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t梁空心板梁的預制施工工藝(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203
2024-01-09
7頁
32.50KB
1、后張法預應力砼T梁、空心板梁的預制1、準備工作 后張法預應力砼梁的預制準備工作內容包括場地平整,張拉臺座制作,張拉千斤頂的校驗,模板的制作等。 預制前應先平整好預制場地,并壓實使其堅實、不下沉。預制場內的預制臺座,長度按梁長L+2.5m設置,端頭之間留生產操作間隙3.5m。臺座底板縱、橫向定位準確互相對齊,標高一致,以確保相鄰梁段端部的各種尺寸相吻合。臺座上面鋪8mm厚鋼板。臺座制作:T梁張拉后主要靠端部承受,因此在臺座端部作必要的基礎處理。設1.41.4m厚0.5m的C30砼,肩部加2020cm20鋼筋網,中間段基礎為寬70cm厚15cm的素砼帶狀基礎,鋼模板襯墊木當作底座,張拉后拿出底模循2、環利用。臺座上部采用砼加木板混合使用,在端部活動底板處采用木板,便于起吊,中間段用C30砼澆筑,寬度40cm,并每隔60cm埋設30PVC管,作為立模拉桿之用。砼頂部兩角邊采用44角鋼包角,上覆與底座同寬、3mm厚鐵板并點焊在角鋼上,角鋼兩邊用5mm止水橡皮和雙面膠紙粘貼,防止漏漿。空心板梁臺座參照T梁臺座制作。在施工前將張拉千斤頂送當地有資質計量部門校驗,并在施工中根據要求,按規定定期將張拉千斤頂送去校驗,以保證張拉噸位的正確性。 模板制作好壞直接關系到梁體外觀質量,空心板梁擬采用定型鋼模及組合鋼模,T梁采用大型鋼模板,模板應符合下列要求: a、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3、中可能產生的各種荷載。 b、保證各部位的設計形狀、尺寸及各部分相互之間位置的正確性。 c、模板力求簡單,裝拆既要方便又盡量減少構件的損傷,以提高裝拆運的速度。 d、模板的接縫必須嚴實,緊密,確保混凝土澆筑時不漏漿。 2、模板的拼裝,鋼筋制作 鋼模板運到工地后,先進行預拼裝,拼裝后其模內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T梁的鋼模板側面預先設置好安裝附著式振動器的預埋件。立模時應按模板編號順序一節一節拼裝,調整好模板高度,并用定位銷和螺桿固定,所有模板拼裝后用20拉桿把端部兩塊模板固定,中間模板根據端部模板調直后用拉桿固定。底、側模均采用鋼模,安裝中應做到平、光、直,使其滿足“規范”和圖紙要求,并具有足夠4、的強度和剛度,以保證砼作業時不漏漿、不變形,使砼成品符合要求。梁端模采用鋼模,以確保連續端縱向連接鋼筋定位精確,便于連接處縱向連接筋對齊焊接。在制作好的底模上先涂一層脫模劑,再進行鋼筋制安(鋼筋制安前須對鋼筋進行質檢,調直,去銹)制安時須嚴格按設計和規范要求,確保各部尺寸準確、型號正確,綁扎,焊接牢固,預埋件位置尺寸準確。制安時為保證達到設計和構造要求,須對以下方面加以注意控制: a、鋼筋的接頭按規定要求錯開布置。 b、鋼筋交叉點應點焊牢固,使之成為整體。 c、除有特殊要求時,梁中箍筋應與主筋垂直,箍筋彎鉤的迭合處,在梁中應沿縱向置于上面并交錯布置。 d、為保證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應在鋼筋與模5、板間設置半圓形砼墊塊。墊塊應對稱錯開布置,不應貫通截面全長。 e、為保證固定鋼筋間的橫向凈距,兩排鋼筋之間用短鋼筋焊結固定。 f、保證鋼筋骨架有足夠的剛度。g、鋼絞線編束:鋼絞線可采用先穿束施工工藝,以提高波紋管的強度。鋼束提前按設計長度下料,單根下料時用砂輪鋸切割,然后進行編束,逐根梳理順直,每隔1.0m左右用1820號鐵絲單層密排綁扎牢固,防止互相纏絞。穿束前為了防止鋼絞線扎破波紋管,用膠帶把端頭裹牢。穿束完成后,嚴禁進行電焊作業,嚴禁電火花燒傷管道內的鋼絞線。嚴禁用鋼筋骨架作電焊回路,避免鋼絞線退火而降低強度。若發現被電焊灼傷,有焊疤和受熱褪色,必須更換鋼絞線。波紋管裝卸、搬運時要謹慎小6、心,用托架裝置吊裝或人工一根一根小心裝卸,防止與其它物體碰撞;堆放場地選擇干燥平整、行人不經過并有雨棚遮蓋的地方,重疊堆放不宜過高,保證其不變形、生銹。波紋管接頭:用大一號的同類波紋管做接頭套管,接頭套管長度一般取20cm長,水密性膠帶在兩端的接口處纏包長度不小于50mm。或采用后穿束工藝,預制前在波紋管內穿入外徑比波紋管內徑略小的硬塑管,防止因振搗時漏漿而造成管道阻塞,并在澆注過程抽動硬塑管。3、砼澆搗、放芯模混凝土運輸采用輸送泵,混凝土拌制按泵送要求。砼澆筑前應檢查模板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模下墊塊是否牢固,拉桿是否擰到位,錨墊塊位置是否準確,鋼筋數量、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等進行系統檢查,符合要求7、后方可澆筑。