施工難點,協調內外關系 實行業主、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每日“碰頭會”制度,通報每日施工情況,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施工中的難點,協調內外各種關系,是保障工程順利進行的基礎。 3.實行單船分段包干考核獎懲制度 根據工程進度要求,定期對施工船舶施工的航行軌跡進行分析,并根據航道測圖,檢測施工船舶前段的施工效果。將施工效果與當月績效工資掛鉤,極大地調動了施工船舶的積極性。 4.編寫疏浚施工作業指導書等文件以指導船舶施工 疏浚工程師駐船了解、掌握船舶施工情況,根據各船性8、能和特點,制定詳細的施工作業指導書,以指導船舶施工。加強與船長、駕駛員的溝通,將每天施工意圖落實到各個工班。分析航道測圖,繪制航道斷面圖,及時送達各施工船舶,使各船對施工效果能一目了然,并對施工不足之處,作科學合理的調整。每月召集施工船舶船長、駕駛員到項目部進行月度施工總結、分析,不斷完善施工工藝。 5.施工作業安排以動態管理為原則 每5至7天對航道進行一次全面測量,并根據歷次測圖情況仔細分析研究,結合各施工船舶作業特點及時調整各施工船舶的作業區段。 6.加強船舶設備的管理,提高施工船舶時間利用率 良好的設備狀況是保證施工能力的基礎。要求各施工船舶加強現場設備管理,嚴格按照制度做好設備日常巡查和維護工作,利用補給拋錨的時間,合理安排一些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力爭提高設備利用率。及時發現與消除安全隱患,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7.加強施工安全管理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施工過程中始終是在航行狀態,相對定泊式挖泥船安全風險更大,這就要求我們在施工過程中要將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各種安全措施。在黃驊港施工過程中,我們認真細致地制定耙吸挖泥船的避讓、防風、防擱淺、防壓耙等安全措施以及冰凌期的施工安全措施預案等,避免事故發生,保證工程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