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張拉施工工藝預應力(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9903
2024-01-09
14頁
30KB
1、預應力鋼筋張拉施工工藝一、準備工作: 1.原材料的檢查: (1)非預應力鋼材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并按施工規范規定驗收和檢查。 (2)預應力鋼絞線: 每批必須有廠方的質保書、檢查合格證和自撿報告。其內容涉及: a拉力實驗:破斷荷載、屈服荷載、伸長率、彈性模量。 b松弛實驗。 c外觀檢查。 自檢抽樣頻率,同截面尺寸的鋼絞線,每20T為一批驗收,每批取樣兩根檢查。規定表面不得有裂紋、機械損傷、氧化浮皮、結痕、劈裂等現象,有上述缺陷者清出場地。 (3)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 每批必須有廠方的質量保證書、檢查合格證和自檢報告。其內容涉及: a外形尺寸檢查: 同廠家、同等級、同截面,每50T為一批,取樣兩組(2、每 組3根),用通環規和尺環規檢查外形。 b機械性能檢查: 外形檢查合格后:用一組做拉伸實驗(測屈服強度、極 限強度、伸長率):一組做冷彎實驗。 (4)錨具: a預應力鋼絞線錨具涉及錨盤、夾片、墊板和喇叭管的連體鑄件。檢查規定領有廠家的質量保證書和質檢合格 證,群錨錨具需附有產品鑒定報告和自撿報告。夾片的 硬度規定為6064HRc(應逐片檢查,每片在端部測3點,有1點不合格者不得使用,硬度差大于3者也不得使用)。錨盤除逐個做硬度實驗外,每批還要抽5用孔塞規進行驗孔和起聲波探傷,錨盤硬度規定為2832HRc。測點在孔周邊距邊沿34mm處等距離取3點,同一錨盤各測點硬度差大于3者為不合格,外形尺寸3、厚度差5mm,直徑差2mm。連體鑄件應逐個檢查,除外形尺寸滿足規定外,還必須清除喇叭口內的砂跡和毛刺,孔壁不得有砂眼。墊板表面須光潔。 b高強度精軋粗螺紋鋼筋的螺桿錨具,規定每批有廠家的質量保證書和質撿合格證,并有產品鑒定報告及自撿 報告。檢查內容:每300個錨具抽查兩個。規定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夾雜物等,螺距、牙高、直徑等應與鋼筋相匹配。 (5)波紋管:波紋管在現場應做集中荷載、均布荷載、軸向拉力和彎曲抗滲實驗。每種管均須做一組。 2.張拉設備: (1)錨具:采用OVMl5-12、BMl5-3、BMl5P-3,YGM扎絲錨。 (2)千斤頂:張拉鋼絞線用ycw3500型千斤頂,ydcj2504、型千斤頂,張拉預應力高強精扎螺紋粗鋼筋用YG-70型千斤頂。 (3)電動高壓油泵:采用ZYBZ249高壓電動油泵。二、預應力張拉施工1.張拉前的準備: (1)選配的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定崗,并進行考核; (2)對錨具及力筋束進行嚴格的檢查; (3)張拉設備及儀表請省計量局標定測試簽證; (4)備全各種工作曲線和用表; (5)制定檢查安全設施; (6)張拉實驗臺座滿足各種測試規定。2.張拉設備的檢查與標定 (1)所有用于預應力的壓力表、測力計、傳感器及其它裝置讀數應有2的精度。壓力表盤直徑不小于150mm,應能直接讀出千牛頓(KN)或挨算出相應的測試力值;壓力表應具有大體兩倍于工作壓力的滿載能力,5、量測的壓力荷載應不小于1/4、不大于3/4壓力表的總刻度容量。 (2)千斤頂在使用前應檢測和標定的內容涉及:運用傳感器、荷載表在張拉實驗臺座上進行千斤頂積極曲線的標定,繪制張拉噸位與油壓表讀數的相關曲線;通過兩臺千斤頂在工作臺上進行被動曲線的標定;繪制千斤頂的工作曲線和張拉用表。 (3)在實驗臺上通過兩臺千斤頂測定回縮值;測定錨口損失值;在梁體上測管道摩阻;繪P-S曲線、擬定初始拉力。在實驗臺上通過兩臺千斤頂標定被動曲線。 a測定回縮值: 在實驗臺上測定回縮值。布置實例如圖所示。張拉到設計控拉力,讀數、回油卸荷、讀表,反復多次取平均值。注意每次都必須更換工作夾片,并變換鋼絞線位置,假如回縮值超6、過設計值,可考慮通過超張拉補足或更換限位板厚度。 