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類線的施工工藝(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956
2024-01-10
8頁
27KB
1、六類線的施工工藝六類布線系統在傳輸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類2.5倍的高速帶寬,在100MHz時高于超五類300%的ACR值。在施工安裝方面,六類比超五類難度也要大很多。六類布線系統的施工必須按照國際標準要求的規范去執行不合理的管線敷設,不規范的安裝步驟,不到位的管理體制,都會對六類布線的測試結果(包括物理性能和電氣性能)帶來影響,而且有些會成為難以修復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設一條鏈路來更替。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施工前,必須仔細查閱其他專業的施工圖紙,尤其是土建結構施工圖、水、電、通風施工圖。因為水平路由的長短將會對系統的等級有一定的影響,而土建結構施工圖、水、電、通風施工圖對水平布線子系統2、管線路由的走向影響最大。可利用AutoCAD繪出三維大樣圖,在大樣圖上注明其它專業管路的走向、標高以及各種管路的規格型號,制定出最優敷設管路的施工方案,滿足管線路由最短,便于安裝的要求。 目前水平布線有三種方法:鋼管暗敷設法、吊頂內走線槽,線槽至信息點之間采用鋼管連接方法、地面線槽暗敷設法,其中地面線槽暗敷設法適用于較高檔的智能大廈。大廈內布置的信息點密集、大開間需要打隔斷的辦公場所,它的特點是投資比較大,工藝要求高,施工比較困難。 良好的安裝質量,可以使水平布線子系統在其工作周期內,始終保證良好工作狀態和穩定的工作性能,尤其對于高性能的通信線纜和光纖,安裝質量的好壞對系統的開通影響尤其顯著,3、在安裝線纜中,要嚴格遵守EIA/TIA569規范標準。 綜合布線系統所選用的線纜、信息插座、跳線、連接線等部件,必須與選擇的類型一致如系統采用屏蔽措施,則系統選用的所有部件均為屏蔽部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系統屏蔽效果,達到整個系統的設計性能指標。 地面金屬線槽施工技術 地面金屬線槽布線是為了適用智能大廈弱電系統日趨復雜,出線口位置變化不定,而推出的一種新型的布線方式。地面金屬線槽分為單槽、雙槽、三槽和四槽,規格有5025、7025、10025、12525。地面金屬線槽敷設時,電氣專業應與土建專業密切配合,結合施工圖出線口的位置,線槽的走向,確定分線盒的位置。線槽在交叉、轉彎或分支處應設置分線盒,4、線槽的長度超過6米時,應加分線盒。設備間、配線架、集線器、配電箱等設備引至線槽的線路,用終端變形連接器與線槽連接。線槽每隔2米處設置固定支架和調整支撐,并與鋼筋連接防止移位。線槽的保護層應達到35mm以上,線槽連接完后應進行整體調整,請采用測量工具進行復核,嚴禁地面線槽超高。連接器、分線盒、線槽接口處應用密封條粘貼好,防止砂漿滲入腐蝕線槽內壁。在連接線槽過程中,出線口、分線盒應加防水保護蓋,待底板的混凝土強度達到50%時,取下保護蓋換上標識蓋。施工中,應用鋼銼對金屬線槽的毛刺銼平,否則會劃傷雙絞線的外皮,使系統的抗干擾性、數據保密性、數據傳輸速度降低,甚至導致系統不能順利開通。 線纜的敷設(a5、) 電纜拉伸張力 不要超過電纜制造商規定的電纜拉伸張力。張力過大會使電纜中的線對絞距變形,嚴重影響電纜抑制噪音(NEXT、FEXT 及衍生物) 的能力,及嚴重影響電纜的結構化回波損耗,這會改變電纜的阻抗,損害整體回波損耗性能。這些因素是高速局域網系統傳輸中的重要因素,如千兆位以太網。