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管道絕熱施工工藝(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237
2024-01-10
9頁
31.50KB
1、工業管道絕熱施工工藝QDICC/QB137-20021、 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工業管道內介質溫度范圍為-40850的外部絕熱工程的施工。本標準不適用于埋地長輸管道、埋地熱力管道的絕熱工程。2、 施工準備2.1材料性能2.1.1絕熱層材料及導熱系數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厚度不能小于設計厚度。2.1.2絕熱材料的容重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相應材料的國家標準容重。2.1.3絕熱材料及其制品的化學性能應穩定,對金屬不能有腐蝕作用,當用在奧氏體不銹鋼管道上時,其氯離子含量指標應滿足下式允許的范圍: Lgy0.123+0.677 Lgx 式中:y-測得的Cl離子含量(ppm) x-測得的Na+Si2、O3離子含量(ppm)2.1.4用于充填結構的散裝絕熱材料,不應混有雜物及塵土,纖維類絕熱材料中大于或等于0.5mm的渣球含量應為:礦渣棉小于10%,巖棉小于6%,玻璃棉小于0.4%,不宜使用直徑小于0.3mm的多孔性顆粒類絕緣材料。2.1.5 防潮層材料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2.1.6 防潮層材料應能耐大氣腐蝕及生物侵蝕,不得發生蛀、霉、變質等現象。2.1.7 防潮層材料不得對其他材料產生腐蝕或溶解作用。2.1.8 防潮層材料應具備在氣溫變化與振動情況下能保持完好的穩定性。2.1.9 保護層材料應采用不燃性或阻燃性材料。2.1.10保護層材料應無毒、無惡臭、外表美觀、并應便于施工和維3、修。2.1.11保護層材料的表面涂料的防火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2.2材料檢驗2.2.1絕熱材料及其制品必須有產品質量證明書或出廠合格證。其規格性能等技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且由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檢驗報告和準用證。2.2.2當對絕熱材料及其制品的產品質量證明書或出廠合格證中所列的指標或質量有懷疑時,應讓供貨商對下列性能進行復驗,并應提交檢驗合格證。 1)多孔顆粒制品的容重、機械強度、導熱系數、外形尺寸等。松散材料的容重、導熱系數等。 2)礦物棉制品的容重、導熱系數、使用溫度、外形尺寸等。散棉材料的容重、導熱系數、使用溫度、纖維直徑、渣球含量等。 3)泡沫多孔制品的容重4、導熱系數、含水率、使用溫度、外形尺寸等。 4)軟木制品的容重、導熱系數、含水率、外形尺寸等。 5)用于奧氏體不銹鋼管道上的絕熱材料及其制品,應提交氯離子含量指標。2.2.3 受潮的絕熱材料及其制品,經干燥處理后,其性能滿足設計要求才能使用。保冷工程所用的絕熱材料及其制品,其含水率不得超過1%,軟木制品的最大含水率不應超過5%。2.2.4 對防潮層、保護層材料及其制品的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1)外形尺寸應符合要求,不得有穿孔、破裂、脫層等缺陷。 2)金屬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相應標準要求。 3)抗拉強度、抗壓強度、容重、透濕率、耐熱性、耐寒性等指標均應符合標準或產品說明書的要求。2.2.5 材料5、檢驗一般應送達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進行。2.3 、機具常用機具有:梯子、操作平臺、料刀、攪拌機具、料桶、焊機等。具體應根據絕熱層、防潮層及保護層的材料及施工工藝確定。3、工程施工3.1作業條件3.1.1絕熱工程應在管道強度試驗、氣密性試驗、吹洗、清洗合格后進行。