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大高速公路橋涵工程環保水保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2943
2024-01-11
15頁
128.54KB
1、鶴大高速公路靖宇至通化段建設項目HD02-ZT16標橋涵工程環保與水保專項方案 一、工程概況1.1 工程概況本標段建設地點位于柳河縣內,起訖樁號為:K314+552.026K323+343.518,全長8.792公里,路基寬24.5米,行車道寬23.75米,中間帶寬3米,硬路肩寬22.5米,土路肩寬20.75米,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級。本標段主要工程內容有路基土石方、橋梁(大橋282米/1座、中橋76米/1座、小橋34米/1座)交叉工程(分離立交1座)、隧道3772.5米/2座、防護、排水、環保綠化等。主線橋設計概況一覽表 表1中心樁號名稱最大橋高(m)總長度(m)梁跨布2、置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墩及基礎臺及基礎左 幅K316+527.5回頭溝大橋15.62571025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轉連續箱梁樁基、柱式墩柱式、肋式臺、樁基礎右 幅RK316+514.517.73071225K318+184板石溝中橋6.976320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轉連續箱梁樁基、柱式墩U臺、擴大基礎分離式立體交叉橋梁設計概況一覽表 表2中心樁號橋名總長度(m)梁跨布置上部結構下部結構橋墩及基礎橋臺及基礎左 線LK315+577回頭溝69416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柱式墩、樁基礎肋板臺、樁基礎右 線RK315+607本合同段涵洞設計概況 表3序號中心樁號交角(0)孔數跨徑及孔高涵長結構類型進出口形式進3、口出口1LK314+790115142.236.7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八字墻 2LK315+462.111012271.95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八字墻 3LK317+7679011.51.530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八字墻 4LK318+89110511.5242.6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路肩墻5LK319+0269011.5246.11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路肩墻6LK319+288125143.563.8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八字墻7LK322+800.970143.558.6鋼筋砼蓋板暗涵八字墻八字墻1.2 現場施工環境概況線路自東北向西南展布于長白山西南麓支脈崗山嶺山區,周圍山巒連綿起伏,山體4、海拔高度5001138m,山體總體北西走向,山體坡角100390。屬于中山中低山地貌,沿途跨越剝蝕丘陵,中低山和山間河谷平原。山間河谷平原北西南東向呈條帶狀、樹枝狀或羽狀均勻分布設計帶山間谷地,寬100500m,后緣多為坡洪積堆積,海拔標高400500m。ZT16標線路起于通化市柳河縣涼水鎮的回頭溝,設回頭溝隧道,之后跨越營城子至白山二級公路(S103)并與規劃擬建的輝南到白山高速公路交叉,過朝陽隧道后止于通化縣興林鎮北岔溝。本標段地處林區并穿越哈尼河水資源保護區。二、環保綠化原則及目標按照交通運輸部公路建設新理念“六個堅持”、“六個樹立”的總體要求,以保證公路運營安全為前提,以滿足環評要求為5、出發點,強化工程前期植被保護,盡量避免先吹后裁重復投資和過度綠化,打造與周邊自然景觀相融合,符合吉林省地域文化特色的高速公路,加快公路沿線生態系統恢復,防治水土流失,通過人工導入,最大限度恢復自然狀況;強化原生植被保護,最大程度維護區域生態系統平衡;對硬質構造物進行柔化遮擋,降低二次事故發生概率;加強聲環境保護,減少公路運營對沿線居民正常生活干擾;保護水環境,避免由于公路修建及運營污染路域敏感水體。三、組織機構和管理體系3.1 組織機構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做到組織有力、管理到位、責任到人、取得實效,特成立鶴大高速公路 ZT16合同段項目經理部環保水保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程小組和綜合6、小組落實環保水保的各項工作。具體組織機構見下圖1。