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畝左右林地林地綠化林地生態環境改良項目承包區綠化實施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0784
2024-01-10
26頁
57.04KB
1、承包區綠化實施方案荒山造林蘭州市安寧區石楷溝以東、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林地綠化、林地生態環境改良項目。蘭州XX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一、總論(一)項目提要1、項目名稱:蘭州市安寧區石楷溝以東、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林地綠化、林地生態環境改良項目2、項目建設地點:蘭州市安寧區石楷溝以東、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林地。3、項目建設單位:蘭州XX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甘肅XX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做為蘭州XX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合作企業本負責項目承包區林地綠化的施工。)4、項目法人代表:XX5、項目性質:林權承包6、項目建設目標:蘭州市安寧區石楷溝以東、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宜林荒2、山全部綠化,建成功能完善的山區防護林體系。7、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利用刺槐、側柏、油松、毛白楊以及經濟林等營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2000畝。8、建設期限:20112015年。9、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10、項目效益:項目建成后,年增加降水涵蓄87萬方,減少土壤侵蝕2萬方。能有效地改善山區氣候,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11、項目編制單位:甘肅XX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二)項目依據: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建設管理辦法(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荒山造林面積2000畝,植樹25.24萬株,其中刺槐15.61萬株,側柏2.3、41萬株,油松4.22萬株,其他3萬株。造林成活率達到85%以上,保存率達到80%以上。(四)可行性研究結論:通過綠化荒山,建設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防護林,是重要的生態建設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項目投資規劃依據當地市場價格進行估算,符合實際情況。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項目建設背景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林業不僅要滿足社會對木材等林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更要滿足改善生態狀況,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需要,生態需求已成為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黨4、和國家歷來非常重視林業生態建設,黨的“十六大”首次把生態環境與政治、經濟、文化一道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大重要目標。200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林業工作,努力使我國林業有一個大的發展。