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及接線工程鉆孔灌注樁泥漿排放施工方案(2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81312
2024-01-10
23頁
54.12KB
1、xx省xx大橋及接線工程第07標段鉆孔灌注樁泥漿排放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依據及目的11.1編制依據11.2編制目的1二、工程概況12.1工程簡介12。2氣象、水文、地質條件32。2.1 氣象條件32.2.2水文條件32。2.3地形地貌42。2.4地質條件42。3施工總平面布置圖4三、主要施工方案53。1施工順序及流程53.1。1施工順序53。1.2泥漿循環流程53。2鉆機選型53.3泥漿制備63.4陸上泥漿循環系統63。4。1泥漿池設置63.4.2泥漿池開挖及防護93.4。3泥漿循環和凈化處理103。5水上泥漿循環系統113.6砼澆注中泥漿的產生及排放123。7泥漿的處理12四、組織體系132、4。1項目組織結構13五、資源配置計劃145.1施工管理人員配備計劃145。2機械設計配置計劃145。3材料需求計劃155。4進度計劃16六、安全、環境保證措施176。1安全保證措施176.1.1施工過程安全保證措施176。1。2現場安全監測176.2環保措施176。2。1防止揚塵污染措施176。2。2防止水源污染措施186.2.3防止噪音污染措施186。3班組作業標準化186。3。1班組“6S”管理186.3。2班組工作三循環196。3.3班組考核評比20七、特殊季節施工保證措施207。1雨季施工保證措施20一、編制依據及目的1.1編制依據1、本項目設計文件及有關的水文、地質資料2、公路橋涵3、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4、xx省xx大橋及接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5、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GB/T505022009)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7、xx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2編制目的為規范泥漿排放,防止泥漿排入河塘造成水污染,保護環境,實現工地標準化施工,特編制此方案.二、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本項目起于溫嶺城南鎮沙頭門,接xx省臺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終點,路線南行過瑤坑嶺頭后進入玉環縣境,路線沿海邊布設,經沙門、龍溪、蘆浦,經分水山、跨xx東汊至茅埏島,再跨xx西汊至樂清市南塘鎮東山頭,路線終點設南塘樞紐4、與甬臺溫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長38.168km。項目地理位置見圖2。11。圖2.1-1 xx大橋及接線工程地理位置圖本項目07標主線起止樁號為 K237+220K240+218 ,路線長度(以右幅計)為2。998 km,包括主線路基、南塘高架橋、南塘樞紐立交。其中主線路基起止樁號為K237+220K237+726,長度為0.506km;南塘高架橋(以右幅計)里程范圍為K237+726K239+226,長度為1.5km,采用預應力混凝土T梁結構和等截面連續箱梁結構;南塘樞紐為樞紐型互通式立體交叉,由13座匝道、4座涵洞及通道組成。YS07標線路見圖2。12.圖2。12 YS07標線路圖本項目樁基5、共計1134根,按樁基性質劃分:嵌巖樁為159根和摩擦樁為975根。按照樁基位置劃分:南塘高架橋位于樂清市清江鎮(南塘),樁徑為A1。5m,樁長為10m73m,共計355根;南塘樞紐區,樁徑分為 A1m、A1。2m、A1.3m、A1.5m、A1.6m、A1.8m六種規格,長度為25m77m,共計779根.樁基工程量見表2。1-3。鉆渣、泥漿排放總量共計29.5萬方。表2.1-3 樁基參數表序號橋名樁基性質樁基長度(m)樁基直徑(m)樁基根數1南塘高架橋嵌巖樁、摩擦樁10731。5m3552南塘樞紐MY匝道橋摩擦樁64771.3m、1。6m、1.8m1223南塘樞紐MZ匝道橋摩擦樁61771。36、m、1.6m、1.8m1444南塘樞紐L匝道橋摩擦樁36441。