環保、水保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成宇 李政卿技術質量部長工程部財務部部組長:徐桂權物資設備部部長商務部各施工隊圖1 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組織機構框圖 3.2 管理體系本項目環境保護保證體系見下圖施工環保、水土保持體系框圖。四、工程環保分析4.1 本工程可能對環境有影響的因素分析1、投入施工的各種車輛、工具;2、臨時設施的修建;3、臨時設施的生活廢氣、污水、垃圾等;4、打孔、運輸作業時的塵埃;5、各種施工過程中的剩余材料、廢棄材料及隧道棄碴。6、工地用餐的生活垃圾;7、工程完工后臨時設施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8、橋涵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噪音。9、施工7、過程中產生廢水。10、施工工作中可能產生不良地質及腐蝕性水質等。施 工 環 保、水 土 保 持 體 系各部門負責人項目經理總工程師副經理參建員工組織保證制度保證技質部工程部設備物資部綜合辦公室商務部制定環保方案和措施對照檢查、監督落實協助監督環保方案措施的落實制定設備、物資防治措施加強安全環保宣傳密切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系貫徹執行環保法規文件確保安全、環水保資金到位施工保證接受管理執行環保法規落實到個人分解到工序環保信息及時反饋減少污染最大限度地部門檢查積極配合各4.2 環境保護管理計劃1、項目部通過對本工程中可能影響環境的因素的具體分析,制定應對措施,制定環境保護管理方法和實施細則,編制環境管理8、計劃,經業主審批后付諸實施。2、項目部在工程施工中貫徹執行環境管理計劃,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環保措施,定期、不定期進行環境監察,執行階段性環保檢查評審,并持續改進,確保符合國家、交通部以及建設方有關環境保護法規及條例的要求;將施工中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小,保護生態環境,為沿線居民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環保控制管理內容如下:(1)環保培訓(2)配置環保設備(3)施工工藝改進(4)工程中的環境控制,包括:施工現場的環境控制和臨時駐地的環境控制;(5)定期、不定期環境監察;(6)階段性的環境保護檢查評審及持續改進;(7)環保文件、資料及環境監察記錄管理。五、環保、水保措施5.1 拌和站的環保措施拌和場和預9、制場潛在環境影響序號活動內容潛在影響1拌和場揚塵 、廢水污染 、噪聲2預制場廢水污染 、噪聲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1、全面合理規劃,攪拌設備和料倉分離距離至少保持在25m以上,規劃好排水方案,做好排水設施。2、大型拌和站(預制場)應配有除塵裝置;沙石料場應及時灑水;沙石裝卸時應盡量降低落差。施工人員應配有防塵用具,以保護工人健康。小型臨時拌和場地應離敏感點大于100m,并應盡量避開下風向有人群的時段。3、砂石料沖洗廢水其懸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懸浮物進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廢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灑水防塵。4、所有廢水均通過沉淀池進行沉淀后,循環利用。5、安排專人經常對機械設備進行檢修,防止有漏油10、漏水等污染源的發生。并對消音設備進行經常性維修,避免噪聲擾民。6、每個拌和站專門建設廁所和洗漱池,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后專門排放。設置垃圾池,生活垃圾集中處理。7、經常對拌和站員工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和宣傳,將環保工作放在首位。8、攪拌站格設封閉的攪拌棚,在攪拌機上設置噴淋裝置。9、在攪拌機前臺及運輸車清洗處設置沉淀池。排放的廢水先排入沉淀池,經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河溝或回收用于灑水降塵。10、對于細顆粒散體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等)的運輸、儲存要注意遮蓋、密封,防止和減少揚塵。11、石料加工、混合料拌制加工場地須采取必要的防塵、除塵裝置,控制大氣粉塵污染。5.2 臨時鋼筋加工場地環保措施1、場11、地采用碎石鋪底,頂面10cmC15混凝土硬化,始終保持場地的整潔。2、做好各材料的標識工作,材料堆放整齊,嚴禁不同型號的鋼材混堆。3、對鋼筋采取上蓋下墊措施,下墊時,保證鋼筋原材料離地面25cm以上,防止鋼筋銹蝕。4、對鋼筋加工機械注意保養,防止油污滲漏污染地面。5、鋼筋場地周邊做好排水溝,有計劃地將場地內的廢水排入指定的污水池。6、鋼筋在搬運過程中,采取板車等運輸方式,不得直接在地上拖拉。