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中心工程軸線測量定位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81063
2024-01-10
14頁
110.54KB
1、施工方案審批表工程名稱xx煤電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體育中心工程方案名稱軸線測量定位施工方案基層公司審核意見 簽字(蓋章):有關部門 會簽 意見技術質量部簽字(蓋章):安全生產部簽字(蓋章):審批人(總工)審批單位(蓋章)xx煤電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體育中心項目工程 軸線測量定位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1三、工程項目測量特點分析1四、施工準備3、人員準備3、測量設備工具準備3、技術準備4 五、工程定位測量控制5、基準坐標點的交接5、控制軸網引測5、平面放樣測量5 六、高程測量控制7、基準高程的移交7、布設高程控制網7、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8、核心筒的垂直控制8 七、沉2、降變形觀測8八、測量復核措施10九、測量管理制度11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xx煤電集團企業文化體育中心工程,包括企業文化中心、會議廳、體育館三部分.位于xx市xx區海石灣。 企業文化中心建筑高度地上六層高度23.6米,地下室負一層層高4。6米底板厚度0。4米,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結構安全等級一級,抗震設防烈度7度。 會議廳地上二層建筑高度11。8米,地下負一層層高4.6米,底板厚度0。4,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結構安全等級一級,抗震設防烈度7度。體育館建筑高度28。8米,主樓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屋蓋為大跨度空間網殼結構,基礎3、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結構安全等級一級,抗震設防烈度7度.二、 編制依據1、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 2、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 12897-2006); 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 4、xx煤電集團提供的設計圖紙。 根據以上規范、規程對施工精度的有關要求,本著“技術先進,確保質量”的原則,制定本施工測量方案,確保圓滿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測量任務.三、工程項目測量特點分析測量放線、放樣工作十分重要,測量放線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建筑物定位、軸線、層高、標高的精度的控制,是建筑產品質量控制的一道關鍵工序。結合本工程施工圖紙及相關的結構類型4、狀況,分析特點如下:附圖1:體育館軸線定位圖附圖2 文體中心軸線定位圖1、本工程建筑面積較大,且建筑平面布置復雜多變、高度不一,需測設數量較多的控制點,整體測量放線工作量大。2、文體中心及會議廳施工時,其平面東西向為圓弧曲線,圓心點位不在施工區域內,短距離無太大變化,實際測量放線時存在困難。體育館外圍軸線全部圓弧曲線,外圍圓柱定位均要以角度控制,測位工作量大。為不讓結構豎向偏差直接影響其受力情況,故施工測量中要求豎向投測和水平測點精度精準。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防止因測量放線的差錯造成損失,必須在各個階段各主要部位做好驗線工作,并要在審查測量放線方案和指導檢查測量放線工作等方面加強工作,避免返工5、。3、施工工序較多,存在立體交叉作業,為保證工序相互配合、銜接,施工測量工作要與設計、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量放線方案.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主要控制網點準確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4、針對本工程的特點,為使施工放樣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控制施工過程,確保工程質量,測量工作采取先控制從業主方提供給出的坐標系統,逐級引進、逐級控制。 