此外,這可能會導致線對散開,可能會損壞導線。 (b) 電纜彎曲半徑 避免電纜過度彎曲,因為這會改變電纜中線對的絞距。如果彎曲過度,線對可能會散開,導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損耗性能。另外,這可能會改變電纜內部4 個線對絞距之間的關系,進而導致噪聲抑制問題。各電纜制造商都建議,電纜彎曲半徑不得低于安裝后的電纜直徑6、的8 倍。對典型的六類電纜,彎曲半徑應大于50 毫米。存在問題的最關鍵區域之一是配線柜,因為大量的電纜引入配線架,為保持布線整潔,可能會導致某些電纜壓得過緊、彎曲過度。這種情況通常看不見,即使最敬業的安裝人員也可能會因為疏忽而降低布線系統的性能。如果制造商提供了背面線纜管理設備,那么要保證根據制造商建議使用這些設備。但是,器件內部的電纜彎曲半徑有著不同的(更加嚴格的)限制。一般來說, 安裝過程中的電纜彎曲半徑是電纜直徑的8倍。在實踐中,在背面盒中的彎曲半徑以50 毫米為宜,進線的電纜管道的最小彎曲半徑是100毫米。對最初安裝/ 指定直徑較小的電纜的大樓,這對重用大樓內部的傳統器件系統有著明顯影7、響。 (c) 電纜壓縮 避免使電纜扎線帶過緊而壓縮電纜。在大的成捆電纜或電纜設施中最可能會發生這個問題,其中成捆電纜外面的電纜會比內部的電纜承受更多的壓力。電纜過緊會使電纜內部的絞線變形,影響其性能,一般會使回波損耗更明顯地處于不合格狀態。回波損耗的效應積累起來,每個過緊的電纜扎線對都會提高總損耗。可以想象,最糟糕的情況是,在掛在懸掛線上的長走線電纜中,每隔300 毫米就要使用一條電纜扎線帶。如果掛在懸掛線上的電纜長40 米,那么電纜扎線次數為134 次。在使用電纜扎線帶時,要特別注意扎線帶應用的壓力大小。電纜扎線帶的足夠強度能夠支撐成捆電纜即可。 較好的方法是保證在使用電纜扎線對把電纜捆在一8、起時,沒有出現任何電纜護套變形的情況。這在配線柜中也非常重要,因為用戶一般會扎緊電纜扎線帶,以使電纜保持整潔,或在配線柜中,配線架背面的端接點進線非常困難。我們建議使用掛鉤和環形電纜扎線帶。這些使用方法不會由于壓縮而損壞電纜,同時它們拆除起來也更加簡便。這樣,可以簡便地在成捆電纜中增加更多的電纜,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更容易使非授權人員改動布線。 (d) 電纜重量 注意,六類電纜(直徑為0.6 毫米),重量大約是五類電纜的兩倍。一米長的24 條六類電纜的重量接近1.0 公斤,而相同數量的五類或超五類電纜的重量僅0.6 公斤。在使用懸掛線支撐電纜時,必須考慮電纜重量。建議每個懸掛線支撐點每捆最多支撐9、24 條電纜。 (e) 電纜打結 在從卷軸上拉出電纜時,要注意電纜有時可能會打結。如果電纜打結,應該視為電纜損壞,應更換電纜。安裝壓力會使安裝人員弄直電纜結。但是,損壞已經發生,在電纜測試時會發現這一點。記住,所有這些效應會積累在一起,盡管一個電纜打結不可能會導致測試不合格,但這種效應與電纜扎線帶導致的性能下降及六類布線降低的余量綜合在一起,會導致測試不合格。 (f) 成捆電纜中的電纜數量 在任意數量的電纜以很長的平行長度捆在一起時,具有相同絞距的成捆電纜中不同電纜的線對電容耦合(如藍線對到藍線對),會導致串擾明顯提高。這稱為“外來串擾”,這一指標還有待布線標準的規范或精確定義。消除外來串擾不10、利影響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長并行線纜的長度,以偽隨機方式安裝成捆電纜。從歷史上看,我們在走線中一直采用“梳狀”布線方式,以保持整潔。把電纜捆在一起是避免不同電纜的任何兩個線對可能會在有效長度內平行敷設的最佳方式。這一點沒有捷徑或其它的有效方法 但應該注意以很長的平行長度敷設電纜時可能會導致潛在的外來串擾。 (g) 電纜護套剝開 在電纜端接點上,在端接后從外皮到露出的線對必須保持到最小。