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甘肅省委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精神,提出把甘肅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生態省,并把林業作為實現生態建設新突破的三大關鍵環節之一,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之中。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防護林建設項目是根據5、建設生態蘭州的要求確定的,它對于改善蘭州市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促進生產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二)項目必要性分析蘭州地處黃土高原最西端、降水量僅320mm,但蒸發量1500mm,干旱是植被恢復建設的制約因子。如何利用南北兩山的地形和黃河流經蘭州的天然優勢,利用當地的降水和適當的補充灌溉,恢復南北兩山植被,是個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在分析蘭州市南北兩山植被恢復的歷史、經驗教訓及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了南北兩山植被建設的策略。提出在遵從植被與氣候耦合的生物地帶性生態規律的基礎上, 以鄉土植物, 配合雨水集流等補充灌溉,創造斑塊狀喬灌木植被, 是實現該地區的植被恢復、重建和穩定的重要6、途徑。經過多年的造林綠化,基本建成了以刺槐、側柏、毛白楊、和自然生長的檸條、紅砂檉柳為主的防護林體系和以杏、桃、柿子為主的經濟林,蘭州為森林草原向荒漠草原的過渡地帶,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植樹造林難度很大。通過蘭州人民多年的努力,南北兩山人工造林面積727.8公頃,林草覆蓋率80.6%以上,為經濟發展和生態改善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造林難度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尚有安寧區石楷溝以東,巖池溝、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北山宜林荒山沒有綠化,還存在水土流失等問題。通過荒山綠化,營造南北兩山環境綠化防護林,可以更好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水利及交通設施的損毀,增加水源,提高水質,7、進一步改善工農業生產條件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同時還可以改善自然景觀和氣候,豐富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三、項目建設條件分析(一)自然條件1、地理位置:安寧區石楷溝以東、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宜林荒山2、地形地貌:蘭州市南北兩山具有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特征,溝壑縱橫,地形支離破碎,除溝谷下部砂礫裸露外,大部為深厚黃土所覆蓋, 間或也有黃土峁、河谷階地、山間盆地。海拔1530-2129m, 相對高程150-300m;黃土質地疏松, 抗蝕力弱, 易崩塌;透水性差, 水土流失嚴重。年水土流失量約3930m3/km2左右。土壤貧瘠, 鹽堿化嚴重。土壤有機質含量低,ph值偏堿性,38、氣候條件:氣候屬中溫帶半干旱區溫帶草原氣候類型,春季多風,少雨干旱;夏季酷熱,降水相對較多;秋季涼爽,溫差較大;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年平均無霜期為185-200天,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營養物質的積累。4、境內主要災害是旱、干熱風、冰雹、大風、霜凍等。根據出現時間可分為春旱、初夏旱、盛夏旱和秋季旱等幾種情形,其中春旱和盛夏旱對林業生產危害較大。5、植被:蘭州市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木本植物63種,分屬26科,47屬,主要草本植物30余種。喬木樹種主要有:白楊、刺槐、側柏、桑樹、構樹、苦楝、臭椿、蘋果、桃、杏、梨、核桃、板栗、香椿、等。