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熱處理施工工藝(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162
2024-01-09
10頁
40.88KB
1、鋼構造焊后熱處理工藝1 總則1.1 為了保證電廠廠房鋼結局部焊接熱處理質量,指導焊接熱處理作業,特制定本工藝。1.2 本工藝適用于鋼構造對接焊縫焊前預熱、后熱和焊后熱處理工作。1.3 焊接熱處理的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應執行國家現行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有關規定。1.4 焊接熱處理除執行本工藝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圖紙的技術要求。2 編寫依據2.1 DL/T8692023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2.2 DL/T8192023火力發電廠焊接熱處理技術規程2.3 DL/T7342023火力發電廠鍋爐汽包焊接修復技術導則2.4 DL/T8682023焊接工藝評定規程2.5 GB2、/T173941998金屬里氏硬度試驗方法2.6 GB/T164002023絕熱用硅酸鋁棉及其制品3 根本要求3.1 人員要求3.1.1 焊接熱處理人員資格: a焊接熱處理操作人員應經專業操作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資格證書; b接熱處理技術人員經專業培訓并取得資格證書; c沒有取得資格證書的人員只能從事關心性的焊接熱處理工作,不能單獨作業或對焊接熱處理結果進展評價。3.1.2 熱處理技術人員的職責:a) 生疏相關規程,嫻熟把握和嚴格執行 DL/T8192023火力發電廠焊接熱處理技術規程;b) 負責編制焊接熱處理方案、作業指導書等技術文件;c) 指導并監視熱處理工的工作,收集、匯部、整理焊接熱3、處理資料。3.1.3 熱處理工的職責:a) 執行 DL/T8192023火力發電廠焊接熱處理技術規程,嚴格依據焊接熱處理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進展施工。b) 記錄熱處理操作過程并在熱處理后進展自檢。3.2 施工設備和材料要求3.2.1 熱處理設備a) 熱處理施工前,熱處理設備應經調試合格,設備應滿足工藝的要求,參數調整靈敏、便利,通用性好,運行穩定、牢靠并滿足安全要求;b) 熱處理應承受自動溫度把握箱,并配有自動打印記錄儀,設備的溫度精度應在5以內,計算機溫度把握系統的顯示溫度應以自動記錄儀的溫度顯示為準進展調整,兩者記錄誤差不大于 0.5%;c) 焊接焊接熱處理所用的計量器具必需經過校驗,并在4、有效期內使用。修理后的計量器具必需重校驗;d) 熱處理應承受繩狀或履帶式遠紅外線加熱器,在承受 K 型熱電偶時,其連接線應承受補償導線。柔性陶瓷電阻加熱器的技術要求應符合DL/T8192023火力發電廠焊接熱處理技術規程附錄A 的規定。3.2.2 施工材料a) 承受氧乙炔加熱時,應承受瓶裝氣體。b) 熱處理用保溫材料應承受無硬堿超細玻璃或硅酸鋁纖維氈,保溫材料的性能應滿足工藝及環保的要求,產品質量應符合 GB/T164002023絕熱用硅酸鋁棉及其制品的要求。c) 當用于不銹鋼熱處理保溫時,其熱處理材料中的氯離子含量不超過2510,且熱電偶應承受不銹鋼絲捆綁。3.3 技術預備3.3.1 熱處理5、施工前,應依據設計文件、標準、標準、工藝的要求,編制熱處理施工技術方案或熱處理技術措施。3.3.2 熱處理施工前,應向施工作業人員進展具體的施工技術交底。3.4 熱處理作業條件3.4.1 熱處理作業人員已嫻熟把握熱處理的方法、程序和作業技術要求及質量把握標準,并已把握熱處理設備和測量儀表的操作要領。3.4.2 焊接工作已完成。焊縫外觀質量符合質量標準,除鉻鉬耐熱鋼以外,焊縫已經過無損檢測合格。3.5 熱處理安全要求:3.5.1 焊接熱處理作業時應穿戴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防止燙傷、觸電;3.5.2 遵守施工和電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規定,工作場所應旋轉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并設置高溫、有電等警示牌;36、.5.3 承受電加熱時,至少應有兩人值班。拆裝熱處理加熱裝置之前必需確認已切斷電源,工作完畢應檢查現場并確認無引起火災的危急前方可離開。4 熱處理4.1 熱處理范圍4.1.1 以下焊接接頭焊后應進展熱處理:a) 板厚30mm 的對接焊縫;c)經焊接工藝評定需做熱處理的焊件。