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開挖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482
2024-01-10
8頁
1.97MB
1、8。2。1地下一層基坑開挖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8.2。1。1開挖工藝流程非付費區通道及1號線1號出入口和風亭為地下一層結構,基坑開挖在10m內,具體施工流程如下:(1)待地下墻和圍護樁達到設計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挖土至壓頂梁以下150mm,施工頂圈梁與第一道混凝土支撐,進行混凝土養護.(2)當第一道支撐和圍囹混凝土強度達到80%設計強度,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豎向分層分段開挖至第二道鋼支撐標高,架設第二道鋼支撐。(3)當第二道鋼支撐架設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分層分段開挖至底板底面標高,進行揀底開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臺,集水井等局部深處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應隨挖隨鋪墊層,嚴禁超2、挖。8.2。1。2開挖方法1號線出入口及風亭基坑縱向分2段豎向分3層開挖。坑內采用一臺0.5方小型挖掘機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長臂挖掘機垂直運輸,長臂挖掘機停靠在基坑東側.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開挖過程中做好場地規劃,合理調配運輸車輛,及時架設支撐。詳見圖8-21.圖82-1 地下一層土方開挖示意圖開挖時先挖中間土體,后挖兩側土體,預留兩側反壓土體,有效控制圍護結構側向位移.豎向分層厚度與鋼管支撐標高結合,每層土方開挖至支撐以下0.5m后,及時施作鋼管支撐體系并預加軸力。基坑挖到基底設計標高以上2030cm時,采用人工開挖,超挖處采用石礫、砂填至設計標高。8.2。1。3基坑開挖控制參數第一層表層3、土方開挖對施工無影響,可全部開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撐并養護,待強度達到80后,進行第二層土方開挖;在第二道鋼支撐的土層開挖中,每小段縱向開挖寬度為6m,土方在8小時內完成,隨即在8小時內完成相應的支撐架設,并施加預應力;在第三土層開挖中,開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時施工墊層砼和底板砼。基坑開挖縱坡不得陡于1:3,豎向分層厚度不得大于3。5m,縱向分段長度不宜長于20m.在基坑土方開挖中嚴格按開挖坡度施工,嚴禁在土方開挖中出現垂直土壁。8。2.2地下三層基坑開挖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8。2。2。1開挖工藝流程5號線主體車站為地下三層結構,標準段開挖深度23.82m,端頭井開挖深度25。42m,具體施工流程4、如下:(1)待地下墻和圍護樁達到設計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挖土至冠梁以下150mm,施工頂圈梁與第一道混凝土支撐,進行混凝土養護。(2)當第一道支撐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豎向分二層分段開挖至第二道支撐標高,施工第二道砼支撐和圍囹,進行混凝土養護。(3)當第二道支撐和圍囹混凝土強度達到80%設計強度,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分層分段開挖至第三道支撐標高,架設第三道鋼支撐.(4)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分段向下開挖第五層土方,施工第四道混凝土支撐,進行混凝土養護。(5)當第四道混凝土強度達到80設計強度,且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分層分段開挖第六層土方至底標高,架設第五道鋼支撐。5、(6)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分層分段開挖第七層土方架設第6道鋼支撐.(7)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北端頭井二期及南端頭井繼續向下開挖第八層土方,架設第7道鋼支撐。(8)降水至一定標高后,分段進行土方撿底,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臺,集水井等局部深處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應隨挖隨鋪墊層,嚴謹超挖。8.2.2.2開挖方法車站土方開挖施工受場地狹小影響,施工便道狹窄。計劃在南北基坑各開一個工作面,每個作業面配1臺PC220挖掘機,1臺PC300長臂挖掘機,1套蚌式抓斗及2臺0.3 m3小型挖掘機.北端頭井二期及南端頭井豎向分9層開挖,標準段及北端頭井一期基坑豎向分8層開挖.第一層土方采用1臺PC220挖掘機進6、行施工;第二、三、四、五層土方采用1臺長臂挖掘機+2臺0。