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地基施工工藝(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438
2024-01-10
13頁
154.09KB
1、最新版(2022年)強夯地基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一、材料要求1 柴油、機油、齒輪油、液壓油、鋼絲繩、電焊條均符合主機使用要求。2 回填土料:應選用不含有機質、含水量較小的粘質粉土、粉土或粉質粘土。二、主要機具1 起童機:2050t履帶式起重機或汽車起重機,宜優先選用履帶式起重機。起吊能力大于錘重1.52.0倍。2 夯錘:1040t,鑄鋼或鋼筒混凝土制作,宜優先選用鑄鋼夯錘。底面形式宜用圓形,錘的底面宜均勻設置若干個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250300mm。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2540kPa。3 自動脫鉤器:強度足夠,轉動2、靈活,安全可靠。4 推土機:TS 140、TS220、D80等,滿足現場推土需要。5 電焊機:AX-320等型號。6 經緯儀:J2等型號,按規定定期檢定。7 水準儀:DS3等型號,按規定定期檢定。8 塔尺:5m等型號。9 鋼卷尺:30m 或50m等。三、作業條件1 施工場地要做到“三通一平”,場地的地上電線、地下管網和其他障礙物得到清理或妥善安置;施工用的臨時設施準備就緒。2 施工現場周圍建筑、構筑物(含文物保護建筑)、古樹、名木和地下管線得到可靠的保護。當強夯能量有可能對鄰近建筑物產生影響時,應在施工區邊界開挖隔震溝。隔震溝規模應根據影響程度確定。3 應具備詳細的巖土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勘察資3、料,擬建建筑物平面位置圖、基礎平面圖剖面圖,強夯地基處理施工圖及工程施工組織設計。4 施工放線:依據甲方提供的建筑物控制點坐標、水準點高程并書面資料,進行施工放線、放點,放線應將強夯處理范圍白灰線畫出來,對建筑物控制點埋設木樁。將施工測量控制點引至不受施工影響的穩固地點。必要時,對建筑物控制點坐標和水準點高程進行驗測,要求使用的測量儀器經過檢定合格。5設備安裝及調試:起吊設備進場后應及時安裝及調試,保證吊車行走運轉正常;起吊滑輪組與鋼絲繩連接緊固,安全可靠,起吊掛鉤鎖定裝置應牢固可靠,脫鉤自由靈敏,與鋼絲繩連接牢固;夯錘重量、直徑、高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夯錘掛鉤與夯錘整體應連接牢固;施工用推土機4、應運正常。四、操作工藝(一)工藝流程圖:單點夯試驗施工參數確定測高程放點起重機就位測量夯前錘頂高程點夯施工填平夯坑并測量高程第二遍點夯放點第二遍點夯施工滿夯施工(二)單點夯試驗。1 在施工場地附近或場地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適當位置進行單點夯試驗。試驗點數量根據工程需要確定,一般不少于2點;2 根據夯錘直徑,用白灰畫出試驗點中心點位置及夯擊圓界限;3 在夯擊試驗點界限外兩側,以試驗中心點為原點,對稱等間距埋設標高施測基準樁,基準樁埋設在同一直線上,直線通過試驗中心點,基準樁間距一般為1m,基準樁埋設數量視單點夯影響范圍而定;4 在遠離試驗點(夯擊影響區外)架設水準儀,進行各觀測點的水準測量,并做5、記錄;5 平穩起吊夯錘至設計要求夯擊高度,釋放夯錘自由平穩落下;6 用水準儀對基準樁及夯錘頂部進行水準高程測量,并做好試驗記錄;7 重復以上5、6兩步驟至試驗要求夯擊次數。(三)施工參數確定。1 在完成各單點夯試驗施工及檢測后,綜合分析施工檢測數據,確定強夯施工參數,包括:夯擊高度、單點夯擊次數、點夯施工遍數及滿夯夯擊能量、夯擊次數、夯點搭接范圍、滿夯遍數等;2 根據單點夯試驗資料及強夯施工參數,對處理場地整體夯沉量進行估算,根據建筑設計基礎埋深,計算確定需要回填土數量;3 必要時,應通過強夯小區試驗,來確定強夯施工參數。(四)測高程、放點。對強夯施工場地地面進行高程測量。根據第一遍點夯施工圖6、,以夯擊點中心為圓心,以夯錘直徑為圓直徑,用白灰畫圓,分別畫出每一個夯點。(五)點夯施工。