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有沙棘、紅砂、檸條、連翹、檉柳9、紫穗槐等。其中,刺槐、側柏是分布最廣、生長最好的防護林樹種,麻櫟、毛白楊、臭椿、苦楝、胡枝子、欒樹和山合歡也有分布。主要草本植物有:白草、黃被草、拐草、莠草、馬唐、墩草、灰菜、茅草等。農作物以小麥、玉米、土豆、豆類為主。(二)林業生產經營管理我公司有工作人員14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0余人,多次承擔了各類綠化工程建設。(三)勞動力資源該地區勞動力資源比較充足,特別是南部低山丘陵區,由于耕地相對較少,有充足的勞動力投入植樹造林。(四)種苗供應從蘭州到康樂,從武威到張掖,從甘肅省內一路西行,走訪了不少苗木生產鄉鎮和企業。在了解各地苗木生產、銷售現狀的過程中,各地生產者口中熱議的幾個采購力10、強勁的地方無外乎陜西的西安、榆林、延安;寧夏的銀川、石嘴山、吳忠;青海的西寧、三江源地區;內蒙古的包頭、鄂爾多斯、烏海,以及本省的蘭州、嘉峪關等城市和地區。根據對這些地區的了解,可將這些對西北苗木供需市場影響重大的地區分為兩大類:政策利好型和發展帶動型。政策利好型,是指當地政府對城市綠化建設頗為重視,或國家地方重大項目帶動而起的綠化需求。前者典型例子是近7年快速發展的銀川,后者的代表是國家重金投入“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后的三江源地區。正是政策的傾斜帶來巨大的需求缺口,從而為周邊省份苗木生產者帶來利好。而發展帶動型則要將眼光瞄準鄂爾多斯、延安、嘉峪關等幾座城市。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些城市經濟并11、不發達,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根據權威數據,2009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GDP增幅高達16.2%,與天津并駕齊驅領跑全國。內蒙古當前經濟的“動力”主要來自煤炭,目前煤產量超過山西,居全國之首。以鄂爾多斯為例,當地人笑談已經“揚眉吐氣”,即羊絨制品、煤炭、稀土、天然氣已經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經濟的崛起必然帶動城市的迅速擴大。近年來每年鄂爾多斯均投入巨資用于城市建設,除路橋等基建外,綠化項目自然也隨著城市擴張而迅速增加。包頭、延安、榆林、烏海等城市也和鄂爾多斯類似。嘉峪關市的綠化則是在當地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下帶動而起。近期乃至未來較長時間內,這些城市和地區肯定是西北苗木市場的焦點,其需求變化將自然調節甘12、肅乃至西北五省的苗木生產狀況。西北地區所處區位特殊,西北的生態環境優劣將對我國北方乃至全國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必然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區域。從以前的西北防護林建設至如今國家投入巨資的三江源工程、石羊河治理工程就可見一斑。因此,從長遠看,西北地區的苗木需求量仍然是一個巨大缺口,苗木生產將是擁有良好前景的產業項目。本項目完全可以滿足綠化環境防護林建設需求,同時能夠根據需求,調整各樹種、品種育苗規模。(五)基礎設施區域內道路四通八達,并有國道、高速、省道貫穿其中,交通運輸條件優越,通訊、供電可到達項目區每個行政村。具有灌溉、排水條件。(六)項目支持省市各級政府對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防護林建13、設項目非常重視。我公司對該項目進行全方位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四、建設目標(一)建設目標20112015年完成荒山綠化任務,營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2000畝。2011年完成400畝,20122015年每年500畝左右。項目建成后,區域內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大幅度增加水源涵養量,氣候條件明顯改善。