并沒有絕對的必要剝開電纜護套,其只是可以舒適地把導線接到模塊或RJ45水晶頭上。TIA 或ISO 布線標準規定了剝開的護套長度。通過使剝開的護套長度達到最小,這保證了可以保持電纜內部的線對絞距,以實現最有效11、的傳輸通路。剝開的護套過大將損害六類布線系統的NEXT 和FEXT 性能。 (h) 線對散開 在線纜端接點,應使電纜中的每個線對的絞距盡可能靠近端頭。線對絞距由電纜制造商計算,改變電纜絞距將給電纜性能帶來不利影響。盡管ISO 和TIA 超五類布線標準規定了線對散開的長度(13 毫米),但它們沒有對六類布線作出此類規定。目前的建議是遵守制造商提供的建議。在觸點和環導線順序發生錯誤的端接點上,增加一對絞線要好于去掉一對絞線,以保證與相關接點對齊。這保證了可以保持電纜內部的線對絞距,以實現盡可能好的傳輸通路。線對散開過大將會損害六類布線系統的NEXT、FEXT 和回波損耗性能。 (i) 環境溫度 業12、內認為,在六類布線中,這是一個重要得多的問題。安裝電纜的環境的溫度確實會影響電纜的傳輸特點。如果可能,應避免可能會遇到的高溫環境,如60C。如果天花板上的屋頂暴露在陽光直射下,很容易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在溫度提高時,電纜的衰減會提高。其對長鏈路的影響是,它可能會導致這一參數勉強合格或不合格。 (j) 摘要 在安裝參數中,六類布線較超五類布線沒有新的重大變化。為最大限度地降低安裝六類系統的困難,不能過分強度遵守現有安裝指導原則的重要意義設備安裝工藝 設備間 1.設備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設備間應處于干線綜合體的最佳網絡中間位置,應盡可能靠近建筑物電纜引入區和網絡接口。電纜引入區和網絡接13、口的相互間隔宜15m;設備間的位置應便于接地裝置的安裝;設備間室溫應保持在 1027之間,相對濕度應保持 30%80%。設備間應安裝符合法規要求的消防系統,應使用防火防盜門,至少能耐火1小時的防火墻;設備間內所有設備有足夠的安裝空間,其中包括:程控數字用戶電話交換機,計算機主機,整個建筑物用的交接設備等。 2.設備間的室內裝修、空調設備系統和電氣照明等安裝應在裝機前進行。設備間的裝修應滿足工藝要求,經濟適用。容量較大的機房可以結合空調下送風、機架間走纜和防靜電等要求,設置活動地板。 3.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如SO2、 H2S、 NH3、 NO2等)侵入,并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灰塵粒子應是不導14、電的,非鐵磁性和非腐蝕性的)。 4.至少應為設備間提供離地板2.55m高度的空間,門的高度應大于2.lm,門寬應大于90cm,地板的等效均布負載應大于5kN/m2。凡是安裝綜合布線硬件的地方,墻壁和天棚應涂阻燃漆。 5.設備間的一般照明,最低照度標準應為150IX,規定照度的被照面,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8m處,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1.4m處的規定。 交接間 1.確定干線通道和交接間的數目,應從所服務的可用樓層空間來考慮。如果在給定樓層所要服務的信息插座都在75m范圍以內,宜采用單干線接線系統。凡超出這一范圍的,可采用雙通道或多個通道的干線系統,也可采用經過分支電纜與干線交接間相連接的二級交接間15、。 2.干線交接間兼作設備間時,其面積不應小于10m2。干線交接間的面積可按78倍配線柜占地面積考慮。 3.配線設備靠墻安裝干線交接間的面積為1.8m2時(1.2m1.5m)可容納端接200個工作區所需的連接硬件和其它設備。 