3.1.2絕熱層固定件的焊接及熱處理必須在防腐、襯里和強度試驗之前進行。3.1.3 絕熱層、防潮層、保護層和預制品加工的施工工具已準備就緒,且能滿足施工要求。3.1.4施工現場的臨時用水、電滿足施工需要。3.1.5支承件及固定件就位齊全。3.1.6管道的支吊架及結構附件、儀表接管部件等均已安裝完畢。3.1.7電伴熱管或熱介質伴熱管均已安6、裝就緒,并經過通電或施壓合格。3.1.8被絕熱設備及管道表面的油污、泥土等清理干凈。3.1.9對管道的安裝、焊接、試壓、防腐等工序辦妥交接手續。3.2絕熱層施工3.2.1施工工藝要求 1)保溫厚度大于100mm,保冷層厚度大于80mm,且采用一種材料時,應分兩層施工,且每層的厚度應該相同。 2)使用兩種或多種絕熱材料復合結構的絕熱層時,各種材料的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絕熱層施工中,同層縫應錯開,上下層應壓縫,壓縫長度不應小于50mm。最外層管殼絕熱層采用膠帶粘縫時,可以不錯縫。 4)水平管道縱向接縫位置,應布置在水平中心線45范圍內。大口徑管道采用多塊硬質成型絕熱材料時,絕熱層縱向縫的位7、置,可不受此限制,但應偏離管道中心線位置。5)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儀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可不保溫,但必須保冷,保冷長度不應小于保冷層厚度的4倍或敷設至墊木處。6)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應包絕熱層并密封。7)除設計規定需要按管束保溫的管道外,其余管道均應單獨保溫。3.2.2固定件、支撐件施工1)用于絕熱層的鉤釘,可采用3-6的鍍鋅鐵絲或低碳圓鋼制作,直接焊在管道上。其間距根據使用的絕熱層材料而定,但必須能夠固定住絕熱層。2)在保冷結構中,鉤釘不得穿透保冷層。3)垂直管道絕熱應設置環向支撐環,支撐環所用材料應根據管道材料而定。支撐環寬度應小于絕熱層10mm,最小20mm。4)支撐環間距:當為8、高溫介質時2-3m為宜;當為低溫介質時,3-5m為宜;對保冷管道不應大于5m。5)當采用軟質氈、墊保溫時,支撐環的間距0.5-1m為宜。6)不銹鋼管道上的固定件,必須采用不銹鋼材料。 7)采用抱箍式固定件如遇下列情況,要設置石棉板隔墊: (1)介質溫度大于等于200。 (2) 保冷結構 (3)管道系非鐵素體碳鋼。 8)保冷結構的支、吊、托架等用的木墊塊應浸漬瀝青防腐。3.2.3捆扎法施工1)硬質絕熱制品的絕熱層,可采用16-18號鍍鋅鐵絲雙股捆扎,捆扎的間距不大于400mm。公稱直徑大于600mm的管道,捆扎后,另用10-14號鍍鋅鐵絲或包裝鋼帶加固,加固的間距易為500mm.。2)半硬質及軟9、質的絕熱制品的絕熱層,應根據管道直徑的大小,采用包裝鋼帶、14-16號鍍鋅鐵絲或寬度為60mm的粘膠帶進行捆扎。捆扎的間距,對半硬質材料不應大于300mm,對軟質材料不應大于200mm。3)每塊捆扎材料上的捆扎件不能少于兩道,并不允許采取螺旋式纏繞捆扎。4)雙層或多層絕熱層,應逐層捆扎。5)垂直管道的絕熱層采用硬質或半硬質材料施工時,應從支撐環開始自下而上拼砌,并用鍍鋅鐵絲或鋼帶進行環向捆扎。6)彎頭部分的絕熱層無成型制品時,應加工成蝦米腰敷設,當管徑較小加工成蝦米有困難時,可采用軟質材料捆扎敷設。7)伴熱管管道保溫層施工,直管段每隔1.0-1.5mm,應用鍍鋅鐵絲捆扎牢固。無特殊要求時,主管10、和伴熱管可直接捆扎在一起。3.2.4拼砌和纏繞法施工1)用水性膠泥拼砌硬質保溫制品時,拼縫不滿處及砌塊的破損處應用膠泥填補。 2)用絕熱繩纏繞施工時,各層纏繩應拉緊,第二層應與第一層反向纏繞并壓縫。繩的兩端應用鍍鋅鐵絲捆扎于管道上。3)采用絕熱帶纏繞時,絕熱制品應采用規格制品,當現場加工時,其寬度不大于150mm 。敷設時螺旋纏繞,其搭接尺寸應為帶寬的1/2。3.2.5澆注法及噴涂法施工該施工所用的材料,主要有聚氨脂泡沫塑料及保溫砼,可委托專業施工隊伍進行,其質量標準應滿足GBJ126-89要求,施工前編制施工方案,經有關部門批準后實施。3.2.6 可拆卸式絕熱層的施工1)管道的觀察孔、監測點11、經常維修部位的保溫應采用可拆卸式結構。