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強夯地基檢測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2964
2024-01-11
20頁
174.54KB
1、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博物館、廣場)強夯地基檢測方案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13、檢測目的和數量14、檢測方法技術24.1靜載試驗24.1.1試驗方法及技術要求24.1.2地基承載力的確定34.3圓錐動力觸探34.4標準貫入試驗34.4.1試驗方法及技術要求44.4.2試驗步驟44.4.3資料處理和解釋44.5報告內容55、主要檢測人員和檢測設備65.1擬投入本項目人員情況65.2擬投入本項目設備情況66、現場配合與工期安排77、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87.1質量控制87.2質量保證措施87.2.1質量管理體系87.2.2質量保證措施128、安全保證措施149、進度保證措施169.1組織2、保障堅實有力169.2資源保障充分、管理制度完善1610、服務承諾及其他事項171、工程概況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地處拉薩市柳梧新區東環路西側,奧體大街和柳梧新村路之間,交通條件便利。工程包括體育館、博物館及廣場和體育場等部分,其中博物館建筑面積8000m2,建筑高度23.34m,0.000相當于3643.45m(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廣場平臺標高3650.60m,上部結構擬采用框架結構和網架結構,基礎形式擬采用柱下條形基礎。采用強夯法對博物館及廣場的地基進行處理,處理范圍距基礎邊不小于5m,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80kpa。為評價強夯地基豎向抗壓承載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強夯墩的作用深度,以及3、地基強夯后土層的液化狀況。我單位擬采用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動力觸探和標準貫入試驗對博物館及廣場的強夯地基進行檢測。2、編制依據(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3)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02;(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6)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博物館、廣場)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建筑勘察設計院,2011年9月)(7)“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博物館、廣場)基礎設4、計說明和相關設計圖紙”(2012年5月)3、檢測目的和數量檢測目的:采用靜載試驗檢測地基承載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強夯墩的作用深度,地基強夯后土層的液化狀況。檢測數量:按照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版)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要求,強夯加固效果質量檢測點數量詳見表3-1:表3-1 檢測點數量一覽表名 稱靜載(點)動力觸探(點)標貫(點)博物館104010廣場1040104、檢測方法技術4.1靜載試驗4.1.1試驗方法及技術要求靜載荷試驗是在原5、位條件下,逐級施加模擬建筑的實際荷載并同時觀測地基相應變形的一種原位檢測方法。靜載試驗用于測定承壓板下應力主要影響范圍內強夯土層的承載力。一般情況下,應盡量使載荷試驗壓板的底面標高與未來基礎的底面標高一致,據此確定試驗深度。預計安裝壓板部位應預留1020cm厚度保護層,待安裝壓板時再挖除并仔細整平,再鋪設厚510cm左右的中粗砂,然后安置壓板。試驗步驟:根據場地的情況搭好載荷平臺,平臺面積約44平方米將配重放至平臺上安裝試驗量測系統按要求進行靜載試驗重復上述工作,做完試驗。試驗儀表在安裝之前應進行檢查(地基靜載試驗裝置示意圖見下圖)。承壓板面積為1.0m2,加荷等級分為10級,最大加荷為3606、kN,為設計要求壓力值的2倍,每加一級荷載前后各讀記一次壓板沉降量,以后每隔10、10、10、30分鐘測讀一次,以后每30分鐘測讀一次,當1小時內沉降量小于0.1mm時,可以加下一級荷載。具體見下表:樓 號壓板面積(m2)靜載試驗點數(個)試驗最大加荷(kN)博物館1.010360廣場10靜載試驗裝置示意圖4-1:終止試驗的標準,當出現下列現象之一時,即可終止試驗:1、沉降急劇增大,土被擠出或壓板周圍出現明顯的隆起。2、承壓板累計的沉降量已大于其寬度或直徑的6%。3、當達不到極限荷載,而最大加載壓力已大于設計要求壓力值的2倍。卸載級數為加載級數的一半,等量進行,每卸一級,間隔半小時,記錄回彈量7、,待卸完全部荷載后間隔一小時記錄總回彈量。圖4-1 靜載試驗裝置示意圖4.1.2地基承載力的確定現場檢測結束后,根據地基載試驗的結果,繪制荷載(p)-沉降(s)曲線及其它輔助曲線,可由此曲線來確定地基承載力:當p-s曲線上有明顯的比例極限時,可取該比例極限所對應的荷載作為承載力。當極限荷載能確定,其值又小于對應比例極限荷載值的2.0倍時,可取極限荷載的一半作為承載力。按相對變形值確定:由于地基載荷試驗的p-s曲線大多是非線性的,所以p-s曲線坡度隨著荷載的增加而漸增,曲線無明顯的拐點,因此通常可按照相對變形值來確定承載力,作為驗收試驗,一般情況下可以按照最大加載值的一半來取值。