5m3小型挖掘機下坑翻土配合挖土;南北基坑各開一個工作面,每個工作面基坑配1臺長臂挖掘機在地面上垂直挖土,基坑中部長臂挖掘機夠不到的地方,則每個工作面采用2臺0.5m3小挖掘機下到基坑里面,將基坑中部土倒到基坑圍護結構邊上進行水平倒土,中間土倒至基坑邊上由長臂挖掘機運至地面。第五層以下各層土方開挖1套蚌式抓斗+2臺0.5m3小型挖掘機下坑翻土配合挖土;基坑底面以上30cm厚土方采用人工開挖。詳見圖8-2-2主體基坑開挖示意圖及附圖8-2-3和82-4主體基坑土方開挖縱剖面圖.圖822基坑開挖方法示意圖8。2。2。3基坑開挖控制參數在第一7、二道支撐的土層開挖中,每小段縱向開挖寬度為6m,土方在8小時內完成,隨即在8小時內完成相應的支撐架設,并施加預應力;在第二道支撐以下的土層開挖中,每小段縱向開挖寬度為3m,小段土方要在8小時內完成,隨即在以后8小時完成支撐架設并施加預應力。基坑開挖縱坡不得陡于1:3,豎向分層厚度不得大于3.5m,縱向分段長度不宜長于20m。在基坑土方開挖中嚴格按開挖坡度施工,嚴禁在土方開挖中出現垂直土壁.開挖到底板后,及時施工墊層砼和底板砼。8。2。3基坑開挖技術要點1、基坑開挖必須在地下墻、墻頂圈梁及坑底加固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2、基坑開挖時,基坑兩側、坡頂地面超載不得大于20Kpa,以防地面荷載對基8、坑側壓過大,引起基坑側墻變形及基坑底隆起。如需在坡頂堆載或行駛車輛,必須進行穩定核算.當基坑開挖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圍護結構已經達到設計強度,基坑降水效果符合要求后,方可開始基坑開挖。3、基坑開挖必須分段、分區、分層、對稱進行,不得超挖。放坡要求不得陡于1:3。0,每步開挖所暴露的部分地下墻體寬度宜控制在3m6m,每層開挖深度不大于3。5m,嚴禁在一個工況條件下一次開挖到底.開挖5號線車站基坑近換乘節點處時,場地允許條件下應以于1號線車站為中軸線對稱開挖,確保已完成的1號線車站主體結構安全.4、縱向放坡開挖時,應在坡頂外設置截水溝或擋水土提,防止地表水沖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滲入坑內,對暴9、露時間較長或可能受暴雨沖刷的縱坡采用鋼絲網水泥噴漿等坡面保護措施,嚴防縱向滑坡。5、基坑開挖后,應及時設置坑內排水溝和集水井,防止坑底積水。開挖到基底后及時施工C20砼墊層。6、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7、開挖至鋼支撐底標高0.5m時及時施作鋼管支撐體系并預加軸力,每一工況挖土及鋼支撐的安裝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8、機械挖土時,坑底應保留30cm厚土層用人工挖除整平,防止坑底土擾動,并合理確定土體回彈超挖量。9、采用機械挖土時,挖土機械和車輛不得直接在支撐上行走操作,嚴禁挖土機械碰撞支撐、立柱、井點管、圍護墻,支撐頂面不應作用施工荷載,并嚴禁10、堆放雜物。10、基坑開挖至底面后,應及時施作接地網.11、在施工過程中,特別是在接近管線的范圍和管線埋深的可能深度范圍內,應人工小心挖掘,以免破損、損壞管線,確保在施工期間所有地下管線的安全和正常使用。12、土方開挖過程中及時封堵地下墻接縫或墻體上的滲漏點,并注意保護坑內降水井,確保降水、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轉.雨季施工時,應準備一定量的抽排水設備,以便大雨時及雨后及時抽排基坑積水,避免基坑被雨水浸泡。13、基坑開挖過程中嚴禁超挖,基坑縱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 14、加強基坑穩定的觀察和監控量測工作,以便發現施工安全隱患,并通過監測反饋及時調整開挖程序。特別應加強對鋼支撐軸力及變形的監測,確保支11、撐的穩定性,必要時采取鋼構件對支撐及縱梁進行加強處理.15、主體基坑北側為6層信號樓,離車站基坑端頭井段圍護結構僅6.95m.基坑開挖前,在北端頭井地連墻外側施工一排直徑1000750高壓旋噴樁,加固深度為地面至以下20米,以減小車站土方開挖時對該6層信號樓的影響。并且對信號樓基礎預埋注漿管,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對信號樓加強監測,一旦發現監測數據過大,對信號樓基礎進行跟蹤注漿。16、本站基坑屬超寬超深基坑,施工風險較大,基坑開挖時,應準備一定數量的鋼支撐,根據施工監測情況,必要時增設鋼支撐,以控制連續墻變形基坑安全。17、本站基底存在深厚承壓水層,承壓水水頭與江水水位關系密切,基坑底部特別是承臺坑12、中坑部位的整體穩定及基底管涌等與承壓水頭十分密切,本站設計雖已考慮將連續墻穿透承壓水層進入基巖,但施工時應確保連續墻施工質量,特別是墻底入巖深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同時保證連續墻接頭質量,接頭處應預埋注漿管,準備一定數量的水泥玻璃漿液,以備需要時進行注漿處理,截止承壓水。18、基坑開挖施工時,應準備一定量的水泥玻璃漿液,以備墻縫間滲漏水,及時進行注漿封堵;同時應準備一定量基坑回填料,以備基底出現管涌和隆起時,進行回填堆堵。19、基坑開挖時,應加強監測,特別在基坑開挖急劇階段,更應密切監測,發現監測數據有異常或急劇變化時,應停止開挖,并采取措施防止不利情況的進一步發生,同時告知建設相關各方,及時進13、行會診,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堅決杜絕施工人員擅自冒險搶急施工.