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墻結構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藝(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585
2024-01-10
9頁
31KB
1、剪力墻結構普通混凝土施工 本工藝規程適用于剪力墻結構,多層、高層大模板普通混凝土的施工。一、 材料要求1 水泥:用32.5級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當使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時,應視具體情況采取早強措施,確保墻體拆模及扣板強度。2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32mm,含泥量不大于1%。4 水:不含雜質的潔凈水。5 摻合料:粉煤灰,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并應符合有關標準。6 外加劑:應符合相應技術規范的要求,其摻量應根據施工要求,通過試驗室確定。7 配合比標牌、半自動攪拌站,料場等要求參見“7。地下室混凝土澆筑”。二、 主要機具塔吊及混凝土攪拌機、砂2、石配料系統、電子計量裝置、鏟車、混凝土輸送泵、布料桿、插入式震搗棒(分層尺桿,充電電筒)、鐵鍬、鐵盤、木抹子等或采用吊斗、磅秤、手推車等。三、 作業條件1 辦完鋼筋隱檢手續,注意檢查支鐵、鋼筋定距框(水平、垂直)墊塊厚度正確,綁扎牢固,到位,以保證保護層厚度。核實墻內預埋件、預留孔洞、水電預埋管線、盒槽的位置、數量及固定情況。2 檢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處拼接是否嚴密,邊角柱加固是否可靠。3 檢查并清理模板內殘留雜物,用水沖凈。外磚內模的磚墻及木模,常溫時已澆水潤濕。4 混凝土攪拌機、計量器具、震搗器等經檢查、維修。計量器具已定期校核。5 檢查電源、線路,并做好夜間施工照明的準備。6 由試驗室3、已試配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外加劑用量,自動上料系統(或磅稱)經檢查核定計量準確,現場已做開盤鑒定(加含水率調整換算用量)。7 技術交底工作已經完成,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被批準。四、 操作工藝(一) 工藝流程:作業準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筑、振搗拆模、混凝土養護(二) 混凝土攪拌:采用自落式攪拌機,投料順序宜為,先加1/2用水量,然后加石子,水泥、砂攪拌1min,再加剩余的1/2用水量繼續攪拌,攪拌時間不小于1.5min,摻外加劑時攪拌時間適當延長。各種材料計量準確,計量精度:水泥、水、外加劑為2%,骨料為3%。每次攪拌混凝土前測定砂、石含水率,雨后應立即補測,以保證水灰比準確。(三)混凝土運4、輸: 混凝土從攪拌地點運送至澆筑地點,延續時間盡量縮短,根據氣溫宜控制在0.51h之內。當采用商品混凝土時,應充分攪拌后再卸車,不允許任意加水,當混凝土發生離析時,澆筑前應二次攪拌。與商品混凝土供應單位簽定技術合同,保證混凝土供應速度要求,已初凝的混凝土不應使用,凡與技術合同有重大偏差的混凝土,不應使用。(四)混凝土澆筑、振搗: 1墻體澆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搓處先澆筑50100mm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減石子水泥砂漿。用鐵鍬均勻入模,不應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內?;炷练謱訚仓母叨葢獮檎駬v棒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實測現場振搗棒后,制作分層尺竿發給混凝土班組,并配以充電電筒。振搗棒移動間距不大5、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實測作用半徑后,作出插距交底。分層澆筑、振搗?;炷料铝蠎稚⒕鶆虿剂稀w連續澆筑,應保證混凝土初凝后,下層混凝土上覆蓋完上層混凝土,并振搗完。墻體混凝土的施工縫宜設在門洞過梁跨中1/3區段。當采用平模時或留在內縱橫墻的交界處,墻應留垂直縫,支齒形模。接搓處應振搗密實。澆筑時隨時清理落地灰。 2洞口澆筑時,使洞口兩側澆筑高度對稱均勻,振搗棒距洞邊滿足振搗棒作用半徑,盡量遠一些。宜從兩側同時振搗,防止洞口變形。洞口下部模板開排氣孔,洞外下部可用附著式振動器輔助兩側插入式振搗。對大洞口下部模板應開口,直接下混凝土及振搗。 3外磚內模、外板內模大角及山墻構造柱應分層澆筑6、,每層厚度應按分層尺竿下混凝土。內外墻交界處加強振搗,保證密實。外磚內模應采取措施,在外墻上支模,防止外墻鼓脹。 4振搗,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宜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應實測作用半徑,確定插距,門洞口兩側構造柱要振搗密實,不得漏振,以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不再冒汽泡為達到要求。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預埋管、外墻板空腔防水構造等,發現有變形、移位等情況,各有關工種相互配合進行處理。 