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工藝性試驗施工方案-楊停版本(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986
2024-01-10
18頁
33.50KB
1、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工藝性試驗施工方案-楊停版本2 目錄 目錄 . 1 一、編制依據、編制范圍及設計概況 . 2 1.1編制依據 . 2 1.2編制范圍 . 2 1.3設計概況 . 2 二、工程概況 . 4 三、試驗目的 . 4 四、施工準備 . 4 4.1、技術準備 . 4 4.2、外業準備 . 5 4.3、填料 . 5 4.4、人員配置 . 6 4.5、機械配備 . 6 五、過渡段施工工藝 . 7 1、施工工藝 . 8 2、施工工藝流程 . 8 六、質量控制及檢測標準 . 11 七、質量檢查、資料整理 . 13 八、實驗總結 . 13 九、質量保證措施 . 14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2、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十、雨天施工防護措施 . 14 十一、安全保證措施 . 15 十二、環保措施 . 16 2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1.編制依據、編制范圍及設計概況 1.1編制依據 1、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48號); 2、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 3、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TB104142003 J285-2004); 4、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3、010); 5、設計施工圖有關過渡段施工技術要求; 6、新建深茂鐵路JMZQ-4標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1.2編制范圍 本施工工藝適用于新建深茂鐵路JMZQ-4標段DK206+960涵洞過渡段試驗段。 1.3設計概況 1、填筑要求: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連接處設置梯形涵路過渡段。涵洞兩側各20.0m范圍內的路基基床表層采用摻5%水泥級配碎石及結構物后2.0m范圍內采用級配碎石摻3%水泥填筑,其余過渡段采用級配碎石分層填筑。梯形斜邊坡率1:2。 2、技術要求 2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設計通用圖 DK206+960DK DK206+960 框4、架箱涵施工詳圖 3、檢測項目及指標 根據設計圖紙要求,過渡段檢測采用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48號)相關要求,過渡段檢測標準同基床底層檢測標準 3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2.工程概況 中鐵二十局深茂鐵路JMZQ-4標工程指揮部三分部承擔的施工管段位于開平市境內,起訖里程為:DK196+000DK207+200,路基全長8342.5m。根據綜合考慮,DK206+960涵洞具備試驗段條件,場地平整等條件也滿足開工條件,具有代表性。特將首件涵路過渡段選擇在DK206+960 1-4.0m鋼筋砼框架箱涵5、。該涵洞與線路正交,總長15.06m,凈空5.3m,用途交通涵,涵頂填土高0.34m。本涵路過渡段工程數量如下:基礎填充C15砼34.64m3,中粗紗30.6m3,內支撐滲排水管31.2m,級配碎石填筑861.45m3,摻3%水泥級配碎石303.46m3,摻5%水泥級配碎石337.81m3。 3.試驗目的 1、基床表層下部倒梯形部分摻3%水泥的級配碎石及2m外級配碎石填筑,采用相同壓實機械碾壓時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松鋪系數; 2、確定壓實機械的壓實順序、壓實速度。 3、確定需要的機械組合。 通過以上參數的確定,用來指導路基與橋臺、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的施工。 4.施工準備 4.1.技術準備6、 4.1.1.設計圖紙下發后,由總工程師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圖紙會審并及時將發現問題反饋到建設單位和設計院。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技術規范、施工細則及設計文件,做好工藝性填筑試驗的技術準備。對試驗段作業班組進行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安全及特種機械操作、 4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涵洞過渡段施工詳圖。對所有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安全培訓、技術培訓。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施工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并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4.1.2.試驗室各種試驗已經在路基過渡段施工前完成。 4.1.3.施工測量放樣及水準測量在填筑前完成,填筑過程中按要求跟蹤測7、量。 4.1.4.試驗檢測用儀器、儀表準備就緒,并已檢驗合格。 4.2.外業準備 4.2.1.試驗段相應人員組織安排到位、試驗段相關的協調工作在填筑前完成。 4.2.2.各種施工機械設備到位并在填筑前保養完畢。 4.2.3.施工現場便道暢通,可直接進場進行填筑施工作業。 4.2.4. (1)與路基連接部位需留臺階,按設計要求做好臺階; (2)過渡段施工前填筑范圍內雜物清理干凈; (3)在墻身劃出20cm/層的填筑標示線; (4)每3層標示出距涵洞中心的距離(橫向); (5)每3層標示出距涵洞墻身的距離(縱向); (6)涵洞兩側工作面已經清理完成,確保過渡段對稱填筑; 4.3.