2)可拆卸式結構的絕熱層,易為二剖分的組合形式,其形式應與實物相適應。3)金屬殼內的絕熱層要填充飽滿、擠實。4)保溫材料的可拆卸式結構與固定結構之間必須密封。3.2.7伸縮縫及膨脹間隙的留設。1)管道采用硬質絕熱材料時應留設伸縮縫。 2)兩固定管架間水平管道的伸縮縫至少應留設一道。3)垂直管道應在支撐環下面留設伸縮縫。4)彎頭兩端的直管端上可各留一道伸縮縫,兩彎頭之間的間距很小時,其直管端上的伸縮縫可根據介質溫度留設一道或不留設。直徑大于300mm的高溫管道,必須在彎頭中部增設一道伸縮縫。 5)管道伸縮縫留設20mm為宜,并用礦物纖維氈條、繩等軟質材料填12、塞密實,捆扎固定。高溫管道保溫層的伸縮縫處要再進行保溫。6)保冷管道的伸縮縫采用軟質泡沫塑料條填塞嚴密,或擠入發泡型粘結劑,外面用50mm寬的不干膠帶貼密封。在縫的外面必須再進行保冷。7)多層絕熱層的伸縮縫:中低溫保溫層的伸縮縫可不錯開;保冷層及高溫保溫層的各層伸縮縫必須錯開,錯開距離不大于100mm。8)管道的保溫層與穿過的所有孔洞壁間應留設膨脹間隙。3.3防潮層的施工3.3.1施工要求1)防潮層的設置和所選用的材料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保冷管道和敷設在地溝內的管道的保冷、保溫層外表面要設置防潮層。2)防潮層施工前將絕熱層外表面清理干凈,保持干燥,并應平整、均勻。不能有突角、凹陷及起砂現象。313、)室外施工不宜在雨、雪天或夏日曝曬中進行,操作時的環境溫度應符合設計文件及產品說明書的要求。3.3.2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根據所選用的材料和產品說明書及設計文件的規定進行。3.4保護層施工3.4.1金屬保護層 1)金屬保護層的材料按設計要求選用,一般采用鍍鋅薄鋼板、不銹鋼板和薄鋁合金板。 2)直管金屬護殼外周長下料,要比絕熱層外周長加長30-50mm。護殼環向搭接一端要壓出凸筋;直徑100mm以上的管道,其護殼的縱向搭接也應壓出凸筋;環向搭接尺寸不小于50mm。 3)管道彎頭部位的金屬護殼的環向與縱向接縫的下料余量,要根據接縫形式計算確定。 4)彎頭與直管段上的金屬護殼搭接尺寸,高溫管道應為7514、-150mm;中低溫管道應為50-70mm;保冷管道應為30-50mm。搭接部位不能固定。 5)金屬保護層安裝應緊貼保溫層或防潮層,金屬護殼的接縫形式有咬口連接、搭接連接和插接連接。不論采用何種連接形式,都不能破壞防潮層。 6)水平管道金屬保護層的環向接縫應沿管道坡向搭向低處,縱向縫應布置在水平中心線下放的15-45處,縫口朝下。當側面或底部有障礙物時,縱向接縫可移至管道水平中心線上方60以內,縫口朝下。 7)垂直管道金屬保護層的敷設,應由下而上進行,接縫應上搭下。 8)露天或潮濕環境中的保溫管道和室內外的保冷管道及附件的金屬保護層接縫以及支、吊架穿出金屬保護殼的部位均應嵌填密封劑或在接縫處包15、纏密封帶。 9)金屬保護層的接縫除環向活動縫外,要用抽芯鉚釘固定。保溫管道也可用自攻螺絲固定。固定間距一般為200mm,但每道接縫不得少于4個。當金屬保護層采用支撐環固定時,鉆孔要對準支撐環。3.4.2 氈、箔、布類保護層1)保護層施工前應對所使用的粘結劑做試樣檢驗。 2)氈、布類保護層的施工,應在抹面層表面干燥后進行。當在絕熱層上直接包纏時,應清除絕熱層表面的灰塵、泥土,并修正平整。3)保護層的搭接縫,應粘貼嚴密,其環縫及縱縫搭接尺寸不小于50mm。4)保護層接縫的位置和搭接要求按3.4.1第6.7條的要求施工,起點和終點用鍍鋅鐵絲或包裝帶捆緊;箔類布包纏時,起點和終點用膠帶粘貼封閉。3.416、.3抹面保護層1)抹面保護層的灰漿當設計有規定時,應滿足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a、容重不得大于1000Kg/m3 b、抗壓強度不得小于0.8MPa/cm2 c、燒失量(包括有機物和可燃物)不得大于12%。 d、干燥后(冷卻狀態下)不得產生裂縫,脫殼等現象。 e、不得對金屬產生腐蝕。2) 保溫抹面保護層施工時,除局部接茬外,不得將保溫層淋濕,應采用兩遍操作,一次成活的施工工藝,接茬應良好,并消除外觀缺陷。3)抹面保護層未硬化前,應防雨淋、水沖。當晝夜室外平均溫度低于+5,最低溫度低于-3時,應按冬季施工方案采取防寒措施。