4.2 熱電偶及加熱器安裝4.2.1 對接焊縫焊后熱處理時,熱電偶及加熱器應按熱處理施工技術方案或熱處理技術措施要求進展安裝。4.2.2 熱電偶應安裝在距焊縫邊緣 30mm 的范疇內,熱電偶端部與熱處理焊縫的接觸處應用砂輪機打磨露出金屬光澤。熱電偶的安裝應承受細鐵絲或細不銹鋼絲捆扎,為保證所測溫度為焊縫加熱的實際溫度,在熱電7、偶與加熱器之間應墊小塊保溫玻璃布進展隔離。4.3 焊接熱處理工藝4.3.1 焊接熱處理評定4.3.1.1 焊接熱處理工藝必需依據DL/T8682023焊接工藝評定規程的規定, 在相應原焊接工藝評定工作中進展評定;4.3.1.2 實際承受的焊接熱處理工藝應與評定的內容全都。4.3.2 焊前預熱4.3.2.1 焊前預熱的前提條件和預熱參數依據焊接工藝評定的內容進展,常用材料的焊前預熱的條件和預熱溫度見表 1。管材板材鋼種厚度/mm預熱溫度/厚度/mm預熱溫度/含碳量0.35%的碳素鋼及其鑄件2610020030100150C-Mn16Mn、16MnR1515020028Mn-V 15MnV、 158、MnVNR、18MnMoNbR0.5Cr0.5Mo12CrMo151502001Cr0.5Mo15McrMoZG20CrMo 10150250表 1常用鋼的預熱溫度1.5Mn-0.5Mo-V(14MnMoV18MnMonbg)1Cr0.5Mo-V2003001.5CrMo-V15 CrlMolV2Cr0.5Mo-VW12Cr2MoWVB62503502.25Cr-1Mo(12Cr2Mo10CrMo910)3Cr-1Mo-Vti(12Cr3MoVSiTiB) 9Cr-1Mo-V25030012Cr-1Mo,9C-1Mo3504001Cr5Mo250ZG15Cr1Mo1V60100冷焊時100159、0熱焊時ZG15Cr2Mo160100冷焊時150200熱焊時ZG20CrMoV250300熱焊時注 1:1表中的溫度為依據壁厚確定的最低預熱溫度。當承受鎢極氬弧焊打底時,可按下限溫度降低50預 熱。4.3.2.2 預熱寬度從對口中心開頭,每側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 倍,且不少于100mm。4.3.2.3 按要求應當預熱的焊件返修和重焊接時應重預熱。4.3.3 后熱4.3.3.1 有冷裂紋傾向的焊件,當焊接工作停頓后,假設不能馬上進展焊后熱處理, 應進展后熱。后熱恒溫度為 300400,保溫時間為 2h4h,使焊年緩慢冷卻。4.3.3.2 對馬氏體鋼的焊接,如要進展后熱,應在馬氏體轉變完畢后進展。10、4.3.4 焊后熱處理工藝4.3.4.1 當焊件符合DL/T8692023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中 條、 條、 條和DL/T7522023火力發電廠異種鋼焊接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 或其他規程、焊接工藝文件有要求時,應進展熱處理。4.3.4.2 常用鋼的焊后熱處理溫度和恒溫時間見表 2。鋼種溫度表 2常用鋼的焊后熱處理溫度和恒溫時間C0.3520、ZG25600650C-Mn16Mn12.512.5252537.537.5505075751001001250.5Cr0.5Mo12CrMo6006501.522.252.52.751Cr-0.5Mo15CrMo、ZG20CrMo6507000.5111、1.522.252.52.751Cr-0.5Mo-V12Cr1MoV6707000.511.522.252.52.75ZG20CrMoV 1.5Cr-1MoVZG15Cr1Mo1V2.25Cr-1Mo7207500.511.5234520Cr-0.5Mo-VW12Cr2MoWVTiB3Cr-1Mo-Vti7207500.511.5234512Cr3MoVSiTiB9Cr-1Mo-V12Cr-1Mo7507800.751.251.752.253.254.255.250.511.52345注:返修焊件,其恒溫時間可按焊件的名義厚度替代焊件厚度來確定,但應不小于30min。焊件的名義厚度可按下式計算12、。h5mm 時,3h5 h5mm10mm 時,2h10 h10mm 時,h20式中:h焊縫高度或返修焊厚度,mm。4.3.4.3 焊后熱處理的溫度選擇應按下屬原則綜合考慮。a) 不能超過Ac1,一般應在Ac1 以下 3050;b) 對調質鋼,應低于調質處理時的回火溫度;c) 對異種鋼,按合金含量低一側鋼材的A選擇。c14.3.4.4 焊后熱處理、降溫速度應符合以下規定:a) 熱處理過程中的升溫、降溫速度應符合以下規定:1) 升溫、降溫速度一般可按 25025/壁厚/h 計算,且不大于/h。2) 降溫過程中溫度在 300以下可不把握。b) 熱處理過程中升、降溫速度的把握原則:1)熱處理焊縫焊接熱13、處理升降溫度速度為 6250/單位為/h,為焊件厚度 且不大于 300/h。