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高層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術的施工工藝-(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590
2024-01-10
3頁
14KB
1、簡析高層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術的施工工藝 簡析高層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術的施工工藝 【摘要】現(xiàn)階段,滑模施工在高層建筑項目中的應用相對廣泛,特別是對于高層建筑而言,通常施工現(xiàn)場的堆放條件會受到實際因素的制約,而滑模施工可以隨著柱子的提升而逐漸上升,作為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必要之選。滑模施工不僅有較快的施工速度,還可以使模板的損耗率得到有效地減少。 【關鍵詞】高層建筑;滑模施工;施工工藝 一、高層建筑施工中滑模施工技術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城市中的土地資源的使用也在進一步減少。在高層建筑大范圍施工中,由于建筑項目的施工是在眾多建筑群范圍內(nèi)實施的,因此會受到施工場地的制約。通常情況下,在筒2、倉型建筑物中對滑模施工技術的應用較多,特別是在高層建筑中,滑模施工的優(yōu)勢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滑模施工有較多的有點存在,在施工過程中會有較高的機械化程度,不會受到施工場地因素的制約,并且有較快的施工速度存在,通常為施工工期的三分之一,能夠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可以對施工材料進行高效地利用,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在滑模施工過程中,應有效地對每個環(huán)節(jié)工序進行協(xié)調,確保工程施工達到一定的連續(xù)性,為混凝土的連續(xù)性操作提供保障性作用。在施工過程中,應與各工序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協(xié)調,對施工技術的提升實施不斷加強,提高施工人員的個人素質,為滑模工程施工提供堅實的基礎。滑模施工技術滑動的實現(xiàn)主要是通過油泵的壓3、力對支撐桿上的液壓千斤頂進行操作,隨著施工高度的進一步增加,也會不斷提升操作平臺。滑模施工技術存在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因此有較快的施工速度和較高的施工效率,導致模板有嚴重的損耗產(chǎn)生。滑模的運用還會有較多優(yōu)點存在,在施工后能夠對混凝土較高的連續(xù)性得到保障,不會有施工縫存在,能夠對較多的材料進行節(jié)省,使施工成本降低,確保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光滑性存在。由于存在簡單的構造及快速的施工進度,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能夠對質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工程概況 某高層建筑屬于多功能商住辦公樓,高32層,并有2層地下室,裙樓4層,129層屬于辦公樓,3032層作為樓頂機房。幾個方筒和兩片剪力墻共同構成核心筒,呈中4、間對稱筒體的壁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500、400、300、250及200mm。在129層內(nèi),筒厚度不會有顯著變化,由下到上,外筒厚度的變化分別問14層位500mm、512層位400mm、1331層位300mm。由聯(lián)系梁將半筒和半筒之間進行連接。核心筒內(nèi)設置了6臺電梯,有兩處樓梯間,并存在管道井和電纜井。2431層中,核心筒混凝強度等級保持在C30。每米筒深混凝土的用量為30m?,具有2.26噸鋼筋用量。該工程的核心筒設置在塔樓平面的中心位置,四周屬于框架柱,運用框架柱有效連接柱和筒。通過現(xiàn)澆施工對核心筒進行作業(yè),該工序作為標準層施工的一項關鍵得到重點應用。只有核心筒的施工速度得到提升,才能進一5、步提升了結構施工的速度。核心筒滑模的操作應從第5層開始,向29層實施滑升,完成29層滑升之后,即可運用塔吊拆除滑模裝置即可。 三、滑模技術的施工工藝 1.模板結構 將組合鋼模板作為建筑工程模板結構,內(nèi)有1m高,外有1.2m高。設置在模板兩邊肋上,和模板上口存在著8cm左右的距離,與下口有14cm的間距,對兩對掛鉤進行設置,運用鋼槽進行上下圍圈,其中上圍圈還發(fā)揮著操作平臺板的承重梁作用。上圍圈與模板上口有8cm的間距,下圍圈與模板下端有10cm的間距。