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制冷管道的安裝施工工藝(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2842
2024-01-11
15頁
376.14KB
1、最新版(2022年)空調制冷管道的安裝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制冷系統中工作壓力不高于2.5MPa,工作溫度在-20150、輸送介質為制冷劑和潤滑油的管道安裝工程。一、材料要求1采用的管材和焊接材料應符合設計規定,并具有出廠合格證明或質量鑒定文件。2制冷系統的各類管件及閥門的型號、規格、性能、技術參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有出廠合格證明。3無縫鋼管內外表面應無明顯腐蝕、無裂紋、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4銅管內外壁均應光潔,無疵孔、裂縫、結疤、層裂或氣泡等缺陷。二、主要機具1機具:卷揚機、空壓機、真空泵、切割機、套絲機、手砂輪、倒鏈、臺鉆、電錘、坡口機、電氣焊設備、試壓泵等。2工具:壓力工作臺、銅管板邊器2、手鋸、套絲板、管鉗、套筒扳手、梅花扳手、活扳手、鐵錘等。3量具:鋼直尺、鋼卷尺、角尺、水平尺、半導體測溫計、U形壓力計等。三、作業條件1設計圖紙、技術文件齊全,制冷工藝及施工程序清楚。2建筑結構工程施工完畢,室內裝修基本完成,與管道連接的設備己安裝就位、找正找平,管道穿過結構部位的孔洞已配合預留、尺寸正確。預埋件設置恰當,符合制冷管道施工要求。3施工準備工作完成,材料送至現場。四、操作工藝(一)工藝流程:(二)施工準備。1認真熟悉圖紙、技術資料,搞清工藝流程、施工程序及技術質量要求;編制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技術交底。2按施工圖所示的管道位置、標高測量放線,找出支吊架預埋件。3制冷系統的閥門,進3、場后應按設計要求對型號、規格、性能及技術參數進行核對檢查,并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清洗和強度、嚴密性試驗。4制冷劑和潤滑油系統的管道、管件應將內外壁鐵銹及污物清除干凈,除完銹應將管口封閉,并保持內外壁干燥。5按照設計規定的型式、標高、坡度及坡向,預制加工管道支吊架。需絕熱的管道、支架與管道接觸處應墊以絕熱襯墊或用經防腐處理的木墊隔開,其厚度應與絕熱層厚度相同。支吊架的間距應符合設計及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制冷管道支吊架間距(三)管道防腐。1制冷管道、型鋼、托吊架等金屬制品必須做好除銹防腐處理,安裝前可在現場集中進行。如采用手工除銹時,用鋼絲刷或砂布反復清刷,直至露出金屬4、木色,再用棉絲擦凈銹塵。2刷漆時,必須保持金屬面干燥、潔凈,漆膜附著良好,油漆厚度均勻,無遺漏。3制冷系統管道油漆的種類、遍數、顏色和標記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制冷管道(有色金屬管道除外)油漆可參照下表。 制冷管道油漆注:鍍鋅鋼管可不涂底漆。(四)管道安裝。 1制冷系統的液體管道安裝不應有局部向上凸起的彎曲現象以免形成氣囊。氣體管道安裝不應有局部向下凹的彎曲現象,以免形成液囊。 2從液體干管引出支管,應從干管底部或側面接出;從氣體干管引出支管,應從干管上部或側面接出。 3管道成三通連接時,應將支管按制冷劑流向彎成弧形再進行焊接,見圖 (1);當支管與干管直徑相同且管道內徑小于50mm5、時,則需在干管的連接部位換上大一號管徑的管段,再按以上規定進行焊接,見圖 (2)。圖 三通連接4不同管徑的管道直線焊接時,應采用同心異徑管。 5紫銅管的連接宜采用承插口焊接,或套管式焊接;承口的擴口深度不應小于管徑,擴口方向應迎介質流向。銅管的連接及安裝詳見銅管道安裝工藝標準。 6紫銅管切口表面應平齊,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平面允許傾斜偏差為管子直徑的1%。 7紫銅管煨彎可用熱彎或冷彎,橢圓率不應大于8%。(五)閥門安裝。 1閥門安裝位量、方向、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反裝。 2安裝帶手柄的手動截止閥,手柄不得向下。電磁閥、調節閥、熱力膨脹閥、升降式止回閥等,均應向上豎直安裝。 3熱力膨6、脹閥的感溫包,應裝于蒸發器末端的回氣管上,應接觸良好,綁扎緊密,并用隔熱材料密封包扎,其厚度與管道絕熱層相同。 4安全閥安裝前,應檢查鉛封情況、出廠合格證書和定壓測試報告,不得隨意拆啟。 5安全閥與設備之間若設關斷閥門,在運轉中必須處于全開位置,并予鉛封。(六)儀表安裝。 1所有測量儀表按設計要求均采用專用產品,并應有合格證書和有效的檢測報告。壓力測量儀表須用標準壓力表進行校正,溫度測量儀表須用標準溫度計校正并做好記錄。 2所有儀表應安裝在光線良好、便于觀察、不妨礙操作檢修的地方。 3壓力繼電器和溫度繼電器應裝在不受振動的地方。(七)系統吹污。 1整個制冷系統是一個密封、清潔的系統,系統內不得7、有任何雜物,管道安裝后必須采用潔凈干燥的空氣對整個系統進行吹污,將殘存在系統內部的鐵屑、焊渣、泥砂等雜物吹凈。 2吹污前應選擇在系統的最低點設排污口,采用壓力0.6MPa的干燥壓縮空氣或氮氣進行吹掃;如系統較長,可采用幾個排污口進行分段排污。