2m、1.3m325南塘樞紐LY匝道橋摩擦樁46741.5m、1。6m、1。8m686南塘樞紐LZ匝道橋嵌巖樁、摩擦樁46761。3m、1.5m、1。8m847A匝道橋嵌巖樁、摩擦樁39731。2m、1。5m228B匝道1號橋摩擦樁29391。2m129B匝道2號橋摩擦樁28341.2m1210D匝道橋嵌巖樁、摩擦樁25621。2m、1。3m8711C匝道橋摩擦樁43601。2m1612E匝道橋嵌巖樁、摩擦樁41531.2m5213F匝道橋嵌巖樁、摩擦樁30601。2m7814楊州橋拓寬摩擦樁44621m、1。2m5015合計117、342。2氣象、水文、地質條件2.2.1 氣象條件橋址區位于浙東南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豐富、臺風頻發的氣候特點.1、氣溫:年平均氣溫17.8,極端最高氣溫39。3,極端最低氣溫4。5。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98mm,年最大降水量2919.8mm,最小降水量1136.9mm。3、風:橋址區累年各月平均風速2。15.6m/s之間,平均大風日數35.8d,極大風速50。4m/s.每年79月出現臺風,平均每年3個。2。2。2水文條件本項目沿線水系較為發達,跨越大量的水塘、魚塘、河道,特別是南塘樞紐區大部分匝道橋處于朝霞村水塘區域,水塘最大寬度約為200m8、,水深約為26m。線路沿線水文條件見圖2。2-1。圖2。21 沿線水文條件2.2.3地形地貌橋址區位于xx東南沿海跨越海域及島嶼區。橋兩端陸域主要地貌為侵蝕剝蝕丘陵,海域主要地貌類型為潮灘及水下岸坡,靠近茅埏島附近局部形成水下深泓.2.2。4地質條件橋址區除小里程橋臺丘陵區外,平原區第四紀地層厚度較大,中上部以海相淤泥質土、淤泥及軟流塑狀黏性土為主,中下部以沖湖積及海相可塑-硬塑黏土、粉質黏土為主,夾沖積、沖洪積的圓礫、卵石等夾層或透鏡體.第四紀地層較發育,丘陵表部分布第四紀殘坡積含碎石粉質黏土、含黏性土碎石等,厚度一般較小。溝谷及丘陵坡腳分布第四紀坡洪積、沖洪積含碎石粉質黏土、含黏性土碎石、9、礫砂等。海灣和海積平原區淺部分布第四紀海積淤泥、淤泥質土及軟可塑狀黏性土等,中下部分布厚層沖積岡礫等.2。3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施工平面布置及見圖2。31。圖2.31 施工平面布置圖三、主要施工方案3.1施工順序及流程3.1。1施工順序泥漿排放順序詳見樁基施工進度計劃3。1。2泥漿循環流程泥漿循環系統流程見圖3.11.新制泥漿泥漿池樁 孔沉淀池儲漿池樁 孔圖3。11 泥漿循環系統流程圖3。2鉆機選型根據本工程地質情況、施工現場情況與基樁的設計指標,選用旋挖鉆機、回旋鉆機與沖擊鉆機成孔,施工過程中可根據整體施工進度對鉆機數量進行調整,見表3。2-1.表3。2-1 鉆機數量表序號鉆機類型規格型號單位數10、量施工樁基數量適用樁基范圍1旋挖鉆機XR360臺1150陸上摩擦樁樁基2回旋鉆機GPS250、GPS300臺16825水上及陸上的摩擦樁樁基3沖擊鉆機CZ8臺3159嵌巖樁樁基3.3泥漿制備泥漿采取自造漿工藝,并選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潤土作為備用材料對泥漿性能進行調整,確保制配出來的鉆孔泥漿為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的優質PHP泥漿。泥漿性能指標見表3.3-1.表3。3-1 泥漿性能指標鉆孔方法地質情況泥漿性能指標相對密度粘度(Pas)含砂率(%)膠體率(%)失水率(ml/30min)泥皮厚(mm/30min)靜切力(Pa)酸堿度(pH)反循環一般地層1。021.06162049520312。58111、0易坍地層1。061.10182849520312。5810卵石土1.101。15203549520312。5810旋挖一般地層1。021.10182249520312。5811沖擊易坍地層1。201。402230495203358113.4陸上泥漿循環系統3.4.1泥漿池設置泥漿池布置時應考慮到以下幾點: 1、實用性原則:現場布置規劃設計盡量靠近施工工點,實用方便,不重復建設確保各項設施的高效使用。 2、方便管理原則:便于施工管理,便于勞動力、機具設備和材料等調配,有利于減少施工干擾,有利于文明工地建設。 3、安全性原則:場地布置將符合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防火、防洪等法律、法規和要求,將12、方便安全措施的有效實行,有利于安全救助。 