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鏟施工工藝方法(4頁)(1).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2043
2024-01-10
4頁
14.54KB
1、3。3支護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3。3.1洛陽鏟施工洛陽鏟施工支護樁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鉆機就位取土成孔安放鋼筋籠灌注混凝土養(yǎng)護清理樁頭 支護樁施工方法:采用跳樁法施工,避免造成相臨樁斷樁,同時避免串孔現(xiàn)象出現(xiàn)。支護樁鉆機就位后,應用洛陽鏟機具架身的前后中垂線檢查塔身導桿,校正位置,使鏟頭垂直對準樁位的中心,確保支護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成孔鉆機開始時,先慢后快,這樣既能減少洛陽鏟頭搖晃,又容易檢查鉆孔的偏差,以便及時糾正。在成孔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鋼絲繩搖晃過大或難鉆時,應放慢進尺,否則較容易導致樁孔偏斜、位移,當鉆頭達到設計樁長預定標高時,鏟頭底面停留在孔底,在孔口位置所對應的鋼絲繩處作醒目標記2、,作為其它樁基施工時控制孔深的依據(jù),深度接近時,以測繩量測為準。當鏟頭底面達到標記處樁長即滿足設計要求。施工時還需要考慮施工工作面的標高差異,作相應增減.移機當上一根樁鉆孔完畢后,鉆機移位,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施工時由于支護樁的土較多,經(jīng)常將臨時的樁位覆蓋,有時還會因鉆機支撐腳壓在樁位旁使原標定的樁位發(fā)生移動。因此,下一根樁施工時,根據(jù)軸線或周圍樁的位置對需施工的樁位進行復核,保證樁位準確。棄土處理:支護樁施工時,必須進行清表,表土直接運往棄土場。樁體施工完成2-3小時后,挖除打樁棄土,棄土運往棄土場棄置。灌注支護樁成孔到設計標高后,停止鉆進,將鉆機移至下一孔位,進行驗孔,報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后3、,開始灌注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在灌注前混凝土料斗應備足料,以保證混凝土灌注的連續(xù)性。灌注過程中,需要在澆筑樁位周圍鋪設一層鋼板,以防止混凝土污染。孔內(nèi)每澆筑50cm左右要用振搗棒進行振搗一次,振搗密實后,進行下一層澆筑,直至完成.灌注成樁過程宜連續(xù)進行,應避免因后臺供料慢而導致灌注中斷。若施工中因其它原因不能連續(xù)灌注,根據(jù)勘察報告和已掌握的施工場地的土質(zhì)情況,避開飽和砂土、粉土層,不得在這些土層內(nèi)停灌。灌注成樁完成后,用水泥袋蓋好樁頭,進行保護。施工中每根樁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設計灌注量。3.3.2清土及截樁樁施工完畢后應立即將多余的混凝土清除,樁頭剔除應在樁身強度達到4、一定強度(7天左右)后進行,避免因樁身強度較大時剔除困難.清土采用人工開挖、小型機械運輸,避免斷樁及對地基的擾動。清土后人工截樁,采用3根鋼釬間隔120,沿徑向楔入樁體,直至上部樁體斷開,樁頂采用小釬修平,如截樁造成樁頂開裂、斷裂,按樁基混凝土截樁規(guī)定,斷面鑿毛,刷素水泥漿后用高一級混凝土填補并振搗密實。3.4施工中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3。4。1洛陽鏟成孔時間:每米成孔時間需要10分鐘。3.4。2灌注時間:每米灌注時間需要20秒。3.5質(zhì)量控制3.5。1深入了解地質(zhì)情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藝,才能確定合理的施工工藝,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jiān)測,控制施工工藝,及時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處理.3。5.2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5、。混凝土坍落度過大,會形成樁頂附漿過多,樁身強度降低。3。5.3設置保護樁長: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考慮設置保護樁長,樁在加料時,比設計樁長超灌50CM,提高樁頂混凝土密實度.3。5.4灌注混凝土時速度不能過快,速率控制在1.2m/min1。5m/min為宜。為控制平均速度,一般采用提升一段距離,停下留振一段時間,非留振時,速度太快可能導致縮頸斷樁.3.5.5加強過程監(jiān)測。施工中加強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以便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樁質(zhì)量。4、施工中注意的問題4。1洛陽鏟挖孔施工適用于粘性土、亞粘性土、亞砂性土及有一定密度且含水量較小的粉砂土地質(zhì);當遇到含有大粒徑礫石或其它特殊土質(zhì)地基成孔較困難時,可改變施工方法,調(diào)整成孔方式。4.2洛陽鏟挖孔是靠洛陽鏟自重下落時的重力使鏟體入土,提升鏟體收縮抓土的,鏟體下落距離越大則沖擊力越大,鏟體入土越深,抓土量也越大。但由于鏟體下落時易受到鋼絲繩抖動時張拉的影響,鏟體產(chǎn)生抖動,容易造成成孔直徑不均勻,上部易擴孔,下部易縮孔,施工時必須注意保持鋼絲繩的松緊一致,使鏟體能夠自由下落。4。3地下水位對洛陽鏟成孔影響較大,土的自然含水量較大時洛陽鏟與土體之間摩擦力變小,鏟內(nèi)土易滑落而無法取出,會造成地下水位較高的路段無法按設計樁長成孔。4.4成孔速度同比螺旋鉆機成孔慢很多,可以通過增加設備臺數(shù)加快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