連續反復多次進行后用淺色布檢查5min,無污物時為合格。系統吹掃干凈后,應將系統中閥門的閥芯拆下清洗干凈。(八)系統氣密性試驗。1系統內污物吹凈后,應對整個系統(包括設備、閥件)進行氣密性試驗。2制冷劑為氨的系統,采用壓縮空氣進行試驗。制冷劑為氟利昂的系統,采用瓶裝壓縮氮氣進行試驗。對于較大的制冷系統也可采用經干燥處理后的壓縮空氣充入系統進行試驗。3檢漏方8、法:用肥皂水對系統所有焊口及閥門、法蘭等連接部件進行仔細涂抹檢漏。4試驗過程中如發現泄漏要做好標記,必須在泄壓后進行檢修,不得帶壓修補。5在試驗壓力下保持24h,前6h壓力下降不大于0.03MPa,后18h除去因環境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誤差外,壓力無變化為合格。6系統氣密性試驗壓力見下表。系統氣密性試驗壓力(絕對壓力MPa)注:低壓系統:指自節流閥起,經蒸發器到壓縮機吸入口的試驗壓力。高壓系統:指自壓縮機排出口起,經冷凝器到節流閥止的試驗壓力。(九)系統真空試驗。1真空試驗的剩余壓力,氨系統不應高于8kPa,氟利昂系統不應高于5.3kPa,保持24h,氨系統壓力以無變化為合格,氟利昂系統壓力回升不9、大于0.53kPa為合格。2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系統的氣密性試驗和真空試驗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十)系統充注制冷劑。1制冷系統充注制冷劑時,應將裝有質量合格的制冷劑鋼瓶在磅秤上稱好重量,做好記錄,用連接管與機組注液閥接通,利用系統內的真空度使制冷劑注入系統。2當氨系統加壓力至0.10.2MPa時,用酚酞試紙對系統再次進行檢漏。氟利昂系統加壓力至0.2 0.3MPa時,用鹵素噴燈或鹵素撿漏儀撿漏。查明泄漏后應予以修復,無滲漏時再按技術文件規定繼續充注制冷劑。充注時應防止吸入空氣和雜質,嚴禁用高于40的溫水或其他方法對鋼瓶加熱。3當系統壓力與鋼瓶壓力相同時,即可起動壓縮機,加快充入速度,直至符合設10、備技術文件規定的制冷劑重量。五、質量標準(一)主控項目。1燃油系統管道的位置和連接方法應符合設計與消防要求。管道系統必須設置可靠的防靜電接地裝置,其管道法蘭應采用鍍鋅螺栓連接或在法蘭處用銅導線進行跨接,且接合良好。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按圖紙核對、觀察、查閱接地測試記錄。2制冷系統管道、管件和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制冷系統的管道、管件和閥門的型號、材質及工作壓力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具有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2)法蘭、螺紋等處的密封材料應與管內的介質性能相適應。(3)制冷劑液體管不得向上裝成“凸”形。氣體管道不得向下裝成“凹”形(特殊回油管除外);液體支管引出時,必須從11、干管底部或側面接出;氣體支管引出時,必須從干管頂部或側面接出;有兩根以上的支管從干管引出時,連接部位應錯開,間距不應小于2倍支管直徑,且不小于200mm。 (4)制冷機與附屬設備之間制冷劑管道的連接,其坡度與坡向應符合設計及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制冷劑管道坡度、坡向管道名稱坡向坡度壓縮機吸氣水平管(氟)壓縮機10/1000壓縮機吸氣水平管(氨)蒸發器3/1000壓縮機排氣水平管油分離器10/1000冷凝器水平供液管貯液器(13)/1000油分離器至冷凝器水平管油分離器(35)/1000 (5)制冷系統投入運行前,應對安全閥進行調試校核,其開啟和回座壓力應符合設備12、技術文件的要求。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檢20%且不得少于5件。安全閥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核查合格證明文件、觀察、水平儀測量、查閱調校記錄。 3燃氣系統管道與機組的連接不得使用非金屬軟管。燃氣管道的吹掃和壓力試驗應為壓縮空氣或氮氣,嚴禁用水。當燃氣供氣管道壓力大于0.005MPa時,焊縫的無損檢測的執行標準應按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且采用超聲波探傷時,應全數檢測,以質量不低于級為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探傷報告和試驗記錄。 4氨制冷劑系統管道、附件、閥門及填料不得采用銅或銅合金材料(磷青銅除外),管內不得鍍鋅。氨系統的管道焊縫應進行射線照相檢驗,抽檢率為10%,13、以質量不低于III級為合格。在不易進行射線照相檢驗操作的場合,可用超聲波檢驗代替,以不低于級為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探傷報告和試驗記錄。 5輸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統,不得使用內鍍鋅管道及配件。檢查數量:按系統的管段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安裝記錄。