填料 涵洞兩側各28、0.0m范圍內的路基基床表層以下結構物后2.0m范圍內采用級配碎石摻3%水泥填筑,除表層外其余過渡段采用級配碎石分層填筑,級配碎石從級配碎石拌和站處調入。 5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加入水泥的級配碎石混合料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并在每層壓實合格后,在頂層覆蓋土工布,進行灑水養護。 4.4、人員配置 路基試驗段施工前,項目部成立了以項目部經理肖明清為組長、總工程師、試驗室主任、架子隊隊長為副組長的施工小組,試驗段施工任務由三分部架子三隊負責完成,主要人員配置見表2。 表2 現場主要管理人員配置表 參加試驗段施工生產的挖掘機司機2人,壓路機司機9、1人,裝載機司機1人,沖擊夯操作工3人,推土機司機1人,灑水車司機1人,自卸汽車司機3人,工班長1人,工班技術人員1人。 4.5、機械配備 試驗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機開挖并平整場地,自卸車裝運級配碎石,裝載機初步平整,平地機修整填筑路面,打夯機與振動式壓路機碾壓。 6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測量儀器經過鑒定,試驗設備已經齊備并標定,試驗室已通過驗收。 機械設備配置詳見下表。 表3 主要機械設備表 需要的試驗、測量儀器主要有GPS、水準儀、50m鋼尺、K30平板載荷儀、孔隙率檢測用灌砂桶、EVD動態平板載荷儀等設備。 5.過渡段施工工藝 10、過渡段是路基工程與其它工程的銜接過渡部位,作為與過渡段銜接的橫向結構物均提前安排施工。當橫向結構物施工及地基處理完成后并經檢測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后,立即進行過渡段的填筑,以便加長過渡段靜置自穩的時間,進一步減小工后沉降量。 為了保證過渡段填筑質量,過渡段與相鄰路堤應按水平分層同時填筑,并將過渡段與其連接路堤的碾壓同時進行,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填筑。 7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過渡段填筑材料級配碎石和摻水泥級配碎石等均由級配碎石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拌制,自卸汽車運至施工現場施工。 1、施工工藝 級配碎石和摻水泥級配碎石采用級配碎11、石站集中拌和,以保證混合料的質量。自卸汽車運輸,采用裝載機、平地機、壓路機進行作業,對于靠近墻身處機械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動夯進行振壓。 2、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工藝流程圖”。 路堤、路塹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工藝框圖 圖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工藝流程圖 8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1)基坑處理 對涵洞兩側基坑進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無先期涵洞施工中所產生的垃圾及松土(雜土),基坑檢測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按照設計要求回填C15砼,其標高與涵洞基礎頂標高一致。 (2)施工放樣 待涵洞兩側基坑12、回填砼達到設計強度后,對過渡段其它先期已經處理過的地基表面再做清理。施工前用全站儀測出過渡段中線和填筑邊線,在涵背上用紅油漆劃出每層填筑水平線。 (3)填筑、攤鋪、整平 1)碾壓時按照靜壓1遍+微振1遍+強振動碾壓+靜壓1遍收面,強振碾壓遍數由試驗參數確定,碾壓速度控制在2.83.0 km/h,碾壓過程中,縱向碾壓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0.40.5m。對于平整度不滿足要求的局部進行人工處理直至滿足要求,壓路機無法碾壓及沉降觀測標附近采用小夯機進行夯實。 2)擬定初始碾壓、檢測順序為:靜壓1遍,微振1遍、強振2遍。碾壓結束后進行壓實系數K、動態變形模量Evd及地基系數K30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是否13、滿足要求,如不能滿足壓實標準,則再次強振動1遍,進行檢測,如此循環,直到檢測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再靜壓1遍進行收面,并做好相關記錄。 3)試驗段說明: A、涵背2m范圍內,由于正梯形的滲水構造,其頂寬0.5m、高度1.0m、底寬1.5m,該區域無法做試驗段,根據我單位施工經驗,松鋪厚度不要超 9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過20cm,用夯機夯實+人工配合整平,在填筑超過其頂面時,采用壓實系數K及動態變形模量EVD雙控,在檢測合格后開始做3%水泥級配碎石及級配碎石試驗段; B、涵背2m范圍內設分兩層,第一層松鋪19cm,第二層松鋪23cm; C、14、涵背2m范圍外分三層實驗,第一層松鋪30cm,第二層松鋪33cm,第三層36cm; D、由于場地滿足大型壓路機碾壓條件,摻3%水泥的級配碎石及級配碎石采用壓路機碾壓+碾壓不到位地區夯機配合壓實,檢測采用動態變形模量Evd及地基系數K30雙控指數檢測。 (4)試驗工藝 1)每側涵洞在每層填筑前,測量涵背紅油漆標識所在斷面地面高程,每斷面測量3點,分別為:兩側涵背紅油漆標識處至路基中心1m處各一點,路基中心一點。同時做好記錄,以便與碾壓完相應位置的高程相比較。 2)按照既定虛鋪厚度在涵背上做好標記。 3)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采用小型平板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夯實,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15、。 4)每層填料利用人工及推土機松鋪填筑完成之后,采用壓路機碾壓的遍數為“靜壓1遍弱振1遍強振n遍靜壓1遍”,使其達到設計規定的壓實標準。