4、環保性原則:根據現場調查獲得的當地有關施工環境資料,結合當地環保部門要求,有利于環保和水土保持,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泥漿池原則上布置在便道的相對側,設置泥漿池(泥漿池包括沉淀池、儲漿池),泥漿池的排列要整齊、有序,在施工便道跨越線路地段,泥漿池布置初步為高架橋區域每四排樁共用兩個泥漿池,樞紐區在靠近水上樁位陸地上開挖泥漿池,可以兼顧陸上及水上樁施工,初步布設70個泥漿池,具體布置可根據現場情況作適當調整。(初步布設情況參見泥漿池平面布置圖3.41)高架橋兩排樁之間距離為25m,便道邊緣距離紅線15.5m,為防止便道上行車對泥漿池造成擾動13、及泥漿池的布置干擾相鄰樁位的施工,儲漿池的大小設置為16m7m2。5m,沉淀池大小設置為4m2m2。0m。圖3.4-1 泥漿池平面布置圖3。4。2泥漿池開挖及防護3。4。2.1泥漿池開挖泥漿池施工流程見圖3。42。場地平整測量放樣泥漿池開挖安全防護圖3.42泥漿池施工流程圖1、場地平整施工前先對場地進行平整,清除雜物,以免影響工程質量。施工場地與便道之間需碾壓修整成平面,以便使泥漿池四周高程統一。及施工車輛能順利地從施工便道上進出。在開挖泥漿池時,為減少以后承臺開挖量和開挖深度,應有意識的用挖機將承臺范圍內的場地扒低。2、測量放樣首先,對設計院提供的平面與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核,再根據現場地形及通14、視條件,擬在兩墩之間,居中設一組泥漿池,用全站儀,水準儀和皮尺配合,放出泥漿池各邊線位置,然后再進行泥漿池開挖(由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3、施工要求(1)儲漿池和沉淀池四周填筑土壩,為減少地下水對泥漿池的影響,泥漿池開挖不宜過深,向下開挖小于1m,土壩高出原地面不小于1.5m,頂寬不小于0.5m。開挖及填筑坡度不小于1:1,土壩填筑分層夯實,邊坡拍實平整.(2)泥漿池統一布置整齊劃一,靠近便道一側縱向邊緣成一直線,整齊美觀;同時,鉆機縱向布置成一直線,整齊美觀.3.4.2。2泥漿池防護 1、泥漿池旁邊設置明顯的警示牌及防護設施,選用鋼管單排為立柱,防護高度不小于1。5m,立桿埋入深度大于0。515、m且穩定牢固。圍欄用安全綠網圍護,懸掛醒目夜光安全警示牌及標語,并配置足夠的照明設施. 2、為防止泥漿滲漏出泥漿池,應沿泥漿池丁壩四周鋪設塑料布.現場布置圖見圖3。43。圖3.4-3泥漿池防護現場布置圖3。4。3泥漿循環和凈化處理為滿足施工環保要求和泥漿重復使用,鉆孔時應設置儲漿池、沉淀池及凈化處理系統。制備泥漿的粘土選用水化快、造漿能力強、粘度大的膨脹土或接近地表經過凍融的粘土。用反循環回轉鉆和旋挖鉆鉆進時,在樁孔外儲漿池內以泥漿攪拌機制成泥漿后使用;用鉆頭沖擊成孔時,將粘土原料投入孔底,利用沖動鉆頭上下沖擊,攪拌成泥漿。泥漿制備循環池和沉淀池分開設置。回旋鉆及沖擊鉆施工中鉆渣隨泥漿從孔內排16、出進入沉淀池,沉淀后的泥漿經儲漿池返回鉆進的孔內,形成不斷的循環沉淀凈化,陸上泥漿循環系統示意圖見圖3.4-4。圖3.4-4陸上泥漿循環示意圖旋挖鉆機采用靜態泥漿護壁鉆斗取土的工藝,是一種無沖洗介質循環的鉆進方法,但鉆進時為保護孔壁穩定,要及時向孔內注入優質泥漿。3。5水上泥漿循環系統本項目水上樁位距離陸地較近,因此水上樁位泥漿循環考慮利用陸上泥漿池,泥漿循環路徑為:泥漿從樁孔流出經過管道流至陸上沉淀池,泥漿在沉淀池沉淀后流至儲漿池,用泥漿泵從儲漿池在抽回樁孔,循環示意圖如下圖3。51。圖3。5-1水上泥漿循環示意圖出漿管道及回漿管道延棧橋兩側布置,并用槽鋼固定,為承受出漿壓力和保證出漿流量,17、出漿和回漿管道采用180mm的鎧裝管.管道在使用前,需對其嚴密性進行檢測,若發現泄漏及時進行更換或修補,在管道使用過程中也應時刻檢查管道的嚴密性,嚴禁產生漏漿使漿液流入河塘中。為減少管道的破損,在管道與型鋼接觸時,應用橡膠胎或者麻袋等纏繞管道;在挪動管道時,應減少直接拖拉,輕拿輕放。3.6砼澆注中泥漿的產生及排放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泥漿,特別是首封混凝土的灌注中泥漿的排出速度較快,因此在考慮泥漿的排放時,對首封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泥漿排放需要特別考慮:1、陸上混凝土澆注中產生的泥漿可以直接進入泥漿池,泥漿池的大小為樁體積的三倍。2、水上混凝土澆注:(1)首封混凝土澆注中產生的泥漿排放,為18、防止泥漿排入河塘,在護筒外采用抱箍形式設置出漿儲存筒,詳細布置見圖3.61。