如每單項工程的檢8、測最大偏差值不超過平均值的30%,可取平均值為本單項工程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否則,需分析原因,必要時增加檢測點進一步檢測。4.3圓錐動力觸探采用N63.5重型動力觸探和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設備,使用SH-30型鉆機,對場地內強夯土層連續進行原位測試,評價其強夯墩的作用深度。動力觸探遵守的技術關鍵為:采用自動落錘裝置;觸探桿最大傾斜度不超過2%;錘擊速率每分鐘為1530擊;每貫入1m,將觸探桿轉動一周半,當貫入深度超過10m,每貫入20cm轉動觸探桿一次。4.4標準貫入試驗4.4.1試驗方法及技術要求標準貫入試驗孔采用回轉鉆進,并保持孔內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當孔壁不穩定時,可采用泥漿護壁高度9、,鉆至試驗標高以上15 cm處,清除孔底殘土后再進行試驗;采用自動脫鉤的自由落錘進行錘擊,并減小導向桿與錘間的摩阻力,避免錘擊時的偏心和側向晃動,保持貫入器、探桿、導向桿連接后的垂直度,錘擊速率應小于30擊/min;貫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開始記錄每打入10cm的錘擊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為標準貫入試驗擊數N。當錘擊數已達50擊,而貫入深度未達30cm時,可記錄50擊的實際貫入深度,并按下式換算成相應于30cm的標準貫入擊數N,并終止試驗。N=30 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式中 S50擊時的10、貫入量(cm)。4.4.2試驗步驟(1)試驗前,試驗裝置應按裝平穩、垂直地面安放。先用鉆具鉆至試驗土層標高以上15cm處,清除殘土,清孔時應避免試驗土層受擾動。當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中試驗時,應使孔內水位保持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現涌砂和塌孔,必要時可下套管或用泥漿護壁;(2)試驗貫入前應擰緊鉆桿接頭,不得松脫,將貫入器放入孔內時避免沖擊孔底,注意保持貫入器、鉆桿、導向桿連結后的垂直度。孔口宜加導向器,以保證穿心錘中心施力。貫入器放入孔內時測定其深度,要求殘土厚度不大于10cm試驗時,應使穿心錘自由下落,落距為0.760.02m;(3)旋轉鉆桿提出貫入器,取其土樣進行鑒別、描述、記錄并測量其長度11、。將需要保存的土樣仔細包裝或封閉、編號,以備試驗用;(4)重復以上操作步驟,進行下一深度的貫入試驗,直至所需深度。4.4.3資料處理和解釋采用標準貫入臨界值(Ncr)判別法,用實測標準貫入值N63.5與標準貫入臨界值Ncr比較,判別土層是否液化。N63.5Ncr 液化N63.5Ncr 非液化n標準貫入臨界值Ncr為:式中:N63.5標準貫入錘擊數實測值(未經桿長修正); Ncr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 N0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取12); ds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 dW地下水位(m); c粘粒含量百分率,當小于3或為砂土時,應采用3;調整系數(取0.95)。對存在液化砂土層、粉土12、層的地基,應探明各液化土層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計算每個鉆孔的液化指數,并按下表綜合劃分地基的液化等級:式中:IlE液化指數; N在判別深度范圍內每一個鉆孔標準貫入試驗點的總數Ni、Ncri分別為i點標準貫入錘擊數的實測值和臨界值,當實測值大于臨界值時應取臨界值;當只需要判別15m范圍以內的液化時,15m以下的實測值可按臨界值采用;dii點所代表的土層厚度(m),可采用與標準貫入試驗點相鄰的上、下兩標準貫入試驗點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Wii土層單位土層厚度的層位影響權函數值(單位為m-1)。當該層中點深度不大于5m時應采用10,等于20m時應采用零值,5-213、0m時應按線性內插法取值。液化等級與液化指數的對應關系液化等級輕微中等嚴重液化指數IlE0IlE66IlE18IlE184.5報告內容文字報告內容包括:工程簡介、方法原理、儀器設備、結果數據及原始曲線、檢測結論與建議等。5、主要檢測人員和檢測設備5.1擬投入本項目人員情況為了優質、高效、按時完成本次樁基試驗檢測任務,擬由以下人員組成項目組:表5-1 擬投入本項目人員匯總表序號姓名年齡性別學歷專業職稱在本項目擬任職務1王生俊41男博士地質工程高級工程師項目負責人2劉同文46男本科物探高級工程師技術負責人3程道偉42男本科物探工程師質量負責人4陳 偉28男碩士地球物理助理工程師現場檢測5朱進國3014、男大專房地產開發助理工程師現場檢測6王久鴻25男大專機電工程助理工程師現場檢測7劉彥飛25男本科地質工程助理工程師現場檢測注:現場靜載試驗配合技術工人若干名。