7、對于鋼筋加工制作過程中的廢料集中處理,防止廢鐵等其他易污染田地的雜物散落在地上。8、施工垃圾及時清運,清運時,適量灑水減少揚塵。9、在施工區禁火焚燒有毒、有惡臭物體。10、工地上使用的各類柴油、汽油機械12、執行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不使用氣體排放起標的機械。5.3 排水與防護工程1、邊溝與涵洞接合處是施工中容易忽視的地方,往往出現連接不順的情況,施工中應特別注意邊溝與涵洞洞口建筑的配合,連接應順適、自然。2、邊溝、排水溝邊緣回填土應略高于溝頂并夯實,以利排除地表水。3、截水溝的設置。高速公路挖方邊坡設有較完備的坡面防護,能夠抵抗雨水對坡面的沖刷,為盡量減少人工痕跡,避免出現明顯的“空白帶”,挖方坡頂設置截水溝不能一味求大,應當經過不利季節坡面匯水量計算得出截水溝的設置斷面。將坡頂水集中引至路外。不得隨意進行截水溝施工,施工前必須經監理工程師現場確定同意后才能實施。在滿足排水要求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采13、用小截面截水溝,并種植爬行植物遮蓋溝體。4、挖方路段的護坡、護面墻、擋土墻對視覺的影響較大,施工應精細,尤其對端部的處理,與自然邊坡或其他構造物的街接應自然平順過渡,避免突兀與生硬。5、不局限于設計的邊溝、防護等形式,根據不同情況適時調整,當地儲量較多的鵝卵石,可以考慮作為砌筑材料,在鵝卵石不足的情況下,采用大塊的隧道出碴。6、邊溝、排水溝根據地形地貌,在位置、走向、形式上可適當做調整。調整前,爭取地方村民的意見,盡量不破壞原有水系,減少對村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的影響。7、高路塹邊坡設有多級邊坡,坡段之間存在突變,缺少過渡,兩端采用弧形自然過渡,避免出現一刀切的現象。8、邊坡的崩塌、滑坡等現象主14、要是由于雨水滲透和涌水所致。所以邊坡保護工程,可以說是一項水的治理工程,因此,凡是大面積切割山坡,應在其上方2m以外設截水溝,避免暴雨來臨時流水從坡頂一些土體的節理和裂隙滲蝕而引起滑坡及泥石流,從而保證路面兩側區域排水的暢通和快捷。5.4 橋涵工程橋涵工程潛在環境影響序號活動內容潛在影響1河道開挖1.生態破壞 2.污水排放、淤泥堆積、圍堰作業等污染環境2鉆孔機和打樁機作業1.噪聲 2.漏油污染 3.鉆孔作業時拓放污水污染環境 3.鉆孔打樁對河床的破壞 4.泥漿外泄對土壤污染和泥漿泄漏的水污染 3打樁機械維修保養和進出場運輸1.打樁機械維修保養時機油、廢油灑漏和廢配件丟棄 2.進出場運輸時有機油15、泄漏和泥塵粉塵灑落4水泥混凝土1.水泥漿攪拌和輸送噪聲 2.水泥傾倒、拆袋有揚塵污染 3.砼插入震搗機震搗噪聲 4.商品砼運輸、泵送噪聲 5. 震搗棒維修滴油、配件丟棄 6.澆筑時砼落于河道污染河水5場地碎石、黃砂堆放1.揚塵6鋼筋1.裝卸、聲內搬運噪聲、揚塵 2.銹蝕產生銹水 3.鋼筋焊接產生廢氣和廢渣 4.焊接和生電火花、電弧光 5.鋼筋切斷機、彎曲機使用產生機械噪聲 6.零星廢鋼筋等未及時回收7機械設備1.漏油污染 2.能源消耗 3.廢配件丟棄8各類運輸車輛1.噪聲 2.揚塵 3.有害氣體 4.漏油9鋼模鋼管1.裝卸噪聲、揚塵、防銹漆震落 2.搬運噪聲 3.鋼模施工噪聲、揚塵 4.支模架16、搭拆噪聲、聲塵 5.鋼模鋼管扣件遇水腐蝕產生銹水 6.零星扣件散落10鉆孔平臺搭設1.使用后的處置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施工過程中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施工場界排放標準(GB12523-90)。橋梁打樁噪聲的場界限值為晝間85dB,夜間禁止打樁。施工期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3838-88中所規定的I、II類水域。排入其它水域時,必須符合相應的水質標準,不符合時要進行水質處理。根據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3.4.6的污水排放評價,當取樣測試有害成分含量值高于排放標準時,必須進行污水處理。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設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施工過程中攪拌站的排水、混17、凝土養護水等含有害物質的廢水不得排入地表水IIII類水源地保護區。對橋梁施工機械、船只嚴格進行檢查,防止油料泄漏。嚴禁將廢油、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體。橋梁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經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工程棄方不能隨意丟棄河流中或岸邊;涵洞出口流速較大時,必須在進出口進行加固,防止沖刷。水泥混凝土的攪拌、振搗、運輸、攤鋪等作業中防粉塵、防噪聲(振動)措施同前。