降溫時,300以下可不把握;3)對返修焊件的恒溫時間按焊件的名義厚度計算,名義厚度如表3。表 3焊件名義厚度的計算焊縫高度或返修焊厚度 h/mm h5mmh5mm10mm h10mm焊件的名義厚度/mm 3h52h10 h204.3.4.5 異種鋼焊接接頭的焊后處理,應按兩側鋼材及所用焊材綜合考慮,熱處理溫度一般不超過合金鋼低側鋼材的下臨界點ACL。4.3.4.6 熱處理地,應保證內、外壁和焊縫兩側溫度均勻,恒溫加熱范圍內任意兩側點間溫差應低于 50。厚度大于 10mm 時應承受感應加熱或電阻加熱。4.3.4.7 熱處14、理應承受自動溫度記錄儀進展測溫,所用、熱電偶及其附件,應按規定要求進展檢定或校驗。4.3.4.8 進展熱處理時,測溫點應對稱布置在焊縫中心兩側,且不得小于兩點。4.3.4.9 焊接接頭熱處理時應同步做好記錄,熱處理完畢后應做好標識。4.4 焊接熱處理工藝措施4.4.1 溫度測量4.4.1.1 依據加熱方法可選擇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測定焊件溫度,柔性陶瓷電阻加熱和電爐加熱一般承受接觸式測溫,火焰加熱一般承受非接觸測溫。4.4.1.2 熱電偶測溫時就依據處理溫度和測溫儀表的型號選擇熱電偶,宜選擇防水型鎧裝熱電偶。4.4.1.3 熱電偶的直徑和長度應依據焊件的大小、加熱寬度、固定方式選擇。4.4.1.415、 熱電偶的安裝位置應以保證測溫準確牢靠、具有代表性為原則,且與焊件接觸良好、固定結實。 熱電偶冷端溫度不穩定時,必需使用補償導線進展補償,補償導線與熱電偶的型號、極性必需相匹配。4.4.3 加熱器的安裝4.4.3.1 應將焊件的外表焊瘤、焊渣、飛濺清理干凈,使加熱器與焊件外表緊貼, 必要時應用專用夾具,加熱器的布置寬度至少應比要求的加熱寬度每側多出60mm。4.4.4 保溫與溫差把握4.4.4.1 焊接熱處理的保溫寬度從焊縫隙坡口邊緣算起,每側不得小于板件壁厚 5 倍,且每側應比加熱器的安裝寬度增加不少于 100mm。4.4.4.2 焊接熱處理的保溫厚度以 40mm60mm 為宜。4.4.4.16、3 焊接熱處理恒溫過程中,熱處理焊縫在加熱范圍內任意兩點的溫差應小于 50。4.4.5 火焰加熱工藝措施4.4.5.1 用火焰加熱進展熱處理,應依據焊件的大小選擇噴嘴型號與數量。承受多個噴嘴時,應對稱布置、均勻加熱。4.4.5.2 火焰焰心至工件的距離應在 10mm 以上,噴嘴的移動速度要穩定,不得在一個位置長期停留。火焰加熱時,應留意把握火焰的燃燒狀況,防止金屬的氧化或增碳。4.4.5.3 火焰加熱應以焊縫為中心,加熱寬度為焊縫兩側各外延不少于 50mm,火焰加熱的恒溫時間按每毫米焊件厚度保持 1min 計算。4.4.5.4 加熱完畢,應馬上使用枯燥的保溫材料進展保溫。4.5 質量檢驗4.517、.1 焊接熱處理升溫前應進展的核查:a) 加熱及測溫設備、器具是否符合工藝要求;b) 加熱裝置的布置、溫度把握分區是否合理;c) 加熱范圍是否符合標準、標準和工藝的要求,保溫層厚度、寬度是否適宜; d)溫度測點的安裝方法、位置和數量是否符合工藝的要求;e)設定的加熱溫度、恒溫時間、升降溫速度等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f)是否符合現場安全的要求。4.5.2 焊接熱處理后自檢的要求:a)工藝參數在把握范圍以內,并有自動記錄曲線; b)熱電偶無損壞、無位移;c)焊接熱處理記錄曲線與工藝卡吻合; d)焊件外表無裂紋、無特別。4.5.3 硬度檢驗要求4.5.3.1 當熱處理自動記錄曲線與工藝卡不符或無自動記18、錄曲線時,應做硬度檢驗,硬度檢驗結果應符合表 4 的要求。表 4焊后熱處理的焊縫硬度檢測合格值合金總含量3%時3%10%10%硬度值(一般不超過母材布氏硬度值100HBW) 布氏硬度值270HBW布氏硬度值300HBW布氏硬度值350HBW注:非奧氏體異種鋼熱處理的硬度值以合金含量低側母材的成分計算。4.5.3.2 應對焊縫和母材進展硬度檢驗,檢驗部件不少于兩處,檢驗部位應周向均勻分布。4.5.3.3 承受里氏硬度計檢驗時,其檢驗方法和表示方法符合 GB/T173941988金屬里氏硬度試驗方法的要求。4.5.3.4 硬度檢查結果超過規定范圍時,應按班次加倍復查,當加倍復查仍有不合格者時,應將該班次進展 100%的復查。4.5.3.5 焊接熱處理工程師應組織熱處理技術人員對不合格接頭分析緣由并制定措施,對不合格接頭重熱處理后應重檢驗硬度。5 文件把握5.1 焊接熱處理技術人員在熱處理工作進展前應依據焊接工藝評定制定相應的熱處理工藝卡,并報焊接熱處理工程師審核。5.2 焊接熱處理操作過程應進展記錄,并按分項工程的熱下理日期挨次進展統計, 焊接熱處理工程師審核。5.3 焊接熱處理技術資料在工程竣工后與焊接技術資料一起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