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砌片石擋土墻施工工藝99524(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2645
2024-01-11
9頁
32.50KB
1、漿砌片石擋土墻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龍里縣壩上至新場老路為四級公路,路基寬度:6.5m,路面為瀝青表處路面。隨著龍里的經濟發展,交通的不斷增長,原有路幅寬度不能滿足行車要求.龍里縣委、縣政府于2015年8月啟動壩上至新場主干路,徹底改變夏蓉高速公路出口壩上至新場段交通瓶頸,原老路平面曲折、縱坡較大,兩側房屋密集,視線較差,嚴重制約了沿線的經濟發展及快速通行,因此對該路段的改造就迫在眉睫。本次設計與施工的龍里縣壩上至新場路為城市主干路,道路寬度為32米。起點位于龍里縣壩上,終點接新場道路。1、 道路全長:1359.468米;2、 道路等級:城市主干路;3、 路面類型:瀝青混凝土路面;4、 機動車道2、寬度:211.5米;5、 人行道寬度:3米;6、 設計車速:50Km/h;7、 路面荷載等級:機動車道BZZ100KN;8、 荷載等級:城A;9、 抗震烈度:度。道路橫斷布置形式為:路幅32m=1。5m(自行車道)+3m(人行道)+2*11.5m(車行道)+3m(人行道)+1。5m(自行車道)車行道采用1.5%雙向橫坡,人行道為1。5單向橫坡。二、漿砌片石擋土墻施工順序準備工作基坑開挖基礎砌筑墻身砌筑收頂勾縫回填三、施工準備1、材料要求石料:石料應符合設計規定的類型和強度,石質應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片石采購當地優質石料,經試驗檢測,符合相關要求的石料,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鑲面的片石,3、應選擇表面平整,尺寸較大者,并應稍加修整。水泥:水泥進場應有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后對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取樣復試,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當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3個月時,在使用前必須進行復試,并按復試結果使用。不同種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砂購買當地符合砌筑要求的礦砂.砂的質量應符合混凝土土工程相應的質量標準.砂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5mm;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水:砌筑砂漿所用的水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應按有關標準確認合格后使用.砂漿按設計規定,片石擋土墻采用強度等級為M7。5的水泥砂漿砌筑,M10砂漿勾縫抺面。砂漿的配合比通過試驗確定的,砂漿應有4、良好的和易性,圓錐體沉入度50mm-70mm,氣溫較高時可適當增大。2、施工設備準備配置一臺攪拌機、水泵、鋼板、秤等小型工具.施工機械:裝載機、挖機、自卸車等3、場地準備施工現場要求三通一平,水泥、砂、石料應分類堆放,水泥應下墊上蓋防雨防潮.4、人員準備選擇有實力的作業隊伍,配備強有力的管理人員.四、施工方案(一)測量放線依據設計圖紙,用GPS準確放出基礎四個角點坐標點位,精確測定出擋土墻基座主(橫)軸線和起訖點及沉降縫位置.按施工放樣的實際需要,用水準儀測量擋土墻各點的原地面高程,用以確定基坑開挖深度。設置施工水準點,在基坑底面彈出軸線及墻身線,將軸線及墻身線引出作業段面之外。(二)基坑開挖5、基坑開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統.采用挖掘機開挖時嚴禁超挖,避免擾動基底原狀土。挖至設計基底應預留20cm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確保基底平整,幾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基底要刷成10%的反坡(即內低外高),防止墻內土的擠壓力引起擋土墻向外滑動。開挖時保證邊坡穩定,基底開挖的平面尺寸應比設計尺寸加寬50cm左右;基坑坑壁坡度應視地質條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況,采取相應的坡比。