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電廠工程廠區控制網測設施工工藝1(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697
2024-01-10
13頁
303.50KB
1、 作 業 指 導 書工程名稱:XXXX電廠工程作業項目名稱:廠區控制網測設 目 錄1、適用范圍2、編制依據3、工程概況4、作業人員的要求 5、測量儀器配備6、工作程序7、安全管理及防護技術措施8、資料提供9、成品保護1、適用范圍 本方案為了保證XXXX電廠2660MW機組工程建造過程中,整個XXXX電廠施工范圍內所有建、構筑物的土建、安裝施工過程中的工程施工測量控制,以及鋼結構安裝以及設備、裝置等精確定位而制定。2、編制依據2.1 施工總平面布置圖。2.2 工程施工圖紙和相關文件。2.3 業主提供的原始點成果。2.4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19932.5 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第2、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2.6 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SDJ69-873、工程概況XXXX電廠為2660MW機組的大型火力發電廠,目標為建成國際先進技術的高效、環保、數子化示范燃煤電廠。XXXX電廠位于南京市下關區馬渡鎮,現主要為農田及魚塘,北側緊瀕長江。坐標系統:采用電廠廠區坐標系;高程系統:采用吳淞高程系。建設單位提供坐標控制點E001(A=1763.22,B=1544.522),E005(A=1758.96,B=1799.997),E004(A=1051.338,B=1535.271)進行了測量前的復測,并對測量結果進行了平差(5mm)滿足目前測設方格網的精度要求,3、故采用建設單位提供的坐標進行測設方格網。4、作業人員的要求4.1測量工作共設技術人員4名5、測量儀器配備 5.1 測量儀器配備情況如下:序號儀器名稱儀器型號標稱精度生產廠家備注1全站儀TC180011+2PPm瑞士1臺3經緯儀J22蘇州一光1臺5水平儀NA2+GPM3S1瑞士配3m、2m銦瓦尺7水平儀DSZ2S1.5蘇州一光1臺8鋼卷尺50m1mm日本1把9鋼卷尺50m1mm長城2把6、工作程序6.1儀器的管理 儀器的檢驗和校正a)周期性檢定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鋼卷尺等,全部測量儀器,必須經國家授權計量檢測單位檢定、進行刻劃比較標定,并提供書面檢定證書和檢測記錄報告,檢定證書及檢測報告原件4、留存測量組,復印件交業主、監理公司及計量科。檢定不合格的儀器修理后仍無法滿足要求的,則撤出施工現場或封存并隔離。所有的測量儀器必須分類貼好標識。以上在XXXX電廠控制網測設所用儀器全部符合規定,檢定證書及檢測記錄報告資料齊全。b) 例行性檢校除上述周期性檢定外,還應在控制網測設開始前或定期對測量儀器作如下例行性檢校。)經緯儀圓水準器、長水準管的檢校水準管軸垂直于豎軸的檢校橫軸垂直于豎軸的檢校視準軸垂直于橫軸的檢校十字絲豎絲垂直于望遠鏡橫軸的檢校垂直度盤指標差的檢校光學對點器的檢校)水準儀園水準器軸的檢驗望遠鏡十字絲橫絲水平的檢驗I角的測定與校正對于自動安平水準儀補償器有效性檢驗儀器的使用、維護5、與保養裝卸儀器時,注意輕拿輕放,放正,不擠不壓太陽照射下及雨天觀測時,應打測傘,光滑地面作業時,要有防滑措施光學元件應保持清潔,禁止任意拆卸儀器儀器應有專人負責保管使用,并放置在專門的地方所有測量儀器和附件應有專門存放儀器的房間,房間內應通風、干燥,溫度穩定。儀器柜不得靠近明火,柜內應擺放干燥劑。腳架一般應橫放在特制的擱架上。6.1.3測量儀器領用 測量儀器應建立完善的領用制度,測量儀器由測量組管理,各部門借領測量儀器須填寫借領登記表,領用儀器均歸自己部門使用,不許借給其它部門。6.2控制網點布設控制網的施測根據施工總平面圖采用先整體后局部的施測布設方法設計控制網樁的設計坐標,然后進行大概定位6、埋樁、精密定位、精測樁位、標志改正,方格網先作外圍四角四邊觀測,然后向內逐漸推進,使之點位誤差控制在最小程度上。在外圍方格網邊上,按距離進行內插或外延,得出中間或外延方格網點。根據對應邊上相應的方格網點分別用方向、距離交會法定出中間或延長方格網點。這種方法即減少了測角工作量,又提高方格網的整體精度。觀測精度應滿足以下要求:主控制網直接采用一級小三角測量技術要求進行測量,即在每一點上觀測能夠通視的相鄰控制點的角度和距離,并采用平差軟件進行平差計算。儀器:TC1800型全站儀方法:按一級導線或邊角要求進行觀測,測角二測回,技術要求如下:) 測角 半測回歸零差8 2C差變動范圍13 同一方向值各測7、回較差9)測邊方法:距離測量一測回,讀三次數并對向觀測。根據觀測成果利用NASEW平差軟件做網平差計算進行平差調整,算出各方格網點坐標值,然后按相應的設計坐標值進行改正,最后鉆1mm孔作標定。 第二級控制網根據第一級控制網成果及各廠房施工圖和總平面圖進行布設網, 確定本工程建構筑物每根軸線的位置,二級網直接沿四周方格網邊布置,方格網四角點作為二級網的高一級控制,減少二級網軸線測量層次,并提高了二級網的測設精度。二級網的控制邊與方格網的邊一并布設,便于定期作樁位復測和樁位便移后的點位修正,保證了相鄰軸線的連接。施工過程中還應經常保護、復核。確保軸線的準確性。樁位結構同方格網。由于二級網布樁間距較8、短精度要求高,所以二級網的施測精度和要求同一級網的施測高程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系統設置在方格網和廠房軸線樁樁頂上(在樁上預埋20的不銹鋼圓球)。