四、施工準備(一)人員準備根據本工程體量及質量要求,我項目部組建4人測量小組,由于施工面展開后可能造成測量放線人員不夠現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現場臨時抽調12人配合測量組放線,并固定臨時人員,不宜經常調換人員。 (二)測量6、設備、工具準備本工程配備足夠滿足施工要求的測量設備,具體如下表: 測量定位儀器、工具配備一覽表序號 測量儀器名稱 測量儀器型號單位數量檢測情況 1 全站儀 RTS 632H 臺1合格 2 電子經緯儀FDT2GCL臺1合格 3 水準儀MAL124臺2合格 4 水準儀DSA320H臺1合格 5 垂準儀DZJ-300A 臺1合格 6 激光掃平儀BL165臺 1 合格 7 鋼卷尺100m把 3 合格 8 鋼卷尺50m把 3 合格 9 鋼卷尺5m把 5 合格 10 線錘 0。5kg 個 2 合格 11 對講機 普通型 臺 4 合格 12 墨斗、墨汁、鉛筆、小刀、棉線、建筑線等配備足夠(三)技術準備施工前7、,由項目部組織項目部技術人員、測量人員認真學習測量規范、規程,熟悉各種位置的測量、測設方法。并對本工程的測量進行交底,明確測量要求,并對本工程的各部位測量工作作出具體的安排。測量作業的要求如下: 1、嚴格執行審核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堅持測量工作步步校核,堅持自檢、互檢、交叉檢的制度,合格后由技術負責驗線。 2、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3、測量記錄要及時,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楚、原始依據正確.4、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依據準確、計算有序、方法科學、步步校核、結果可靠, 記錄中數字的位數反映觀測的精度。5、測量結果現場標識要統一、明確,確保不8、讓施工現場任何相關人員誤解。6、測量人員必須明確為工程服務的目的,對按圖施工和工程進度負責。工作必須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測量人員必須要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發揚開創進取的創新精神。 7、圖紙閱讀:測量必須以圖紙為依據,在測量作業前必須熟悉圖紙,對施工圖中每一結構的形狀、尺寸、位置都要了如指掌。同時,對于工程施工中,由項目部資料員負責將工程的設計變更、洽商及時送測量組,測量人員對變更內容需仔細查對,并將變更內容標識到圖紙上,施工現場按變更后的放線。五、工程定位測量控制(一)基準坐標點的交接本工程開工后有政府城建部門測量人員現場定位,項目安排測量人員配合測量,同時我項9、目部測量人員依據圖紙,從基準點引測多個精確的坐標、高程點。以便在介入主體結構施工時操作便利.并會同甲方、監理及測繪單位現場定位復測。(二)控制軸網引測由于測繪站給出的點為本工程軸線點,為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展開,我項目部根據甲方交接的基準坐標分別引測在體育館的四個角落,使用鋼筋打入地面后混凝土固定,并分別標記。實際施工測量過程中只要兩個坐標即可引測,但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基準點破壞,故現場引測了4個點,分別做好保護。 (三)平面放樣測量1、文體中心、會議廳0.00以下(地下工程)平面放樣測量0。00以下工程測量放線主要難度為不能以墨線形式做為標記,測設距離遠,軸線拉線困難,基準線容易破壞,基礎豎10、向鋼筋難以固定容易傾斜、跑位。本工程要求基坑放線時將軸線引測至基坑以往的基坑護壁上或另打龍門樁固定,紅油漆標示,不穩定的鋼材使用電焊焊牢。 待土方單位完成施工后,測量人員將進入地下室地梁及筏板基礎施工,地下室主要測量工作為墻柱定位及核心筒、消防水池、柱基承臺、墻柱、條基、排水溝、集水井等定位工作;另外根據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需要定位塔吊基礎。為保證以上定位工作順利進行,應按以下步驟進行控制, 1) 、根據引測的基準坐標引測軸網,并在施工范圍以外設置固定標記,避免多次坐標引測.根據圖紙詳細情況,引測南北向軸網,復核點距、十字線直角;復核無誤后再引測東西向軸網,2)待土方完成后,再根據建筑物的圓心點11、及現場周邊已標記的軸網放出井樁線(確保標記無擾動),進入基礎施工。 3)井樁施工完畢后,仍然依據圓心點和周邊標記、龍門樁投射軸線,確保無誤后放出基礎梁胎膜線。4)根據已彈出的軸網分別將圖紙中的其他軸線彈出,以方便控制柱子定位,當將其他軸線彈好后即可定位墻柱,根據軸線彈出柱子邊線,并用紅油漆標記四角。5)本工程筏板基礎厚度0。4米,當筏板上層鋼筋綁扎完畢后,仍需要在鋼筋面上放出墻柱定位線,并應復核墊層面墻柱線,確認無誤后用紅油漆在上層鋼筋上標記邊線,再由鋼筋班設置定位箍筋,電焊在筏板鋼筋上,遇集水井、電梯井等超深部分種筋則需要打斜撐,焊接固定,澆筑混凝土前測量組應再次復核. 2、0。