加強施工場地周圍建筑物和地下管線、基坑的觀察和監控量測工作,通過監測反饋及時調整開挖程序,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采取防護措施。20、基坑土方在進行縱向分段分層開挖時,需合理控制邊坡高度及邊坡坡率,邊坡高度不得超過2米,坡率不得大于1:3,保證縱向邊坡的穩定及安全。21、土方開挖到各層鋼管支撐底部要求標高時,及時架設支撐。22、基坑開挖前二十天進行基坑內降潛水,以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基坑開挖時,確保地下水位在開挖面以下3m;降水開始后,定期對基坑內外的水位觀測孔水位進行觀測,若發現基坑外水位異常變化,立即組織人員查找滲漏點并進行封堵。土14、方開挖過程中,若發現地下連續墻有滲漏現象,需及時封堵。注意保護降水井特別是降壓井不受損壞,確保降水、排水系統正常運轉.23、基坑開挖過程中嚴禁超挖,對暴露時間較長或可能受暴雨沖刷的縱坡采用彩條布覆蓋的保護措施,防止縱向滑坡。24、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需做好基坑內外的排水工作。在基坑周邊設置排水溝,在坡頂外設置截水溝或擋水堤,排除地面明水,防止地面明水流入基坑內。在基坑內及時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防止基坑內積水。25、機械開挖的同時輔以人工配合,特別是基底以上2030cm的土層采用人工開挖,以減少超挖、保持坑底土體的原狀結構。局部超挖部分采用砂礫回填,并及時施工砼墊層,封閉坑底。26、雨季開挖變形控15、制措施(1)、測量人員對設在基坑周邊設置的觀測樁,應及時觀測,隨時觀察基坑邊坡的穩定狀況。特別是下雨期間及其雨后,一旦發生情況應及時處置并報告項目部。(2)、基坑四周6米范圍內嚴禁大型震動性較大的機械作業,3米范圍內嚴禁堆放重物。(3)、挖土應按施工方案規定的開挖路線、順序、范圍、底部各層標高進行開挖,棄土堆放位置。邊坡坡度、排水溝、集水井位置及流向準確控制,避免混亂.(4)、挖土過程中嚴格分段施工,逐步按施工程序作業,嚴禁超挖,并注意邊坡土層實際條件與計算條件的差異,并據此調整施工過曾和相關施工參數。(5)、機械行駛道路應平整、堅實,必要時底部應鋪設枕木、鋼板等,防止作業時下陷。27、土方開16、挖期間監測(1)土方開挖前監測小組進行初始數據采集(2)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土體應力場的變化,圍護墻深部將向坑內位移,勢必引起周邊地表、地下管線的沉降,尤其是當基坑開挖至坑底墊層澆注前這一時間段內,整個圍護體處于最不利受力狀態,變形速率也會增大。特殊情況如監測數據有異常或突變,變化速率偏大等,適當加密監測頻率,跟蹤監測。并向監理工程師匯報。28、基底檢查(1)基坑開挖至基坑底剩余20cm時采用人工清底,并通知監理進行現場驗收,并及時澆筑墊層封底。(2)基坑允許偏差見表8-21。表8-21 基坑允許偏差表項目名稱允許偏差(mm)坑底高程+30縱橫軸線50基坑尺寸不小于設計值8。2.4確保基坑穩17、定的強制性措施(1)根據工序的特殊性,規范施工,嚴格按施組要求施工。根據施工場地周圍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現行技術標準、地質資料做好深基坑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操作規程,通過技術交底,使全體施工人員認識到深基坑開挖支撐施工是整個工程施工中的關鍵工序。基坑開挖應嚴格按照“時空效應”理論,采用分層、分區挖土,并遵循“豎向分層、縱向分區、橫向分塊開挖,先支后挖,深基坑底預留三米厚土體、需結構流水段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的50%后、方可開挖下一結構流水段底板的預留土方。”的原則.(2)基坑開挖前進行必要的基坑土體加固地下墻墻址注漿:為防止開挖引起地下墻沉降和墻外土體松動沉降,確保開挖邊坡穩定,在深基坑開挖前進18、行地下墻墻址注漿施工。(3)深井井點降水加固土體基坑開挖前不少于15天進行基坑內降水,以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基坑開挖時,確保基坑內地下水位在開挖面以下1m.降水開始后,定期對基坑內外的水位觀測孔的水位進行觀測,以檢查水位降落,降落值較大時,考慮用回灌式隔水法以防止對周圍環境的影響。(4)充分做好基坑排水措施為保證基坑開挖面不浸水,要在坡頂外設置截水溝或擋水堤,防止地表水沖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回流滲入坑內,隨開挖在基坑內及時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防止基坑內積水.在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外側設置排泄水溝,排除地面明水,防止地面明水流入基坑內。(5)地下連續墻監測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地下墻變形和地層移動進行監測,根據監測資料及地下墻變形警標,及時采取措施,控制變形。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6份
建筑結構
上傳時間:2021-05-18
767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1-04-30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