圖3。61水上混凝土泥漿排放示意圖出漿儲存筒內徑2.8m,高為2m,采用鋼板焊制,其大小通過計算如下:(R r)H=Vr取最大樁徑所用護筒外徑:1.01m;H取2m;V為首封混凝土體積,近似取5m;R=1.34m漿液流入儲存筒時,為防止漿液及儲存筒重量使施工護筒產生沉降損害護壁,在施工護筒四周采用四根20槽鋼焊接,另一端焊在鉆孔平臺上。(2)在混凝土正常澆筑過程中,用泥漿泵通過出漿管道將泥漿抽入陸上泥漿池中。(3)在泥漿排放過程中,應檢查管道嚴密性,防止發生漏漿使漿液流入荷塘中。3。7泥漿的處理 1、在鉆進過程中,泥漿19、通過沉淀池會產生大量鉆渣,利用挖掘機將沉渣轉運至臨時存放點,進行晾干,最后由運渣車運輸至環保部門指定的地點進行集中的處理. 2、儲漿池存放泥漿,應保持泥漿頂面在丁壩頂面50cm以下,不得過滿,泥漿過多時,應及時運走. 3、在泥漿大量產生時,為保證及時運走,應同時安排不少于3輛泥漿車,保持一輛車作業時,有不少于一輛車在等待. 4、泥漿由專業作業隊運送到環保單位指定的存放地點,由他們進行后續處理。部分優良泥漿可回收用于下根樁基,鉆進過程中,新漿和回收的泥漿主要儲存在泥漿池內,并由專人檢測泥漿指標。要不斷地補充貯備的達標的新漿或不斷在循環泥漿中加入膨潤土和外加劑,以確保泥漿的各項指標正常.四、組織體20、系4。1項目組織結構xx大橋及接線工程07標段根據工程特點,項目經理部設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及各部室,項目組織結構如圖4.11所示。圖 4.1-1 項目組織結構圖1、工程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項目經理部在上級領導下獨立進行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項目經理受公司的委托,全權代表公司行使職權、履行合同,組織協調并負責本樁基的總體控制及與業主、設計、監理等單位的溝通協作。2、項目總工主管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全面技術工作及對業主、監理、合作單位的技術聯絡工作。3、副經理主管生產,對本工程進度、施工安全、施工質量負有直接責任。4、各職能部門按公司有關程序文件中規定的部門職責行使工作職權和擔負相應的21、責任。 五、資源配置計劃5.1施工管理人員配備計劃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組織安排及具體分工如下表5.11所示表5.11 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組織安排序號工種人數進場計劃備注1項目副經理兼工段長1已進場2工程技術人員2已進場 3質檢員1已進場 4安全員1已進場 5測量員2已進場6試驗員2已進場7合計95。2機械設計配置計劃主要施工機械見表5.21表 5。2-1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計劃表序號名 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使用起止時間備注1空壓機10m3臺32015。102017。4二次清孔用2泥漿車20T臺102015。102017。43挖掘機CAT320臺22015.102017。44泥漿泵3PN臺202015.122、02017。45。3材料需求計劃材料需要見表5。3-1表5.31 材料需求計劃表序號材料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安全綠網m16002鋼管m10003鋼板t9。28出漿儲存筒5。4進度計劃泥漿處理計劃同樁基工期進度計劃見表5。4-1。圖5。4-1 施工進度計劃表六、安全、環境保證措施6.1安全保證措施6.1.1施工過程安全保證措施1、要廢棄的泥漿(沉渣)和開挖泥漿池土方及時拉運,不得隨意流放到紅線以外,造成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得長時間存放施工現場,做好現場文明施工。2、泥漿池開挖時邊坡按要求放坡,開挖土方不得高堆于泥漿池四周.泥漿池開挖后立即進行安全防護,并設置夜間照明設施。3、施工重型機械和運輸車23、輛遠離泥漿池邊3m以上,倒車時要有專人指揮.4、泥漿池采用挖掘機開挖,四周按1:1放坡。開挖應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或逆坡開挖。