在涵洞及其兩側2.0m范圍內,壓路機無法碾壓部分采用小型沖擊夯進行夯實,其振壓遍數以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標準為準。 待該填筑層壓實工作完成之后,需對設計要求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進入下一層施工。 10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6.質量控制及檢測標準 1、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 (1)橫向結構物(路涵)兩側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16、進行,并與相鄰路堤設臺階同時進行碾壓施工。 (2)在過渡段2m外填筑施工時先進行AB料包邊土填筑,完成后再進行級配碎石填筑,以便減少級配碎石整體施工時間,保證從拌合到填筑完成的整個過程在4小時內完成。 (3)當環境溫度較高,為了防止水分損失太大,將級配碎石+3%水泥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6%左右,并在運輸過程中采用浸水土工布覆蓋。 (4)每層填筑完成水穩料后由專人用土工布覆蓋并灑水養生,如果下層料不能及時填筑養生應不小于3天。 (5)靠近結構物兩側2m以內及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必須使用小型振動機碾壓。 (6)涵洞兩側必須對稱填筑,在填筑過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層均應做好縱17、橫向排水坡。 (7)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 (8)沉降觀測元器件的及時保護,在沉降板的周圍設置保護架,插彩旗等防護措施。 2、檢測標準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碎石填層壓實標準: 11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檢驗數量:過渡段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3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每填高約30cm檢驗動態變形模量Evd 3點,其中1點必須靠近橋臺或橫向結構物邊緣處;每填高約6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 2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18、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 (3)過渡段填筑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見下表。 (4)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標準: 12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檢驗數量:過渡段每壓實約60cm厚抽樣檢驗地基系數 2點,基床以下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3點,基床底層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和動態變形模量各3點。 7.質量檢查、資料整理 分層自檢同時試驗段監理人員平行檢測合格后,及時整理出試驗資料。總結出最佳碾壓工藝、松鋪系數。 1、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編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的碾19、壓遍數。 2、對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 確定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 3、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寫出試驗報告,報監理單位和業主代表審查批準。 8.實驗總結 試驗總結應根據現場施工和質量檢測結果得出,內容包括:試驗目的、試驗項目、試驗過程、質量檢測結果、確定的施工工藝和參數表、應用范圍、質量檢測指標及控制措施等內容。 試驗總結按有關規定經審核后報監理等單位批準,按批準的各項內容 13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用于指導標段內橋、涵過渡段的填筑施工,并嚴格按試驗結果執行。 9.質量保證措施 為確保試20、驗段所得各項數據全面、準確,真正達到試驗目的,除滿足一般施工要求外,尚應著重加強以下措施: 1、成立試驗段質量管理小組,明確各成員的質量責任。 2、開工前對全體參與人員進行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工藝性試驗段施工方案的講解,領會試驗目的,明確試驗工作程序,掌握需控制的標準,從而將各階段的質量責任分解到各具體人員或班組。 3、各種檢測、測量儀器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試驗期間,保證同一測試項目的儀器不得中途更換。 4、施工機具的性能應保持良好,進場前向監理報驗。 5、坐標和水準基點位置必須牢固可靠,數據可信,并請監理復核認可。 6、施工中嚴格貫徹執行三級質量檢查監督制。 7、應在專門的記錄表格上,及21、時、準確做好施工記錄。 10.雨天施工防護措施 施工前,查詢當地歷年天氣情況,掌握當地的氣候變化情況,避免雨天施工,并做好防雨措施。 施工前在路基邊坡范圍外挖臨時排水溝使雨水能及時排走,施工過程中,應保持臨時排水系統的完善和暢通,同時應備適量的隔水膜(布),能滿足雨天氣時,對受雨水影響大的部位的面覆蓋,使雨停后能立即恢復生產,把雨天氣對施工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為了防止雨天雨水浸入路基,過渡段填筑時頂面設置4%排水橫坡,同 14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時在路基邊緣人工設置截水沿防止雨水沖刷路基邊坡。 