5.2擬投入本項目設備情況表5-2 擬投入本項目的儀器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設備型號編 號制造廠家檢定單位G01樁基靜載荷測試儀主機:RS-JYB200310-526B武漢巖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千斤頂QF-3204上海千斤頂廠G02樁基靜載荷測試儀主機:RS-JYC200703-1051C武漢巖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千斤頂QF-3203上海千斤頂廠G03樁基靜載荷測試儀主機:RS-15、JYB200802-1285B武漢巖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千斤頂QF-3201上海千斤頂廠G04樁基完整性測試儀PIT-V3076美國PDI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05樁基動測儀RS1616K(S)KS81003武漢巖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06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3593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07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7363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08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7367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6、09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7369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0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3592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1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3595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2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7127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3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7360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4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RSWS-507128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5電感調頻式位移傳感器17、RSWS-507129西安藍華傳感器廠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6加速度傳感器SY-28124北京天兆恒潤科技有限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17加速度傳感器SY-28136北京天兆恒潤科技有限公司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G20高壓油泵BZ70-12臺G21基準梁/4根G22靜載試驗大梁4根G23承臺梁/8根G24動力觸探儀/1臺G25標準貫入儀/1臺6、現場配合與工期安排檢測單位擬采用機械吊裝砂袋的辦法進行載荷試驗的加載,現場業主應協調相關方提供用于堆載的砂石料;并在現場提供用電(200V和380V)接至基坑內,并保證試驗期間不斷電;提供場地工程地質資料及復合地基18、設計計算書、檢測點位平面布置圖;協調與試驗有關的其他問題。根據現場地基施工進度安排試驗時間,一點試驗時間約需1天,現場工作全部完成后7天后可提交正式報告。表6-1 試驗工作日程安排序號工作內容完成所需時間(天)1實驗人員、儀器設備進場12試驗準備工作13靜載試驗10動力觸探10標準貫入84理論計算、報告編寫工作2合計257、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7.1質量控制在工程檢測過程中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行業有關檢測、計量的規范、規程,堅持貫徹“質量第一、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優質服務”的質量方針,把整個檢測過程視為一系統工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保證檢測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公正性。確保檢測工作優良的質量目標19、。對主要檢測人員要持證上崗;所用儀器均在有效的檢定期內;輔助材料安全可靠;所用規范、標準現行適用。對檢測過程的每個環節和質量要素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確保檢測質量符合規定的要求。原始檢測數據經室內檢查驗收后,由生產部門負責人批準撤場。對檢測報告和結論持慎重態度,結論明確并防止檢驗結果誤判。對于檢驗的全部儀器按質量管理手冊規定進行檢定、校驗。檢測結果不受行政、經濟等因素影響。7.2質量保證措施7.2.1質量管理體系公司歷來非常重視成果質量,在二十年的檢測工作實踐中形成了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以科學的控制方法為基礎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公司通過了實驗室計量認證(CM20、A),建立了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為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公司每年都對整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內部審核,結合回訪和質量檢查的結果驗證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公司現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提供質量要求得到滿足的信任。