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施工中滑模施工工藝的總結(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538
2024-01-10
7頁
22.50KB
1、橋梁施工中滑模施工工藝的總結摘要:文章就滑模工藝在橋梁建筑施工中的一些技術及要點問題進行了總結。關鍵詞:橋梁施工;滑模;施工管理 1引言采用滑升模板澆筑水塔、煙囪、筒倉的混凝土結構已在建筑施工中應用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滑升模板澆注混凝土時連續作業無施工縫,整體性能好,使用一套滑升模板即可澆筑整個高度,大大地節省了模板的數量,從而相應地降低了成本。表面采用原漿處理,無模板接縫平整光滑,因而結構物外觀整齊美觀。由于連續作業滑升速度與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有關,且一次立模即可澆注整個高度的混凝土,故施工速度快節省了大量立模的人工。滑升模板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由于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而受到相應的限制,2、其主要適用范圍有:必須是具有一定高度的非變截面的混凝土結構;截面形式應為簡單的圓形、橢圓形、矩形等幾何形狀;結構物四邊具備一定的滑升空間。由于上述條件的限制,該法在橋梁施工中應用較少。改革開放以來,公路建設日新月異,在公路橋梁的設計上出現了很多高墩、剛構等新型構造物,特別是在山區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常常遇到一些深谷而需要建造高墩,為了適應滑模施工的要求往往設計成非變截面的空心墩,對這類高墩采用滑升模板施工,不僅對提高工程質量有利而且還可以降低成本,加快工程進度. 2滑升模板的基本構成滑升模板主要有門式提升架、內外圍圈、內外模板、內外支架、模板平臺、吊架以及液壓提升設備. HYW30型滾珠式液壓千3、斤頂、液壓油泵及控制裝置、支承頂桿等。 3滑模組裝 3。1準備工作滑模組裝前,應將滑模的主要部件進行預拼,檢查各部分尺寸及模板錐度以符合滑模的要求,模板組裝后應上口小,下口大,其斜率為0.3左右。 3。2滑模組裝橋墩滑模組裝的順序應按先上后下,先內后外組裝,在橋墩施工中為提升架、內圍圈、外圍圈、內外支架、內外模板、吊架、設平臺、安裝欄桿、千斤頂提升設備。 3.3檢查滑模提升用的液壓千斤頂逐個檢查試壓至10 MPa,接頭軟管加壓至12 MPa,30 min無漏油,方可進行安裝,接通油管后進行總試壓,加壓至10 MPa作45次循環合格后插入支承頂桿,再對滑模平臺的水平,中心位置進行全面檢測,并在橋4、墩四面或四角設置5 kg20 kg的大垂球吊線,同時橋基礎頂面設置垂球吊線測點,在平臺上設置水準聯通管,以確保滑模過程中橋墩的水平,位置及垂直方向的準確無誤. 4滑模施工工藝 4.1滑模施工時對混凝土的要求滑模施工時宜采用低塑性混凝土,按照施工時的氣溫,初凝時間應控制在2 h左右,并具有較強和良好的和易性,一般情況下坍落度3 cm7 cm為宜,在保證混凝土振實的條件下坍落度宜小,不宜大。 4。2灌注混凝土與滑模提升混凝土灌注前,應先向模內澆1層11水泥砂漿,厚度約2 cm3 cm,混凝土入模時,要四周均勻對稱澆筑,以防止模板內混凝土不均勻面的模板滑動,每層表面應為基本水平,每層厚度約為20 c5、m30 cm,以鋼筋骨架的水平筋作為參照物,使用小型內插式振搗器搗實,避免接觸鋼筋,支承桿及模板,插入前一層搗實的混凝土中最好不超過5 cm。 4。3初灌滑升首次澆注混凝土的厚度一般為60 cm70 cm,分3層澆注,待底層混凝土達到0.2 MPa0.4 MPa時即可試升,可分為23個行程,將各千斤頂同時緩慢頂升5 cm左右,檢查出模混凝土的凝固情況,現場鑒定時,可用手指按壓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動,但能留存指痕,砂漿不粘手,用指甲劃出痕,亦可使用混凝土貫入儀檢測混凝土的強度,若強度滿足要求,即底層混凝土已具備0。2 MPa0.4 MPa的出模強度,可繼續提升至20 cm左右,即是第1層澆6、注混凝土。 4.4正常滑升階段初滑提升后,即可每澆注1層混凝土,模板提升1次,使每層澆注的混凝土厚度與每次提升的速度相同,每層混凝土澆注厚度為20 cm時在正常氣溫下,提升時間不宜超過1 h,灌注混凝土最后1層后,每隔1 h2 h將模板提升5 cm10 cm,滑動23次后,可避免混凝土與模板的黏結. 4。5滑模施工中的特殊要求滑模提升應做到垂直,均衡一致,各提升架之間的高差不大于5 mm,為此澆注混凝土嚴格保持均勻平衡,每層厚度也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布料也要對稱,鋼筋上料要按施工要求分成小批對稱地堆放在平臺上,以防止滑模不均勻荷載而傾斜,并應隨時對滑模的水平結構變形進行檢查,以便即時調整加固。 7、4。6修補與養生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后,由滑升模板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陷,必須即時進行修補,一般情況下,應以混凝土原漿進行抹平,以確保混凝土表面光潔,表面整修后可隨即刷上混凝土養護劑進行養護. 4.7滑升中停工時施工工藝滑模施工時一般情況下不能隨意停工,要求3班連續作業,在特殊情況下需要暫時停工時,應每隔1 h將模板提升3 cm5 cm,經過23次提升后以免混凝土與模板黏結.