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砼條形基礎施工工藝(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901
2024-01-09
4頁
16.50KB
1、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工藝流程施工工藝 1、操作工藝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工藝流程基槽清理、驗槽混凝土墊層澆筑、養護抄平、放線基礎柱梁鋼筋綁扎、支模板相關專業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鋼筋、模板質量檢查,清理基礎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拆模2、清理及墊層混凝土澆筑 地基驗槽完成后,清理表層浮土及繞動土,不得積水,立即進行墊層混凝土施工,必須振搗密實,表面平整,嚴禁晾曬基土。3、鋼筋綁扎墊層澆筑完成達到一定強度后,在其上彈線、支模、鋪放鋼筋網片。上下部垂直鋼筋綁扎牢,將鋼筋彎鉤朝上,按軸線位置校 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基礎外模板上;底部鋼筋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或塑料墊塊墊塞2、,以保證位置正確,表面彈線進行鋼筋綁扎,鋼筋綁扎不允許漏扣,柱插筋除滿足沖切要求外,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當基礎高度在900mm以內時,插筋伸至基礎底部的鋼筋網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彎鉤;當基礎高度較大時,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應伸到基礎底部,其余的鋼筋只須伸至錨固長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礎部分長度應按柱的受力情況及鋼筋規格確定。與底板筋連接的柱四角插筋必須與底板筋成45綁扎,連接點處必須全部綁扎,距底板5cm處綁扎第一個箍筋,距基礎頂5處綁扎最后一道箍筋,作為標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綁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綁扎完成后將柱插筋調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臨時固定,然后綁扎剩余箍筋,保證柱插筋不3、變形走樣,兩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須進行更換。鋼筋混凝土條型基礎,在T字形與十字形交接處的鋼筋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放置。4、模板安裝 鋼筋綁扎及相關專業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模板安裝,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或木模,利用鋼管或木方加固。錐形基礎坡度30時,采用斜模板支護,利用螺栓與底板鋼筋拉緊,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設透氣及振搗孔,坡度30時,利用鋼絲網(間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墜,上口設井字木控制鋼筋位置。不得用重物沖擊模板,不準在吊幫的模板上搭設腳手架,保證模板的牢固和嚴密。5、清理 清除模板內的木屑、泥土等雜物,木模澆水濕潤,堵嚴板縫及孔洞,清除積水。6、混凝土攪拌根據配合比及砂石含水率計算出4、每盤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認真按配合比用量投料,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均勻,攪拌時間不少于90s。7、混凝土澆筑澆筑現澆柱下條型基礎時,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筑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l0cm厚的混凝土并搗實,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網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對稱澆筑。條型基礎根據高度分段分層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澆筑時先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邊角,然后澆注中間部分,以保證混凝土密實。分層下料,每層厚度為振動棒的有效振動長度。防止由于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吊幫的根部砂漿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窩、麻面或孔洞。8、混凝土振搗 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插入的間距不大于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上層振搗棒插入下層35cm盡量避免碰撞預埋件、預埋螺栓,防止預埋件移位。9、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比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搗器振一 遍,然后用木桿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須校核混凝土表面標高,不符合要求處立即整改。10、混凝土養護 已澆筑完的混凝土,常溫下,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一般常溫養護不得少于7d,特種混凝土養護不得少于14d.養護設專人檢查落實,防止由于養護不及時而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縫。11、回填土在回填時,應分層回填,每層不大于40cm,使用夯土機夯實,注意成品保護,應待混凝土構件強度達到后再進行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