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面系A墻及防護墻施工工藝(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561
2024-01-10
5頁
8.98MB
1、技 術 交 底 書編號:工程名稱南姚村特大橋技術交底單位中鐵十九局集團大西客去專線指揮部二項目部交底項目A墻及防護墻交底日期2011年4月1日交底內容:一、施工準備1、在防護墻及A墻施工前,首先經測量班對梁頂面進行測量驗收,超過設計及規范要求時進行處理。2、支立模板前需要鑿毛、清理模板內垃圾以及潤濕混凝土面,拉直線保證模板支立完成是一條直線.對準備施工的A墻及防護墻進行測量放樣,并用墨斗彈出,對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預埋鋼筋進行處理。3、橋面遮板由小型件預制場統一加工預制。采用汽車運到施工現場現場,用梁面行走小型吊車安裝,人工配合,遮板預留鋼筋與A墻預埋鋼筋焊接牢固,在安裝遮板時經由測量進行精確測量2、在安裝時,要吊線安裝,使遮板線型順直,且遮板頂面高程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二、主要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A墻及防護墻立面示意圖1、橋面鑿毛:橋面系在在鋼筋綁扎前,先用空壓機進和鑿毛,鑿毛要露出新鮮混凝土面為止,鑿完后采用空壓機把表面浮混凝土面沖干凈。橋面垃圾要集中存放,然后采用汽車統一運到棄碴場,嚴禁往橋下直接傾倒施工垃圾。2、鋼筋綁扎:橋面系鋼筋采用鋼筋場集中加工制作,再采用汽車運到施工作業面,人工進行綁扎,鋼筋綁扎要按設計進行,鋼筋綁扎是否牢固、數量、間距是否合格.按照設計圖紙做好綜合接地鋼筋焊接及接地端子的預埋,綜合接地鋼筋的焊接應采用L型與主筋進行焊接,單面焊縫長度不小于10cm,焊縫應飽滿3、并敲除焊渣。鋼筋加工、安裝及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表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受力鋼筋全長10尺量2受力鋼筋排距基5尺量,兩端中間各一處3同一排中受力鋼筋的間距104分布鋼筋間距20尺量,連續3處6鋼筋保護層不小于設計厚度測量縱橫各2點3、防護墻及A墻模板:模板刷涂抹脫模劑,模板間隙過大的貼密封條。立模前模板處理:用鋼絲刷清除模板表面的漿塊、銹污等,用抹布擦干凈后涂刷脫模劑(可用優質機油、色拉油等)。如模板有變形、凸凹、錯臺等缺陷,應及時打磨、校正處理,確保表面平整光潔。模板加固采用內側底部錨固、頂部雙螺帽拉桿對拉、外側頂托拉線、兩側用方木支護加固,確保支撐加固穩定,在混凝土澆筑過程4、不變形,嚴禁在橋面上打孔錨固.斷縫設置方式:雙層3mm厚隔板,內夾4mm鋼板,確保斷縫寬度1。0cm,澆筑砼后形成1cm豎直斷縫。模板安裝調整過程中,帶線檢查線形,模板偏差控制在2mm以內,確保整體直順,并進行頂面高程復核控制誤差5mm以內。模板加固完成后須經測量班進行測量驗收,測量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橋面接地立面示意圖橋面接地平面示意圖橋面電纜槽接地平面示意圖橋面系防護墻及A墻端頭示意圖4、混凝土澆筑:橋面系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施工施工現場,采用自制小型吊車吊送入模,混凝土采用直徑為3cm振搗棒進和振搗。防護墻砼分兩層澆筑,第一層澆筑至鋪板臺階上5cm左右,以利于排5、出臺階氣泡,確保倒角部分混凝土密實無氣泡,第二層澆筑至頂.澆筑過程中移棒距離3040cm,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直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振搗過程中應有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固情況,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振搗完畢后,由經驗豐富的工人進行收面,確保頂面平整,高程誤差5mm以內。混凝土初凝前,再次進行表面收光,保證混凝土表面光潔沒有收縮裂紋,邊角清晰,線條順直.5、混凝土養護:橋面系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用土工布覆蓋,并灑水養護,養護不小于14天,在養護期間,混凝土面始終保持濕潤狀態。三、安全注意事項1、機械設備操作6、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熟悉機械操作性能,經專業管理部門考核取得操作證后上機操作.2、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和指揮人員嚴格遵守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工作時集中精力,謹慎工作,不擅離職守,嚴禁酒后駕駛。3、機械設備發生故障后及時檢修,決不帶故障運行,不違規操作,杜絕機械和車輛事故.4、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操作;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各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用.孔上電纜必須架空2。0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電纜、電線必須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照明應采用安全礦燈或12V以下的安全燈.7、駛出施工現場的車輛應進行清理,避免攜帶泥土。8、各種設備必須按性能說明書使用,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不得違章指揮、操作,不得超負荷工作,加強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工作.9、電纜應盡量架空設置;不能架起的電纜當樁機行走時一定要有專人提起電纜同行,通過道路時應采取保護措施。附:橋面系A墻及防護墻鋼筋圖接受人技術負責人交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