運用等強度夾板以螺栓對圍圈的連接接頭實施連接。與不同的墻體厚度相結合,應設置三種型號的提升架,根據(jù)滑模平臺空間的大小,正確布置不同型號的提升架。 6、2.滑模施工工藝 提升速度的控制 當較高氣溫狀態(tài)下,存在適宜的綁扎鋼筋、混凝土澆筑速度以及出模強度時,可對滑升的速度進行稍微提升,禁止有較多提升速度存在。 制作和安裝鋼筋 筒體內(nèi)分為兩個半筒進行流水施工,因此也應分為兩份對構件進行堆放,禁止有亂放的現(xiàn)象發(fā)生。通常情況下,水平鋼筋的加工程度應保持在68m范圍內(nèi),一般豎筋應小于6m,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向背,禁止有鋼筋對模板造成頂柱或鉤住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不得在滑升平臺上一次對較多鋼筋進行堆放,且不得出現(xiàn)集中堆放問題。在堆放的過程中,應沿筒體外壁開展均勻設置。 澆筑混凝土施工 在工程滑模施工過程中,首次運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時要求有較大的流7、動性存在,對商品混凝土實施緩凝,與滑模工藝存在一定的矛盾。對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強度實施嚴格規(guī)定,確保在一定時間內(nèi),混凝土滿足一定的強度要求,確保混凝土出模的施工質量。要求中對適宜的出模強度進行了規(guī)定,使其保持在0.20.4MPa范圍呃逆,若有較大的混凝土流動性及較長的緩凝初見,則會進一步降低混凝土出模強度,出模之后會容易引發(fā)坍塌問題,從而造成無法成型的現(xiàn)象。在該過程中,通過與混凝土和減水劑廠家之間的相互配合,結合施工初期存在著較長的混凝土緩凝時間,第一層的滑模時間達到50h。通過改進處理后,使第一層結構的滑升時間縮短至15h,緩凝時間則為6h左右。 3.測量和糾偏 在滑升模板的過程中,應控制8、滑模施工的平臺,使其處于水平狀態(tài),控制操作平臺的水平偏差使其達到小于30mm,相鄰兩個提升架的高度偏差則保持在5mm以內(nèi)即可。 垂直度的測量。采用軸線控制法對滑模施工的垂直度實施有效控制。通過對觀察點的設置,有效測量滑模的垂直度偏差。在滑升每層施工的過程中,應至少實施兩次測量。當樓板澆筑完成之后,應再次對滑模實施一次校核。 測量水平度。完成滑模組裝以后,應在支承桿上又水平儀將水平線抄出,并每隔200m對一個水平標記進行設置,使其作為千斤頂升差和操作平臺水平度測量的主要依據(jù)。每層都應對水平標記的誤差進行一次檢查校正。 滑模糾偏。當滑模和軸線之間存在10mm偏差時,應對逆行糾偏進行運用。一般在糾偏9、施工中,可運用操作平臺傾斜法進行作業(yè)。 操作平臺水平度的調整。在千斤頂上運用調平器實施安裝,將調平器的限位卡下口和支承桿上的水平標記線進行對齊并固定,當千斤頂爬升至限位卡位置時,即可實現(xiàn)滑模平臺的自動調平。 四、滑模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由于滑模施工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因此在施工中應對以下三點內(nèi)容進行關注:在設計滑模的前期,應充分分析滑模施工技術的特點,不僅僅根據(jù)經(jīng)驗實施設計。由于滑模裝置存在一定的專一性,因此應合理地設置滑模裝置。經(jīng)常性地檢測和加強平臺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避免自重及各種附加荷載對平臺造成的影響而引發(fā)變形問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建筑施工中的一項較為特殊的施工技術,滑模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因此對混凝土存在較高的連續(xù)性施工要求。滑模施工有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存在,且一般是多工種協(xié)同施工且有強制性連續(xù)操作的優(yōu)勢。任何一環(huán)脫節(jié)則會對全盤造成影響,因此,應對施工準備和控制工作進行周密地做好,使其作為滑模施工的關鍵,任何一環(huán)出現(xiàn)問題,則會對全盤造成直接影響。所以,施工準備和控制工作地周密開展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加金.淺談滑模施工技術的優(yōu)勢及技術要點J.內(nèi)江科技,2011,. 【2】楊麗娟;王銳;淺談高層建筑滑模施工中的水平和垂直度控制J;華章;2011年15期 【3】楊婷惠;黃濤;論液壓滑升模板施工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建筑結構
上傳時間:2021-05-18
76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