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啟航-淺談聯絡通道施工工藝建筑(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2183
2024-01-10
8頁
1.17MB
1、淺談區間結構聯絡通道施工工藝中鐵十四局集團大盾構工程有限公司牟啟航摘要:聯絡通道又稱逃生通道,它是設置在隧道中間,成為連接隧道兩側的一條通道,起到了連通、防火、排水的作用;如果隧道一側出現問題,行人及乘客可以通過聯絡通道轉移到另一側,確保了行人及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地鐵的整體安全運行起到了至關作用。 關鍵詞:監控測量 聯絡通道 支護工藝 復雜施工條件 引言: 地鐵工程一般都是在隧道貫通后施做聯絡通道,武漢地鐵8號線徐家棚黃浦路區間在隧道還未貫通正常掘進的情況下進行聯絡通道底部基座施工,且聯絡通道處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施工風險較大,在國內地鐵施工中并不多見,本文簡要介紹本工程聯絡通道施工工藝。2、一、 工程概況8號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部分BT項目3標段,主要包含一站一區間,即徐家棚站及黃浦路站徐家棚站越江盾構區間。越江段從徐家棚站進行始發,過江進入漢口黃浦路站接收。車站及始發段行政區劃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接收段位于漢口江岸區。圖1。1-1 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二). 工程設計概述2.1 越江區間設計概況8號線一期工程在長江二橋上游約450m處下穿長江,越江區間隧道長約3185。545m(設計里程范圍為右DK9+754。073右DK12+939。618,包括左線短鏈1.945),隧道穿越江面寬度約1500m,隧道外徑12.1m。隧道穿越長江段江底平順,北坡(左岸)平緩,南坡(右岸)較陡。受河3、床最不利沖刷線控制,越江隧道埋深較大(11m23m),土壓斷面最大水壓接近0。6Mpa。圖2.1-1 區間隧道平面布置圖管片隧道外徑12.1m,內徑10.5m,壁厚0。5m(C50),襯砌圓環分為8塊,結構形式為5(標準塊)+2(鄰接塊)+1(K塊)。如圖1.3。21所示,隧道下部結構采取預制箱涵+現澆鋼筋混凝土回填的結構形式,箱涵以上部分采用30cm復合式二襯,雙線間設置中隔墻,頂部設置煙道板,中隔墻中部設置緊急疏散平臺.圖2.1-2 盾構隧道結構橫斷面布置圖2。2設計說明 (1)結構設計應滿足施工、運營、城市規劃、人防、防水、防火、防腐蝕等要求結構設計要有足夠的耐久性,設計使用年限為1004、年,結構等級為一級 (2)區間結構、地基、基礎或荷載發生顯著變化的部位,采取可靠的工程技術措施,確保結構不產生影響正常通車的差異沉降和軌道的曲率變化。 (3)武漢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結構設計按7度采取相應的構造處理措施,以提高結構的整體抗震能力。 (4)隧道區間結構防水等級為二級,防火等級為二級. (5)結構防水設計中遵循“以防為主、剛柔結合、多道防線、因地制宜、綜合治理以及防水與結構并重和統一考慮的原則,并滿足國家頒發的有關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的規定。(三) 。聯絡通道 武漢地鐵8號線徐家棚-黃浦路盾構區間設置5處聯絡通道,里程分別為右DK10+335。000,右DK10+915。0005、,右DK11+503。0000,右DK11+998。000,右DK12+478。000。 本區間在中隔墻開洞設聯絡通道,通道面與疏散平臺面平齊,設置反向開啟滿足防火要求的防護門,施工工藝較為復雜,施工難度大,尤其是第三處聯絡通道設在集水池廢水泵旁邊,有大量預埋口型件,及各型號配電箱控制柜,且施工空間狹小,又處在復雜地質中等膠結礫地層中,控制風險成本較高。3。1聯絡通道施工工藝3。1.1施工前準備工作制定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做好施工測量,放線定位,準確定出聯絡通道位置。試驗室做好施工配合比設計。上報材料計劃,準備好施工材料。場地規劃及供水、供電的線路敷設.施工機械及人員的準備。3。2.26、施工流程 聯絡通道施工的工藝流程為:測量放線基面清理防水施工綁扎鋼筋、預埋注漿管模板安裝回填澆注灌漿拆除模板。(1)隧道監測 聯絡通道兩側隧道管片左右各延伸20米,40米.