(二)指導思想與建設原則以建設現代林業為目標,以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為基礎,以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為重點,全面實施荒山造林綠化工程,充分發揮森林在治理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改善群眾生存環境、建設生態城市中的主體作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健康、持續、和諧發展。綠化防護林建設的原則是因地制宜14、,適地適樹,充分利用荒山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滿足社會需求,充分發揮森林多種效益。(三)建設任務在蘭州市安寧區石楷溝以東、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北山宜林荒山開展人工造林,面積2000畝。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育苗、整地、造林、幼林撫育、病蟲防治和森林防火。五、項目建設方案(一)總體布局根據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荒山造林規劃方案。依據自然條件和生態區位,全部營造以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為主要功能的防護林。山高、坡陡、土層薄的區域,以保持水土為主,水庫周圍以涵養水源為主,主要公路附近適當考慮景觀效果。(二)建設內容1、營造林工程(1)林種樹種:在坡度25以上的陡坡地和坡度25以下、土層厚度小于30厘米,以15、及植被稀疏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宜林荒山營造水土保持林。采用根系發達,固土力強,能減緩地表徑流,保護地表植被的樹種,如刺槐、側柏及胡枝子。在水源周圍營造水源涵養林,選擇易形成枯枝落葉層,截流能力強的刺槐、毛白楊、油松等作為造林樹種。靠近主要道路的山坡,采用油松和苦楝、臭椿、桑樹等樹種,在發揮防護功能的同時,改善自然景觀,起到一定的綠化美化作用。(2)造林方式為保證造林質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荒山綠化速度,提高項目建設進度,全部采用人工植苗造林。2、苗木基地建設蘭州市南北兩山(安寧區石楷溝以東,巖池溝、蕎麥溝以西的2000畝左右)北山荒山綠化防護林建設項目共需苗木25.24萬株,其中刺槐1516、.61萬株,側柏2.41萬株,油松4.22萬株,其他3萬株。造林成活率達到85%以上,保存率達到80%以上。項目建設開始后,要以國營苗圃為依托,調整育苗樹種結構,以需求定培育,保證山區防護林建設用苗。3、森林保護與管護工程一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搞好林木的病蟲防治,特別是美國白蛾的防治;二是通過修建了望臺,開設防火道,設置隔離帶等措施,防止山林火災;三是建立專業護林隊伍,加強幼林管護,防止人畜毀林。需建立測報點5處,了望臺10個,開設防火道39公里,配備護林員13人。4、配套工程在造林地比較集中,有一定水源的地方,建設蓄水及引水設施,保證造林及扶育管護用水,提高成活率。(三)營17、造林技術措施1、造林密度根據項目區立地條件,樹種特性和林種功能,參照甘肅省主要造林樹種初植密度,確定造林密度為刺槐167株/畝,側柏222株/畝,油松267株/畝,其他樹種111株/畝。2、配置方式為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充分利用荒山資源,提高林木生長度,防止病蟲害蔓延,減少山林火災,一律采取混交的方式進行配置,刺槐混交側柏、油松,側柏混交刺槐或其他闊葉樹。為便于造林,一般采用片狀混交;混交比例為7:3或6:4,各樹種面積和形狀依小班情況而定。3、整地方式為保持水土,采用魚鱗坑整地,魚鱗坑規格為長0.6米,寬0.4米,深0.3米。魚鱗坑依山勢呈等高線排列,相鄰坑呈“品”字形。4、苗木規格依據甘肅18、省省主要造林樹種苗木標準,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確定造林苗木規格為:刺槐苗高1.0米,地徑0.8厘米;側柏苗高0.6米,地徑0.5厘米;油松苗高1.0米,地徑1.0厘米;其他樹種苗高1.0米,地徑0.8厘米。5、造林季節刺槐可春季造林,也可冬季造林,冬季造林需平茬,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側柏、油松宜雨季造林,如冬、春造林應采用容器苗或帶土球。其他闊葉樹種參照刺槐。