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涵工程橋臺耳背墻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502
2024-01-10
9頁
58.08KB
1、橋涵工程橋臺耳背墻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臺身耳、背墻施工時,鋼筋綁扎要嚴格按圖紙及規范要求進行,鋼筋支撐要牢靠,防止傾斜變形。鋼筋加工、綁扎時應注意伸縮縫和防撞護欄的預埋筋,不能遺漏,鋼筋安裝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安裝模板及保護層墊塊,模板應充分涂好脫模劑,安裝牢固嚴密,防止變形漏漿,砼分層澆注,每層不超過 30cm,認真振搗。砼澆注后及時覆蓋灑水養生。梁體施工本合同段梁體為20m、 30mT梁,采用預制架設法施工。預應力 T 梁預制施工一、鋼筋綁扎骨架鋼筋及隔板有關鋼筋與埋件鋼板均在鋼筋加工廠加工成半成品,運抵施工現場綁扎成型,然后根據主梁預應力鋼束布置圖綁扎定位網片,為保證定位鋼筋網片位置正2、確,須經檢查無誤后,將定位鋼筋網片與梁肋鋼筋點焊固定。翼板鋼筋待梁側模支立、固定后再行綁扎。二、模板施工底模:底模制作材料為型鋼及鋼板,制作廠家及制作分節長度不作規定,但T 梁吊點部位50cm 長底模為活動底模,便于 T 梁吊運,脫離臺座。底模板安裝在點式臺座上,并與點式臺座上的預埋件焊鋼底模鋼筋砼帶型基礎20010010鋼筋地坪砼預埋件砂墊層12 1515網片碎石墊層混合塊石墊層13100=1300816錨桿12 20 20網片圖一: 30mT型梁條形基礎結構立面圖(單位: cm)為整體。活動底模不作焊接,見下圖。起拱度:T 梁反拱按2.0cm考慮。側模:T梁模板外模采用整體式大塊定型鋼模板3、。T 梁模板采用分片拼裝式鋼模板。模板面板采用8mm厚A3 鋼板,豎肋采用806mm扁鋼,水平縱肋采用80mm槽鋼,斜撐及立柱均采用75 756mm角鋼。模板下部用 16mm對拉桿固定。模板在加工廠加工成型,運至預制場后,在吊車配合下進行組裝,模板的精確定位靠設置在上、下面的調節螺栓微調。模板安裝:模板采用分節吊裝,吊裝前應清除板面污物,均勻地涂刷脫模劑,粘貼模板接縫企口處泡沫堵漏止漿條。吊裝時采用人工輔助定位,同時安裝模板上口及底部的對銷拉桿,然后調校、緊固。見下圖。三、砼配合比及水泥漿配合比設計1、砼配合比設計:設計要求 T 梁砼 28 天強度為 50MPa,配合比設計在這一基礎上應考慮T4、 梁斷面結構型式、尺寸、鋼筋布置等情況,以滿足施工需要。2、孔道水泥漿配合比設計:設計要求孔道壓漿采用C50 水泥漿,要求壓漿飽滿,配合比設計時應滿足設計要求。四、 T 梁砼施工1、砼拌合:在每次砼拌合前,應對各種計量衡器進行檢查,并隨時檢驗骨料的含水率,調整骨料和水的用量。砼拌合:采用HZS90 型拌合站和一臺JS1000 型雙軸強制式攪拌機拌合( 備用 ) ,后場裝載機上料, 自動計量入料斗,外加劑人工加入料斗。砼拌合時間為1.5-2分鐘。2、砼運輸:為滿足砼凝結速度和澆注速度的需要,使澆注工作不間斷,并使砼運到澆注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3因此首選 2 臺 3m 砼運輸攪拌車運5、送砼。3、砼入模及振搗:砼入模前應對模板支架、模板、鋼筋、預埋件及預應力管道進行檢查,同時清理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污垢。砼入模采用吊車吊斗入模,自由傾落高度控制在2m 以內。砼入模按階梯形順序分層推進,上下層前后澆注距離保持在1.5m以上,分層厚度50cm。砼振搗采用ZN50型插入式振動棒及ZW 5型500kgf激振力的附著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時以振動棒振搗為主。振搗時注意以下事項:(1) 插入式振動器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 本工程取振動棒插入間距30cm),棒頭且不得碰撞模板、預應力波紋管道。(2) 振動棒棒頭應垂直插入砼中,且插入下層砼510cm,快插慢抽。(3) 6、檢查每一振動部位,以該部位密實為止,密實標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4) 砼澆筑間隔時間,當砼入模溫度為20 30時不大于 90 分鐘。(5) 砼試塊:制作三組,二組標養,一組現場同步養護。現場養護取 3 天,以指導現場施工。(6) 附著式振動器布置在 T 梁二側模板斜面及兩端梁首上,振動器布置間距按 2.5m 考慮。