5、泥漿池、沉淀池開挖后,必須用挖掘機輔以人工平整、夯實;為防池壁坍塌,池頂面也需密實.6、沉淀池、儲漿池發生垮塌、滲漏時,應立即用挖機挖土圍起土壩將泄漏泥漿圍住,并將原沉淀池、儲漿池加固。7、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泥漿管道出現堵塞、破損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檢查堵塞和破損處,并更換破損、堵塞處的管道。6。1。2現場安全監測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帶安全帽。 2、施工人員應衣著靈便、得體,不得穿高跟鞋、拖鞋、硬底或帶釘易滑的鞋。 3、現場施工用電必須“一機一閘一漏24、一箱”的原則,電線不得亂拉亂接。4、現場電線不得有老化、破損、漏電等現象。5、遇到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6.2環保措施6.2。1防止揚塵污染措施1、施工現場定時進行灑水,使地(路)面保持濕潤,小風不飛土,大風無揚塵。2、砂石等易飛揚的顆粒狀材料應進行嚴密覆蓋,并有圍護擋風措施,以免揚塵。6。2.2防止水源污染措施1、施工作業產生的污水必須經過沉淀處理后方可排放,嚴禁污水流出施工場區,造成環境污染。2、現場污水管道要與飲用水管道保持一定距離,與飲用水管道交叉時要有防止滲漏措施。3、鉆渣用汽車運至指定地點,施工中注意不使泥漿外溢污染水源和環境。4、泥漿在外運過程中若發生泄漏應立即檢25、查泥漿車的嚴密性,對泥漿車的泄漏口封堵,對道路上灑落的泥漿,用清水清洗干凈。6.2。3防止噪音污染措施1、施工機械盡量采用低噪音系列產品,及時對機械進行保養維修,不帶病運轉,最大限度地降低機械噪聲。2、合理組織施工,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如有需要應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6.3班組作業標準化根據指揮部“三化、三集中、四控制”精神,我部根據本項目特點制定出班組作業標準化管理制度.通過班組作業標準化建設活動的有效開展,進一步健全項目班組工作機制,努力實現班組作業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細化管理,從而達到工程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優良,為項目“創部優、爭國優”創造條件。6。3。1班組“6S”管理班組“6S”管26、理是班組作業標準化的一項具體管理措施,其內容如下:1、整理: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有必要的與不必要的,把必要的東西與不必要的東西明確地、嚴格地區分開來,不必要的東西盡快處理掉。2、整頓:對整理之后留在現場的必要的物品分類放置,排列整齊,明確數量,并進行有效的標識,詳細標出主通道、次通道、原料區、加工區、成品區,對相關機械、工具進行合理固化,設置專門的工具存放箱和區間標識牌,機械設備施行定機定人掛牌上崗。現場所用防護網、鋼管要碼放整齊,所用的輔助材料如鋼筋用完之后盡快收集處理,所用電焊機、空壓機等要固定放置,不得影響車輛進出,泥漿池懸掛專門的標識并與鉆孔區隔離,鉆機由專門操作的人員,不得隨意操27、作.3、清掃:班組實行責任分區制,自己的施工區域自己負責清掃,保持工作場所干凈、亮麗的環境。4、清潔:將上面的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并貫徹執行及維持結果。由班組巡查員負責對日常安全文明施工工作進行檢查督改,項目部安全部負責審查考核。5、素養:提高全員文明施工水準。培養每位員工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則做事,營造團隊精神。6、安全:班組長和班組安全員全面負責日常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隱患、開展班組內部安全教育,使人、機、環境不斷完善,保證工作現場工人人身安全及其產品質量安全,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6.3.2班組工作三循環1、“6步走日循環(1)班前提示:由班組長組織,上班前集中對班組成員進行安全28、提示,并了解員工的精神狀態,提示內容包括:當天工作任務及分工、安全注意事項等.