6、幼林撫育造林后要及時進行幼林撫育,撫育內容包括澆水、補植、松土、除草、擴穴、病蟲害防治等,每年撫育12次。(四)項目可行性分析該項目建設技術方案是根據上級業務部門的有關技術規定,依據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規劃方案,結合項目區實際情況,19、本著投資少、見效快,充分發揮森林多種效益的原則確定的,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切實可行。往年的造林綠化實踐也證明了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六、綠化種植工程的技術措施及施工辦法植物界的植物種類繁多,但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特性,了解這種特性對綠化造林施工中的苗木種植、養護均有很大的幫助。在種植前根據苗木的各種特性,制定有針對性的種植和養護計劃,如對于喜溫暖氣候、不耐寒的苗木在冬季種植養護時,要注意保暖措施,不適應濕地種植的苗木要注意排水,避免死爛根。種植前先對種植土進行測試,確定PH 值,再按苗木的不同特征,對種植土壤進行改良。一、喬木類指樹體高在5m 以上,有明顯主干,分枝點距地面較高的樹木。可分為常綠20、葉喬木、落葉針葉喬木、落葉闊葉喬木。二、喬木栽植及養護措施(一)栽植準備1、選樹為綠化造林的需要,須選擇根系發達的樹木,觀察是否已切根、移植、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生長旺盛。2、斷根在樹根四周挖一圈約40CM 的環溝,深度為6080CM,樹根斬斷一定要使用鋒利鏟具,使切口光滑,挖好后,用A、B、D 生根水用刷子涂抹于切口處,促進植物傷口愈合,促發新根,并用拌有有機肥料的松土填入并夯實,然后澆水。3、選擇栽植時期時下為苗木生理適應的最佳移植時間,若有幸中標本工程,我單位將立即組織樹木進行移植,同時為確保成活率,要注意選擇陰而無雨或晴而少風的天氣進行。4、挖掘、包裝起苗前在樹冠葉面上噴灑PVO 水分21、蒸騰抑制劑,可以有效減少葉面水分蒸發,同時不會影響樹木呼吸和光合作用,同時在挖掘時,盡量減少須根的損傷有利于移植后成活。采用可靠的挖掘包裝方法:先鏟除根部浮土10CM 左右,從切根環狀溝外側稍遠處開挖,至垂直深度80CM 處止,然后采用雙層網絡法對土球進行包扎,如遇土壤干旱,則在挖掘數天前應灌水,以免土球松散。5、吊裝上車吊放時,吊機噸位選用30T,確保吊機能力為大樹總重量的5 倍以上,鋼絲繩扎結,主繩扎結于泥球中偏下部,輔繩扎結于主干上,輔繩主要起穩定作用,使大部分承重落于土球一端。為防止鋼絲繩嵌入土球,可在接觸部位之墊入木板,鋼絲繩扎結部位用輪胎橡皮墊襯,嚴防損傷樹皮,損裂泥球,吊機司機必22、須服從地面人員的指揮,慎起、緩轉、輕放,嚴禁晃動碰撞。吊上車后樹冠擱放在預制凹木架上,并用緊鎖器將大樹固定在車上。大樹裝運選在晚上進行,出發前對葉面噴水并對植株用雨蓬遮蓋,防止水分過量蒸發。(二)運輸樹木裝進汽車時,使樹冠向著汽車尾部,土塊靠近駕駛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軟繩扎緊,土塊下墊一塊木襯墊,然后用木板將土球夾住或用繩子將土球縛緊于車廂兩側。一輛汽車只裝一株樹,在運輸前,應先進行行車道路的調查,了解其路面寬度、路面重量、橫架空線、橋梁及其負荷情況、人流量等等,以免中途遇故障無法通過,行車過程中押運員應站在車廂尾一面檢查運輸途中土球綁扎是否松動、樹冠是否掃地、左右是否影響23、其它車輛及行人,同時要手持長竿,不時挑開橫架空線,以免發生危險。(三)定植1、挖穴、土壤處理樹穴深度比土球深20CM,寬度大60CM,在樹穴中填入約20CM 厚的營養土(含有腐熟的有機肥料)保證根系周圍養分充足。2、修剪采用疏枝方法,剪去重疊枝、病枝、枯枝、蟲枝、交叉枝并去強留弱,使樹冠層次分明,樹冠勻稱,但注意修剪不能重疊。3、種植將大樹輕輕地斜吊放置到早已準備好的種植穴內,撤除纏扎樹冠的繩子,并以人工配合機械,將樹干立起扶正,初步支撐。樹木立起后,要仔細審視樹形和環境的關系,轉動和調整樹冠的方向,使樹姿和周圍環境相配合,并應盡量地符合原來的朝向。然后,撤除土球外包扎的繩包或箱板,分層填土分24、層筑實,把土球全埋入地下。在樹干周圍的地面上,要做出攔水圍堰。最后,要灌一次透水。(四)、養護措施定植大樹后必須進行養護工作,應采取下列措施:1.支撐樹干:剛栽上的大樹特別容易歪倒,要設立支架,把樹牢固地支撐起來,確保大樹不會歪斜。考慮到本工程靠江、風大,所以必須采用有效的固定措施。具體措施:采用“十”字扁擔樁與三角支撐相結合,浪風繩用65MM 鋼絲繩,花蘭螺絲索緊,固定在角鐵樁上,角鐵樁打入地內12M 處,三角支撐點在樹林23 處,扁擔樁可用來防止苗木下沉移位。