4、砼冬季施工:(1) 可考慮在砼中摻適量防凍劑。(2) 砼生產摻引氣型減水劑,并延長拌和時間。(3) 采用預熱水拌合。(4) 骨料采取防雪、防凍措施,砼拌和時骨料內不得進入雪、冰塊。(5) 砼溫度與外界溫度相差 20時,拆模后應對砼構件加以覆蓋保溫,使其緩7、慢冷卻。(6) 砼澆注應盡可能連續,澆注同時應加溫、保溫處理。5、砼養護:灑水養護,養護周期7 天,寒冷天氣每天灑水6-8 次;干燥高溫天氣每天灑水8-10 次。 5以下停止澆水,覆蓋保溫材料。五、預應力工藝1、張拉機具要求千斤頂與壓力表應由國家認可的計量部門配套校驗立定,以確定張拉力與壓力表讀數之間的關系曲線。所用壓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 級。檢驗千斤頂所用的試驗機或測力計精度不得低于2%。檢驗時,千斤頂活塞的運動方向與實際張拉工作狀態一致。張拉機具使用前應全面進行檢驗,使用時的檢驗期限應視千斤頂情況而定。一般使用超過6 個月或 200 次或千斤頂在工作中出現不正常現象時,應重新檢驗;彈簧測8、力計的檢驗期限以不超過2 個月為宜。2、張拉應力控制張拉實行張拉力和引伸量雙控,并以控制張拉力為主,預應力張拉從梁兩端同時張拉,張拉初始應力為張拉應力的10%。3、張拉設備的選擇根據設計給出的最大張拉力及多束鋼束、兩端張拉要求,擬選用2 臺 YCW250B千斤頂,及2 臺 ZB4 500 型配用油泵。4、波紋管安裝(1) 波紋管的連接采用大一號的波紋管作接頭,接頭管長 20cm 且用密封膠帶封口,避免澆注砼時水泥漿摻入管道內,造成管道堵塞。(2) 波紋管安裝位置應正確,并用鋼筋卡子固定點焊牢固,避免在澆注砼時管道產生位移。(3) 波紋管應避免反復彎曲及鄰近電焊火花燒傷管壁。(4) 波紋管安裝前9、應保證不變形且無滲漏水現象方可使用,反之則進行修補或更換。5、穿束穿束時將一端打齊,按順序編號并套上穿束器,將穿束器的引線穿過孔道,然后向前拉動,直至兩端露出所需長度為止。鋼束穿束可在澆注砼前穿定,也可澆注砼后穿定。6、張拉順序0初始應力 100%k( 持荷 5 分鐘 ) 錨固張拉分級: 10% k、20% k、100%k( 同時測量分級張拉后的伸長量 )7、張拉注意事項(1) 張拉前應檢查 T 梁外型尺寸、砼強度是否達設計張拉強度;(2) 穿束前檢查錨墊塊和孔道位置是否正確,孔道內是否暢通,有無水分和雜物。(3) 張拉前應注意鋼束是否滑絲、斷絲,如超過規范規定,應更換;(4) 張拉錨固后應及10、時壓漿,一般在48 小時內完成。如不能及時壓漿者,須采取保護措施,保證錨固裝置及鋼束不生銹、滑絲。(5) 調正初始長度、初始應力,使所有預應力束松緊程度基本保持一致。(6) 開動油泵進行張拉,大、小油缸回、進油要緩慢,使壓力指針走動均勻,按規定程序張拉完后,檢查油表讀數與張拉換算數據是否一致。8、預應力鋼束錨固在張拉完后所得的延伸量與預計延伸量之差在6%以內及預應力鋼束在張拉控制應力穩定后,即進行錨固( 錨固件必須由國家認可的計量部門檢驗) 。反之,則須重新檢校設備,放松預應力鋼束重新張拉。兩端張拉同一束預應力鋼束時,可先在一端張拉錨固后,再在另一端補足預應力值,待張拉應力達設計應力,持荷3-11、5分鐘后方可進行錨固。放松千斤頂壓力時,應避免震動錨具和鋼束。9、壓漿設備的選擇(1) 和漿機應能制配膠稠狀的水泥漿且可連續作業;(2) 壓漿泵吸入循環應是完全密封,它應能在壓漿完成的軌道上保持壓力。根據以上要求,擬選用UJ300 型灰漿機和 UB2型活塞式壓漿泵,天平、泵秤。10、壓漿操作注意事項(1) 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孔道盡早壓漿,且在48h 內完成;(2) 壓漿時應注意水泥漿的泌水情況和水泥漿的稠度,及壓漿泵內的灰漿量以免空氣漏入;(3) 壓漿應緩慢均勻的進行,保持排氣暢通,對此較集中的和鄰近的孔道應連續壓漿完成,以免串到鄰孔;當水泥漿凝固堵塞孔道,不能連續作業時,后壓漿的孔道應在壓12、漿前用壓力水沖洗暢通。(4) 壓漿時應充分拌攪水泥漿,每一孔道壓漿時間視天氣情況,不宜超過30-45 分鐘。(5) 壓漿后應從檢查孔檢查壓漿的密實情況。壓漿從孔道一端灌入,另一端出漿時表示灌滿;如未從孔道另一端出漿,則應采取補救措施,為達到這一目的,可采用二次壓漿的方法,即第一次壓漿完成后 30 分鐘再次壓漿,壓漿壓力應高于第一次壓漿壓力。11、封錨對應埋置在構件內的錨具,壓漿后先將其周圍沖洗干凈,鑿毛后設置鋼筋網,澆注封錨砼。12、鋼束、錨具存放注意事項(1) 鋼束可在清潔、干燥的環境中存放,并離地面高度不低于 30cm,其上覆蓋防水帆布以避免鋼束銹蝕。(2) 錨具存放在木箱中或專門存放的工具間中,同時避免在搬運過程中機械損壞和銹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