根據公司計量認證管理體系模式,從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四個方面對本工程質量進行控制。質量控制的中心為“工序控制”,即針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從任務接收、項目評審、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的確定、項目策劃與審批、項目實施、資料分析與成果報告的編制、成果資料的審核等各個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程序,確保普查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本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結構如圖7-1。7.2.1.1項目質量方21、針:“質量第一、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優質服務”7.2.1.2項目質量目標本工程質量目標是:(1)保證原始數據的規范性與準確性,結果報告的客觀性與正確性,杜絕結果報告中出現結論性的差錯或其它重大錯誤,檢測合格率100%,確保本項目整體質量優良。(2)保證在用設備完好率100,準用率100%。(3)堅持以客戶為關注焦點的服務理念,認真履行合同,誠實守信、保證顧客滿意。檢測方案、報告審核制制度保證體系 現場檢測檢查驗收質量檢查小組:對檢測全過程進行質量檢查質量檢驗子體 系計量認證(CMA)管理體系崗 位 責 任 制崗位任職資格制技術文件的編制與審批制實施保證體系工程質量檢驗評定達到質量目標依據規范、22、標準控制資料整理驗收員工質量意識培訓制度測量分析和改進組織保證體系質量目標:確保優良圖7-1 質量管理體系圖7.2.1.3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為了優質完成本工程,成立質量檢查驗收組,為本工程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本工程質量保障組織機構見圖7-2所示。 總體質量監控組負責工程總體質量監控檢測方案審核人專業工序質量控制組現場檢測質量監督員檢測結果分析質量監督員室內資料整理質量監督員成果報告審核人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驗收組負責方案、成果審核、質量監督、檢查、驗收圖7-2 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圖 7.2.1.4管理職責主要管理活動:(1)積極與顧客溝通,了解顧客需求和期望,并將其轉化為顧客要求。(2)建23、立本項目的質量目標、方針、和質量體系,并貫徹實施質量目標和方針。(3)制定與顧客總體要求匹配的工作計劃,并使參與人員明確工作目標、內容、成果要求與完成時間。(4)提供質量目標得以實現的必須的結構和資源,對各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確保目標實現。(5)在工作開始前和過程中收集各種資料,科學分析其使用條件,對整個工作進行事前指導。(6)合理組織工程實施,確保工程質量,對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檢查。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過程令其停工整改或返工。管理職責:根據投標人CMA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項目部各成員對本工程的質量各負其責:項目經理:由從業多年的工程師擔任,負責全面貫徹質量體系系列標準,不斷推進本工程的工作質量,24、確保本工程的質量目標的實現。為質量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技術負責人:由高級工程師擔任,負責本次檢測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策劃工作;負責制定和落實技術質量管理措施和標準;組織對技術問題和工程質量事故進行討論,提出合理的處理措施;負責技術方案、最終檢測成果報告的編制。現場負責人:負責現場技術指導和檢測方案的落實,對技術質量進行監督和控制。向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在檢測工作中進行指導和監督。負責原始資料的檢查和驗收,并對其進行整理。質量監督員:負責各個環節的的質量監督、檢查和驗收工作。7.2.1.5資源管理(1)人力資源在施工組織過程中,投標人根據工程等級與人員資質、崗位任職資格制等規定進25、行項目人力資源配置,保證項目參與人員的技術水平、現場工作經驗、工作能力能夠滿足工程項目要求。所有負責人均具有豐富的檢測工作經驗,責任心強;項目成員在年齡結構方面老、中、青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根據進度需要合理調配,確保質量目標實現。定期展開質量教育,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學習,提升項目成員的質量意識和技能。(2)儀器設備檢測儀器設備的良好工作狀態是保證檢測數據正確可靠的重要條件。所有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檢測設備都應當得到有效控制。用于檢測的所有儀器設備均應在有效的檢定、校驗周期內,且應及時校對。檢測儀器設備的性能完全滿足檢測工作質量要求。