三角支撐可有效地防止樹身過度晃動,以免根須拉斷。2.澆水:養護期中,要注意澆水。在夏天,要多對地面和樹冠噴灑清水,增加環境濕度,降低25、蒸騰作用。3.施肥:移植后第一年秋天,就應當施一次追肥。第二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要施肥23 次。4.生長素處理:為了促進根系生長,可在澆灌的水中加入002的生長素,使根系提早生長健全。5.包裹樹干:為了保持樹干的濕度,減少樹皮蒸騰的水分,要對樹干進行包裹。盛夏,為降低蒸騰量,也可在樹冠周圍搭蔭棚或掛草簾。裹干時可用漫濕的草繩從樹基往上密密地纏繞樹干,一直纏裹到主干頂部。接著,再將調制的粘土泥漿厚厚地糊滿草繩子裹著的樹干。以后,可經常用噴霧器為樹干噴水保濕。三、苗木種植和養護(一)栽植前準備1、明確施工任務量首先明確以下問題:(1)工程范圍及任務量。(2)工程的施工期限。(4)了解施工地段的地上26、地下情況,包括:有關部門對地上物的保留和處理要求等;地下管線特別是要了解地下各種電纜及管線情況,以免施工時造成事故。(5)定點放線的依據。一般以施工現場及附近水準點作定點放線的依據。如條件不具備,可與設計部門協商,確定一些永久性建筑物作為依據。(6)工程材料來源。(7)運輸情況。2、施工現場準備若施工現場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進行清除,一些有礙施工的障礙物要進行拆遷和遷移,然后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地形整理,主要使其與四周道路、廣場的標高合理銜接,使綠地排水通暢。如果用機械平整土地,則事先應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線,以免機械施工時造成管線的損壞。(二)定點放線定點放線即是在現場測出苗木栽植位置和株行27、距,由于樹木栽植方式各不相同,定位放線常用的有三種:1、自然式配置喬、灌木放線法;2、整形式(行列式)放線法;3、等距弧線放線法。考慮本次工程的特點,采用自然式配置喬、灌木放線法:(1)坐標定點法根據植物配置的疏密度,先按一定的比例在設計圖及現場分別打好方格,在圖上用尺量出樹木在某方格的縱橫坐標尺寸,再按此位置用皮尺量在現場相應的方格內。(2)儀器測放法用經緯儀或小平板儀依據地上原有基點或建筑物、道路將樹群或孤植樹依照設計圖上的位置依次定出每株的位置。(3)目測法對于設計圖上無固定點的綠化種植,如灌木叢、樹群等可用上述兩種方法劃出樹群樹叢的栽植范圍,其中每株樹木的位置和排列可根據設計要求在所定28、范圍內用目測法進行定點,定點時應注意植株的生態要求并注意自然美觀。定好點后,多采用白灰打點可打樁,標明樹種,栽植數量(灌木叢樹種)、坑徑。(三)苗木準備1、苗木的選擇,除了根據設計提出對規格和樹形的要求外,要注意選擇長勢健旺、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樹形端正、根須發達的苗木;盡量選用在育苗期內經過翻栽,根系集中在樹蔸的苗木。苗木選好后,要掛牌或在根基部位劃出明顯標記,以免挖錨。2、起苗起苗時間和栽植時間最好能緊密配合,做到隨起隨栽。為了挖掘方便,起苗前13 天可適當澆水使泥土松軟,對起裸根苗來說也便于多帶宿土,少傷根系。起苗時,常綠苗應當帶有完整的根團土球,土球散落的苗木成活率會降低。土球的大小29、一般可按樹木胸徑的10 倍左右確定。對于特別難成活的樹種要考慮加大土球。土球高度一般可比寬度少51 0cm。一般的落葉樹苗也多帶有土球,但在秋季起苗移栽時,也可裸根起苗。裸根苗木若運輸距離比較遠,需要在根蔸里填塞濕草,或在外包塑料薄膜保濕,以免根系失水過多,影響栽植成活率。為了減少樹苗水分蒸騰,提高移栽成活率,掘苗后,裝車前應進行粗略修剪。(四)苗木假植凡是苗木運到后在幾天以內不能按時栽種,或是栽種后苗木有剩余的,都要進行假植。所謂假植,就是暫時進行的栽植。假植有帶土球栽植與裸根栽植兩種情況。1、帶土球的苗木假植:栽植時,可將苗木的樹冠捆扎收縮起來,使每一棵樹苗都是土球挨土球,樹冠靠樹冠,密集30、地擠在一起。然后,在土球層上面蓋一層壤土,填滿土球間的縫隙;再對樹冠及土球均勻地灑水,使上面濕透,以后僅保持濕潤就可以了,或者,把帶著土球的苗木臨時性地栽到一塊綠化用地上,土球埋入土中l312 深,株距則視苗木假植時間長短和土球、樹冠的大小而定。一般土球與土球之間相距1 530cm 即可。苗木成行列式栽好后,澆水保持一定濕度即可。2、裸根苗木假植:對裸根苗木,一般采取挖掘假植方式。先要在地面挖淺溝,溝深4060cm。然后將裸根苗木一棵棵緊靠著呈30 度斜栽到溝中,使樹梢朝向西邊或朝向南邊。如樹稍向西,開溝的方向為東西向;若樹稍向南,則溝的方向為南北向。