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后,應檢查基底承載力,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應立即進行基礎施工.在基坑邊棄土時,坑邊的堆土應距基坑上口邊緣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過1。5m.任何土質基坑挖至標高后不得長時間暴露、擾動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載能力6、。基坑開挖完成后,應放線復驗,確認位置無誤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后,可進行基礎施工。(三)砂漿拌和砌筑砂漿標號為M7.5,按試驗室給出的配合比配料。施工配合比以重量計進行配料,采用小型攪拌機械拌合.砂漿拌合投料順序為砂、水泥干拌后再加水濕拌,濕拌時間不得少于45s。砂漿隨拌隨用,保持適宜的稠度(30-50mm),一般宜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發生離析、泌水的砂漿,砌筑前應重新拌合,已超時或凝固的砂漿不得使用。拌合好的砂漿由手推翻斗車運至砌石現場,堆放在干凈的鐵皮上,嚴禁存放在地面上.(四)基礎砌筑1、砌筑前應將石料表面清洗干凈,用水濕潤,在基坑內外兩側立桿掛線,外側面線應順直平整、逐層收坡。 2、砌筑7、基礎時應先坐漿后砌石。 3、基礎沉降縫設置要求同墻身。 4、基礎漿砌完成后立即用透水性材料分層回填基坑,用小型機械分層夯實,并使表層稍留向外斜坡,以免積水滲入浸泡基底。 5、基礎漿砌工藝與墻身的工藝基本相同(五)漿砌墻身 1。砌石前應按設計放出實樣,為了控制好墻身內外側的坡度,砌筑前,還需用松木板釘好坡度架并立于砌筑段的兩端,掛橫線采用坐漿法分段分層砌筑。分段位置設在沉降縫處,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片石在砌筑前澆水濕潤,石料表面有污垢應沖洗干凈。分層砌筑以23層石塊組成一工作層,每工作層的水平縫大致找平,不同層位的豎縫應相應錯開,不能貫通。 2。每層砌石都應先坐漿后砌石,坐漿厚度應使石料在擠壓安8、砌時能緊密連結,且砌石砂漿密實飽滿。應選用具有比較整齊表面的大尺寸石塊作為定位石(角隅石)及鑲面石。分層砌筑時各砌層應先砌角石,后邊石或面石,最后才砌筑腹石。外圍固定砌塊應與里層砌塊交錯連成一體,定位石的砌縫應滿鋪砂漿,不得鑲嵌小石塊。 3。砌筑腹石時,砌體中的石塊應大小搭配,石料間的砌縫要互相交錯、咬搭,砂漿密實。石料之間不得無砂漿直接接觸,也不準干填石料后鋪灌砂漿.片石不宜豎立使用,砌筑時應將尖銳突出部分敲除。一般情況下較大的石料以大面為底,但是漿砌片石時,需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狀,將大小砌石相互交錯的銜接在一起,除最下一層石塊應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塊不一定必須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錯,搭配緊密9、即可。同時在砌下層石塊時,即應考慮上層石塊如何接砌,砌筑過程中還要將石料的縫隙留開,保證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縫.平縫與豎縫寬度不大于20mm,較寬的砌縫可用小錘將小石片敲入擠塞,但石片應被砂漿包裹.在砂漿未凝固前,將砌縫砂漿刮深不小于20mm,為以后勾縫做準備。 4.漿砌片石應嵌入邊坡內0。2m,以防表水灌入。相鄰擋土墻設計高差較大時,應先砌筑高墻段。砌筑中斷時,應將砌筑好的石層空隙用砂漿填滿,再砌筑時應將石層表面清掃干凈,灑水濕潤,工作縫應留斜茬。 5.漿砌臨近至設計高度時,應用較平整的石塊砌筑頂部,并用水泥砂漿全面找平,頂面的橫向流水坡度宜為2.砌體在砌筑過程中隨時檢查平面位置、斷面尺寸10、和坡度,確保砌體外觀及內在質量。6.砌筑的擋土墻需設置泄水孔,泄水孔間距為3*3m梅花型布置,孔內安裝直徑10 cm圓形PVC管。預設泄水孔的位置要符合設計要求,泄水孔向外橫坡一般為3%。上下排泄水孔應交錯設置,最底層泄水孔距底面高度宜為30cm.按設計要求設置砌體沉降縫,一般每10米設置一道(與基礎沉降縫對應),每道沉降縫應垂直貫穿整個砌體斷面,縫寬2cm,縫內填塞瀝青麻絮,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六)收頂收頂采用M7。5水泥砂漿抹面。(七)勾縫漿砌片石擋土墻應勾凹縫,而且是真凹縫,嚴禁勾假凹縫.勾縫后石塊輪廓不能被掩蓋,真實砌縫的準確位置和寬度應清晰可見。