7.2.1.6產品實現公司將邀請甲方對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包26、括進度、質量、人員到位、力量投入、人員的穩定等。公司在普查實施時建立例會制度和日常檢查制度來加強普查工作的過程控制,保證工作質量。公司將根據招標文件和合同規定陸續提交相應的成果文件。7.2.1.8測量分析和改進所有資料在提交顧客前均按公司現行的技術文件審批制度進行三級審核。項目經理在項目開始時即建立項目質量跟蹤卡,在每級審核時由審核人在跟蹤卡上填寫審核意見,項目經理根據審核意見對成果資料進行修改和完善后,再依次送交審核,直至報告審核人和批準人認可。在檢測實施過程中,隨時和甲方、監理、設計溝通,并及時提交檢測中間成果報告。7.2.2質量保證措施投標人根據以往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本次工作春節期間實27、施的實際情況,為保證本次工作的成果質量,從各個環節加以有效的控制,制定了如下質量保證措施:7.2.2.1質量控制點分析通過對本工程特點和工作工序的分析,本次檢測工作的質量控制點如下:(1)檢測方案的策劃檢測方案是整個檢測工作的指導綱領;檢測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直接關系到最終檢測成果是否科學;是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2)儀器選用與操作選擇性能良好、工作狀態正常、精度較高并在檢定周期內的儀器設備。操作員持證上崗,并按作業指導書規定規范化操作。(3)現場檢測工作主要質量控制點靜載試驗載荷板面積是否正確、剛度是否滿足要求;靜載試驗最大加載噸位是否滿足要求;靜載試驗基準梁安置是否合理;靜載試驗加、卸載流程是28、否符合規范要求;靜載試驗是否滿足穩定標準后再加下一級荷載;(4)數據處理和分析按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杜絕誤判,保證檢測成果可靠性。(5)檢測成果報告編寫數據分析與檢測成果報告編寫是本次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道工序;首先認真檢查原始記錄,保證準確無誤,認真核對輸入計算機的的檢測數據,保證檢測結論明確、可靠。7.2.2.2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保證檢測過程的標準化和檢測成果資料的規范化,投標人依據相關規范和標準制定了一系列企業內部技術管理標準,保證了技術文件和外業施工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7.2.2.3成立質量檢查驗收小組質量檢查驗收小組由公司總工辦相關人員和公司質量監督員組29、成組成,依據公司CMA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現場檢測控制程序(BJZKGJ/CX-25)和結果質量控制程序(BJZKGJ/CX-22),對檢測工作質量進行全程控制。質量檢查驗收小組成員對各個環節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要求有關人員及時返工或補充工作,確保產品質量優秀。7.2.2.4建立項目質量監控制度質量監控貫穿于全過程,由質量檢查驗收小組負責組織檢查和抽查和資料驗收,項目經理對關鍵環節進行監控,質監員負責各環節的具體監控工作。7.2.2.5檢測方案、成果報告審核、批準制度檢測方案、成果報告均進行三級會審,最后必須由授權簽字人批準后方可實施或放行。7.2.2.6技術交底制度檢30、測方案實施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交底會,對所有現場操作員、檢測人員等進行技術交底;使現場操作者明白技術要求、工序流程、質量標準、安全措施等。操作員與技術員明白相關要求后,在“技術方案實施單”上簽字認可。7.2.2.7不合格品控制 (1)質量監督員、技術負責人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記錄和隔離,并通知總工辦和技術負責人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填寫不合格品登記表。(2)總工辦負責制定不合格品處置方案。(3)專業負責人負責組織一般不合格品處置方案的實施,返工修改后由質量監督員、技術負責人檢驗,驗證后在“不合格品登記表”的“處置結果復檢”中簽署意見。(4)嚴重不合格品由總工辦組織評審會議,由技術負責人主持31、,項目經理、專業負責人等參加,分析原因并提出處理意見,根據討論結果,由專業負責人編制處理方案,技術負責人負責實施,并在不合格品登記表”的“處置結果復檢”中簽署意見。7.2.2.8質量獎懲制度建立質量獎懲制度,獎優罰劣,對造成質量事故的責任人處以重罰。8、安全保證措施8.1安全管理目標與方針安全管理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重點監控安全管理目標:遵循各項安全規定,創建安全文明施工工地,杜絕重大機械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力保不出任何安全事故。8.2本項目安全風險源分析對本次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預測表8-1所示:表8-1 本項目主要安全事故預測工作內容主要安全事故預測外業檢測現場1.靜載試驗32、堆載平臺不平、不穩或加荷超限導致堆載平臺倒塌,造成人身安全事故;2.現場人員在基坑、電梯井等處跌落;3.現場人員基坑工作時遇上部墜落物傷害;4.用電安全事故;5.用火安全事故;6.交叉作業時發生的安全事故。進/出場1.交通安全 2.設備裝卸發生的碰撞。內業火、電;計算機病毒;資料丟失8.3安全保證措施(1)本工程項目經理將對整個工程的安全負全面領導責任,現場設置專職安全員,現場負責人、操作員等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安全工作負起相應的責任。