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明排施工工藝(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500
2024-01-10
3頁
13.50KB
1、集水明排施工工藝集水明排示意圖集水明排示意圖集水明排施工工藝:1、 工藝流程:定位放線土方分層開挖在基坑四周開挖集水井開挖排水溝對排水溝利用卵石鋪設,設置為盲溝計算基坑涌水量,選擇合適的水泵基坑外設置截水溝利用水泵將地下水排出基坑范圍2、 操作要點:2。1 本工藝適用于本工藝適用于民用建筑中含水層黏性土或砂土地層,降水深度小于2m的潛水或地表水地區。2.2 在基坑底或開挖面,沿基坑邊一側、二側、四周或中央設排水明溝,在基坑四角或坑邊設置集水井,使地下水沿排水溝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抽水設備抽出基坑外。2。3 排水溝和集水井應設置在基礎范圍以外,地下水流向的上游。排水溝邊緣離開基坑坡腳應不少于0.2、3m,排水溝底寬不宜少于0.3m,縱向坡度宜為0。10.2,溝底面應比基坑底或開挖面低0。30.5m。集水井在基坑四角設置外,還應沿基坑邊每隔3040m設置一個,集水井底應比相連的排水溝低0。51m或深于抽水泵進水閥的高度以上,集水井直徑(或邊長)宜為0。71。0m。2.4 排水溝可挖成是土溝,也可用磚砌;集水井壁可砌干磚,或用木板、竹片、混凝土管支撐加固;當基坑挖至設計標高時,集水井底宜鋪約0.3m厚的碎石濾層.2.5排水設備宜采用潛水泵、離心泵或污水泵,水泵的選型可根據排水量大小及基坑深度選用。2。6 當基坑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且多層土中上部有透水性較強的土層時,可在邊坡不同高度分段的平3、臺上設置多層明溝,分層排除上部土層中的地下水(即分層明溝排水法)。普通明溝排水法 分層明溝排水法1-排水明溝;2-集水井;3-水泵 1-底層排水明溝;2-底層集水井;4原地下水位;5降水后地下水位 3二層排水溝;4二層集水井;5-水泵 6原地下水位;7-降低后地下水位3、 質量要求:3。1排水溝坡度應符合方案計算要求,偏差不得超過2。坑內不得積水,并保持溝內排水暢通。3.2集水明排抽出的水應適當引離基坑,以防倒流或滲回基坑內,并經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排水系統或河涌等;另外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內,應沿基坑頂四周設截水溝,把地表水、施工用水等引離基坑.3。3明溝排水法宜用于粗粒土層和滲水量小的黏性土,當土層為細砂和粉砂時,滲出的和抽出的地下水均會帶走細粒而發生流砂現象,導致邊坡坍塌、坑底涌砂,難以施工,此時應改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3.4 降水施工還應符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的有關規定。3.5在土方開挖后,應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50cm以下,防止地下水擾動基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