再次施工時,對澆注停歇形成的施工縫,除按混凝土施工接縫處理要求嚴格控制操作外,尚需對滑升模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以及提升設備的完好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后,方可繼續施工。 5 滑模施工組織滑模施工是一個連續的、各工種相互配合、各8、工序銜接、機械化程度較高、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法。施工前必須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做好施工準備。嚴格周密的施工組織是保證滑模施工成功的關鍵。在滑模施工中必須有施工總負責人、鋼筋組、混凝土組、提升及糾偏組和監控記錄組等。首先,各組要按施工工藝做好份內的工作。鋼筋組要做好鋼筋的運輸、綁扎,綁扎速度要與混凝土的澆灌速度相配合,鋼筋的水平、豎直長度必須符合滑升要求.混凝土組要做好混凝土的拌和、輸送、振搗,混凝土的設計配合比是控制好出模強度的關鍵,澆筑混凝土與滑模提升交錯進行,一定要按混凝土工藝要求,嚴格執行,協調組織好。提升及糾偏操作組要操作熟練,始終保證提升系統正常運轉,能按總負責人的指示順利完成一切操作9、。監控記錄組要及時利用儀器設備,全天候對滑模施工進行監控和做好記錄,及時準確地把記錄和指導意見反饋給施工總負責人。施工總負責人必須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對要糾正的問題快速下達指令。其次,各組間要統一協調、相互配合.施工總負責人在協調配合中起核心作用,各組要及時反饋信息,其中監控記錄組是最關鍵的,必須保證準確無誤并及時把當前的滑模狀態傳遞給總負責人。滑模施工各組是有效的統一體,要相互配合,使施工全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有節奏、均衡、連續地進行,直到完成任務。 6施工監控及糾偏 6。1施工測量由于滑模施工時,模板是依靠在已澆注的混凝土上,其幾何尺寸的控制受到已澆注混凝土影響較大,一但發生偏移和扭轉,往往10、會受到已凝固混凝土導向的影響逐漸增大,因此施工精確測量放線,嚴格控制誤差是很重要的.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用全站儀放出墩身的控制點,在滑模架上掛5 kg20 kg的大垂球,在施工環境風力較大時,也可以考慮使用激光垂直儀測量垂直偏差.滑模平臺則可使用水準聯通管控制滑模的水平,同時還需要定時對墩身中心及扭轉進行坐標測量,以確保墩身位置方向的正確。 6.2滑模糾偏滑模施工中由于種種非人為因素的影響,發生偏移和扭轉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建筑的高度較大時,更是明顯。在滑模提升過程中糾偏是解決滑模偏移和扭轉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滑模施工中采用較多的糾偏方法有下列幾種。 6.2。1偏載糾偏法即按量測的結果向偏移或傾斜11、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荷載,人為地造成滑升模板的偏載使之向偏移或傾斜的反方向用力,這種糾偏的方法主要靠多年的施工經驗控制偏載的大小,從而使偏移或傾斜得到糾正。千斤頂糾偏法即使用千斤頂在各方向使用不同的提升量,從而使模板向偏移或傾斜的反方向傾斜來糾正偏移或傾斜的方法,使用千斤頂糾偏時,每次的糾偏千斤頂的提升量之差一般應控制在10 mm20 mm,且要在提升后認真校核糾偏量,并應及時調回到水平位置。 6。2。3楔形墊糾偏法采用楔形墊塊墊在千斤頂下面來糾偏,既可糾正偏移或傾斜也可以糾正扭轉,測量的偏移或扭轉,在滑模提升的千斤頂下墊上楔形墊,針對不同的偏差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墊楔形墊使千斤頂在提升時,除了向12、上的提升之外,還會產生一個水平的附加力,從而達到糾偏的目的. 6.2。4支承頂桿法采用支承頂桿法糾偏,其作用原理與楔形墊塊相似,都是使千斤頂在頂升時產生一個水平方向的附加力,從而使已經偏移的模板回到正確位置。 7滑模施工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外觀質量好的優點,但也存在著技術難度大,幾何尺寸不易控制的缺點,通過蘇陽溝大橋、西紅旗村特大橋兩橋橋墩滑模的施工,應在施工中特別注意的事項如下: 7.1 嚴格施工組織是保證滑模成功的關鍵滑模施工中,一般是24 h不停,各工序的銜接和配合十分重要,施工負責人要認真協調,特別是鋼筋工與混凝土工的配合,提升操作與監控數據的配合,將是滑模施工的關13、鍵。現場的施工記錄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施工負責人責任心要特別強,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各工種施工負責人也要責任心強,工作認真才能確保滑模施工順利進行。 7.2注意減輕和均布平臺的荷載滑模是依靠已澆注的混凝土固定在墩身上的,墩身混凝土出模時僅0。2 MPa0.4MPa的混凝土強度,因此要求平臺荷載盡可能的輕,為此施工中應盡可能減少閑雜人員上工作平臺,同時還要求材料均勻地分布在平臺上,以避免滑模承受偏載。 7。3糾偏宜早不宜遲滑模出現偏差是必然的,一旦出現偏差及時糾正比較容易,一旦偏差過大,糾偏不僅困難,而且由于糾偏而形成反向偏差進而形成滑模定勢,又造成反向偏差,所以對一般不大于10 mm的偏差,使用偏載糾偏即可,一旦偏差糾正即可恢復均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