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與民用建筑中樁基承臺施工工藝(11頁)(1).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245
2024-01-10
10頁
31.54KB
1、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中樁基承臺。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水泥:宜用325號425號礦渣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水:應用自來水或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鋼筋:鋼筋的級別、直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及復試報告,表面無老銹和油污. 2.1。5 墊塊:用13水泥砂漿埋22號大燒絲提前預制成或用塑料卡墊。 2.1。6 火燒絲:規格1820號鐵絲燒成. 2.1.7 外加劑、摻合料,根據施工需要通過試驗確定。 2。1。8 主要機具 2。1。8.1 澆筑2、混凝土:應備有磅秤、混凝土攪拌機、插入式振搗器、平尖頭鐵鍬、膠皮管、手推車、木抹子和鐵盤等。 2.1.8。2 綁扎鋼筋:應備有鋼筋鉤子、扳手、小撬棍、鍘刀(切斷火燒絲用)、彎鉤機、木折尺以及組合鋼模板等。 2。2 作業條件: 2。2.1 樁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并按設計要求挖完土,而且辦完樁基施工驗收記錄。 2.2.2 修整樁頂混凝土:樁頂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樁頂低于設計標高時,須用同級混凝土接高,在達到樁強度的50%以上,再將埋入承臺梁內的樁頂部分剔毛、沖凈。如樁頂高于設計標高時,應預先剔鑿,使樁頂伸入承臺梁深度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2.2.3 樁頂伸入承臺梁中的鋼筋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不小于33、0d,鋼筋長度不夠時,應予以接長。 2.2.4 對于凍脹土地區,必須按設計要求完成承臺梁下防凍脹的處理措施. 2。2.5 應將槽底虛土、雜物等垃圾清除干凈。3.1 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鋼筋綁扎預埋管線及鐵活綁好砂漿墊塊 3.1.1 鋼筋綁扎工藝流程:確定組裝鋼模板方案組裝鋼模板模板預檢 3.1.3 混凝土澆筑工藝流程:攪拌混凝土澆筑振搗養護 3.2 鋼筋綁扎: 3.2.1 核對鋼筋半成品:應先按設計圖紙核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形狀、型號、品種經過檢驗,然后掛牌堆放好。 3.2。2 鋼筋綁扎:鋼筋應按順序綁扎,一般情況下,先長軸后短軸,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進行。操作時按圖紙要求劃線、鋪4、鐵、穿箍、綁扎,最后成型. 3。2。3 預埋管線及鐵活:預留孔洞位置應正確,樁伸入承臺梁的鋼筋、承臺梁上的柱子、板墻插鐵,均應按圖紙綁好,扎結牢固(應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標高、位置、搭接錨固長度等尺寸應準確,不得遺漏或位移。 3。2。4 受力鋼筋搭接接頭位置應正確。其接頭相互錯開,上鐵在跨中,下鐵應尺量在支座處;每個搭接接頭的長度范圍內,搭接鋼筋面積不應超過該長度范圍內鋼筋總面積的1/4。所有受力鋼筋和箍筋交接處全綁扎,不得跳扣。 3。2。5 綁砂漿墊塊:底部鋼筋下的砂漿墊塊,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間隔1m,側面的墊塊應與鋼筋綁牢,不應遺漏. 3。3 安裝模板: 3。3。1 確定組裝鋼模板5、方案:應先制定出承臺梁組裝鋼模板的方案,并經計算確定對拉螺栓的直徑、長度、位置和縱橫龍骨、連桿點的間距及尺寸,遇有鋼模板不符合模數時,可另加木模板補縫. 3。3。2 安裝鋼模板:安裝組合鋼模板,組合鋼模板由平面模板、陰、陽角模板拼成。其縱橫脅拼接用的U形卡、插銷等零件,要求齊全牢固,不松動、不遺漏。 3。3。3 模板預檢:模板安裝后,應對斷面尺寸、標高、對拉螺栓、連桿支撐等進行預檢,均應符合設計圖紙和質量標準的要求。 3。4 混凝土澆筑: 3。4.1 攪拌:按配合比稱出每盤水泥、砂子、石子的重量以及外加劑的用量.操作時要每車過磅,先倒石子接著倒水泥,后倒砂子和加水攪拌。外加劑一般隨水加入。第一6、盤攪拌要執行開盤批準的規定。 3.4。2 澆筑、樁頭、槽底及幫模(木模時)應先澆水潤濕。承臺梁澆筑混凝土時,應按順序直接將混凝土倒入模中;如甩槎超過初凝時間,應按施工縫要求處理.若用塔機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時,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40cm為宜,并不得集中一處傾倒。 3.4.3 振搗:應沿承臺梁澆筑的順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搗法,振搗棒與水平面傾角約30左右.棒頭朝前進方向,插棒間距以50cm為宜,防止漏振。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翻漿出氣泡為準。混凝土表面應隨振隨按標高線,用木抹子搓平。 3.4.4 留接槎:縱橫接連處及樁頂一般不宜留槎。留槎應在相鄰兩樁中間的1/3范圍內,甩搓處應預先用模板擋好7、,留成直槎。繼續施工時,接槎處混凝土應用水先潤濕并澆漿,保證新舊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強度等級混凝土進行澆筑. 3。4.5 養護:混凝土澆筑后,在常溫條件下12h內應覆蓋澆水養護,澆水次數以保持混凝土濕潤為宜,養護時間不少于七晝夜。 3。5 冬期施工: 3。5。1 鋼筋焊接宜在室內進行。在室外焊接時,最低氣溫不宜低于-20,且應有防雪擋風措施。焊接后的接頭嚴禁立即碰到冰雪。 3.5.2 拌制混凝土時,骨料中不得帶有冰雪及冰團,拌合時間應比常溫規定時間延長50%。 3。5。3 基土應進行保溫,不得受凍。 3。5。4 混凝土的養護應按冬施方案執行.混凝土的試塊應增加二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4.18、 鋼筋分項工程: 4。1.1 保證項目: 4.1.1。1 鋼筋的品種質量,焊條、焊劑的牌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口鋼筋焊接前必須進行化學成分檢驗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后方可焊接。 4.1。1。2 鋼筋表面必須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后仍留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定使用。 4。1.1。3 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4.1。