11.安全保證措施 1、深化安全教育,22、強化安全意識,堅持安全員持證上崗,施工生產中時刻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職工在施工現場養成按規定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良好習慣,施工負責人和安全檢查人員隨時檢查防護用品穿戴情況,未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的禁止上崗;推行安全標準化工地建設,抓好現場管理,搞好文明施工。 2、工程開工前,工程負責人應向參加施工的各類人員認真進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點及各時期安全施工的要求;施工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應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工序、工種安全技術交底,使全體施工人員懂得各自崗位職責和安全操作方法,并認真履行交底簽字手續,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員的責任心。 3、定人、定機、定崗制度,23、保證機械作業人員的相對穩定,使各個環節責任明確,責任到人。 4、機械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發給機械操作合格證后方能上機操作。 5、安全檢查制度。堅持安全教育,堅持日常和定期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作業要及時制止,追查原因,及時整改,杜絕事故隱患,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6、臨時用電必須符合部頒標準和當地供電局的有關安全運行規程;維修、組裝和拆卸電動設備時,斷電掛牌,防止其他人私接電動開關發生傷亡事故。實行“一機一閘一漏”制,嚴禁“一閘多用”;施工現場臨時用 15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 電要定期進行檢查,防雷保護、接地保護、變壓24、器及絕緣強度,每季測定一次,固定用電場所每月檢查一次,移動式電動設備、潮濕環境和水下電氣設備每天檢查一次。對檢查不合格的線路、設備及時予以維修或更換,嚴禁帶故障運行。 7、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事故的根源,嚴格火源、易燃易爆物及助燃物的管理;密切配合當地有關部門做好施工現場周圍山區林木的防火工作,在林區設置防火標志,加強平時警戒巡邏;對職工進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絕職工使用電爐、亂扔煙頭等行為。 8、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響施工安全;對營區、庫房、電線路架設、變配電位置,物料機具擺放、現場道路等設施進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坍塌滑坡、防雷擊的要求;保證施工現場與項目經理部、外界之25、間的聯絡暢通,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在雨季、汛期來臨前,對施工現場的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對水泥、炸藥倉庫等進行重點加固,并做好防潮處理。 9、工地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項;山區主便道的會車點按標準修建,設置交通標志,暸望條件好,保證施工車輛及友臨標段施工車輛正常通行。 12.環保措施 1、現場存放油料的地面必須進行防滲處理,在使用過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 2、施工現場污水排放設置有效的節制,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3、加強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的監測,配合當地環境監測部門搞好輿 16 中鐵二十局新建深茂鐵路工程指揮部三分部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26、試驗段施工方案 論宣傳和監督工作,加強對沿線施工廢水的控制,發現新的污染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防止水質惡化。 4、施工營房和施工現場的生活垃圾,應運至環保部門指定地點集中堆放。 5、晴天對施工現場和運輸道路經常進行清掃和灑水濕潤,減少揚塵。 6、加強噪音控制管理,對噪音超標的工程機械和運輸車輛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避免因施工方法不當而引起的噪音和其他原因造成居民生活環境的防礙。 7、機械車輛途經居住區域時減速慢行,不鳴喇叭;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機械;制定噪音管理規章制度,對隨意造成噪音損害和影響的單位、個人進行經濟處罰。 8、保護生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實行“三同時”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確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壞。 9、施工中嚴格按設計方案施工,盡量減少植被破壞。廢棄的砂、石、土必須運至指定的棄碴土場堆放,做好擋護和綠化。完工后對棄土場、生產生活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當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復耕或綠化,同時修建好排水系統,防止水土流失。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