00以上平面12、放樣測量0.00以上平面放樣主要困難在于平面軸網的豎向引測.體育館工程采用圓心控制,激光垂準儀投射的方法傳遞平面軸網,精確度較高。1)、體育館在固定的圓心點以水平方式鋼尺逐段測量,經緯儀用角度定位外圍圓柱點位,由于鋼尺測距有諸多因素影響偏差,傾斜越大偏差越大,故本工程每層重新設置平臺基準圓心點。并使用激光垂準儀傳遞高程,在每個對應的高程點有激光水平儀打點控制標高。2)、先將激光垂準儀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讀盤為00000”,儀器發射激光束,上面操作人員根據激光點打點,激光垂準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對準每個接收靶,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隨激光點光后移動,點位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13、間用對講機進行聯絡。 3)、軸線驗線允許誤差: 主軸線間距允許誤差(mm)每層3 4)、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梁邊線等細部線。 六、高程測量控制(一)、基準高程點移交根據甲方提供的標高基準點(體育館場地以對應的xx路最高點)高處1.10米為體育館0。00,文體中心0.75米為0。00.(二)、布設高程控制網根據現場甲方提供基14、準點在施工現場附近穩固的地方根據需要設置4個標高控制點,作為施工標高測量的依據點.先采用全站儀將基準標高引測至設置完畢的4個點上,再采用閉合導線法復核.其閉合差小于6nmm(n為測站數)。按測站成正比例進行閉合差平差調整,使之各點都得出準確的高程數據。根據現場施工需要,實際引測標高為(0。5m標高).(三)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1、高程傳遞采用懸吊鋼尺或水準儀進行傳遞。 2、標高引測時,將鋼尺從上部結構懸吊到首層,分別在首層及施工層架設水準儀測量。 3、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標高點(最少2個),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15、位置,以免誤差加大。4、項目允許誤差(mm) 每層3 (四)、核心筒的垂直控制文體中心電梯井筒的垂直度是關系到電梯安裝及正常運行的關鍵,具體的控制辦法如下: 1,在電梯井坑底設置垂直定位點,每層的模板垂直度定位均采用垂準儀由坑底定位點向上 2、引測至每層樓面,當激光束照射到透明定位板后,做上標記,然后從標記處向電梯井壁丈量校準的定位尺寸,電梯井的每層誤差控制在5mm以內,最終誤差控制在10mm以內。 七、沉降、變形觀測沉降觀測水準點的測設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根據本工程引測的水準點為基準點引測,建筑物和構筑物沉降觀測的每一區域,必須有足夠數量的水準點,并不得少于2個.水準點應考慮永久使用,埋設堅固,16、水準點埋設示意圖。(一),與被觀測的建筑物和構筑物的間距為1030m。水準點帽頭采用普通圓鋼,應注意防銹或鍍鋅處理。水準點埋設須在基坑開挖前15d完成.(二)、沉降觀測點的設置 1、沉降觀測點標志應安設得穩定牢固. 2、與柱身或墻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能在標志上部垂直置尺。 3、沉降觀測點的布置。觀測點的布置,應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構筑物基礎沉降的要求,由設計單位根據地基的工程地質資料及建筑結構的特點確定.一般可沿建筑的長度每隔812m設置一個,建筑物沉降縫的兩側也應設置觀測點。 還應在設計要求的部分柱基上安設觀測點。觀測點應沿縱、橫軸和基礎(或接近基礎的結構部分)周邊設置。 沉降觀測點具體布置17、位置,應由設計單位負責確定。對設計未作規定而按有關規定需作沉降觀測的建筑物或構筑物,其沉降觀測點布置位置則由施工技術部門負責確定。 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的比例一般為1:1001:500,所有觀測點應有編號,以便觀測記錄.(三)、沉降觀測記錄1、 沉降觀測時,應特別注意觀測點的首次高程測定,沉降觀測點首次觀測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觀測用以進行比較的根據,如初測精度不夠或存在錯誤,不僅無法補測,而且會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現象,因此必須提高初測精度,每個沉降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進行兩次觀測后確定. 2、沉降觀測的次數、時間,應按設計要求,一般第一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設穩固后及時進行。