b錨口損失測定: “公路橋涵施工規范附錄表”測錨口損失方法只能測錐型錨錨口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標準(TT3292-97)公路橋梁預應力鋼絞線用錨具、連接器實驗方法及檢查規則(持批稿)”中錨口摩阻損失實驗組裝形式如下圖所示,按此種方法只能測出錨圈口和限位板摩阻損失,鋼絞線與夾片間的損失未測出,我們準備按下述辦法測錨口損失。 在實驗臺上測定錨口損失,測定錨口損失時分兩種情況進行: a無夾片錨口損失測定。測定期在兩端放錨盤和限位板, 不放夾片,此種測試為求管道摩阻用。 b有夾片錨口損失測定。測定期被動端不放錨具,積極端放錨盤、夾片和限位板。7、以求得張拉時錨口損失。 在箱梁實際體上測管道摩阻,并繪出P-S曲線。3.縱向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工藝: (1)張拉要保持平穩,分級施加預應力,按10、20、40、60、80、100六級張拉。并按級記錄油表讀數和伸長量。張拉至最后一級時持荷5min,計算總神長量。 (2)各種管道在張拉之前測管道摩阻力,給出P-S曲線,以校核控制張拉力和擬定初始張拉力。(3)混凝土抗壓強度達成設計錨固強度后張拉。 (4)兩端同步施加預應力和控制伸長量。當兩端伸長量相差較大時,查找因素,糾正后再張拉。 (5)經常檢查限位板是否有摩損,同時測定限位板厚度,防止因厚度變化導致回縮值超過設計規定。 (6)當張拉束中有一根或多8、根鋼絲產生滑移時,若能滿足設計規定。采用單根或整束超張拉(不超過規范允許值);否則退出所有夾片重新張拉。若鋼絞線刻痕較大時,應換束。 (7)張拉后發現夾片破碎或滑移時,在換夾片后、再行張拉。張拉后的回縮量大于設計規定值時,應重新張拉。 (8)當實際延伸量與理論計算延伸值相差超過6時,查找因素,并按如下環節檢查: a校驗張拉設備; b測定預應力鋼絞線的彈性模量。4.豎向預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張拉工藝 (1)預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在裝卸中盡量避免碰傷螺紋;儲存時采用防雨措施;鋼筋堆放擱置在枕木上,枕木間距小于3m,以保證鋼筋在自重長期作用下不產生彎曲變形。 (2)下料前預應力精軋螺紋粗鋼筋肉眼9、可見的彎折必須調 直。清除表面的浮銹、污物、泥土,鋼筋兩端有鋼廠剪切造 成的扁頭鋸去。鋼筋表面如有明顯凹坑、缺陷,則應剔除該段,不得使用。 (3)項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下料應采用砂輪鋸切割,嚴禁用電焊切割。當采用氧割時,避免飛濺熔渣損傷其它鋼筋表面,并對鋼筋端用砂輪或挫刀進行修整。 (4)預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接長時,接長端須用油漆或其它牢固色彩標畫出1/2連接器長度,以保證被連接鋼筋與連接器相對位置的準確。 (5)為防止接長鋼筋與連接器在施工中也許松扣,連接螺紋處涂抹環氧樹脂水泥漿。環氧樹脂配方中固化劑用乙二胺。 (6)預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在非張拉端露出錨具的長度等于或大于鋼筋的直徑10、;在張拉端露出錨具的長度大于鋼筋6倍螺距。張拉結束氧割所留的露出錨具的長度等于或大于鋼筋的直徑。 (7)振搗混凝土時注意插入式振搗棒不得碰撞或翹別預埋管。 (8)為保證預加力的準確,應定期對張拉設備液壓系統各組成部分(千斤頂、油泵、高壓膠管、壓力表)進行檢查校正,校驗期限為三個月。若施工中發生下述情況應從新校驗:a張拉時預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忽然斷裂; b千斤頂發生故障或漏油嚴重; c油泵壓力表指針不能退回零點; d油泵倒地或重物撞擊油壓表。 (9)YG-70型穿心式單作用千斤頂的操作環節如下,施加預應力時采用邊張拉、邊擰緊錨具的方法: a安裝錨具一一螺母及墊板,用扳 手擰緊; b將穿心拉桿11、旋戴在預應力高強精 軋螺紋粗鋼筋上至少六扣螺紋; c千斤頂就位,套在穿心拉桿上, 撐套腳抵壓墊板,鏈輪套管套上螺母,帶上并擰緊穿心拉桿螺母; d前油嘴進油,后油嘴回油,活塞 向后移動張拉預應力鋼筋,并隨 張拉不斷轉動擰緊裝置,直至設 計規定; e前油嘴回油,后油嘴進油,活塞 向前移,一次張拉結束; f若需進行二次張拉,先將穿心拉 桿螺母向前旋進并擰緊,反復第 d、e動作即可; g通過二次張拉還沒有滿足設計伸 長量時,可將穿心拉桿向前旋進, 使穿心拉桿端部接近螺母頂面, 再反復第d、e動作。 (10)施加初始預應力的相應油壓值取設計油壓的10,做為丈量鋼筋伸長量的起算點。 (11)預應力高強精軋12、螺紋粗鋼筋的張拉采用雙控法,油壓值的誤差不得超過2;伸長量的誤差不得超過5。 (12)張拉程序: 直線配筋的張拉程序為: 0 初始預應力 k(持荷2min) (13)預應力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的錨固應在油泵開動,壓力表指針穩定期進行。 (14)YG-70型千斤頂工作時,千斤頂端部嚴禁站人。并加設防護措施,張拉后的鋼筋在未灌漿前嚴禁碰擊、踩踢;灌漿工作也應避開鋼筋端部,以防預應力鋼筋忽然斷裂彈出傷人。 在有油壓情況下,嚴禁拆卸油壓系統中任何零件。 5.橫向預應力張拉施工工藝 橫向預應力根據設計是3根鋼絞線為一束,采用KBM扁體系,單根張拉。一般要反復張拉。或將先拉的鋼絞線增長張拉力,以便使整束鋼絞13、線受力均勻。 KBM扁錨是一種新型的錨固體系。采用扁平波紋管,其優點是可減小結構斷面尺寸,受力均勻。KBM扁錨預應力張拉工藝要點: (1)由工程實體的大量測試可知,KBM扁錨配套千斤頂230型的內摩阻較大,錨口損失高達10k以上,設計應充足考慮上述各種預應力損失及伸長量的修正值,以便準確地建立有效預應力和擬定張拉力。 (2)嚴格控制管道安裝質量,保證設計規定的空間曲線,避免鋼筋擠壓管道,接口嚴密,不得漏漿。 (3)錨墊板定位要準確、牢固,嚴禁墊扳與管道之間折角。 (4)夾片露出錨頭的長度不得大于限位器的限位量。 (5)澆筑時,混凝土不允許直接倒在扁管上,振搗時嚴禁振搗器碰撞管道。 (6)千斤頂14、必須經常標定和檢查。6.主橋預應力鋼束(鋼筋)張拉順序:(1) 縱向預應力鋼束: a在各塊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90時,張拉頂扳、腹板懸澆段鋼束SXX-*、FXX-*。每一梁塊鋼束張拉順序 為張拉2束FXX-2鋼束,張拉2束SXX-2鋼束,張拉2束FXX-1鋼束,張拉2束SXX-1鋼束,張拉2束FXX-3鋼束。 b在第12孔合攏段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80、第12孔支架現澆段和粱塊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100時,張拉第12孔合攏段鋼束SBXX-*、FBXX-*、DBXX-*。張拉順序依次為2束FB9、2束DB4、2束SB7-2、2束DB8、2束FB5,2束DB7、2束SB8、2束DB5-2、2束FB7、 15、2束DB6、2束SB6、2束FB4、2束DB5-1、2束SB7-l、2束DB6。 c在第9孔合攏段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80、梁塊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100時,張拉第9孔合攏段鋼束SZXX- *、FZXX-*、DZXX-*。張拉順序依次為2束FZ9、2束DZ4-2、2束SZ7-2、2束DZ8、2束FZ5、2束DZ7、2束DZ5-2、2束SZ8、2束DZ6、2束FZ7、2束DZ8、2束DZ4-1、2束SZ6、2束DZ7、2束FZ4、2束DZ6、2束SZ7-1、2束DZ5-1。 d在第10、11孔合攏段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80、粱塊 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100時,張拉相應合攏鋼束SZXX-*、FZXX-*、16、DZXX-*。