(2)項目經理負責在檢測進場施工前組織項目部全體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加強安全施工的教育,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專業安全檢查。(3)遵守甲方施工現場的安全規定,服從現場管33、理人員的指揮和管理。試驗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吸煙,禁止酒后作業。(4)靜載試驗鋼梁按允許承重標準的70%使用。(5)靜載試驗平臺基礎必須水平、堅固。砂袋中不得裝入直徑大于10cm的土塊,尤其不得裝入凍土塊。(6)靜載試驗使用足夠長的高壓油管和連接導線,保證加壓設備和試驗儀器放置在鋼梁之外。(7)靜載試驗平臺和載堆要保持平衡、穩固,目測發現偏斜要立即糾正。要盡量縮短在平臺下觀測時間,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迅速離開平臺至安全距離之外。(8)現場供電使用橡膠電纜,儀器設備必須切實接好地線。帳篷內用電設施按規定使用,不得超載運行、亂接電線。不得在帳篷內生火做飯或取暖。(9)禁止閑雜人員進入檢測現場34、。(10)工作期間,安全員全面負責安全監督工作,發現不安全因素,隨時排除,并采取有效預防措施。(11)夜間工作應有足夠的照明。(12)無論任何原因發生的任何安全事故及時向上級領導、甲方和相關部門匯報,嚴禁任何隱瞞事故的行為。(13)檢測現場不得亂丟垃圾,隨便傾倒污水,做好周圍環境衛生。臨時居住帳篷拆遷后,必須清掃干凈,恢復原貌。9、進度保證措施9.1組織保障堅實有力為控制好本項目的進度與質量,我公司將成立項目經理部,由項目經理,全面負責該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公司保證各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保證各項工作的迅速落實。項目經理對生產進度進行監督與控制,并隨時根據檢測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調整。落實35、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對總工期負全部責任,崗位人員按各自的職責對項目經理負責。9.2資源保障充分、管理制度完善9.2.1人力資源(1)配置足夠的人力,合理配備以滿足檢測工作的需要。所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均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責任心強,并從事過類似工作多年,在年齡結構方面作到老、中、青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2)配備后備人員,當工期要求突然調整時可作為機動人員隨時調遣,確保工期實現。(3)建立合理的人員考核制度,對于不能按期完工的班組或個人,進行暗示、批評、培訓甚至替換。對于按期完成甚至提前完成的班組與個人,設立表現突出獎,以資鼓勵。9.2.2儀器設備(1)準備性能優良、數量與施工進度計劃36、相匹配的儀器設備,及時組織進場,以確保工程進度計劃。檢測儀器設備數量滿足進度工作要求,并準備了備用儀器。(2)對于投入的儀器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杜絕設備帶病進場,并準備充足的易損零配件,便于現場及時更換。同時配備專業維修人員,對于設備和儀器進行保養,有問題時及時修復。9.2.3施工組織科學合理項目部將建立適應本次作業管理和技術管理的管理體系,力求施工組織科學合理。作業管理由項目經理統一管理,根據工程進度、工程的緊迫程度,統籌安排作業計劃。技術管理則由技術負責人統一技術標準與技術要求。(1)項目負責人統一調度,保證人員、設備、資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2)對各工序科學組織、合理安排,確保流程暢通,37、嚴格按照批準后的進度計劃組織施工,并根據業主的要求進行進度及施工順序的調整。(3)加強與甲方、監理、設計部門的聯系,及時反饋檢測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避免出現返工和不必要的人力與物力浪費。(4)建立例會制度,確保通訊暢通,各類問題及時解決。各作業組每天至少向項目經理匯報一次,每兩天召開一次由項目部主要人員參加的例會,以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確保各工序交接不發生錯漏,杜絕返工現象。10、服務承諾及其他事項為保證本項檢測工作順利進行,對工作質量和服務做如下承諾:(1)檢測工作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規范規程及公司的質量體系要求。(2)檢測工作工作不受行政干預和經濟利益的影響,保證數據的客觀性和行為的38、公正性,嚴格為用戶保守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3)我司若中標貴公司檢測工程項目,保證接到貴公司通知后3日內進場檢測,檢測完成后次日可提交中間報告,以便進入下道施工工序,正式報告現場工作完成后二周內提交。(4)認真對待工作的每個環節,嚴格控制工作過程,保證工作方法的科學性和結果的準確性,不允許結果報告出現嚴重的差錯。 (5)做好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工作,按照任務要求及時向顧客提交合格的檢測成果報告,結果報告應清晰、完整、結論準確。 (6)為客戶提供優質、方便的服務,認真聽取客戶的意見和建議,對客戶的投訴及抱怨及時受理,認真調查處理,并及時給予答復。(7)承擔由于工作質量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并負責挽回所造成的社會響。(8)公司設立質量監督電話:。19