每加高一層應觀測118、次。工程竣工后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建筑物變形觀測直至穩定。 (四)、沉降觀測注意事項1、觀測應在成像清晰、穩定時進行. 2、沉降觀測采用環形或往返閉合的方法進行,其使用的儀器應符合相應規定的要求。 3、沉降觀測時,前后視距離宜相等,視線長度不宜超過50m,前后視應使用同一根水準尺,并應盡可能做到觀測人員固定,使用的水準儀和水準尺固定,觀測方法固定,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4、每次沉降觀測的數據,應先填入水準測量記錄本中,經過嚴格校對無誤后,方能填入沉降觀測記錄表中,己填入的數字,不得任意涂改。5、當建筑物或構筑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除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1次的19、連續觀測和對裂縫進行觀測外,尚應立即向施工技術負責部門和設計部門匯報異常情況。 八、測量復核措施1、每層的控制導線放出后,用經緯儀采取角度交匯法檢測控制導線之間的關系,再用鋼卷尺檢查平行的兩條控制導線之間的距離,檢測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軸線及細部施工控制線的放樣。2、軸線及細部施工控制線放樣采用不同人員,不同儀器或鋼卷尺進行復核,復核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交于下到工序施工。 3、本工程由于面積較大,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時高程的準確性,要認做好高程引測后的復核工作。首先從基坑邊設置的高程控制點引測到建筑物的豎向鋼筋上,視面積大小引測23個水準點到樓層內,每次引測完后再由另外一個測量人員進行復核,復核20、符合規范要求后交由工區測量人員進行細部施工高程的測量,細部施工用的高程施測時以30平方米一個點為宜,細部施工用的高程施測完后先由工區測量人員進行自檢,然后再由測量組進行復核,復核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用來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為了檢查主體結構的細部放樣的準確性,在每層的四大角把墻、柱的邊線引到外墻上,每層樓的細部線放樣后就把四大角的墻、柱的邊線引測到外墻上,然后用線錘吊到下一層與上次引測的墻、柱的邊線進行復核,復核符合規范要求后把兩點間彈一條墨線,以便下次施工放樣后進行復核。5、應注意的事項:為了保證建筑物角點精度,保證建筑物總體垂直度,在0.00以上各層軸線投測檢驗符合精度要求后,利用經緯儀21、方向線法將建筑物角點與主軸線投測到墻體或柱體的外立面,并彈墨線標記。每層允許軸線偏差不超過2mm,并保證每個立面投測的軸線至少3條。6、樓板標高控制: a。支模架水平鋼管、樓板模板高度復核; b。澆砼時設板面0.5米標高線復核;c。澆砼時采用拉十字線控制澆砼厚度。九、測量管理制度1、各項測量施工完成后,測量人員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落實“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交接檢的原則,確認合格后,提請項目主管工程師進行驗線。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 2、各項資料應從工程施工開始,按照次序,一次不漏地積累做好各項資料,并由主管人員和各相關人員簽字認可,使之符合技術資料整22、理的要求。 3、嚴格審核圖紙尺寸,按圖放線,明確樹立為工程施工負責的態度,確保工程施工進度. 4、測量放線過程中,應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先高級后低級的工作程序。 5、施工測量中,嚴格審核依據點的正確性,測量記錄應原始、正確、完整、工整,計算依據正確,步步校核. 6、積極配合施工,盡量利用施工間隙放線,為施工創造條件。 7、到現場放樣前,必須先熟悉圖紙,對圖紙及變更設計中的有關尺寸進行計算、復核,制定具體的方案后方可進行放樣。8、所有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控制點的布置及現場的實際位置,并經常巡視控制點的保護情況,提醒附近施工人員注意對控制點進行保護.9、經常與總工和工區技術員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圖紙變更部位及尺寸,并及時將變更內容反映到圖紙上。 10、愛護儀器,經常進行擦拭,保持儀器的清潔,靈敏,并定期進行自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