張拉順序依次為2束FZ9、2束DZ4-2、2束SZ7-2、2束DZ8、2束FZ5、2束DZ7、2束DZ5-2、2束SZ8、2束DZ6、2束FZ7、2束DZ8、2束DZ4-1、2束SZ6、2束FZ4、2束DZ6、2束SZ7-1、2束DZ5-1。 e每次張拉的兩束均為同一編號。且對稱于箱梁中心線。 (2)橫向預應力鋼束: 橫向領應力鋼束混凝土達成設計強度100時張拉。 (3)豎向項應力鋼筋: a.4塊施工完畢,張拉0塊的堅向預應力鋼筋。 b.5塊施工完畢,張拉13塊的豎向預應力鋼筋。 c7塊施工完畢,張拉45塊的豎向預應力鋼筋。 d.10塊施工完畢,張拉69塊的豎向預應力鋼筋。 e第17、11孔合攏段施工完畢,張拉中孔合攏段、中孔10# 塊的豎向預應力的鋼筋。 F第12孔合攏段施工完畢,張拉第12孔的合攏段、邊孔現澆段、10塊的豎向預應力鋼筋。 g豎向預應力鋼筋在上述相應階段完畢后開始張拉,在下一個階段前張拉完畢。 h豎向預應力鋼筋張拉時,混凝土強度達成設計強度100,每次張拉的預應力鋼筋應對稱于箱梁中心線。 (4)隔板預應力鋼筋張拉時,混凝土強度達成設計強度100,每次張拉的預應力鋼筋應對稱于隔板中心線。 (5)說明: a縱、橫、豎向預應力鋼束、鋼筋張拉完畢應盡早用40號水泥砂漿進行孔道壓漿。b.備用孔道B1和B4、B2和B3在相應的5號10號塊施 工完畢后,假如不需要拉加鋼18、束時,用40號水泥砂漿將 備用孔道B1B4壓漿,其余備用孔道在全橋合攏后,假如 不需要增長鋼束時,用40號水泥砂漿將備用孔道壓漿, 孔道壓漿飽滿、密實。 c合攏段鋼束、橫向鋼束、豎向預應力鋼筋、隔板預應力鋼筋壓漿完畢后盡早用不低于40號的混凝土封錨。 d全橋合攏后且備用孔道壓漿完畢后,澆筑梁端封錨混凝土;在澆筑梁端封錨混凝土前,應根據主粱實測變形確 定封錨混凝土厚度,保證封錨后主橋主梁梁端與引橋主 梁梁端水平距離在510時為14厘米,在1015時為 12厘米。 7.主橋施工位移控制: (1)主橋施工位移觀測點位置、構造詳見設計圖。施工至相應部分時將位移觀測點預埋件按設計圖位置布設。(2)主橋上19、部施工時,每塊澆筑、張拉完畢后各測一次各觀測點的水平、豎向位移,合攏投澆筑、張拉完畢各測一次各觀測點的水平、豎向位移,施工完畢護欄、橋面鋪裝時各測一次各觀測點的水平、豎向位移。測得位移與設計不符時,分析因素,并根據必要的分析計算結果在下道工序開始前采用有效措施。孔道壓漿施工工藝 一、機具設備及水泥漿技術條件: 機具設備采用圓柱狀隔閡式灰漿泵。 水泥泵技術條件: 1.使用525號硅酸鹽水泥,通過實驗摻鋁粉,鋁粉的摻入量小于水泥用量的0.01。 2.水灰比控制在0.40.5。 3.流動性:水泥漿自流動性測定儀筒內流出時間不超過6分鐘。 4.泌水性:在量筒內注入500cm的水泥漿,3h后泌水量不超過20、2,稠度1418sec。 5.強度不小于40。二、施工工藝: 1.每個孔道壓注以前以壓力水沖洗,排除孔道內粉渣和污物,同時檢查冒水的漏洞。吹風把積水排除,當發現有串孔現象,又不易解決時,應判明串孔數量,在壓漿時幾個串孔同時壓注。或者某一孔道壓漿后,立即對相鄰孔道用高壓水徹底沖洗。 2.壓漿前先將錨圈周邊鋼絞線間隙用水泥漿填塞,防止冒漿。 3.從箱梁一端壓漿,當壓漿管道超過30m時提高壓力100200kpa。壓漿膠管各閥門處內徑不應小于10mm,以防堵塞。 4.每個壓漿孔道兩端的錨圈進、出口均安裝一節帶閥門的短管,壓注完畢時封閉。保持孔道中的水泥漿在有壓狀態下凝結。5.水泥漿的拌和:先下水再下水21、泥,用水泥漿拌和機拌和,拌和時向不小于1min,灰漿過篩后存放于儲漿桶內,此時桶內灰漿仍要低速攪拌,并經常保持足夠的數量以保證每根管道的壓漿能一次連續完畢。水泥漿自調制到壓入管道的間隔時間不應超過40min。 6.當出漿口均勻流出濃密的水泥漿與壓漿口水泥漿濃度相同時,關閉出漿口閥門,繼續壓漿,水泥漿壓力上升至0.50.7Mpa時關閉進漿閥門,保壓5min,使水泥漿在有壓狀態下凝結:在試打開閥門沒有水泥漿反溢觀象印可卸管。 7.當溫度低于十5時在暖棚內施工。 8.堅向預應力管道壓漿是自上而下進行,排漿孔三通設在錨固端。壓漿時,當排漿孔將氣體、水、稀水泥漿排出后出觀濃漿時關閉出漿口閥門,繼續加壓到0.30.4Mpa,關閉入漿口閥門,保壓5min,使水泥在有壓狀態下凝結,在試打開閥門沒有水泥漿反溢觀象即可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