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底基層施工工藝工法(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2018
2024-01-10
7頁
14.86KB
1、路面底基層施工工藝工法天然砂礫底基層施工工藝工法1、適用范圍本工法適用于庫阿高速公路全線底基層工程施工。2、編制主要應用標準和規范2.1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2.2 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2.3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2.4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2.5 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J058-20052.6 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E 40-20072.7 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 JTG F80/1-20042.8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 076-953、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3.1.1在底基層正式開工之前,首先對路床2、頂進行驗收,其各項技術指標均需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要求;熟悉并審核圖紙,熟悉底基層填料等,重點復核路床頂設計高程與實測高程是否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3.1.2由中交指揮部總工程師組織工程設計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質量部等相關部門向各分指揮部總工就承包合同有關條、款、設計圖、設計文件、施工技術規范和質量要求、使用的施工方法和材質要求等進行交底。各分指總工向分指各部門、現場負責人及技術員進行交底。由現場主管技術員配合分指工程部向現場施工班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操作、安全、環保交底, 確保施工過程的工程質量和人身安全。3.2測量準備工作3.2.1恢復中樁、邊樁,直線段要求每1520m設一樁,平曲線段3、每1015m設一樁;放出底基層邊線,并做好指示樁,以便控制底基層的寬度和高度。3.2.2在中樁和邊線指示樁上用明顯標記標出級配砂礫的松鋪標高并掛線。3.2.3按照路肩寬度和底基層松鋪厚度提前進行土路肩施工。3.3 試驗準備對料場取樣試驗,進行含水量、級配、液塑限、相對密度、承載比、易溶鹽和表面振動試驗,確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天然砂礫底基層的級配范圍天然砂礫底基層的液限應小于28,塑性指數應小于9,壓碎值不大于30%,浸水4d的承載比值在輕交通道路上應不小于40,在中等交通道路上應不小于60。3.4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參考路基施工作業指導書3.5人員、機械設備準備3.5.1人員準備、人員配備:4、工區長一名、技術主管一名、技術員按每5km 一名配置;測量、試驗人員每5km各配置三名、專職安全質檢人員各一名、施工人員以滿足施工需要配置相應人員。、技能培訓培訓方式:采用會議、授課、觀看影像資料及考察觀摩的形式。培訓內容:施工工藝工法、技術標準、安全文明環保施工要求。3.5.2、機械設備準備底基層施工主要設備:推土機、平地機、裝載機、自卸汽車、灑水車、壓路機及交通車等。按每5km一個工作面考慮,推土機1臺,裝載機2臺,壓路機3臺,平地機1臺,水車3臺,交通車1輛,運輸車8輛。以上設備為強制性最低配置要求,各分指揮部按進度要求增加相應設備。應編制機械使用方案和綜合機械流水作業程序,按不同的工程5、內容指導機械施工,使機械利用得到最大化。制定機械保養,定期檢查和維修制度,保證機械在施工過程中正常運行,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減少因機械問題影響施工進度的現象。4、底基層施工工藝、工法4.1工藝流程準備下承層料場悶料施工放樣運輸和攤鋪集料整平碾壓橫縫處理檢查驗收4.2施工方法及施工要點4.2.1、準備下承層4.2.2、料場悶料4.2.3、施工放樣4.2.4、運輸和攤鋪集料、首先根據各路段底基層的寬度、厚度及預定的干密度,計算各段需要的集料數量。根據每車料的方量和松鋪厚度在路床上打出網格,網格橫向間距相等,縱向根據厚度和方量進行調整。、集料裝車時,在料車上背5cm的鋼管篩,控制超粒徑的礫石,同時應6、控制每車料的數量基本相等。、同一料場供料的路段內,由遠到近將料卸于網格內。、集料在下承層上的堆置時間不宜過長,運送集料較與鋪集料工序應緊湊銜接。、通過試驗段確定集料的松鋪系數,并確定松鋪厚度。、用推土機或裝載機將料均勻地攤鋪在預定的寬度上,表面應力求平整,并按照規定預留路拱。、檢查松鋪材料層的厚度是否符合預計要求,必要時,應進行減料或補料工作。、推土機初平后試驗員檢查含水量,此時含水量要大于最佳含水量2個百分點,否則要根據本路段方量推算出需要補水的數量,通知技術員安排補水。4.2.5、整平、用平地機粗平,粗平完成后現場測量員檢查標高,標高符合要求后通知平地機進行精平。、精平時由外側向內側進行刮7、平,然后技術員采用掛線法及時檢查表面高程及松鋪厚度,符合要求后通知壓路機碾壓。、壓路機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壓一遍,以暴露潛在的不平整。、壓路機初壓一遍后,再用平地機按規定的路拱進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行。4.2.6、碾壓、整形后,當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立即用18t以上振動壓路機靜壓1遍,然后進行振動碾壓。、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在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應重疊12輪寬,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然后用膠輪壓路機碾壓到表面無明顯輪跡。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采用1.51.7kmh為8、宜,以后用2.02.5kmh;輪胎壓路機采用5 kmh。、路面兩側應多壓12遍,以保證邊緣壓實度。、嚴禁壓路機在己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以保證底基層表面不受破壞。4.2.7、橫縫的處理兩作業段的銜接處,應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進行碾壓,第二段施工時,前段留下未壓部分與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進行碾壓。5、注意事項5.1、按工序劃分段落。5.2 、做好標志標識。標識牌要寫明施工區,分清上料區、整平區、碾壓區、檢測區。寫明樁號、段落、施工負責人。標識牌要求用白板,左上角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固定不變的內容,如施工負責人、施工區,可直接貼好,藍底白字,變化的如樁號、段落手寫,白底9、黑字。對于已做好的,變化部分可貼PVC手寫板,其余同上。5.3 、施工過程中具體要求:對主線單幅路面底基層,每一攤鋪、碾壓的作業段長度控制在50m80m范圍內;對匝道底基層,每一攤鋪、碾壓的作業段長度控制在100m120m范圍內。5.4、各工作區要插標識牌,橫向灑白灰線區分。碾壓區要求由低到高,與水車配合施工。5.5、現場試驗員填寫表格必須為正式用表,寫完后監理簽字認證。5.6、壓實的底基層上禁止行車,封閉管理。6、質量標準6.1、過程控制底基層在施工過程中應檢測含水量、級配、塑性指數、承載比(CBR60)等要符合施工規范和設計圖紙要求。6.2、結果控制6.2.1壓實后底基層表面應平整無輪跡、無隆起出現。6.2.2底基層在施工結束后檢測其壓實度、彎沉值、平整度、縱段高程、寬度、厚度和橫坡,要符合圖紙設計要求及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天然砂礫底基層實測項目外觀鑒定:表面平整密實,邊線整齊,無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