苗木密集斜栽好以后,在根蔸上分層覆土,層層31、插實。以后,經常對枝葉噴水,保持濕潤。不同的苗木假植時,最好按苗木種類規格分區假植,以方便綠化施工。假植區的土質不宜太泥濘,地面不能積水,在周圍邊沿地帶要挖溝排水。假植區內要留出起運苗木的通道。在太陽特別強烈的日子里,假植苗木上面應該設置遮光網,減弱光照強度。(五)挖種植穴在栽苗木之前應以所定的灰點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穴,種植穴的大小依土球規格及根系情況而定。帶土球的應比土球大1620cn,栽裸根苗的穴應保證根系充分舒展,穴的深度一般比土球高度稍深些(1020cm),穴的形狀一般為圓形,但必須保證上下口徑大小一致。種植穴挖好后,可在穴中填些表土,如果坑內土質差或瓦礫多,則要求清除瓦礫垃圾,最好是32、更換新土。如果種植土太瘠瘦,就先要在穴底墊后層基肥。基肥一定要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堆肥、廄肥等。基肥上還應當鋪一層壤土,厚度5cm 以上。(六)定植1、定植前的修剪在定植前,苗木必須經過修剪,其主要目的是減少水分的散發,保證樹勢平衡以保證樹木成活。修剪時其修剪量依不同樹種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對常綠針葉樹及用于植籬的灌木不多剪,只剪去枯病枝、受傷枝即可。對于較大的落葉喬木,尤其是生長勢較強,容易抽出新枝的樹木如楊、柳、槐等可進行強修剪,樹冠可剪去12 以上。這樣可減輕根系負擔,維持樹木體內水分平衡,也使得樹木栽后穩定,不致招風搖動。對于花灌木及生長較慢的樹木可進行疏枝,短截去全部葉或部分葉,33、去除枯病枝、過密枝,對于過長的枝條可剪1312。修剪時要注意分枝點的高度。灌木的修剪要保持其自然樹形,短截時應保持外低內高。樹木定植之前,還應對根系進行適當修剪,主要是將斷根、劈裂根、病蟲根和過長的根剪去。修剪時剪口應平而光滑,并及時涂抹防腐劑以防過分蒸發、干旱、凍傷及病蟲危害。2、定植方法苗木修剪后即可定植,定植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定植施工的方法是:將苗木的土球或根蔸放入種植穴內,使其居中;再將樹干立起,扶正,使其保持垂直;然后分層回填種植土,填土后將樹根稍向上一提,使根群舒展開,每填一層土就要用鋤把將土插緊實,直到填滿穴坑,并使土面能夠蓋住樹木的根頸部位,初步栽好后還應檢查一下樹干是否仍34、保持垂直,樹冠有無偏斜;若有所偏斜,就要再加扶正。最后,把余下的穴土繞根頸一周進行培土,做成環形的攔水圍堰。其圍堰的直徑應略大于種植穴的直徑。堰土要拍壓緊實,不能松散。四、苗木的養護措施栽植較大的喬木時,在定植后應支撐,以防澆水后大風吹倒苗木。樹木定植后24 小時內必須澆完第一遍水,水要澆透,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與土緊密結合,以利根系發育。樹木栽植后應時常注意樹干四周種植土是否下沉或開裂,如有這種情況應及時加土或平踩實。此外,還應進行及時的中耕,扶直歪斜樹木,并進行封堰。封堰時要使泥土略高于地面,要注意防寒,其措施應按樹木的耐寒性及當地氣候而定。七、投資概算第一階段:(一)造林用工量投資經35、概算,本階段總用工量13708個,按75元/工日計算,共需用工投資102.81萬元。基中整地4947工日,挖穴2105工日,栽植4474工日,補植4797工日,松土除草3137工日,定干723工日,澆水6263工日,修枝523工日,管護723工日,病蟲防治823工日。(二)物料數量投資物料總投資95.2萬元。其中苗木25.24萬株,投資75.38萬元;農藥13210公斤,投資19.82萬元。第二階段:(一)造、營林用工量投資經概算,本階段總用工量33708個,按75元/工日計算,共需用工投資252.81萬元。基中整地7442工日,挖穴9123工日,栽植6874工日,補植3237工日,松土除草4117工日,定干1433工日,澆水6263工日,修枝1123工日,管護1233工日,病蟲防治876工日。(二)物料數量投資物料總投資254.67萬元。其中苗木75.24萬株,投資227.38萬元;農藥33210公斤,投資27.29萬元。八、效益預測據調查,每畝森林每年可涵蓄降水67立方米,減少土壤侵蝕1.5立方米。越是山高坡陡、土層薄的地方,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效果越明顯。可以預測項目建成后,每年涵蓄降水87萬立方米,減少土壤侵蝕2萬方以上,能有效地改善山區氣候和自然景觀,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