5墻上口找平,混凝土澆筑振搗完畢,將上口甩出的鋼筋按鋼筋水平定位距離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預定標高線,將表面找平,墻體混凝土澆筑高度控制在高出樓板底面浮漿厚度加5mm。(五)拆模養護: 常溫時混凝土強度大7、于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一般取1.2MPa,氣候無驟變時可控制lOd。冬期時摻防凍劑,可先松螺栓待混凝土強度達到4MPa時才拆模,以保證拆模時混凝上不受凍,對外墻掛外架子時,應滿足7.5MPa拆模掛架子。常溫及時噴水養護,或刷養護液或貼塑料膜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d,摻有緩凝型外加劑的混凝土其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潤濕。(六)冬期施工: 1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即進入冬期施工。 2原材料的加熱、攪拌、運輸、澆筑和養護等,應根據冬施方案施工。摻防凍劑混凝土出機溫度不得低于+10,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3 冬施注意檢查外加劑摻量,測量水及骨料的加熱溫度8、,盡量以加熱水為主(不大于80),且不得直接與水泥接觸,應先拌砂石再加水泥。以及混凝土的出機溫度、入模溫度,平時砂、石料場應加覆蓋,骨料必須清潔,不含有冰雪等凍結物。混凝土攪拌時間比常溫延長50%。4 混凝土養護做好測溫記錄,初期養護溫度不得低于防凍劑的規定溫度,當溫度降低到防凍劑的規定溫度以下時,強度不應小于4MPa.5 拆除模板及保溫層,應在混凝土冷卻至+5以后,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大于15時,表面應覆蓋養護,使其緩慢冷卻。五、 質量標準(一) 主控項目:1 混凝土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劑、摻和料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有關規定,使用前檢查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2 混凝土配合比、9、原材料計量、換算,加含水率、加車盤重的開盤鑒定、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3 混凝土試塊必須按規定在混凝土入模處取樣、制作、同條件養護試塊必須同條件放置,標養試塊必須在標養室養護和試驗,其強度評定應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的要求。同時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留置同條件試塊。拆模用,結構子分部用,預應力用。(二) 一般項目:1 混凝土振搗密實,墻面及接槎處應平整。不得有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2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規范和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施工縫的處理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3 后澆帶的留置位置應按設計要求和施10、工技術方案確定。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進行。4 現澆結構尺寸允許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下表的規定。 現澆結構尺寸允許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2垂直度層高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5m10全高(H)H/1000且30經緯儀、鋼尺檢查3標高層高10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全高304截橫面尺寸+8,-5鋼尺檢查5電梯井井筒長,寬對定位中心線25,0鋼尺檢查井筒全高(H)垂直線H/1000且30經緯儀、鋼尺檢查6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檢查7預埋設施中心線位置預埋件10鋼尺檢查預埋螺栓5預埋管58預留洞中心線位置15鋼尺檢查六、成品保護1不11、得任意拆改大模板的連接件及螺栓,以保證大模板的外形尺寸準確。2混凝土澆筑、振搗至最后完工時,要保持甩出鋼筋的位置正確。3留好預留洞口、預埋件及水電預埋管、盒等。七、應注意的問題1墻體爛根:混凝土樓板澆筑后要嚴格找平,在距墻皮線外35mm處貼20mm厚海綿條,保證模板下口嚴密。墻體混凝土澆筑前,先均勻澆筑50100mm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炷撂涠纫獓栏窨刂品乐够炷岭x析,底部振搗應認真操作。2洞口移位變形:澆筑時混凝土沖擊洞口模板,洞口兩側混凝土應對稱均勻進行澆筑、振搗模板穿墻螺栓應緊固可靠。3外磚墻歪閃:外磚內模墻體施工時,磚墻構造柱澆筑時,用方木、花藍螺栓將磚墻從外面與大模板拉牢,振搗時振搗棒不碰磚墻。4墻面氣泡過多:采用高頻振搗棒,每層混凝上均要振搗至泛漿,不再冒氣泡,不再下沉為止。5混凝上與摸板粘連:注意清理模板,拆模不能過早,隔離劑涂刷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