一切檢查無誤后,根據監理工程師事先批準的砼配合比進行砼澆筑,并隨時檢查。空心板梁砼澆搗:先鋪下層砼,用平板振搗器振搗密實后,再放入芯模。上半部砼采用附著式配插入式振搗器在兩側同時進行振搗,直至砼停止下沉,表面無氣泡,平坦、泛漿。在兩側用插入式振搗器澆搗時,特別注意不要碰到波紋管,以免波紋管變形造成閉孔,影響預應力束穿入。T梁砼澆搗:由于T梁肋窄而高,砼澆筑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的連續澆筑,從一端向另一端進行,避免二次砼澆筑間隔過長而生產施工縫。分層澆搗過程中,各工藝之間要連續施工,不得中斷。特別要注意的是高溫季節上層砼澆筑時,必需在下層砼初凝前接上,防止出現施工縫。因T梁鋼筋布設較8、密,為保證砼密實,砼應具有較好的和易性,并進行充分的振搗,砼振搗采用附著式高頻振搗器加插入式振搗器聯合振搗,在第一層澆筑時用附著式振搗器振搗,砼的振搗時間十分重要,過振砼出現花斑和水線,振搗不足砼表面出現大量氣泡。每次振搗時間從砼表面的泛漿情況以及不斷地積累的經驗來撐握。因此砼振搗必須由專職培訓過的技術人員來控制指揮。波紋管以上砼澆筑可以配合插入式振搗。砼表面用直尺刮平后,在砼初凝前用木楔打毛,竹掃帚拉毛。澆筑后對預應力孔道進行檢查。4、砼養生和拆模砼澆搗完畢,開始養生。梁養生用濕麻袋覆蓋表面,并正常澆水保持其濕潤狀態,在砼表面收漿后盡快覆蓋一層薄膜,并在薄膜上用干麻袋或草包覆蓋保濕。盡量延長9、側模拆除時間。冬季施工則按規范要求做好防凍措施。根據施工規范當養生砼達到2.5MPa后即可進行拆側模。5、預應力束張拉當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及砼齡期在7天以上時,方可進行正彎矩預應力束張拉。張拉前應事先檢查鋼鉸線力學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然后進行清孔,即用清水灌注預應力預留孔道,然后用風壓機吹干,這樣可以清除孔中的雜質。預應力筋張拉時,應按順序兩端對稱地進行,以防過大偏心壓力導致梁件出現較大的側彎現象。張拉采用“雙控”,即張拉應力的控制和張拉伸長量的校核。預應力筋張拉程序為:0 con(持荷2min錨固),0為初始應力,我們取0.10con來控制,con為張拉控制應力。6、孔道壓漿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好10、后,應盡早進行孔道壓漿,一般不超過24小時,最遲不超過7天,以免預應力鋼絞線銹蝕或松馳。水泥漿的水灰比應采用0.40.45,在孔道壓漿前,先往孔道內注滿水濕潤、清洗,然后將孔中的水排除,就可以壓漿了,壓漿的最大壓力達到0.50.7MPa,當壓漿達到最大壓力,且另端已出漿時應有一定的穩壓時間,然后馬上封孔,以保證孔內水泥漿不流失,施工中應注意以下事項:a、在沖洗孔道時如發現串孔,則應兩孔同時壓注。b、每個孔道的壓漿作業必須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頓,如因故停頓時間超過20分鐘,則應用清水沖洗已壓漿的孔道,重新壓漿。c、水泥漿從拌制到壓入孔道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在此時間內,應不斷地攪拌水泥漿。11、d、輸漿管的長度最多不得超過40m,當超過40m時,就要提高壓力100200KPa,以補償輸漿過程中的壓力損失。e、壓漿完畢后應認真填寫壓漿記錄。7、封頭壓漿完畢,即將梁端沖洗干凈,然后綁扎鋼筋并立封頭模板,經檢查后即可澆搗梁體封頭砼。先簡支后連續梁的非連續端可先澆筑,連續端則應與墩頂現澆段一起澆筑。8、出坑等梁體內孔道壓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及封頭砼強度達到要求后,即可出坑堆放或安裝。出坑前,用墨線標出梁中線及臨時支座定位線,以利安裝就位。梁板成品驗收合格,出坑吊運至堆放場地或直接安裝。為保證T梁在起吊中的穩定,制作邊梁、中梁托架各兩付。堆放時,在梁的端部用兩點擱支。梁的吊裝采用捆綁吊裝。預制完成后的擱置時間不得超過90天。9、預制梁檢測項目項 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2斷面尺寸(mm)+5,-103寬度(mm)干接縫(梁翼緣、板)10濕接縫(梁翼緣、板)20箱板頂寬30腹板或梁肋+10,04高度(mm)5+0,-55跨徑(支座中心至支座中心)(mm)206支座表面平整度(mm)27平整度(mm)58橫系梁及預埋件位置(m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