6制冷管道系統應進行強度、氣密性試驗及真空試驗,且必須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旁站、觀察檢查和查閱試驗記錄。(二)一般項目。 1制冷系統管道、管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道、管件的內外壁應清潔、干燥;銅管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間距及管道安裝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14、,連接制冷機的吸、排氣管道應設單獨支架;管徑小于等于20mm的銅管道,在閥門處應設置支架;管道上下平行敷設時,吸氣管應在下方。 (2)制冷劑管道彎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3.5D(管道直徑),其最大外徑與最小外徑之差不應大于0.08D,且不應使用焊接彎管及皺褶彎管。(3)制冷劑管道分支管應按介質流向彎成90弧度與主管連接,不宜使用彎曲半徑小于1.5D的壓制彎管。(4)銅管切口應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許傾斜偏差為管徑的1%,管口翻邊后應保持同心,不得有開裂及皺褶,并應有良好的密封面。(5)采用承插釬焊焊接連接的銅管,其插接深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承插的擴口方向應迎介質流向。當采用套接釬焊15、焊接連接時,其插接深度應不小于承插連接的規定。采用對接焊縫組對管道的內壁應齊平,錯邊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lmm 。 承插式焊接的銅管承口的擴口深度表(mm)(6)管道穿越墻體或樓板時,管道的支吊架和鋼管的焊接應按空調水系統管道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執行。檢查數量:按系統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2制冷系統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制冷劑閥門安裝前應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驗。強度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倍,時間不得少于5min;嚴密性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1.1倍,持續時間30s不漏為合格。合格后應保持閥體內干燥。如閥門進、出口封閉破損或閥體銹蝕的還應進行解體16、清洗。(2)閥門的位置、方向和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3)水平管道上的閥門的手柄不應朝下;垂直管道上的閥門手柄應朝向便于操作的地方。(4)自控閥門安裝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電磁閥、調節閥、熱力膨脹閥、升降式止回閥等的閥頭均應向上;熱力膨脹閥的安裝位置應高于感溫包,感溫包應裝在蒸發器末端的回氣管上,與管道接觸良好,綁扎緊密。(5)安全閥應垂直安裝在便于檢修的位置,其排氣管的出口應朝向安全地帶,排液管應裝在泄水管上。檢查數量:按系統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旁站或查閱試驗記錄。3制冷系統的吹掃排污應采用壓力為0.6MPa的干燥壓縮空氣或氮氣,以淺色布檢查5min,無污物為17、合格。系統吹掃干凈后,應將系統中閥門的閥芯拆下清洗干凈。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旁站或查閱試驗記錄。六、成品保護1管道預制加工、防腐、安裝、試壓等工序應緊密銜接,如施工有間斷,應及時將敞開的管口封閉,以免進入雜物堵塞管道。2吊裝重物不得利用已安裝好的管道作為吊點,也不得在管道上放腳手板蹬踩。3管洞的修補工作,必須在面層粉飾之前全部完成。粉飾工作結束后,墻、地面建筑成品不得破壞。4粉飾工程期間,應設專人監護已安裝完的管道、閥部件、儀表等。防止其他施工工序插入時破壞成品。七、應注意的問題空調制冷管道安裝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見下表。 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序號常產生的質量問題防治措施1除銹不凈,刷漆遺漏按規范要求認真作業,加強自檢、互檢,保證質量。2閥門不嚴密閥門安裝前按規定做好檢查、清洗、試壓工作,并要做好自檢、互檢和試壓記錄。3隨意用電、氣焊切割型鋼及螺栓孔1.支、吊架鋼結構上的螺栓孔不允許用氣焊割口,應用機械打孔。2.支、吊架金屬材料均用砂輪鋸或手鋸斷口。4法蘭接口滲漏1.安裝時注意兩法蘭平行,水平管道最上面兩法蘭孔須水平、同心,垂直管道靠墻兩法蘭孔須與墻面平行。2.螺栓應均勻、對稱用力擰緊。5法蘭焊口滲漏焊縫外形尺寸符合要求,對中選擇適中,正確選擇電流及焊條,嚴格焊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