綜合布線的防護接地系統 接地技術 綜合布線系統采用屏蔽措施時,應保證有優良好的接地系統,可單獨設置接地體,接地電阻4;采用聯合 接地體時,接地電阻1。綜合布線系統所用屏蔽層必須保持連續性,并保證線纜的相對位置不變,屏蔽層的配線設備端應接地。 采用屏蔽綜合布線系統時屏蔽層的配線設備FD或BD端必須良好接地用戶端終端設備視具體情況接地兩端的接地應連接至同一接地體。若接地系統中16、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地體時其接地電源差不應大于1vrms有效值 采用屏蔽布線系統時每一樓層的配線柜都應采用適當截面的銅導線單獨布線至接地體也可采用豎井內集中用銅排或粗銅線引到接地體導線或銅導體的截面應符合標準。接地導線應接成樹狀結構的接地網避免構成直流環路。 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電纜屏蔽層連至每層的配線柜上。工作站的外殼接地應單獨布線連接至接地體一個辦公室的幾個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條接地導線應選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絕緣銅導線。屏蔽線纜屏蔽層接地兩端測量鏈路屏蔽線、屏蔽層與兩端接地電流差5v。防護技術 當電纜從建筑物外面進入建筑物內部容易受到雷擊、電源碰地、電源感應電勢或地電勢上浮等外界影響時必須采17、用保護器。在下述的任何一種情況下線路均屬于處在危險環境之中均應對其進行過壓過流保護。 1.雷擊引起的危險影響; 2工作電壓超過250V的電源線路碰地; 3地電勢上升到 250V以上而引起的電源故障; 4交流50Hz感應電壓超過250V。 5綜合布線系統的過壓保護宜選用氣體放電管保護器。 6過流保護宜選用能夠自復的保護器。 7在易燃的區域或大樓豎井內布放的光纜或銅纜必須有阻燃護套;當這些纜線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層樓都采用了隔火措施時則可以沒有阻燃護套。 綜合布線系統有源設備的正極或外殼電纜屏蔽層及連通接地線均應接地宜采用聯合接地方式如同層有避雷帶及均壓網高于30m時每層都設置時應與此相接使18、整個大樓的接地系統組成一個籠式均壓體。 在易燃的區域和大樓豎井內布放電纜或光纜宜采用防火和防毒的電纜;相鄰的設備問應采用阻燃型配線設備。對于穿鋼管的電纜或光纜可采用普通外護套。利用綜合布線系統組成的網絡應防止由射頻產生的電磁污染影響周圍其它網絡的正常運行。 六類施工注意事項 1由于六類線纜的外徑要比一般的五類線粗,為了避免線纜的纏繞(特別是在彎頭處),在管線敷設時一定要注意管徑的填充度,一般內徑20mm的線管以放2根六類線為宜。 2嚴格遵守線槽的施工規范,保證合適的線纜彎曲半徑。上下左右繞過其他線槽時,轉彎坡度要平緩,重點注意兩端線纜下垂受力后是否還能在不壓損線纜的前提下蓋上蓋板。 3放線過程中主要是注意對拉力的控制,對于帶卷軸包裝的線纜,應把卷軸套在自制的拉線桿上,放線端應從卷軸箱內預拉出一部分線纜,以供在管線另一端抽取,預拉出的線不能過多,避免多根線在場地上纏結環繞。 4拉線工序結束后,兩端留出的冗余線纜要整理和保護好,盤線時要順著原來的旋轉方向,線圈直徑不要太小,用線卡固定在線槽、吊頂上或紙箱內,做好標注。 5在整理、綁扎、安置線纜時,冗余線纜不要太長,不要讓線纜疊加受力,線圈順勢盤整,固定扎繩不要勒得過緊。 6在整個施工期間,嚴格按施工工藝流程組織施工,各工種要根據施工方案和施工網絡計劃組織施工,在其他后續工種開始前應完成本工種的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