1.4 焊接接頭、焊接制品的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的專門規定。 4。1。2 基本項目: 4.1.2.1 綁扎鋼筋的缺扣、松扣數量不超過綁扣總數的10,且不應集中。 4。19、。2。2 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均不小于規定值。 4.1。2。3 用級鋼筋制作的箍筋,其數量符合設計要求,彎鉤的角度和平直長度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4。1。2.4 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紋和燒傷,焊包均勻.接頭處彎折不大于4,接頭處鋼筋軸線位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4。1。2.5 電弧焊接頭焊縫表面平整,無凹陷、焊瘤,接頭處無裂紋、氣孔、焊渣及咬邊.接頭處綁條沿接頭中心線的縱向位移不得大于0.5d,且不大于3mm;接頭處鋼筋的軸線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縫厚度不小于0.05d;焊縫寬度不小于0。1d;焊縫長度不小于0。5d;接頭處彎折不10、大于4。 4.1。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2-10。 4.2 模板分項工程: 4.2。1 保證項目: 4.2。1.1 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有足夠的支承面積。 4。2。1.2 模板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 4。2.2 基本項目: 4.2.2.1 模板接縫處接縫的最大寬度不應大于1。5mm. 4.2。2。2 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采取防止粘結措施.粘漿和漏涂隔離劑面積累計不大于1000cm2. 4。2。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2-11。 樁承臺鋼筋安裝及預埋件位置允許偏差 表2-10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 (mm)檢查方法1骨架的寬度、11、高度5尺量檢查2骨架的長度10尺量檢查焊 接10尺量連續三檔綁 扎20取其最大值間 距10尺量兩端,中間各排 距5一號取其最大值5鋼筋彎起點位移20尺量檢查中心線位移5水平高差+3 07受力鋼筋保護層基 礎10尺量檢查 樁承臺模板安裝和預埋件允許偏差 表211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 (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移5尺量檢查2標 高5用水準儀或拉線檢查3截面尺寸10尺量檢查4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用直尺和尺量檢查5表面平整度5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6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移3拉線和尺量檢查7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移3拉線和尺量檢查中心線位移2外露長度+10 0中心線位移10截面內部尺寸+10 0 4.3 混凝土分項12、工程: 4。3.1 保證項目: 4.3。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4。3。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4。3.1。3 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必須按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7)的規定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4.3。1.4 對設計不允許有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裂縫;設計允許出現裂縫的結構,其裂縫寬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3.2 基本項目: 4.3.2。1 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一處不大于200cm2,累計不大于400cm2,無孔洞。 4.313、.2。2 任何一根主筋均不得有漏筋. 4.3.2.3 無縫隙無夾渣層. 4。3。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2-12。 樁承臺混凝土工程允許編差 表2-12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 (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移10尺量檢查2標 高1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3截面尺寸+15,10尺量檢查4表面平整度8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5預埋鋼板中心線偏移10尺量檢查6預埋螺栓中心線偏移5尺量檢查7預留管,預留孔中心線偏移5尺量檢查8預留洞中心線偏移15尺量檢查5。1 安裝模板和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保護鋼筋,不得攀踩鋼筋。 5.2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其鋼筋墊塊不得遺漏. 5。3 冬期施工應覆蓋保溫材料14、,防止混凝土受凍. 5.4 拆模時應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損傷混凝土和鋼模板。6.1 蜂窩、露筋:由于模板拼接不嚴,混凝土漏漿造成蜂窩;振搗不按工藝操作,造成振搗不密實而露筋. 6.2 缺棱、掉角,配合比不準,攪拌不均勻或拆模過早,養護不夠,都會導致混凝土棱角損傷. 6.3 偏差過大:模板支撐、卡子、拉桿間距過大或不牢固;混凝土局部澆筑過高或振搗時間過長,都會造成混凝土脹肚、錯臺、傾斜等缺陷。 6。4 插鐵鋼筋位移:插鐵固定不牢固,振搗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鋼筋,致使鋼筋位移。 6.5 對于地震設防區,當承臺梁采用支模澆筑時,承臺梁側面應按設計要求回填土并夯實。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 水泥的出廠證明及復驗證明。 7。2 鋼筋的出廠證明或合格證,以及鋼筋驗收單抄件。 7。3 鋼筋隱蔽驗收記錄。 7.4 模板標高、尺寸的預檢記錄. 7.5 鋼筋焊接接頭拉伸試驗報告。 7.6 結構用混凝土應有試配申請單和試驗室簽發的配合比通知單。 7.7 混凝土試塊28d標養抗壓強度試驗報告。商品混凝土應有出廠合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