4)高溫管道的抹面保護層和鐵絲網的斷縫,應與保溫層的伸17、縮縫留在同一部位,縫內填充石棉材料或礦物材料。室外的高溫管道,應在伸縮縫部位加金屬護殼。5)使用微孔硅酸鋁專用抹面灰漿時,應進行試抹,符合本規程3.4.3第一條規定時,方可使用。3.5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的保護 1)所用材料應放在庫房內,排列整齊,材料堆放不應超過2米。 2)雨天不應進行露天施工,必須施工時,應采取防雨措施。 3)現場用的材料應堆放整齊,不能放在車行道上,施工人員及其他人員不得踩踏。 4)已安裝的絕熱層、防潮層及保護層嚴禁踩踏或堆放物品,對于不可避免的踩踏部位,應采取臨時保護措施。3.6 安全技術措施1)絕熱工程的操作人員,應佩戴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口罩、毛巾等常用的勞動防護用品18、,還應根據使用絕熱材料的性質不同,佩戴防塵、防護(防毒)、防腐蝕等勞動保護品,并應備有防護藥物和用具。 2)施工完畢或告一段落時,應將工機具及施工現場清理干凈。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應移到指定場所。 3)絕熱用的臨時支撐,必須在固定構件安裝固定后方可拆除。 4)擰緊綁扎鐵絲時,不得用力過猛,并應將鐵絲嵌入絕熱層內。 5)使用和運輸含有纖維、粉塵的絕熱材料或制品時,應采取避免粉塵飛揚的措施。 6)易燃易揮發物品,嚴禁在陽光下曝曬,存放處禁止煙火。 7)有毒、有腐蝕性的劑液,不得存放于高位貨架上,所裝容器應封閉嚴密。發現損壞或破漏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劑液流淌。 8)對易發生毒性、刺激性、感染性19、場所,應保持空氣流通,或設通風裝置。 9)在地溝內施工時,應預先檢測溝內氣體,確認無毒或無窒息氣體后,方可進入。應排除溝內不安全物體或設施,并備有合格的照明,方可施工。 10)施工現場應設消防器材。 11)施工人員應定期檢查身體。3.7 質量標準 絕熱工程的施工質量應按工序進行檢查,并符合GB126-89標準要求和以下要求: 1)保溫釘的焊接或粘結應牢固,其布置的間距符合本規程3.2.2第1條規定。 2)保溫層的支撐件不得外露,其間距應符合本規程3.2.2第4條規定。 3)保溫層的支撐件及管道支、吊架部位的隔熱墊塊,不得漏設。 4)保溫層砌塊的砌縫濕砌時,必須灰漿飽滿,干砌時必須用礦物棉填實。20、拼縫寬度不得大于5mm;保冷層砌塊應粘結嚴密,拼縫不得大于2mm。 5)絕熱層厚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3.7的要求6)伸縮縫和膨脹縫的位置、寬度、間距等。施工前應正確,縫內填充物的使用溫度應符合要求。伸縮縫的寬度允許偏差5mm。7)防潮層的所有接頭及層次應密實、連續、無漏設和機械損傷。8)防潮層表面平整,無氣泡翹口、脫層、開裂等缺陷。總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絕熱層厚度的允許偏差 表3.7項目允許偏差(mm)保溫層硬質制品+10,-5半硬質饑軟質制品+10%,-5%最大+10,最小-10保冷層+5,0填充、澆注及噴涂絕熱層厚度50+10%絕熱層厚度50+59)保護層的平整度(埋地及不通行地溝除外)抹面層及包纏層的允許偏差不大于5mm;金屬保護層的允許偏差不大于4mm。用1米靠尺檢查。10)保護層的外觀質量標準應符合GB126-89的規定。3.8質量記錄絕熱工程交工后應提交下列文件:1、絕熱材料合格證、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確認的理化性能檢驗報告。2、工序交接記錄。3、抹面保護層灰漿配比及其技術性能檢驗報告。4、澆注、噴涂絕熱層的施工配料及其技術性能檢驗報告。5、設計變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單。6、施工質量檢查記錄及質量評定。7、絕熱工程交工匯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