對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開挖工程,要明確并嚴格控制開挖界限,不得任意擴大開挖范圍,將受影響的兩棲動物生境控制在最小范圍。5.4.1施工場地1、開工前,對施工場地進行全面合理的規劃,以不占用良田為準則。場地布設充分考慮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對環境18、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建設。2、鋼筋存放場地和鋼筋加工場地盡量在紅線范圍內,場地必須進行硬化,硬化采用C20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0cm。表面設置橫向排水坡,場地四周設置排水溝。存放鋼筋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鋼筋等其他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離地面25cm,保證不直接接觸地面產生銹蝕。3、臨時駐地建立時,采用無毒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建造過程中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不得亂扔亂丟,保持建造過程中的環境和現場文明。4、臨時駐地應配備相應的生活設施,設立男女廁所,廁所必須有化糞池等。每天安排專人打掃和清洗,采取措施消滅蒼蠅、蚊蟲,避免傳播疾病。5、現場油漆時,采取必要的措施對灑落的油漆進行收集,19、統一處理。不得在現場焚燒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垃圾,現場焚燒其他無害垃圾時應選擇在晴天,并注意風向,不得將焚燒垃圾時的煙霧飄向村莊和公路。5.4.2樁基礎施工1、樁基礎施工前,根據地質、地形情況確定所采用的施工方案,盡量把對地表的破壞降到最低程度,保持原地表的生態。2、孔內出碴時應注意:對于土碴,盡量選擇在紅線范圍內的溝凹處,并及時整平壓實,避免在雨季時雨水沖刷造成河道和農田污染。對于石碴,應利用于便道表層填筑或與當地村民聯系作為房基等的填料。3、鋼筋存放、加工制作場地應符合臨時工程中的場地要求和規定。4、樁基礎灌注前,應將護壁漏水點堵實,保證護壁不漏水。灌注前,孔內污水抽排放時,應將污水排放在沉20、淀池內,沉淀后,清水排放到河道內。5、罐車灌注混凝土結束后,應及時對罐車進行清洗,應設立專門清洗點,清洗污水凈化后集中排放。6、樁基礎灌注結束后,樁頂面浮漿清理的混凝土碴應進行挖坑深埋,不得直接暴露于地表之上,影響地表植被的生長。5.4.3墩柱、蓋梁施工1、墩柱施工需要搭設腳手架的,對腳手架的材料進行檢查,嚴重銹蝕及油污的鋼管不得使用,扣件不得亂仍亂放,保持施工現場的有序、整潔。2、墩柱蓋梁鋼筋加工場地應符合臨時工程中的場地要求和規定。鋼筋加工時每天應對現場進行清理,對鋼筋頭、廢焊條等及時收集,集中堆放。3、模板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定點對模板進行除銹,銹碴及時清理深埋。模板采用機油做脫模劑的,在21、上油前,地面上應鋪設塑料布,防止機油灑落地面,污染環境。4、柱頂外露鋼筋待混凝土施工完畢后及時采用彩條布進行包裹,減少銹蝕度。5、蓋梁施工采取包箍法以減少鋼管架搭設時對原地面的破壞,包箍與墩柱間采用土工布做夾層,避免包箍的鐵銹對混凝土墩柱的污染。6、混凝土施工前合理安排,專人指揮,盡量避免大量混凝土殘碴散落地面。7、養生采用土工布包裹灑水養生,掌握好灑水量和灑水次數,不得將水直接灑在便道和農田上。5.4.4高邊坡橋臺施工本標段回頭溝隧道出口橋隧相連的橋臺一般位置較高且位于山坡上,為保證山體的環境,制訂如下環保措施:1、對地形進行詳細的測量和勘察,探明橋臺位置的山體情況和地質情況,以指導施工方案22、的制訂。2、根據現場調查結果,合理制訂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邊坡的開挖,對能不砍的樹木絕對不砍,能不破壞的原地面堅決不破壞。3、高橋臺混凝土施工采用汽車泵或地泵,避免汽車吊施工時混凝土散落于山坡上。模板嚴格按規范進行安裝,接縫緊密,防止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漏漿污染山體。5.4.5預制梁施工1、預制場地必須按照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預制場地全部進行混凝土硬化。預制場地必須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避免施工用水四處漫溢,沖毀路堤邊坡,形成自然徑流從而造成污染。2、各種材料堆放地設置合理,不形成亂棄、亂堆的局面,避免給周邊環境帶來污染。3、生活區和工作場所分開布置,生活區設立生活垃圾池,有利于垃圾集中處理。工作23、場所內不得亂丟垃圾,臨時小機具施工完后集中到工具房,保證施工場所的有序和整潔。4、設里專門的洗鞋區,雨天及便道泥濘時,雨鞋必須在洗鞋區洗干凈后方可進入預制場地。5、)施工完畢后的場地必須平整綠化,預制場一般為臨時用地,完工后一定要恢復至施工前自然狀態。