(2)班前檢查:由班組安全員、巡查員組織,在班前提示結束后,帶領班組成員對生產經營作業場所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個人防護用品、作業環境、操作設備器具、安全防護裝置等.(3)班中巡查:由班組巡查員負責落實,根據班組情況確定檢查頻率,檢查內容包括:設備運行情況、作業環境危險因素、“三違”行為等。(4)班后清理:由班組長組織班組成員對作業現場進行清理,主要包括:各類器具、材料放入指定地點,做到擺放整齊;對工作平臺、場地雜物、廢料、垃圾進行清理等。(5)班后交接:交接人員應把當班期間設備運行、器具安全性能、衛生、環境等情況29、向接班人員交代清楚,接班人員應按規定到崗,對工作場所進行查驗,確保設備運行、作業環境衛生等情況符合要求后,進行交接班確認。(6)班后小結:由班組長主持,對當天工作任務及執行安全規程情況進行小結,對做得好的、表現突出班組成員要予以表揚、對存在的問題及違章情況要提出批評,并提出改進意見。2、周循環(1)周工作總結:由班組長組織,主要對上周班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總結,根據本周工作任務,提出相關安全措施。(2)安全管理討論:由班組長組織,按照工作計劃每周適時開展,主要議題包括:安全生產經驗心得交流、班組生產經營作業過程中的“三違”現象、安全隱患整治等情況討論.(3)全面整理:班組每周組織一次大清掃,對工30、作場所進行整理整頓,由班組長組織,班組成員參加。(4)安全檢查:每周組織一次安全檢查,由班組“三大員”負責,并協同班組成員開展。3、月循環(1)安全教育:項目統一組織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動,班組成員參加。(2)安全檢查:項目部每月組織各班組“三大員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檢查存在的問題按照“三定原則(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進行整改。(3)安全月度會:項目部每月召開一次安全月度會,主要內容有月度工作布置、總結,考核情況通報等內容,班組“兩大員”參加。6.3。3班組考核評比1、項目部成立班組安全標準化建設考核小組,組長為項目經理,副組長為項目常務副經理和書記,項目其他領導和安全部人員31、為組員,下設考核辦公格,安全部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定期組織考核工作。2、項目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考核項目,在班組安全標準化建設試運行階段,項目對班組每半月一考核,召開安全例會進行通報獎罰,在正式走入正軌后,每月一考核,每季度一評比,如隊伍內個班組表現優異,季度綜合評比前三名的隊伍予以獎勵,并通報表揚。3、對班組所有獎勵費用,從項目安全生產費用中列支,總額不超過xx省及xxxx大橋及接線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文件規定。4、考核小組人員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公平、公正予以打分考核,切實做到獎優罰劣,推進班組標準化建設的目的。七、特殊季節施工保證措施7.1雨季施工保證措施根據本項目路基開挖施工進度計劃安排,項目所在地xx海積平原地區每年69月份為雨季,為保證泥漿池及泥漿存放安全,需制定雨季施工質量控制的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1、雨季施工前,提前清理施工現場的臨時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檢查沿線排水設施,保證暴雨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排出積水.施工平臺設置排水橫坡,做到路面堅實平整,不沉陷、不積水、行車不打滑。水泥等材料做好相關的防潮防水措施。2、車輛機具停放場地、生產設施都應設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點或高地上,并遠離泥石流溝槽沖擊堆一定的安全距離。3、雨季施工,應時刻關注氣象信息,在大雨或暴雨來之前,提前將泥漿池加固,并將存儲的泥漿運走,以防止泥漿外溢造成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