1 夯擊機械就位,提起夯錘離開地面,調整吊機使夯錘中心與夯擊點中心一致,固定起吊機械;2 提起夯錘至要求高度,釋放夯錘平穩自由落下進行夯擊;3 用標尺測量夯錘頂面標高;4 重復以上2步驟,至要求夯擊次數;5 點夯夯擊完成后,轉移起吊機械與夯錘至下一夯擊點,進行強夯施工;6 第一遍點夯結束后,將夯擊坑用回填土或用推土機把整個場地推平;7 根據第二遍點夯施工圖進行夯點施放,進行第二遍點夯施工;8 按設計要求可進行三遍以上的點夯施工。(六)滿夯施工。1 點夯施工全部結束,平整場地并測量場地水準高程后,可進行滿夯7、施工。2 滿夯施工應根據滿夯施工圖進行并遵循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原則。3 按設計要求的夯擊能量、夯擊次數、遍數及夯坑搭接方式進行滿夯施工。(七)施工間隔時間控制。不同遍數施工之間需要控制的施工間隔時間應根據地質條件、地下水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由設計人員提出,一般宜為37d。(八)冬雨季施工。1 雨季施工,應做好氣象信息收集工作;夯坑應及時回填夯平,避免坑內積水滲入地下影響強夯效果;夯坑內一旦積水,應及時排出;場地因降水浸泡,應增加消散期,嚴重時,采用換土再夯等措施。2 冬季施工,表層凍土較薄時,施工可不予考慮,當凍土較厚時首先應將凍土擊碎或將凍層挖除,然后再按各點規定的夯擊數施工,在第一遍及第8、二遍夯完整平后宜在5d后進行下一遍施工。五、質量標準(一)施工前應檢查夯錘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設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質。(二)施工中應檢查落距、夯擊遍數、夯點位置、夯擊范圍。(三)施工結束后,檢查被夯地基的強度并進行承載力檢驗。(四)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驗方法單位數值主控項目1地基強度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2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夯錘落距mm300鋼索設標志2錘重kg100稱重3夯擊遍數及順序設計要求計數法4夯點間距mm500用鋼尺量5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離)設計要求用鋼尺量6前后兩遍間歇時間設計要求六9、成品保護1 施工過程中避免夯坑內積水,一旦積水要及時排除,必要時換土再夯,避免“橡皮土”出現。2 兩遍點夯之間時間間隔要依據地層情況等因素確定,對碎石土、砂土地基可間隔短些,可為13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為57d。3 強夯處理后地基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應在施工結束后間隔一定時間方能進行,對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可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七、注意的問題1 強夯施工前,應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試驗區數量應根據建筑場地復雜程度、建筑規模及建筑類型確定。2 在起夯時,吊車正前方、吊臂下和夯錘下嚴禁站人,需要整平夯坑內土方時,要先將夯錘10、吊離并放在坑外地面后方可下人。3 施工人員進入現場要戴安全帽,夯擊時要離開夯坑10m以上距離。4 六級以上大風天氣,雨、霧、雪、風沙揚塵等能見度低時暫停施工。5 施工時要根據地下水逕流排泄方向,應從上水頭向下水頭方向施工,以利于地下水、土層中水分的排出。6 嚴格遵守強夯施工程序及要求,做到夯錘升降平衡,對準夯坑,避免歪夯,禁止錯位夯擊施工,發現歪夯,應立即采取措施糾正。7 夯錘的通氣孔在施工時保持暢通,如被堵塞,應立即疏通,以防產生“氣墊”效應,影響強夯施工質量。8 加強對夯錘、脫鉤器、吊車臂桿和起重索具的檢查。9 對不均勻場地,只控制夯擊次數不能保證加固效果,應同時控制夯沉量。地下水位高時可采用降水等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