a)高程控制網施測高程控制網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按二等閉合水準要求從業主提供的高程控制點引測。觀測精度應滿足以下要求:儀器:精密水準儀,配備一對3、2米銦瓦尺。采用往返觀測最大視距不超過35米,前、后視等距。6.2.4 沉降觀測 為保證本期工程施工質量和以后機組安全運行在施工期間必需進行沉降觀測a)沉降觀測控制點布設沉降觀測控制點是建立在各廠房周圍附近,埋設深度達到冰凍線0.5m以下。原始基準點選用設計院提供的導線點。按照DL5001要求,沉降觀測控制點應9、按一等水準要求測量,且整數量不少于3個。b)沉降觀測控制點觀測周期要求 施工期間建筑物沉降觀測周期是建筑物每增加1-2層應觀測一次,總觀測次數不應少于6次。直至竣工移交。重設備吊裝前后應各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工作。c)土建施工中不能隨意更改設計圖紙中沉降觀測點位置,沉降觀測點及其保護裝置 的制作與埋設,嚴格按設計要求去做。如果設計點位因各種因素不能立尺觀測時,要以變更形式報監理、業主。觀測精度應滿足以下要求:儀器:精密水準儀,配備一對3米銦瓦尺。采用閉合觀測視距不超過25米,前、后視等距。計算及成果整理觀測結束要檢查記錄后利用NASEW平差軟件做網平差計算并注明荷重情況和畫出沉降量曲線圖d)觀測過10、程中應按以下幾點要求進行組織觀測:)沉降觀測的四定固定人員觀測和成果整理使用固定的儀器和水準尺使用固定的水準基點按規定的方法及路線進行觀測)沉降觀測的首次觀測精度必須要提高。在結構拆模后,立即進行沉降觀測點的設置,并按規范要求測定其初值可按二組獨立觀測的平均值確定6.3結構定位放線 結構定位放線原則上用該二級網點進行,都必需有一個以上的多余觀測,以便檢核。 6.4樁位定期復測施工現場的建筑方格網及高程控制網在基礎打樁完大面積土方開挖后及時復測一次,施工期間做到每三個月復測一次,因特殊原因樁位移位較大時及施工重要節點施工前可增加復測次數。7、安全管理及防護技術措施7.1所有作業人員都必須經過公司11、安全部門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進入作業現場,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使每一位作業人員都應對自己的全部工作負有安全責任,做到思想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壓力到位。7.2進入作業現場的施工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嚴禁穿拖鞋、涼鞋、高跟鞋或帶釘的鞋進入作業現場,嚴禁酒后進入作業現場7.3加大反習慣性違章的力度,加強思想工作和安全教育,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工作責任心,使每個職工變習慣性違章為自覺遵守規程。7.4施工控制樁坑挖好立即將混凝土澆筑完并馬上用直徑48鋼管搭設直徑2米的護 攔 7.5 所有搭設護攔均需橫平豎直,刷紅白漆(紅白間距200)作醒目標志,并掛設統一的樁位標12、志牌7.6測量樁位點的周圍應留出5米安全控制范圍,此范圍內不準取土或堆土及堆放材料和設備,以保證視線暢通。7.7沉降觀測架設儀器時應將儀器架在固定樓板下。在各建筑物施工過程中的沉降觀測應盡量避免與土建施工立體交叉作業,無法錯開的時應及時通知施工單位商定工作時間.進行沉降觀測時應設專人監護7.8儀器的安全性防護架設儀器時應將儀器架在固定安全可靠的地方儀器使用時,要有專人看管裝卸儀器時,注意輕拿輕放,放正,不擠不壓太陽照射下及雨天觀測時,應打測傘,光滑地面作業時,要有防滑措施儀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8、資料提供方格網資料以定位記錄格式傳送,結構定位放線以驗評資料格式傳送13、。廠區控制測量成果完成后,應形成測量成果報告。9、成品保護為加強對測量成果的管理,保證測量成果的合理利用,測量樁位點的周圍應留出3米安全控制范圍,此范圍內不準取土或堆土及堆放材料和設備,以保證視線暢通。為防止施工車輛碰撞測量樁位點用鋼管加以圍護、保管,并設立明顯的測量標志和標記以確保其安全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測量定位記錄總號:頁:日期:江蘇電建一公司工程名稱: 定位內容:執行圖紙:示意圖:施工單位內部會簽監理意見:簽字: 日期:編 制質 檢精 密 水 準 觀 測 手 簿日期:頁號:儀器:天氣:水準路線:觀測:記錄:計算:復核:測站編號后尺下絲前尺下絲方向 及點號標尺讀數基+K減輔備注上絲上絲后14、距前距基本分劃輔助分劃視距差dd距離觀測表儀器:頁:日期:天氣:觀測:記錄:工作內容:計算:復核:測 站測 點號氣 象第一組測 數第二組測 數平 均距 離 (m) PPM備 注左右T1()P2(hpa)T2()P2(hpa)HT1()P2(hpa)T2()P2(hpa)HT1()P2(hpa)T2()P2(hpa)HT1()P2(hpa)T2()P2(hpa)HT1()P2(hpa)T2()P2(hpa)HT1()P2(hpa)T2()P2(hpa)HT1()P2(hpa)T2()全 園 觀 測 法 測 角 手 簿觀測:頁碼:記錄:日期:工作內容:儀器:天氣:測站測回目標水平觀測讀數2C(L+R180)/2 方向值 各測回方向平均值 角 值 備 注LS RS 控 制 點 布 置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