勾縫前應檢驗縫槽深度不小于20m11、m,縫槽寬度應是砌縫的真實寬度,不合要求者應返工處理。對合格縫槽充分清洗濕潤后,用比砌筑砂漿高一個標號的砂漿(用細砂拌制)勾縫,縫面高度比砌體石略低2-4mm,勾縫砂漿面應平整、光滑,勾完縫后,砌石輪廓分明、清晰可見。凹縫處涂以黑漆,更能增加美感。(八)養生砌體砌筑完成后應及時用草袋或土工布進行覆蓋,并經常灑水保持濕潤,養護期一般不得小于7天。養生期間應避免碰撞和承重。(九)墻背回填 待砂漿強度達到70以上時,方能回填墻背填料,以確保墻體穩定。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層回填壓實,基坑棄料如符合要求,應優先采用,回填層最大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墻后泄水孔部位設置用雙層防水土工布包裹的砂礫反濾層.視作12、業面空間選擇合適的壓實機具,壓實時應注意勿使墻身受到沖擊影響,臨近墻背1。0米的范圍內,應采用蛙式打夯機、內燃式打夯機、手扶式震動壓路機等小型壓實機具碾壓。五、安全措施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和防護手套。高邊坡施工要有防護繩、吊帶、警示標牌等。在清除松石的施工過程中要有專人指揮,人工修坡時要注意塌方、滑坡等潛在風險,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發生.施工現場電器作業,應由專職電工按規范操作。應檢查作業區內使用設備及電線的漏電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整修。電器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穿合格勞保服裝,戴標準絕緣手套.雨雪或潮濕天氣,不宜在露天使用電器設備。施工現場用電設施應設置漏電保護裝置.施工現場13、的配電盤應采取防雨雪措施。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外應作接地保護。配電盤上的各種線路應有編號并標明用途。配電線路維修時應懸掛“禁止合閘,有人操作警告標志。停、送電必須有專人負責。 搬運石塊時要注意步調協調一致,施工便道應有足夠的寬度和強度,確保運輸安全,人工鑿巖時要防止石塊崩傷操作人員。攪拌機操作時應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 六、質量通病的防止措施本工程主要需對漿砌石擋土墻的質量通病進行防治,具體防治措施如下:1、現象一:漿砌石通縫,砌石工程各面石砌縫連通、尤其是在轉角處及沉降處原因分析:(1)石塊不規則,砌筑時又忽視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塊搭接,砌縫未錯開;(2)施工間歇留斜槎不正確,未按規定留14、有斜槎,而留馬牙形直槎;預防措施:(1)加強石料挑選工作,注意石塊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須將砌縫錯開,特別注意相鄰的上下層錯開;(2)轉角處及沉降縫處把丁順疊砌改為丁順組砌;施工間歇必須留斜槎,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據所使用的材料和組砌方法而定。2、現象二:漿砌石內部結構不牢,砌體內外兩層皮、互不聯接,石塊間砂漿粘接不牢,石塊間砂漿不滿,砌體結構松散原因分析:(1)石塊間壓、搭接少;未設丁石(2)砌筑未采用座漿法;不飽滿;(3)砂漿強度不夠;(4)每工作班砌筑高度超過規范規定;預防措施:(1)優選石料,嚴格掌握灰縫大小在規范要求范圍內;(2)采用座漿法或擠漿法砌筑,嚴禁采用灌漿法;(3)每工作15、班砌筑高度應按規定執行,石料表面清理干凈;(4)按配合比要求拌制砂漿,采用砂漿拌和機拌料。3、現象三:漿砌石大面凹凸不平,垂直度超出設計及規范標準,局部面石本身不平原因分析:(1)面石選石料不當;(2)砌筑時未掛線或掛線不準或砌筑過程中未經常檢查掛線偏差;預防措施:(1)優選表面平整的石料做面;(2)砌筑過程中必須掛線,經常檢查掛線偏差;(3)砌體較高時搭設腳手架,改善作業條件.4、現象四:勾縫砂漿在砌體完成不久即脫落原因分析:(1)勾縫砂漿質量不合要求;水泥用量過多或過少;(2)砌體灰縫過寬造成勾縫面積大收縮嚴重;(3)勾縫時間落后于砌筑完成時間過多,底縫表面污染;(4)勾縫后未及時養護.預防措施:(1)嚴格控制勾縫砂漿質量;(2)砌體灰縫控制在規范容許范圍內;(3)砌筑完成后馬上進行勾縫,停留時間過久時在勾縫前認真進行表面清理;(4)勾縫后及時、認真進行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