5.5 其它工程環境控制5.5.1 排水工程措施排水工程潛在環境影響序號活動內容潛在影響1挖掘機、裝載機等噪聲、漏油污染 、揚塵 、消耗能源、排出有害氣體2土石方運輸沿路灑落 、隨意丟棄3運輸車輛噪聲、尾氣 、揚塵 、消耗能源4夯實機械施工噪聲 、漏油污染、水泵能源 、排出有害氣體5砂漿拌和機攪拌噪聲 、砂漿外漏污染6清洗砂漿設備污水水污染施工中24、主要措施及防治:1、 建設施工過程中,應當采取措施,控制揚塵、噪聲、振動、廢水、固體廢棄物等污染,防止或者減輕施工對水源、植被、景觀等自然環境的破壞,改善、恢復施工場地周圍的環境。2、將棄土、棄渣于指定地點堆放,并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其流入水體。3、施工過程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施工場界排放標準(GB12523-90)。該階段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為晝間70dB,夜間55dB。4、 除搶修、搶險作業外,禁止夜間在居民區、文教區、療養區進行產生噪聲污染、影響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業。確需連續作業的,應報當地環保部門批準,并公告居民。5.5.2 生活區控制生產服務區潛在環境影響項目25、序號活動內容潛在影響食堂1油鍋爐灶油灶漏油 、能源消耗 、產生油煙2油煙機油煙排放 、噪聲3廢棄物污水污水 、廢物 、能源消耗4冰箱產生有害氣體辦公室1空調產生有害氣體2電腦手機使用產生輻射3復印機打印機產生有害氣體 、噪聲 、廢物回收4生活用水用電能源消耗5紙張使用及廢棄資源消耗 、廢物回收宿舍1生活垃圾資源消耗 、廢物處置 、有害氣體2生活用水資源消耗 、污水3廁所水污染 、土壤污染停車場1車輛資源消耗 、有害氣體 、污水 、噪聲供電設施1發電機噪聲、資源消耗 、油料污染1、我部生活服務區各種污水的排放,盡量避開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所規定的I、II類水域。保證廢水水質符合相應的水質標準,機26、械和車輛由附近專門清洗點或修理點進行清洗和維修。2、生活垃圾堆放點避開生活用水和漁用水體,堆放點無直通溝道與鄰地相通。垃圾堆放點與生活污水排放渠道無交叉。隨施工人員的增多,我部會加強對生活垃圾管理,人員較多時會增設垃圾筒。3、配套建設簡易廁所,簡易廁所盡量建成有沖洗水和糞便回收裝置的流動廁所。4、廚房設置排風系統。5.6 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措施1、為保護林地免受破壞,不允許在林地取土、堆放材料和建臨時營地。公路臨時用地大多為旱地和荒地,為使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的影響最小,對于臨時用地施工結束后應該采取必要的復墾措施,表層耕作土(30cm)應妥善堆放,并在施工完成后回填。2、棄土場在棄土前應清除種植27、土,推在一邊妥善集中堆放,待棄土后,對棄土場進行平整,再將種植土返回,保持原有的土地肥力。3、拌和場在施工結束后剩余的石料需清理干凈,短期內恢復種植條件,復耕或植樹種草。4、及時在公路兩側和臨時道路及被占林地附近補種樹苗和草皮,盡快恢復植被,減輕環境影響。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植樹、種草等綠化。5、施工車輛應走臨時便道以免損壞農田、林地等。臨時施工道路的周圍環境的潛在影響主要是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和水地流失及揚塵等污染,例如臨時施工道路的開辟和修筑以及運輸車輛的行動會破壞地表植被,包括耕地、用地、林地以等。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嚴格規劃臨時施工道路的路線走向,以減少植被破壞為首要原則,盡量利用現有道路,若無現成道路可利用,則應嚴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邊界。施工結束后,必須恢復臨時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2)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盡量減小臨時道路在運行期對地表植被的破壞程度以及對沿線水土流失的影響。(3)施工便道應保持平整,設立施工道路養護、維修專職人員,即時灑水清潔保持運行狀態良好,減少揚塵污染。(4)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施工場界排放標準(GB12523-90)。該階段施工場界噪聲的限值為晝間75dB,夜間55dB。夜間在居民區居民區附近禁止施工便道的作業,必要時報當地環保部門批準,并公告居民,然后方能進行夜間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