沉降點布設:在隧道兩側20米范圍內對隧道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收斂變形及施工范圍內的隧道整體進行監測。沉降監測點布設在底層二襯邊墻上,測點間距為2。4米,測點用道釘固定。位移點布設:監測點布設在上、下、左、右隧道壁上,用噴漆做好標記。(2) 搭設腳手架中隔墻完成后為便于聯絡通道施工,需搭設施工腳手架。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腳手架下方必須保留可讓機車通過的通道。施工腳手架由51鋼管搭設而成,設上下兩層平臺,用51鋼管鋪設.切割、拆除施7、工完成后,腳手架拆除。圖3.2。21 腳手架搭建示意圖扣件式鋼管支頂施工工藝: 作業要求本腳手架支撐在隧道結構的砼底板上,基礎堅固不需作任何處理。但為了確保立桿穩固可靠,應按構架設計的立桿間距進行放線定位,鋪設墊板和安放立桿底座,并確保位置準確、鋪放平穩,不得懸空. 搭設作業a搭設作業程序放置縱向掃地桿自角部起依次向兩邊豎立底(第1根)立桿,底端與縱向掃地桿扣接固定后、裝設橫向掃地桿并也與立桿固定(固定立桿底端前,應吊線確保立桿垂直),每邊豎起34根立桿后,隨即裝設第一步縱向平桿(與立桿扣接固定)和橫向平桿(小橫桿,靠近立桿并與縱向平桿扣接固定)、校正立桿垂直和平桿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8、0N。m力矩擰緊扣件螺栓,形成構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設,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檢查一遍構架質量和地基情況,嚴格確保設計要求和構架質量設置連墻件(或加拋撐)按第一步架的作業程序和要求搭設第二步、第三步隨搭設進程及時裝設連墻件和剪刀撐裝設作業層間橫桿(在構架橫向平桿之間加設的、用于縮小鋪板支承跨度的橫桿)、鋪設腳手板和裝設作業層欄桿、擋腳板或圍護,封閉措施。b。搭設作業注意事項 嚴禁48和51鋼管及其相應扣件混用。 底立桿應按立桿接長要求選擇不同長度的鋼管交錯設置,至少應有兩種適合的不同長度的鋼管作立桿。 在設置第一排連墻件前,應約每隔6跨設一道拋撐,以確保架子穩定。一9、定要采取先搭設起始段而后向前延伸的方式,當兩組作業時,可分別從相對角開始搭設. 連墻件和剪刀撐應及時設置,不得滯后超過2步。桿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長度不得小于100mm。在頂排連墻件之上的架高(以縱向平桿計)不得多于兩步,否則應每隔6跨加設1道撐位措施。 對接平板腳手板時,對接處的兩側必須設置間橫桿。 作業層的欄桿和擋腳板一般應設在立桿的內側。欄桿接長亦應符合對接或搭接的相應規定。(3) 模板安裝 聯絡通道采用木模施工,應質地堅硬,變形小,無腐朽,板厚不宜小于50毫米,每0.8米1米設1處支撐裝置,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及模板頂面應拋光。模板安裝應穩固、順直、平整、無扭曲,相鄰模板連接應緊密平實,10、不得錯位。(4) 混凝土澆筑 聯絡通道施做前需要先確保中隔墻澆筑完成,為保證中隔墻的穩定性和中隔墻施工精度,現澆中隔墻分兩次施工,第一次先施工疏散平臺以下部分,第二次施工至風道板底部,完成施工。中隔墻鋼筋在現場綁扎成型,疏散平臺以下部墻體的模板采用定型鋼模,預留連接鋼筋,以便與上部墻體鋼筋相連,上部墻體采用定制的一體化中隔墻進行施工,混凝土澆筑采用固定地泵施工.圖4。1-1上部中隔墻混凝土澆筑示意圖。圖4.1-1中隔墻臺車圖4。1-2 上部中隔墻混凝土澆筑示意圖 (四) .結束語 通過對區間結構聯絡通道施工的監測:可有效的 了解到隧道隆沉、隧道水平位移、及收斂變形;通過對聯絡通道支護保證了結構施工及隧道內周邊環境的安全;在進行地鐵聯絡通道施工時,因特殊的環境要求,通常會采用比較完善的技術方法施工,以區間結構聯絡通道的施工方法為研究目的,對各種施工方法在地鐵聯絡通道修建中的使用和設計全面結合,結合施工中對各結構的共同作用,確保施工安全及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1趙成剛,白冰等,土力學原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郭士朋,何山等,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寧波建筑有限公司3徐兵,伍文文.基于隨機介質理論的盾構隧道地表沉降研究.山西建筑,2015,0701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